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姜六娘发家日常

姜六娘发家日常 第334节

    “那就把人撵到屋外,开着门说。或者把我叫过去,咱们三个一起说。”
    “那……如果裘叔也在,可以关门吗?”姜留又问。
    “可以。”姜慕燕点头。
    还好还好。姜留露出笑容,“姐,我都记下了。”
    教妹妹规矩非一日之功,姜慕燕见好就收,拉着妹妹躺下,盖好被子拍着她的背哄着,“姐姐知道留儿聪明,说了记住就不会再犯。睡吧,明天姐带你去冯记,给你买糖块吃。”
    虽然很不争气,但是想到冯记好吃的糖果,姜留还是忍不住口水泛滥,靠在姐姐单薄的肩膀上露出笑容。虽说有些小题大做,但姜留明白姐姐这么做是为了维护她,看到姐姐果断地处事手法,姜留对姐姐出嫁到夫家生活的担忧少了些许。
    第二日清晨,江凌过来给父母请安后,站在妹妹身边小声问,“手还疼不疼?”
    姜留小声回道,“早就不疼了,哥昨晚吃的什么?”
    江凌抿了抿唇没吭声。
    “哥哥没吃?”
    “不饿。”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怎么可能不饿呢?姜留没再提昨晚,只说现在,“那今天早上多吃点,把昨天晚上那顿补回来。”
    “你们俩在嘀咕什么?”姜二爷出门问道。
    “没说什么,爹爹你知道吗,信州举子刘君堂这两日就要入京了。”姜留跟在爹爹身边与他闲聊。刘君堂及冠之年便夺得江南东路解元,还长得一表人才,听说康安城中各地下赌坊已经开了赌局,押他能入一甲的大有人在。
    姜二爷打了个哈欠,“江南东路的书信一到,明日举子进京,在丰邑坊风华阁落脚。”
    风华阁在静虚观旁边,店钱可不便宜。姜慕燕问道,“父亲,江南东路的举子都住进风华阁么?”
    “书信上是这样说的。”丰邑坊归西城兵马司管辖,这些人远路进京入住西城。护送举子的官差想在西城奏事院落脚,顺便提了一下举子的安置,姜二爷虽不管这些小事,但周其武还跟他报了一遍。
    雅正笑道,“江南两路富庶,进京赶考的举子便是自己家中贫寒,也会有乡邻赠送路资盘缠。风华阁环境清幽雅致,住在里边读书无人打扰,便是多花些店钱也是值得的。”
    风华阁挨着清虚观呢……姜留桃花瞳转了转,凑在姐姐耳边低声问,“姐,咱们能约上和至一起去清虚观么?”
    去清虚观烧香加看热闹,比去街边等着看热闹要好,姜慕燕点头,姜留开心地笑了。
    今日姜留要出府去白家练武,用饭之后,江凌便等着她一块出门。姜留回房取她的棍子时,姜慕燕对江凌道,“以后凌弟跟二郎哥他们坐一辆马车,留儿单独坐一辆马车。”
    江凌的脸一下就冷了,姜慕燕却分毫不让瞪回去。两人用目光厮杀片刻,江凌才道,“我骑马。”
    骑马可以。姜慕燕叮嘱道,“今日风寒,穿上披上。”
    江凌应了一声,转身去牵青龙。
    姜留提着棍子威风凛凛地出来,左右转了转小脑袋问道,“哥哥呢?”
    姜慕燕给妹妹紧了紧领口,平静道,“他去牵马了,以后你自己坐车去白府。”
    姜留……
    姜留出府后,江凌骑马跟在车边,扫了一眼赶车的鸦隐和跟着妹妹的赵奶娘、书秋等人,才问道,“三姐跟你说了什么?”
    姜留趴在车窗边,小声跟哥哥说,“姐姐说咱们都长大了,要遵守礼教、避嫌。我觉得姐姐说得有道理,哥你觉得呢?”
    他觉得?他觉得心被挖走了一块,他觉得姜慕燕要把妹妹从他身边夺走!江凌的手握紧缰绳,垂下眸子问道,“妹妹以后不跟我一起读书了?”
    ------------
    第668章 揍人
    与哥哥朝夕相处多年,姜留一看他这样,便知他伤心了,心中很是不忍。可转念一想,哥哥过几年也该说亲了,自己总跟他同屋读书也确实不太好,便狠了狠心,低着小脑袋道,“嗯。”
    妹妹真被姜慕燕抢走了。江凌握紧缰绳,默默随车前行。
    赵奶娘放下车窗的帘子,两眼带笑地把暖手炉塞进姑娘手里。赶车的鸦隐缩着脖子不敢吭声,青龙感受到了主人的不对劲儿,甩头打了个响鼻。
    到了白家门前,江凌下马抬手扶妹妹下车。
    姜留扶着哥哥的胳膊跳下马车,江凌低头给她戴好帽子,平静道,“进去吧。”
    “好。”姜留扬起笑脸,“哥小心路上的冰,去了书院要好好读书,晚上早点回家。”
    江凌点头应下,骑马扬鞭离去。姜留迈入白家二进院,早就等着的白振喻伸脖子往她身后望了一眼,诧异道,“留儿妹妹,你哥呢?”
    每逢姜留学艺的日子,江凌必把她送入白家,再与白振喻一起去青衿书院,所以白振喻习惯了等着他一块走。
    今日白振喻是等不到哥哥了,姜留回低着小脑袋道,“我哥今天骑马来的,已经走了。”
    白振喻大喜过望,转身跑进屋找母亲,“娘!江凌今天骑马去书院,我也要骑马!”
    “姜家到书院多远,咱们家到书院多远?就这点路,你的马脑袋进了书院大门,马尾巴还没出咱家巷子呢!骑什么马?跑着去!”
    白夫人响亮的声音传出来后,姜留便见白振喻提着书袋,耷拉着脑袋走了出来,没精打采道,“留儿妹妹,我走了。”
    “白大哥慢走。”姜留目送他走后,才迈步走入房中。
    哥哥离去的背影让姜留心中不安,练棍时总是走神,被白夫人训了几句,罚蹲马步。离开白家后,姜留的心情也不太好,靠在马车内吩咐了声去东市,便不吭声了。
    赵奶娘哄道,“咱们去了东市买几样好吃的点心,三姑娘说后晌带您去买糖吃呢。”
    姜留懒懒应了一声。
    赵奶娘心疼了,继续劝道,“姑娘,您和凌少爷都长大了,该守的规矩得守。旁得且不说,等过两年凌少爷订亲时,人家派人来打听……”
    “你们放手!放手!再敢拉拉扯扯我就告官了!”
    赵奶娘的话还没说完,就听车外传来姑娘的怒喝声,她立时瞪大眼睛,转身将车窗帘挑开一条缝看热闹。
    “姑娘把银子还了,咱马上放人。姑娘不还银子,放走了你们,兄弟们今年过年就得喝西北风了。”
    一听这熟悉的欠揍声,姜留不用看也知道是东市的混混头子赖六。去年他在大云经寺内逼迫大舅王访渔还钱时,便是这个腔调。
    姜留不痛快,姜留想揍人!
    “你们胡说八道,我家少爷不可能跟你们借银子!”小丫鬟喊着,都带了哭腔,“你们放开我!”
    “姑娘真不还钱?那这小丫头就押在咱手里抵债了。”
    赖六的声音又传进来,紧接着便是一阵嘈杂声。赵奶娘低声喊道,“打得好!”
    开打了?姜留凑到车窗前,看到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握着棍子追打赖六,嘴里还骂着,“滚,你们滚!”
    身高体壮的赖六一把抓住劈过来的木棍,恶狠狠呸道,“你这小娘们给脸不要脸,那就别怪爷不客气了。兄弟们,给爷砸!”
    “是”赖六一声令下,一帮混混抄起家伙,被押在地上胡子花白的老掌柜死命挣扎也起不了身,边上围着的百姓指指点点,却没人敢上前,眼睁睁看着这帮混混气势汹汹地走向程记成衣铺。
    这铺子,还真不能让他们砸了,姜留唤道,“鸦叔!”
    “是。”早就看不下去的鸦隐跳下马车,冲着赖六等人大吼一声,“住手!”
    听到有人路见不平一声吼,百姓们立刻来了精神,往左右两边一分,给英雄让出通路。
    鸦隐挑开车帘,姜留刚从车里钻出来,人群中便传出阵阵叫喊声。
    “是姜六姑娘!”
    “太好了!六姑娘来了!”
    “六姑娘,这帮畜生欺人太甚了,您快用棍子把他们撵出康安!”
    众人七嘴八舌地喊着,姜留眼皮跳了跳跳,书秋却双手将棍子递上,“姑娘。”
    姜留白了自己的傻丫头一眼,抓住棍子跳下马车。赖六和东市众混混一看姜留赖六,都有些胆怯。
    这个比萝卜高不了多少的丫头,可是母老虎白夫人的亲传弟子,去年就能扫倒一座房,据说现在已能一棍横扫半个康安城了。
    这些闲话虽不可信,但这小胖丫头是姜二的心头肉,如果他敢动这小丫头一根汗毛,孟家就是他们的前车之鉴!好汉不迟眼前亏,赖六立刻放开木棍,摆笑脸抱拳行礼,“六姑娘,您这是学完功夫,过来转铺子了?”
    姜留知道赖六这话是提醒自己县官不如现管,她在东市有几家铺子,若惹了赖六这条东市地头蛇,以后就别想顺顺当当地做生意。不过她既然跳下来,就不怕赖六找事儿。
    “我是来转铺子,发现碰到熟人,所以下来打个招呼。”姜留扬起笑脸与赖六旁边握着棍子的冯娟道,“冯姐姐,好久不见。伯母的身体可好些了?”
    冯娟被问得一愣,连忙道,“我娘好多了,多谢留儿妹妹挂记。”
    姜留继续道,“冯姐姐,店里的棉靴和棉衣可还多着?”
    冯娟心领神会,转头问被地痞按在地上的老掌柜程效,“这我也不清楚,效叔。”
    见小地痞还不松开手,姜留小脸一绷,手中的铁木棍重重往地上一戳。
    小地痞吓得一哆嗦,程效借机挣脱爬了起来,行礼道,“六姑娘可是要给府里的仆从管事们采买过年的衣物,多着呢。您进店选选,看能相中哪一款?”
    姜留走到门口,转头对一脸阴沉的赖六道,“赖六哥也是来选衣裳的吧?不进店看看?”
    赖六立刻堆起满脸笑,“对,对!小人是来选衣裳的,进去瞧瞧,瞧瞧!”
    赖六说罢,示意手下人放开冯家的丫鬟、伙计,跟着姜留进了铺子。
    姜留没用棍子横扫一大片,让围观的百姓们大为扫兴,转而开始讨论姜家和落难的户部侍郎冯遒贞家有什么渊源。
    ------------
    第669章 也就是一棍子的事儿
    姜家与冯家之间并无关联,但姜留与冯家之间有些瓜葛。
    两年前,西平三州大旱,万顷良田颗粒无收,百姓食不果腹。秦天野却觉得才旱了半年死不了人,没必要小题大做,将事情压了下去,但此事还是景和帝知晓了。
    景和帝过问此事后,户部才拨银子赈灾。秦天野将罪责推到曾去西平巡视的户部员外郎冯逎贞身上,言道是他欺上瞒下,才延误了开仓放粮时机,险些酿成大祸。
    冯遒贞不过一个小小的员外郎,哪敢跟秦天野争辩,只得屈辱认罪。被革职问罪后,冯遒贞郁垒难消一病不起,不到年底便命丧黄泉。
    冯遒贞死后,冯遒贞夫人也病倒了,养家的重担落在一双儿女身上。冯遒贞十六岁的儿子冯子进弃文从商,十三岁的女儿冯娟在病床前衣不解带地照顾母亲。
    姜留与冯娟的一面之缘,便是因她带着母亲去逢春药铺请郎中诊脉。但姜留今日出手相救,却是看在冯子进的面子上。
    今年十月,姜留跟人抢铺子时,结识了竞争对手冯子进——两人都买进了香料铺子。冯子进买进铺子后决定乘祝家的海船出海,买进上等香料。
    祝家出海经验丰富,别家的商船出海顺利返航的可能性若是六成,那祝家就是八成,所以想挤上祝家海船出海的货商数不胜数。
    但这次要出海的祝家海船,自己要进货,只肯出十个货位给搭船的客商,刚经商两年的冯子要与数百个人争抢货位,难度可想而知。
    为了能上船,冯子进找上了姜留。因为祝家乃是相翼侯府三公子白晅的外祖家,姜二爷与白晅是肝胆相照的好友,姜留又是姜二爷的爱女。冯子进认为只要姜留想,她就能为自己要下一个货位。在商言商,冯子进请姜留帮忙,给的报酬是帮姜留带回个货位的上等香料,姜留到时只需付进货钱即可。
    事有凑巧,姜留与父亲乘祝家船南下赶考时,结识了祝家的大管事祝成,冯子进来找姜留之前,祝成刚刚问过姜留要不要派人跟他出海走一遭。


上一章
返回

姜六娘发家日常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