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姜六娘发家日常

姜六娘发家日常 第424节

    第864章 被热油浇了脑袋
    经由正殿进入熟悉的宣德殿内殿,跪在熟悉的石板上,姜二爷才觉得好受了些。他规规矩矩地行礼,朗声道,“臣姜枫拜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爱卿,起来回话。”
    “谢万岁。”虽然万岁的声音和之前一样温和,但姜二爷心里却七上八下的。
    正在批阅奏章的景和帝抬眸看了姜枫一眼,闲聊道,“卿这几日在忙什么?”
    姜二爷立刻躬身回道,“回万岁。臣按照府尹大人的吩咐,巡视坊市、核对今年的税额和衙门的各项开支详账、给衙差发腊俸,今日在探访西城的鸠首杖人。”
    姜二爷回禀完,听不到万岁再问,便继续道,“万岁,今年西城的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比去年多了四十八人,这都是因为万岁您施仁政,以孝治天下,令我朝百姓老有所养,才能康健长寿。”
    正在奏章的景和帝仍不说话,姜二爷便接着讲道,“臣今日探访了十户老人家,发现他们都能吃饱穿暖,不过他们的牙都不整齐,臣便想向府尹大人请示,在西城专增一项开支,给西城缺牙的老人家们补义齿。这花不了多少银两,却能让老人家们有好牙口、好身体。”
    景和帝终于开口了,”补义齿用金几何?”
    您终于开口说话了,姜二爷心里稍安,恭敬回道,“回万岁,补牙用的东西不一样价钱也不一样。金的、象牙的贵,一颗牙须几十甚至上百两银子,药膏捏的和动物牙齿做的便宜,一颗牙从三四十文到百文之间。西城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每人补三到四颗牙齿也用不了百两,您每年给衙门拨的照顾老家的专项银子足够用的。
    景和帝继续问道,“便宜的义齿可用得住?”
    姜二爷回道,“回万岁,老人家咬劲小,爱吃的东西都软和好笑话,便宜的义齿也能用得住。贵的义齿他们怕丢了或吞下去,舍不得用,便宜的他们才能用得放心。臣府上的老管家已七十三岁,门牙掉了两颗,臣给他补了两颗象牙,他舍不得用,瞒着臣换了两颗猪牙打磨成的假牙……”
    听到这里,站在景和帝旁边的殿前大将军叶清峰没绷住,肩膀抖了好几下。
    景和帝也惊了,“爱卿说‘猪牙’?”
    姜二爷回道,“正是。市面上的牙匠非常有头脑,他们把猪牙打磨成义齿补到人嘴里用药膏黏上,既美观又结实。臣府上的老管家用了半年多猪牙,臣还以为他用的象牙,直到他们在臣面前说漏了嘴,臣才知道。”
    “哈哈哈——”景和帝放声大笑,憋得快成内伤的叶清峰也跟着笑出了声。
    杨奉也跟着笑,康安官员中能令半月未露笑颜的万岁开怀大笑的,唯姜枫尔。
    万岁笑了,姜二爷也陪着笑,心里又踏实了不少。
    景和帝笑了一阵,对姜枫道,“爱卿府上老管家的象牙用金几何?”
    姜二爷回道,“回万岁,因为管家是一府的门面,门牙又是老管家的门面,臣特意花了大价钱——五十五两银子。老管家偷偷换的两颗猪牙才用了七十余文,但看着比象牙也不差,臣见老管家用着舒服,便由着他了。”
    用着舒服的才是最好的,景和帝点头,“爱卿府上的管家已过七旬,为何卿要花费银两为他补义齿,而非换个管家?”
    姜二爷不知道为何万岁关心起他府上的事,便如实回道,“回万岁。臣的曾祖在世时,老管家便是臣府上的管家,他如今在臣府中养老,真正管事的是二管家和三管家。老管家平日就是坐着晒太阳,当臣府上有人不请而至,管事和门人又不好阻拦时,才由耳聋的老管家出面,将他们拦在门外。”
    “爱卿能厚待仆从,知人善任,大善。”景和帝看着姜枫,忽然问道,“姜爱卿可去探望过聂爱卿父母了?”
    景和帝说的聂爱卿,便是今年初被派去甘肃酒泉、十二月十六死在酒泉的钦差——兵部郎中聂林江。聂家住在西城群贤坊,他的一双高堂尚在人世。
    “回万岁,臣去的第一家就是群贤坊聂大人家。聂大人的一双高堂得万岁您派御医照料,身体已无恙。臣去时,他们万分感念万岁的恩德。”
    聂家这一年多灾多难,除了家中顶梁柱聂林江被杀外,聂林江的长子也于今年十月“意外”溺亡。长子、长孙都死了,姜二爷哪敢对万岁描述聂家二老的可怜模样。按说话说到此处,就可以顺其自然地拐到肃州去了。但此时,姜二爷却有些犹豫。
    若没在宫安门前遇到武云台,姜二爷必慷慨激昂地谈论一番,然后再稍带一下自己的儿子回肃州的事。但现在他不敢、也无法说出口了。现在他满脑子都是荆吉良,可能还有左相想让他去肃州的事,身边所有人都知道了,所有人都瞒着他,不想让他去……
    武云山都站到宫门外嚷嚷了,或许是万岁授意的。万岁想让他去肃州,他能不去吗?他如果去肃州,还能活着回来吗?万岁会派人拦住秦家人、保护他的家人吗?
    此时殿内一派肃静,仿佛刚才的欢笑的场面根本没有出现过。景和帝看出了姜枫的犹豫,他心中又何尝不为难。姜枫胆小又纯善,他真能平定肃州之乱么?
    景和帝起身,绕过玉案,向姜枫走去,殿前大将军叶清峰有些幸灾乐祸,大内太监总管杨奉的心则提了起来。
    太傅的话句句在理,杨奉亲自去请姜枫入宫,带他走宣德殿正殿,都是希望他能自请去肃州——待他从肃州归来,必定能入朝堂,站在万岁面前,权势富贵唾手可得。但此时杨奉又有些犹豫了,若派姜枫出京,朝中就无人能逗万岁开怀大笑了。
    景和帝慢慢走到姜枫低着头的姜枫面前,询问道,“姜爱卿?”
    正在犹豫挣扎的姜二爷听到万岁的声音这么近了,下意识抬头往上看——朝中敢这么做的人,除了几位阁老也只有他了。
    这一眼,姜二爷看到了万岁眼里的血丝和疲惫,也发现了万岁鬓角数根,被斜穿朱户的阳光照得发亮的白发。这些白发惊得姜二爷眸子一颤,跟大哥同岁的万岁,鬓角竟有白发了,他这是多操心,才会长出白发啊。
    他是万岁,是大周天下的主人,自己是臣子,天地君亲师,他身为臣子就该为万岁分忧解劳!
    姜二爷鼻子一酸脑袋一热,双膝落地朗声道,“臣姜枫不才,愿为万岁效鞍马之劳,奔赴肃州,彻查两位钦差之死的真相,请万岁恩准。”
    ------------
    第865章 有何放心不下的
    叶清峰愣了愣,他没想到姜枫会如此干脆。杨奉微微放下双肩,垂下了眼皮。景和帝静静看了姜枫半晌,才转身回到玉案后,坐在龙椅上,道,“姜爱卿。”
    “臣在。”
    景和帝静静看着姜枫,半晌才问,“卿为何请旨去肃州?”
    此时,姜二爷的心跳得砰砰快,各种担忧、害怕在心中交杂,令他无法思考怎么说才能让万岁高兴,便如实道,“臣不敢欺瞒万岁。臣在来见您的路上,想的还是若时机合适,臣便在您面前为即将回肃州的义子说两句好话。可臣在长乐门外遇到了御史中丞武大人,他质问臣为何不为万岁分忧解劳,自请去肃州平乱。”
    好一个大胆的武云山!景和帝的额头一阵抽痛,微微蹙起眉头。
    姜二爷没敢抬头,又继续道,“臣琢磨着,武大人这样质问臣,或许是荆大人觉得臣是去肃州的合适人选?”
    叶清峰……你这是问谁呢,万岁么?
    景和帝抬手按住额角,他近来一动怒便头疼得厉害,今日连冠都戴不住了,只用一根玉簪固定头发,没想到头疼起来还是这般难忍,“卿因武云山的一句话,就请旨去肃州?”
    “臣……”姜二爷有些犹豫,不知当讲不当讲。
    杨奉和叶清峰的目光,齐刷刷地落在了姜枫身上。
    景和帝看出了他的顾虑,便温和道,“爱卿尽管直言。”
    “谢万岁。臣不过是康安城中管着几百户百姓、一个坊市的小官,才能远不及朝中诸位大人。若非武大人提醒,臣从未想过自己能耐担任钦差之职。但臣向您请旨,也并非只是因为武大人的一句话,臣是……是方才见万岁您两鬓添了白发,心中难受得紧,才斗胆请旨,想为您分忧,让您少些烦心事。万岁您看,臣能成么?”
    叶清峰低下头,目光不敢往万岁那边瞟。万岁鬓生银发的事,宫中上至皇后下至太监宫女没一个敢提的,姜枫真是狗胆包天。
    景和帝扶着额头的手一颤,他的两鬓,竟生白发了?景和帝缓缓道,“朕老了……”
    姜二爷连忙告罪,“臣罪该万死。”
    “卿一心为朕,何罪之有?起来回话。”待姜枫起身,景和帝看着他认真问道,“卿请旨去肃州,打算如何行事?”
    姜二爷不敢乱说,“请万岁恕罪,臣愚钝,现在还没捋出个头绪来。不过臣回去后立刻认真想,想不明白的就请教府尹大人,臣去肃州之前必想出办法,将奏章呈到您面前。”
    他以前从未想过去肃州,只因武云山一句话、又见自己鬓添银丝,便不顾生死请命,这怎能不令景和帝动容。他忽然觉得额角都没方才那般疼痛难忍了,“是太傅上书,向朕保举爱卿,说爱卿乃是去肃州查案的最佳人选。朕叫爱卿来,便是想问问爱卿的意思。”
    竟不是御史大夫?那为何是武云山站在宫门外?武云山被左相的人算计了?姜二爷脑袋里闪过数个念头,最后只剩下了一个:自己都要去肃州拼命了,功劳岂能被左相抢了去!
    姜二爷躬身再拜,慷慨激昂道,“太傅一心为君,他老人家觉得臣合适,臣就一定合适。臣愿前往肃州为万岁分忧,不查清两位大人之死的真相,臣绝不回京。”
    “好!”
    一个“好”字脱口而出,压在景和帝心头数月的石头竟松动了。一种“姜枫去了,肃州便乱不起来”的安心感涌上来,令景和帝畅快无比。
    若大周官员都如姜枫这般,天下何愁不治,万民何愁不安!景和帝开始考虑派姜枫去肃州,该做哪些筹备了。他认真问道,“卿去肃州,可有何放心不下的?”
    叶清峰和杨奉都盯着姜枫,万岁正因姜枫自请去肃州心悦,此时姜枫提的条件只要不抬过分,万岁都会应允。他们都想知道姜枫会趁着这千载难得的好机会,向万岁讨什么。
    封爵?
    官职?
    赏银?
    还是……弄死谁?
    姜二爷此时却非常冷静,他放心不下的人和事太多了,现在只能挑最重要的讲。他第三次跪倒行礼,“臣此去肃州,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万岁您。天下太大,需要您操心的事儿、惹您生气的人太多,臣请万岁一定要为天下、为苍生保重龙体。”
    叶清峰……
    杨奉望着姜枫,眼中转起泪花。
    景和帝愣了一会儿,“卿只此一事?”
    姜二爷抬眸真诚无比地回道,“是。万岁您是天下共主,只要您龙体康健,天下就太平,百姓就安乐,臣当然也痛痛快快的。”
    您若出了事儿,不只臣一家子,大周都危矣。
    叶清峰目瞪口呆。
    京中长脑袋会喘气儿的,有一个算一个,最精明的肯定是跪在万岁面前的这个!!
    姜枫真是他娘的太会说话了!!!
    如果他是万岁,也喜欢这样的!!!
    景和帝看着姜枫,心中的感动难以言表。他再次起身到姜枫面前,抬手将他扶起,“爱卿不必跪来跪去的,以后在朕面前爱卿想说什么便说什么,朕都恕你无罪。”
    “臣谢主隆恩。”姜二爷恭敬应下。
    你当然得谢,叶清峰心中冷哼。这可真的是隆恩了,能得万岁这句话的,当今朝中唯太傅、秦相和护国公三人尔。
    景和帝看着容颜数载未变的姜枫,认真问道,“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爱卿是如何做到不气不伤身的?”
    万岁都说让他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了,如果他还是规规矩矩地说些体面话,万岁一定会不满意。姜二爷便诚恳道,“回万岁,臣幼时体弱多病,臣的家人都怕臣长不大,都哄着、宠着臣,所以臣小时候没有什么不得意的。臣长大之后走出家门,遇到不平事时,第一个想的就是不能气大伤身,令家人担心,至于怎么不生气……”
    姜二爷抬头偷眼看万岁,发现他含笑看着自己,便仗着胆子谏言道,“臣也不是不气,而是谁惹了臣生气,臣就立刻把气撒在谁身上。既然他不让臣好过,他也别想好过。若那人比臣厉害,臣当面不能把他怎么样,背后也会偷偷扔两块泥巴过去,给他添点堵,看他跳脚,臣就觉得痛快……”
    ------------
    第866章 帝意
    景和帝笑问,“卿如此爱美,也会用手抓泥巴?”
    姜二爷回道,“臣不自己抓,而是让手下人抓。当年孟三……就是罪臣孟回舟的第三子活着时,他欺负臣,臣就让府里的下人用柿子、鸟粪砸他的脑袋。看他跳脚,臣就觉得十分快活。有时候臣也会自己抓泥巴,臣的次女生病时,前太医局提举程济大人给了臣一个方子,须用到蛤蟆皮,臣就亲自动手,在府内的小塘子里挖出不少蛤蟆。”
    景和帝便顺着他的话问道,“那卿的女儿吃了蛤蟆皮后,可痊愈了?”
    “没有。”姜二爷如实道,“臣女是五年前随臣去泉州赶考时,被当时还在凤山五岳观的于渊子道长治好的。”
    又跟万岁闲聊几句,姜二爷才退出宣德殿。他望着被太阳晒得刺眼的地面,有些神情恍惚。
    他怎么就要去肃州了?
    他去肃州要做什么?
    他还有命回来么?
    守在院门口的千牛卫副将宋春平上前一小步,低声问道,“姜大人?”
    姜二爷转眸看着宋春平,告诉自己不能慌,这里是皇宫,是万岁宣德殿大门外,面前这个人是万岁的千牛卫。
    宋春平看他像是失了魂儿,小声问道,“姜大人这是怎么了?”被万岁骂了?不能啊,刚才万岁还笑呢。


上一章
返回

姜六娘发家日常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