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七零结婚记

七零结婚记 第20节

    佟珍珠笑着说,“我这好几千里带回来的,您得多吃点啊。”
    祖孙俩闲聊了一会天儿,沈老爷子说,“珍珠,你先凑合回家住几天,赶明儿你二舅也回来,我让他弄些砖头来,就在这外头搭半间屋子给你住。”
    佟珍珠的二舅在市郊砖厂工作。
    关于她回来住哪儿,她这一路上已经想好了,她妈沈玉梅那儿,就不用考虑了,连窝棚里都没她的地儿。
    她姥爷这儿其实也不合适。
    “姥爷,不用那么麻烦,这院子本身就够挤的了,这要是再盖上半间房子,您连做木匠活儿的地儿都没有了。”
    而且光也都被遮住了,住起来可太难受了。
    甭看现在房前这点地方特别小,也就两三平方,可用处大着呢,不但可以做点木匠活儿,夏天还能乘凉,摆个小桌在树下,喝喝茶打打牌都挺好。
    冬天也可以晒晒太阳,跟院里几个大爷扯扯闲篇。
    佟珍珠说,“姥爷,我去我爸家住成不成,他不是局长吗,听说他分的家属院挺宽敞。”
    沈老爷子一愣,倒是有些意外。
    不过,他也并不反对。
    他之前的女婿,也就是佟珍珠的亲爸是陈世美,骗了她闺女,可现在的女婿也不怎么样,人品各方面都不过关。
    连带的,这些年女儿沈玉梅做事儿都有些混账。
    两下里比较,虽然前女婿是陈世美,可老亲家佟厂长两口子是难得的厚道人,这些年没断了来往。
    要是那次不凑巧见不到佟珍珠,也总要问问这个孙女的情况。
    他生病后,也没少提着东西来看他。
    珍珠搬过去,能有爷爷奶奶护着,而且她都这么大了,指定也不会吃亏。
    但沈老爷子还是说,“都多少年没在一起生活了,指定不习惯,还是算了吧,我这身子骨,早就做不了什么活儿了,就歇着也挺好的。”
    他是担心佟珍珠说得不是真心话,这些年沈玉梅总在孩子面前各种辱骂佟贵民,这孩子听到心里去了,有时候佟厂长老两口来,她都故意躲着,或者见了也不说话。
    佟珍珠仿佛猜透了老人的想法,“姥爷,我就是觉得,我干嘛这么为难自个儿啊,要么挤窝棚,要么就得把您的院子给占了。”
    “他是我爸,这么多年都没管我,凭什么这么便宜他啊,我搬过去住天经地义。”
    “我妈太傻,就知道骂人吵闹,自个儿吃了亏都不知道,有些话都跟她讲不明白。”
    沈老爷子叹了口气,  “你妈那人,哎,她那脾气改不了了,你尽量别理她,这事儿我去说。”
    又嘱咐,“珍珠,你搬过去了,要是住得不顺心,咱就回来,千万别瞒着姥爷。”
    佟珍珠说,“姥爷,您放心吧,我不惹事儿,可也不怕事儿,我上学下学,碍不着谁,谁也甭想给我一点儿气受。”
    沈老爷子欣慰的笑了,他这外孙女太可怜了,沈玉梅和佟贵民离婚,闹了好长时间,离婚后也不消停,这孩子小时候性格特别闷,针扎一下似乎都不知道疼,因为这个,他才教了一点功夫给她。
    现在终于长大了,性子也外向多了。
    眼瞅着到中午了,沈老爷子十分费力的从枕头底下摸出一个钱包,从里面拿出一块钱和半斤肉票,说,“珍珠,姥爷想吃饺子了,你赶紧去买肉去,去晚了就买不上了!”
    佟珍珠没要,从挎包里拿出来一个包得严严实实的干蕉叶包,打开一看,是一块灰不溜秋的腊肉。
    这是她临来的时候,刘书记的爱人硬塞给她的,说是带回来让家里人尝尝。
    “姥爷,这是云南那边的腊肉,您别看样子丑,其实可香啦。”
    她端着盆子去了院里,在水池边上把腊肉给收拾了,然后生好了炉子,先把腊肉煮了一遍,然后切片放上香料在砂锅里炖。
    腊肉特有的香气迅速飘满了整个院子。
    肉炖得差不多了再加入水灵灵的白萝卜,临出锅的时候再撒上一层香菜末。
    不知为何,佟珍珠忽然想起了许运昌。
    临来的前一天,他俩还一起上山吃过腊肉来着,虽说是野餐,就用了一个破铁锅煮的,可这会儿想起来,那天的腊肉,似乎还要更香呢。
    沈老爷子的牙口不错,胃口也还成,就着一碗炖肉,吃了大半个馒头。
    午饭后,眼看着老爷子躺在竹椅上快迷瞪过去了,佟珍珠给他带上门,出胡同穿过一条小道,走了约有半站地,刚走到枣花胡同,就看到了她堂叔。
    或者说,是她继父。
    树荫下几个人正在下棋,佟贵山手气不好输了,正瞎嚷嚷呢,没抬头看,也没注意。
    佟珍珠也没搭理他,提着东西快速走过去了。
    还是一个院的黄大爷说,“老八,我瞅着刚才那姑娘是不是你家珍珠啊?”
    佟贵山什么都缺,就是不缺孩子,先头死去的老婆撇下了一儿一女,跟沈玉梅结婚后,又生了一个小女儿。
    自己的仨孩子都快养活不过来了,何况是继女。
    他浑不在意的说,“没事儿,她妈在家呢,来,重新洗牌,我就不信了,我翻不了本!”
    这边儿佟珍珠已经进了大杂院。
    这是一处巴掌大的院子,本来是佟家祖上留下来的,但因为佟贵山总赌钱,还老输钱,为了还上赌债,院里的七间房子卖的只剩下一间厢房。
    一家人实在住不开,只能在院子里搭了两间窝棚。
    另外几户人家都怕吃亏,也都赶紧修了小房,因此,这院子里乱七八糟的,连个下脚的地方都快没有了。
    她妈沈玉梅正蹲在墙边上洗衣服呢。
    她心里闪过一阵异常复杂的情绪,有可怜,有憎恶,但更多的是无奈。
    老式的皮箱不小心磕在了院门上,发出了明显的声响。
    沈玉梅正一边洗衣服一边盘算着晚上吃点啥,倒也不是啥重要的日子,不过就是佟贵山的先头闺女过生日,她这当后妈的,倒不好忘了,不然容易让人挑毛病,留话柄。
    听到门响,她下意识的回头,然后就看到了自己的女儿。
    这孩子,怎么招呼也不打,就忽然回来了?
    不过三年没见,她这闺女倒是越长越水灵了。
    沈玉梅站起来,甩了甩手上的肥皂沫,心里其实挺高兴,就是说出来的话不太好听,“珍珠啊,你这么这时候回来了?”
    “妈不是告诉你了,让你别回来探亲,那么远的路,瞎折腾什么呀,住不了几天还得走,这万一路上出点事儿,那不就麻烦了?”
    当妈的没有不牵挂孩子的,但沈玉梅考虑的比较多。
    主要就是怕花钱,佟珍珠不是偶尔会寄点钱来家吗,虽然这钱是给沈老爷子的,可每次都得她到邮局去取。
    有时候她会把钱交给老爷子,有时候赶上手头紧,就自个儿花了。
    要是回来探亲,且不说来回路费就得不少钱,这胡同里谁家的孩子回来探亲,走的时候不都是大包小包的,简直把家里都掏空了。
    前些天院里的周家老四从山西回来,周家大儿媳妇悄悄说过,全家的糖票肉票布票点心票都被洗劫一空不说,临走还带了五十块钱。
    沈玉梅不是不舍得给闺女花钱,但她家和别人家不一样,她是改嫁的,丈夫前头还有两个孩子呢,她指定不能这么干。
    而且家里的确也过得挺拮据,她都恨不得一分钱掰两半花。
    第十九章
    佟珍珠进屋把行李放下, 自个儿倒了一杯凉茶喝。
    这茶水是用最便宜的茶叶沫子泡出来的,又苦又涩,还带着一股说不出来的味儿。
    就像这个家给她的感觉一样。
    佟珍珠说, “妈,我这次回来就不走了。”
    “我被推荐上学了,中医学院的护士培训班。”
    沈玉梅一听,立马高兴的不行了, 中医学院那不就是大学吗, 护士培训班, 那毕业以后就是进医院当护士了。
    可就是国家干部了。
    要是以后再嫁到门第儿高的人家,比那陈世美的级别还高,也算是替她出了一口恶气了。
    沈玉梅的态度立马不一样了, 笑吟吟的说, “珍珠,你饿了吧,妈这就给你去烙饼去, 家里还有几个鸡蛋呢,做鸡蛋饼!”
    “不用了, 我吃过了。”
    沈玉梅一愣,盯了女儿两眼,“你下了火车没回家, 先去看你姥爷了?”
    “你说你这孩子, 咋这么不懂事儿呢, 哪有你这样的, 怎么着也得先来家呀, 你这又是行李卷又是箱子的就去了, 多不像话!”
    说起来她这心里就不舒坦, 闺女越长越大,可也越来越不心疼她这个当妈的,不说别的,就说这往家里寄钱,每次都不忘在县里强调,钱是给她姥爷的。
    意思她这个当妈的一分不能沾。
    现在也是,大老远的回来了,先去看了姥爷,那指定带来的点心和蔗糖什么的,都给了老头儿了。
    备不住还给钱了。
    虽说都是一家人,老头子之前没少为珍珠花钱,这点不假,可甭管怎么说,他一个当姥爷的,总不能越过她这个当妈的吧?
    佟珍珠呛她,“又不是去外头,哪来的那么多讲究,我去看我姥爷,怎么着都成,再说了,你也说不着我,我寄给姥爷的钱,不也一大半被你花了吗?”
    正因为知道这一点,最近这两个月她都没有再寄钱了。
    沈玉梅一点也不心虚,因为这点钱,佟贵山可没少笑话她,说她这个亲妈还不如姥爷。
    要搁在以前,她非得好好数落一下闺女不可。
    她皱了皱眉头,“行了,别说这些有的没的了,趁着日头好,赶紧的把被子褥子都拿出来晒一晒吧。”
    佟珍珠晒好被褥,拿了一套换洗的衣服,提着篮子去了澡堂子。
    临走,没忘了把自己的皮箱上了锁。
    下午五六点钟,佟贵山回来了,因为输了牌,耷拉着一张脸,佟德胜和佟德花也回来了,他俩一个比佟珍珠大三岁,一个大一岁。
    他俩都在街道办的纸盒厂上班。
    兄妹俩对她突然回来的态度完全不一样。
    佟德胜满脸带笑,甚至带着两分讨好,“珍珠,你回来了,什么时候到家的?”
    知青是有探亲假的,周遭和珍珠一起下乡的,一般春节都会回来一趟,他早盼着他这个妹妹能回来呢。
    佟德胜跑到自己住的窝棚里,拿出存下的一包饼干,因为放的时间太长,都有些回潮了,说,“珍珠,你吃呀。”


上一章
返回

七零结婚记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