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权御山河

权御山河 第19节

    ◎规劝◎
    赵皇后欣慰地点点头,拉起赵惠的手:“你放心,虽不是正位,但姑母一定会给你争取一个侧妃的位置,身份一样尊贵无比。嫁给皇子,总归是没有出这皇城内院。我们依然还是一家人!”
    赵惠点点头:“是,全凭娘娘做主。”
    许安泽亦是安慰道:“我会给妹妹备一份丰厚的嫁妆,亲自送你出嫁,不让其他人小瞧了我们赵家的姑娘。”
    赵皇后也是附和:“我会按照定国公主的规制,给你置办一套嫁妆,让你风风光光地出嫁!”
    太子与皇后都把话说到这份上了,她还有什么好说的?
    定国公主的规制,太子殿下亲自送妹出嫁,无异于就是告诉全天下,她赵惠无论去哪里,都是太子与皇后的人。
    那即将归来的六皇子,不过就是她嫁过去,替赵家、替太子监视的人而已。
    想到这里,赵惠觉得自己也如那鬓上的白梅一般,迎风独绽领略着整个冬雪寒霜。
    她虽然有皇后与太子作为后盾,但是也无异于告诉六皇子,要处处提防着她。嫁过去,无非就是一场悲剧的开始,而结局遥遥无期。
    赵惠独自体会着内心苦楚,退到大殿正中央,跪下:“赵惠拜谢太子殿下与皇后娘娘的天恩!”
    赵皇后声道:“起来罢,去盯着点小厨房的饭菜,太子一向不喜欢吃辣的。”
    赵惠站起身来:“是,奴这就去看。”
    看着赵惠退出了大殿,赵皇后才看向许安泽:“如此明白地安插,恐怕她也无法从许安归那里探查出什么。”
    许安泽笑道:“无妨,本就是想提点六弟,做事机警一些,我的眼睛一直在盯着他。有赵惠在,他在府中做事,多少会有些顾忌。”
    赵皇后轻叹一声:“我还挺喜欢这个孩子的。”
    许安泽看向赵皇后,安慰道:“多谢母亲体谅,儿臣才能在这太子之位上坐的安稳。母亲若是觉得惠儿走了殿中无可信之人,大可从母家再选个姑娘送进来照顾您。”
    赵皇后点点头,转了话头:“你父皇前几日来与我吃了午膳。”
    许安泽听赵皇后如此说,笑道:“也是同儿臣这般,来说六弟的婚事的?”
    赵皇后点头,表示没错。
    许安泽端起茶盏:“陛下属意的是郭太师最小的女儿,郭若水,是吗?”
    赵皇后轻叹一声,规劝道:“泽儿,你这些年做事确实太不收敛,你父亲心中有怨气。母亲觉得,你既已然是太子,这皇位终究是你的,不如多一些孝心,让你父亲宽些心。或许他就不会想着让许安归千里迢迢从南境回来了。”
    许安泽听见赵皇后劝自己,沉了沉声道:“儿子让母亲忧虑,是儿子的错。可是母亲,您不要忘记了,当年许安归还在许都的时候,您受的苦楚。”
    许安泽这话,宛如一根银针,狠狠地刺入了赵皇后的心窝。
    许安归还在许都的时候,是他的生母贤妃最得宠的时候。
    外面都扬言道,六皇子许安归才是太子人选。
    如今八年过去了,贤妃虽然早就在自己的宫门里入了佛门,每日吃斋念佛侍奉佛祖。但是东陵帝也没有因为贤妃的遁入佛门而给她更多的宠爱。
    这足以说明许安归的生母贤妃在帝君心中的位置。
    当年贤妃入了佛门,也不过是因为许安归离去,与帝君赌气,这才在宫里落了发。东陵帝也在气头上,所以下了口谕随她去。
    被寄予厚望的儿子忤逆东陵帝君,一路向北,自此天涯。
    贤妃把自己关在长嬉殿八年足不出户,焉知不是为了自保?
    就算帝君气性再长,再恼贤妃母子二人,终究还是要准备赦免许安归当年不告而辞的罪过。
    许安归的罪责都可以免,恐怕贤妃翻身之日就在眼前。
    许安泽这看似一嘴不经意地提醒,却深深触动了赵皇后的心房。
    许安泽见自己目的已经达到,便不再多言,只是说道:“母亲,您应该清楚,当今朝堂之上儿子的敌人不只有许安归。许多人都觊觎着儿子这个位置。儿子若不是先下手为强,那便是要为人鱼肉了。”
    赵皇后看向自己还未到而立之年的儿子,忽然发现他的鬓边有一丝华发,心中猛然一缩,疼痛难忍:“是我没用,早些年让你受尽了委屈。”
    许安泽眼中似有泪水,他缓缓起身,走向赵皇后,坐在赵皇后的身边,伸手牵起赵皇后不在粉雕玉琢的手,道:“是的,母亲,早些年我们受尽了苦楚,好不容易找到了机会翻身,拿回了属于我们的东西。那么,以后是谁来碰触这个位置,都是与我、与您作对。父亲不倾心我们,我们便更要自强一些。毕竟我现在是太子,是嫡子,想要动我都要问问东陵国法。只要我不出大错,不做有违国法之事,他们就不能奈我何。”
    许安泽目光投向赵皇后:“母亲,儿子做事自有分寸,请您不要太过于牵挂。”
    赵皇后看着许安泽坚定的目光,心中不由一阵慰藉:“有子如此,我还有什么不满足。许安归的婚事,我还未答应你父皇,明日我便找个说辞,把这门婚事给换了。”
    许安泽摇头:“不,母亲,这事您要答应。”
    赵皇后不解:“郭太师的三女儿已经嫁给你作为太子妃,忠臣不事二主。你本靠着郭太师起势,现在若是让他们再多一个靠山,岂不是如虎添翼?”
    许安泽笑道:“那郭怀禀是个老狐狸,如今在我面前日日提防着我,他早就有了不臣之心,又何惧再多一个。”
    “怎么会?郭太师怎么会放弃储君的青睐?”赵皇后眉头紧锁。
    许安泽道:“母亲,这些年我有意压制郭太师的势力,您以为他没有察觉吗?当年我不过还只是亲王而已,他凭什么助我起事?还不是看中了我是嫡子可以继承大统这一条?我继承大统之后,就会有一位郭家皇后。他们郭家就会如今日的赵家一般成为东陵最大的外戚。但母亲也知道,郭太师的门生在朝堂之上何其多,若是他郭家真的成了权利最大的外戚。到时候我就算坐上了九五至尊的位置,也不过就是一个权力被架空的傀儡而已。到时候朝堂之上还不是他郭家说什么就是什么。”
    “可这跟郭家小女儿嫁给许安归又有什么关系?”赵皇后问道。
    许安泽回答:“此时若是郭若水嫁给了许安归,您猜那个老狐狸心中会不会生出左右逢源的心思?毕竟我只是太子,只是一个储君,是可以替换的。日后能不能荣登大宝,尚未可知。”
    提点到这里,赵皇后就明白了:“在太子还未登基之前一切都是有变数的,那老狐狸自然不会轻易得罪任何一个皇子,更何况许安归是帝君最宠爱的贤妃之子、当年当太子呼声最高的人。只要他有了左右逢源的心思,要找他的错处就更容易了?”
    许安泽微笑着点点头:“父皇的本意是借用郭怀禀在朝堂的势力让许安归在朝堂之上站稳,但其实我们可以顺水推舟顺势而为一些事。我不希望日后被郭家掣肘……”
    赵皇后恍然大悟:“是了,这门亲事,还真是不能推。”
    两人说话间,外面的饭菜已经摆好,赵惠恭谨地进来请赵皇后与太子去外间用膳。
    赵皇后给赵惠赐了座,极其殷勤地给赵惠夹菜:“惠儿,既然你不过月余要行大婚,这些伺候人的小事,就交给别的丫头们去做罢。明日我给你找个老嬷嬷,仔仔细细地教一教你的内院之事。有些事还是需要人提点,你才能明白。”
    赵惠一听这话,立即明白了赵皇后的意思,脸上立即一片红晕,低声回答:“谢皇后娘娘恩典。”
    许安泽笑道:“赵妹妹不要觉得难为情,这些事你迟早都是要会的。虽然只是侧位,但你要记得,我与母后都是你的靠山,六弟日后若是欺负你,只管来告诉我,我替你出头。”
    赵惠心中五味陈杂,抬眸看了一眼许安泽,或许他就是知道她倾心与他,才会想到把她赐给许安归作为侧室。
    因为她喜欢他,不会背叛他,不忍心看着他在这乱潮之中有一丝一毫的危险,一定会竭尽所能地帮助他。
    这样一个洞悉人内心深处欲望的人,这样一个懂得人心何故的人,真的值得她付出这么多吗?
    赵惠不知这顿饭吃得是什么滋味。
    午膳过后,太子回了东宫。
    赵皇后目光落在手中的书上呆了好久,忽然抬头问赵惠:“贤妃那里,最近可有什么动静?”
    赵惠抬眸:“与平常无异。贤妃从不出门半步,每日也只是清斋素饭,最近她的时疾又犯了,饭菜用得就更不多了。”
    “惠妃那里呢?”赵皇后继续问。
    赵惠回答:“惠妃娘娘还是一如既往伏案书画,每日多是读看书帖、练字、画些草木,甚少出门走动。倒是四殿下经常从各地寻来名贵的砚台与笔送进宫来,惠妃娘娘一份,陛下一份。”
    赵皇后眼眸微眯:“他倒是贯会讨巧。”
    赵惠道:“娘娘,方才邹大监来传过话,说是陛下晚上过来用晚膳。”
    第22章
    ◎议婚◎
    赵皇后点头:“那就叫小厨房备些陛下喜欢吃的小菜。”
    赵惠福身,表示知道了,正准备退去,却又听赵皇后道:“算了,你让厨房准备菜,你与我亲自去做。”
    赵惠微微一愣:“娘娘已经很久不做这样的事情,恐有生疏,让奴一人去做罢。”
    赵皇后笑道:“晚上陛下是来说六皇子婚事的,我若不亲自下厨,如何让陛下同意一同赐婚与你?”
    赵惠微微垂目,知道这事不可逆转,当下也不再坚持:“奴去督促他们把菜收拾。”
    “惠儿。”赵皇后看向赵惠,赵惠回身,猛然发现赵皇后眼中多了几缕不忍,“此去,你要多保重。”
    赵惠看着赵皇后眼眸里上有留存的一丝怜惜,立即跪下,叩拜道:“奴什么都明白。这山河,只能是太子殿下的山河。只有太子殿下坐稳了这江山,才能保我赵氏一族永盛,保我父母哥哥平安。奴生为赵家人,不比哥哥们可以入仕谋图,但在这后院之中,尚且可为太子殿下分忧,亦是有功于东陵社稷。奴不图越枝荣宠,只求家里平安一世。奴个人生死,并不重要。”
    赵皇后满意地点点头,走上前去把赵惠扶起来:“你若有难,我必会保你家里一命。”
    赵惠缓缓闭上眼睛:“多谢皇后娘娘恩典。”
    赵皇后轻叹一声,看向窗外满院冬景萧瑟,道:“我们这些女子的命运从来都由不得我们自己做主,多少豆蔻年华葬在这皑皑白雪之下,不为外人所道。但,若是一朝得势,那便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场豪赌,从来都是聪明人的局。你我要在这局里安稳,就要学会成为一颗有用的棋子。”
    赵惠看着赵皇后孤独的身影,似乎窥见了日后自己独守空房的寂寥,心中哀伤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
    她不敢再多想,颔首道:“奴去去就来。”
    赵皇后看着赵惠离去的身影,脑中忽然浮现了一曲故乡的小调,于是低声轻吟起来:“1绣幕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赵皇后冷笑一声:“真的可以重来吗?”
    *
    酉时未到,东陵帝便从御花园穿过,到了咸宁殿。
    邹庆扬声通传了好一会,赵皇后才匆匆从后厨前来拜见帝君。
    东陵帝看赵皇后把锦衣宽大的袖子捆在了身后,手上一片白乎乎,蹙眉道:“起来罢。如何使得手上都是面粉?”
    赵惠连忙上前扶起赵皇后,赵皇后看了看自己的手,笑道:“今日不知道怎么得,听的陛下要来,忽然想起以前在旧府邸,给陛下做过的面食。想着陛下总喜欢吃那一口,便着手去做了。”
    东陵帝听到赵皇后如此说,不由地蹙眉:“如今,好歹也是一国之母,这种小事不必你亲自动手。”
    赵皇后微微欠身:“臣妾是给陛下做饭,照顾的是陛下的身体,怎么会是小事?有关于陛下的之事,都是大事,臣妾不敢怠慢。”
    东陵帝见赵皇后如此,便也不再多说,只是点点头自顾自地向咸宁殿里走去。
    赵皇后连忙着人清理的衣裳,亲自烹了一杯茶,端了进去:“陛下尝尝臣妾收集的梅花露。”
    东陵帝接过来,先是闻了闻:“腊月梅花上的雪水所做?”
    赵皇后点头,连忙拉过身后的赵惠:“是呢,是这孩子不惧寒风,去腊梅园冬雪深处替臣妾采来的。”
    东陵帝茗了一口,道:“嗯,是有些淡淡的梅花香味。”
    赵皇后又招呼人端来几盘精致的小点心道:“陛下先吃些小食,垫垫肚子,后厨应该就快做好了。”
    东陵帝摆摆手,把东西放到了一边:“孤今日来,是有事与皇后商量。”
    赵皇后一脸殷勤:“陛下还是为了六皇子的婚事而来的吧?”
    东陵帝点头。
    赵皇后道:“那日陛下来与臣妾提了一嘴,臣妾下来思前想后,也觉得郭太师的小女儿甚好。若是今日陛下没有改主意,臣妾就去帮六皇子准备。礼部、户部、太史局、内务府那边都要去问一问。过几日臣妾让太史局选几个吉日呈给陛下,陛下来选日子罢。”


上一章
返回

权御山河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