书名:掌河山

掌河山 第226节

    段怡估算着时间,手中的长枪一树,段家军令行禁止,却是在树林中停了下来。
    “怎么又不走了?”徐易挠了挠头。
    做刽子手的,压根儿不用思考,手起刀落脑袋滚。
    “莫驴我,我比驴还蠢,你驴了我,我也想不明白的”,徐易理直气壮的说道。
    段怡瞧着,险些一口老血吐了出来。
    不是,老天爷给她手下这些将军们强健的体魄,却是把他们的脑子都喂了狗。
    瞅瞅这不学无术还理智气壮的样子!
    段怡几乎可以想象,日后没有仗打了,这厮闲得蛋疼,怕不是会成为第一混球,告到了御前还一头雾水,一脸骄傲的说老子什么也不知道!
    段怡轻叹了口气,无比想念程穹同赵准之。
    “边城有内奸,我方才故意当众同黄先生议事,着急领着你们去葫芦口救顾明睿,便是说给那内奸听的。”
    “咱们一走,带走了多半人马。战场还在清理之中,城门一时半会儿不会关上。”
    “祈郎中在救外祖父,一时半会儿出不来。韦猛同郑铎都是头一回来西关,对吐蕃军毫不了解。葫芦口很远,咱们过去一个来回,就算是扑了空,再回边城,也已经是夜里了。”
    “但凡那内奸有智慧,便知晓,这是吐蕃大军进攻的最好时机。”
    “咱们就在这里,引蛇出洞,等那吐蕃大军得了内奸传信杀个回马枪,然后咱们来做捕蛇人。不光是要杀敌为剑南军将士们报仇,更是要揪出那罪该万死的卖国贼。”
    “皆是我要让那厮斩首,暴尸三日,以慰亡灵。”
    第三八九章 抓住叛贼
    苏筠听着,瞳孔猛的一缩,“你怀疑黄先生?”
    段怡目光幽深的朝着边城看了过去,“是与不是,一试便知晓了。”
    风吹过来,树枝一摇一晃的,天气好似都没有那般炎热了,段怡打了个呵欠,冲着徐易同苏筠摆了摆手,“我上树上睡会儿,有动静了再唤我。”
    徐易使劲的搓了搓自己的头发,“那顾明睿在什么葫芦口,咱们不去救他,他该不会死了吧!”
    段怡纵身一跃,上了树,寻了个舒服的树干,躺了下去,还十分嚣张的翘起了二郎腿。
    “把你的心放到肚子里。他不在葫芦口,而且也死不了。”
    徐易还要问,却见段怡已经睡着了,打起了小呼噜。
    他看了看段怡被风吹起的衣摆,突然笑了起来,“如此也好!打仗哪里有不死人的,那城中都是英雄,老徐我敬佩他们。仇一会儿就报,志气消沉如丧考妣,老徐受不了!”
    “老子可是受不得一分憋屈的人!”
    他说着,在怀中掏了掏,掏出了一个巨大的黑馒头,强行塞到了苏筠手中,“给你吃,像个鸡崽儿似的!若不是你不争气,主公面前怎么还会有崔狗来晃悠!没用的家伙!”
    苏筠一蹦三尺高,“没有镜子,还不会撒泡尿照照自己么?段怡凭什么要受我这个憋屈!”
    徐易嘴巴张得大大的,他一巴掌打在了苏筠的脑壳上,“缺心眼的臭小子!若是老徐我晚生个几十年,就凭我那张脸,哪里还用得着骂你?”
    躺在树上的段怡,听着下头的争吵,险些滚下来。
    她紧闭着双眼,回想了一下徐易那张宛若门神,钟馗来了都要震惊于自己还有一个双胎兄弟流浪在外的脸……
    到底是谁给你的自信!是我眼瞎的传闻吗?
    这边徐易同苏筠说得热火朝天,就差像那斗鸡一般,扑腾着翅膀打起来。
    那边黄先生看着面前的韦猛,属实一言难尽。
    火头军在乡亲们的帮助之下,已经造好了饭。段怡去了好一会儿功夫,那城外的剑南军将士的尸体,多半已掩埋,就在那路边立起了一座英雄冢。
    这里是边城,打仗是家常便饭的事情,虽然人人心中藏着悲痛,可援军到来,边城危机解除,所有人在那馒头的香气中,还是感受到了一丝劫后余生的喜悦。
    黄先生咬了一口馒头,想蹲在路边的韦猛看去,他的面前搁着一个大铜盆,里头直接装了一大盆馒头。
    周围的段家军将士们,坐在地上,毫不意外。甚至还有人搭话,“韦将军今日怎么吃这么少?莫要担心主公,我们主公可像天神一般!有主公在,我们一定能够将那番狗赶走杀光!
    那是一大盆啊!黄先生神色复杂的腹议道,足够他吃半个月了。
    韦猛却像是没有听见似的,一个接一个的飞快的往嘴中塞。
    黄先生瞧着,担心他会噎死,递了一杯水过去,“韦将军喝点水,别噎着了。”
    韦猛看了那水囊一眼,摇了摇头,啊的一下将嘴张得老大。
    “嗓子眼比你的脸大,噎不死。喝水不饱肚子。”
    他说着,低下头去,嗷呜嗷呜的埋头吃了起来。
    黄先生一梗,朝着四周看去,却见那段家军将士们,一个个坐在地上狼吞虎咽的,每个人都像是去了旁人家吃席似的,恨不得将肚子每一个角落都塞得满满当当的。
    城门大敞开着,敌军的尸体还躺在外头,血水流了一地,看上去黄的白的,令人一口都吃不下去。黄先生将馒头塞入了袖袋之中,半依靠着柱子,朝着远处看了过去。
    不一会儿的功夫,城外便传来斥候的喊声,“敌袭!敌袭!吐蕃大军来了!”
    韦猛恰好吃掉了最后一个馒头,他猛地站起身来,抖了抖身上的馒头渣子,一把抓起了身边的大锤,喊道,“百姓回家中隐蔽,兄弟们且随我出城!”
    他刚走了一步,又回过头来,看了黄先生一眼。
    黄先生一惊,刚想问他什么,却见韦猛翻身上了马,抡着大锤像是猛虎下山一般,领着一群段家军起兵,一脸欣喜的冲了出去。
    剩下的那些正在啃馒头的步兵们,一个个的喜上眉梢,一边啃着馒头,一边冲了出去,“最近运气怎地这么好!心想事成!先前没有砍够,这会儿敌人竟是将狗头送了过来!”
    黄先生低下头去,却见自己的手背之上,已经生出了鸡皮疙瘩。
    “觉得很稀奇吧?没有想到我段家军是这般土匪做派,不想什么悲壮,只想着砍了再说。黄先生这脖子可是纤细得很,都不用徐易的砍头刀,用我的长枪,都能把你的头削掉。”
    “再不济用拧的,左右叛徒嘛……没有车裂凌迟,我真是仁慈。”
    黄先生听着身后熟悉的声音,猛的一回头,他的瞳孔猛的一缩,“主公不是去了葫芦口么?什么叛徒?你以为我是叛徒?我跟着你外祖父二十三年了,我做叛徒有什么好处?”
    段怡静静地看着他,“是呀,你跟着我外祖父二十三年了,他将你看得极重。他戍边的时候,甚至留你在锦城,处理大小事务。”
    “所以,为什么呢?为什么你要这般做,害死那些同你相识多年的叔伯们。”
    黄先生摇了摇头,“我不是叛徒,所以没有办法回答你这个问题。”
    段怡轻笑出声,“没所谓,左右你很快便会死,到时候你再同那些叔伯们解释便是。”
    “顾明睿入剑南军已经有一段时日了,他便是再怎么经验不足,也不至于完全忘记边城被围,要解救亲祖父之事,轻松的被敌人引走。”
    “这就像是先生的儿子若是落了水,你一定会毫不犹豫的直直地朝着他游过去,不管旁人如何阻拦也好,引诱也罢。”
    “顾明睿却是离开了,这只能说明,一定是有他十分信任的人,让他这么做的。就像是先生的妻子已经在落水的儿子身边,然后对你说,你快去叫郎中来,我会将孩子救上岸。”
    段怡说着,手腕一动,长枪已经指在了黄先生的喉咙处。
    “我不愿意相信是先生你,这样我外祖父若是知晓了,等于在他的心上,再剜一刀。可是……”
    “可是边城被围,你们进不得进,退不能退,边城宛若孤岛一般,同外界断绝了往来。那么先生你,又是如何能在我追击多与的时候,信誓旦旦的同我说……”
    黄先生猛然想起,神色一变。
    段怡看着他的眼睛,认真道,“你说日赞驻扎在大渡河。”
    第三九零章 为何如此
    “先生被困城中,除非眼珠子半夜自己能出去溜达,不然你又是如何知晓日赞驻军在何处?”
    黄先生听着段怡的质问,奇怪地却是神情淡然了起来。
    他斯条慢理拿出了插在腰间的折扇,打开了来,轻轻地扇着,“是不是很可笑?这把扇子,乃是顾老将军送给我的,上头写着四个大字,忠孝节义。”
    “原来你是因为这句话,怀疑了我。从你小的时候,我就觉得你这个人狡诈如狐,顾从戎同顾明睿加在一起,都不是你的对手。”
    黄先生说着,冷笑出声。
    “你明明心中已经认定我就是叛徒,还佯装信我,听我的话,带着城中大部分的段家军出城,说是去葫芦口,实则是在附近躲藏着,好让我瞧见城中空虚的模样。”
    “延桑乃是日赞最疼爱的儿子,他受了伤且吐蕃军初尝败绩,简直就是抱头鼠窜的离开了边城。我若真是叛徒,一定不会错过这个机会……叫那日赞消了心头之恨。”
    “且你担心万一我不按照你所想,去给日赞传信。又做了第二个局,用只有我们两个人能听到的声音说,今夜子时咱们要突袭吐蕃大营。”
    黄先生将扇子啪的一收,看向了段怡。
    那徐易同苏筠已经领着大军直冲城外,同韦猛一道儿砍杀出去。城门之外,呼喊声震天。
    “这下子,我便不发信都不成了。就算如今那吐蕃军不来,到了今夜子时,咱们夜袭若是吐蕃大军有防备,那么剑南军中的内贼,便更加只能是我了。”
    段怡朝着黄先生啪啪啪鼓起了掌,“不亏浑身上下只有嘴皮子还算有点本事的男人,对自己是如何输得一败涂地的,都是说得清晰。”
    黄先生深深地看了段怡一眼,“老夫不过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一个,还抵挡不住你一拳。若是老顾将军,我不承认的话,他兴许还会疑罪从无,饶过我一回。”
    “就像当初,他明明怀疑是周天子害了他,却还是不肯反一样。而你不同,你定是会毫不犹豫的杀了我。”
    段怡挑了挑眉,“不错。已经在想要将你挂在城楼之上,暴尸三日了。你说快些,不然我少杀一个敌贼,都是你对边城百姓犯下的罪孽。”
    黄先生不言语。
    段怡心中轻叹,“有什么好掖着藏着的,因当是你强烈反对剑南道奉我为主吧。你若当真是能成大事的人,这会儿便应该将所有过错都推到我身上。”
    “让我往后余生,都难过才是。这叫便是老子死,也必定要拉一个垫背的。你连这点都想不到,也难怪你二十三载都只能够做一个小小的幕僚了。”
    那黄先生却是彻底的失去了淡定,他一脸惊骇的看着段怡,手中那个写着“忠孝节义”四个大字的纸扇,啪的一下,落在了地上。
    他定定的看着叹息,然后方才是神色复杂的感叹道,“原来如此。”
    “你不要现在出城去么?没有你在,兴许他们会吃败仗的。”
    段怡却是笑了起来,“你看他们像是饿狼出动的样子,像是会打败仗的么?”
    黄先生一愣,低下了头去,“虽然我不姓顾,可在我心中,自己同顾家人无异。我在那顾府之中,过了整整二十三年,虽然不能够亲自上战场,但是这剑南道的安宁,亦是有我的一份功劳。”
    “我知晓自己出身寒微,便是考中了进士,做个小小县令,也就算是圆满一生了。顾老将军信任我,我虽然不是剑南道父母官,但犹如父母官。”
    “顾旭昭遇害的时候,我便暗自在心中发誓,要替顾家守住剑南道,让他们在这里世代传袭下去,永远都是剑南道的主人。”
    “是以,我从来都对你冷面相向,拼命的不让你深入剑南军核心,然后满天下的给顾明睿寻治病神医。他好了之后,亦是我再三劝诫,叫你舅母施压,方才瞒天过海,杀了你一个措手不及。”
    黄先生说着,神色有些茫然。
    “老天爷都在帮我,杀死顾旭昭的人,竟是你是的父亲。段怡,你同顾明睿是有杀父之仇的。我做得很成功,你离开剑南道的时候,只有六十骑愿意随你而去,几乎都是老贾从青城山带下来的土匪。”


上一章
返回

掌河山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