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七零之佛系炮灰

七零之佛系炮灰 第65节

    等到晚上,顾四妹先回家做饭,老二老三回来就去地里头帮忙。
    一段时间下来,老顾家的日子井井有条,甚至过得越来越好,倒是让原本想看笑话的人跌破眼镜。
    老顾家过得和和美美,隔壁老刘家却三天两头的吵架。
    自从那天白小花发了疯,打了刘爱花,刘寡妇也不肯再忍气吞声,婆媳两个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
    刘寡妇打定主意要杀杀这新媳妇的脾气,谁知道没过几天,白小花哇的一声吐了。
    有了孩子的白小花,仿佛有了尚方宝剑,越发的趾高气昂。
    刘寡妇看在未来孙子的面,不得不让她几分,春耕的时候白小花借口不舒服躺在屋里头,一点都不肯下地。
    家里头多了一口人,干活的却还是她跟刘大柱,后者还是磨洋工,刘寡妇不得不含着眼泪,让女儿也跟着一块儿下地,家里头的事情交给刘小柱干。
    这媳妇躺在家里等着吃喝让小叔子伺候,婆婆带着小姑子下地干活,在生产队也是少见,一时间生产队的人都说果然不能娶城里头媳妇,这是媳妇还是祖宗。
    当初刘大柱娶媳妇的时候多风光,现在就多丢人,偏偏他自己还不觉得,瞧不见母亲和妹妹的辛苦,一门心思想让白小花生一个大胖儿子。
    顾明东冷眼看着,最近白小花倒是分外老实,除了养胎挑剔吃喝之外,恨不得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直到谷雨前后,生产队开始忙着插秧。
    插秧是最累的活儿,一天干下来人都累得直不起腰杆来,但庄稼不等人,就连学校里也放了假,顾二弟顾三妹顾四妹都下地帮忙干活。
    插秧得下水,这时候撞上倒春寒,手脚浸泡在冰凉的泥水里,冷得整个人都在打颤。
    上头冷,下头地里还有蚂蟥来吸血。
    偏偏为了缩短时间,大家伙儿一干就得小半月,每天累得腰酸背痛。
    顾明东一开始还不熟练,一天之后的速度就远远超过其他人,如果这时候来一场插秧竞赛,那他这比小鸡啄米还要快的速度,肯定能拿第一。
    他自己干得多,却怕两个妹妹遭不住这冷水跑,把她们赶过去干别的,至于顾二弟,男孩子冷一冷也没关系。
    村里头但凡能插秧的大人小孩,有一个算一个都下了地,偏偏老刘家还躺着一个享福,这让生产队的人怎么能没有怨言。
    生产队不是没怀孩子的人,干不了插秧的活儿,其他轻省的总能干,从来没谁这当头成天躺着,连饭都要小叔子端到床头的。
    这段时间,没少人跑去瘪老刘那边,说白小花不干活就不能平白分工分,没道理他们辛辛苦苦的干活,她就吃现成的。
    还是瘪老刘再三保证,生产队的工分按劳分配,不干活就没有,村人才罢休。
    瘪老刘都看不下去,那天在田埂上催了几句:“嫂子,大柱,你们也劝劝小花,她既然都嫁到咱生产队了,重活累活她干不了,其他总能稍微干点吧?那总不能一直不干活,她不干活吃啥?”
    谁知刘大柱一甩泥巴:“她肚子里有我儿子呢,我养活她。”
    说完就说累了,直接走到旁边树荫下休息。
    瘪老刘气得脸色发青,看向刘寡妇:“嫂子,你也这么想的?”
    “你们家可还欠着外债,我提前跟你说,今年村里头是绝对不会再借给你们粮食了。”
    刘寡妇脸色也不好看,她倒是想让媳妇干活,可奈何压根差使不动。
    她嘴巴发苦,却说不出话来。
    谁让刘大柱被白小花笼络的明明白白,现在她这个当妈的说话,远不如他媳妇的有用。
    瘪老刘无话可说,临走前又道:“阿东,明天你先别忙着下地,跟我去一趟镇上。”
    顾明东问道:“大队长,什么事儿还耽误我干活?”
    “大队的事儿,到时候让建国给你算工分。”瘪老刘道。
    很快顾明东就知道是什么事情了,溪源镇也被摊派成了下乡的点,上河村生产队作为去年的优秀生产队,直接被摊派到五个知青。
    知青要来了!
    这个消息传遍了上河村生产队。  。
    第51章 知青(二)
    “哥, 咱生产队真的要来知青了?”放学飞奔回家的顾二弟连声追问。
    顾明东正在回忆原主关于知青的记忆,在原本的时间线中,顾二弟这憨驴已经死了, 双胞胎也没熬过去年冬天,因为家里头出了个小偷, 老顾家被打入了深渊。
    但老顾家悲惨的命运却还没结束, 这只是刚刚开始。
    顾三妹、顾四妹的悲剧接连上演,而妻子死后一直过得恍恍惚惚的顾明东,也在这十年中被消耗殆尽,最后成为一对知青男女回城的踏脚石。
    顾明东分析着,隐约觉得有哪里不对劲, 以原主对妻子的深厚感情, 连弟弟妹妹的死活都顾不上了,为什么会对刚来生产队的知青照顾有加。
    就算原主见异思迁了也说不通。
    顾二弟见他不回答,跟小尾巴似的跟在他后头:“哥, 是不是真的,我今天上学的时候听说的。”
    顾明东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你是去上学还是去打听八卦?”
    顾二弟摸了摸鼻子,有些灰溜溜:“就是下课的时候听大队长家孙子说的。”
    “哥, 你快告诉我是不是真的。”
    正好这时候顾三妹也到家了, 听见这话就说:“知青跟你有什么关系?”
    顾二弟扯着嗓门喊:“当然有关系,我可从没见过城里人来乡下支援,哥,你说他们来能干嘛, 难道跟前几年一样田里头放卫星?”
    顾三妹赶紧把门关上:“你疯了,还敢说前两年的事情, 现在都说要搞大批判呢, 到时候让人抓住把柄**你。”
    顾二弟也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 拍着嘴说:“看我这嘴没把门。”
    “你们学校最近怎么样?”顾明东忽然问道。
    顾三妹若有所思的回答:“我觉得怪怪的,虽然老师还在上课,但其他课程越来越少,革命教学越来越多。”
    听见妹妹的话,顾明东有些意外,没想到三妹对政治的敏感性居然不错,这点可比老二老四强多了。
    顾老二还在旁边嘀咕:“课程少还不好,我就喜欢这样,越少越好。”
    顾明东瞪了他一眼,暗骂乌鸦嘴。
    算了算时间,顶多再两年大串联就要开始了,到时候全国学校都会直接停摆。
    一直到大串联进行一年之后,国家铁路交通部门不堪重负,学生们才会重新回到学校。
    可那时候学校的氛围也全毁了。
    顾明东催着弟弟妹妹去上学,就是想在大串联开始之前,让几个孩子拿到毕业证,这样荒废的时间少,说不定还能赶上考大学那一波。
    顾二弟见他眼神不对劲,下意识的反省自己:“哥,我又说错什么了吗?”
    看了眼弟弟,顾明东站起身走进房间,将那本**拿了出来,塞进弟弟手中:“你拿着,每天背一段,到时候我要抽背。”
    一听要背书,顾二弟顿时苦了脸:“哥,这是为什么啊?”
    “以后能用得上。”顾明东说道。
    顾二弟顿时沉浸在要背书的痛苦中无法自拔。
    顾明东还交代道:“三妹四妹也多看看,以后都能用得上。”
    顾三妹心头一跳,看着那本红色的书皱起了眉头。
    说完了这事儿,顾明东才跟弟弟妹妹说起知青:“是有知青要来生产队,听说这次是五个,大队长喊我明天去接人。”
    “真要来啊,你说这城里头的知青图什么,在城里头吃香喝辣不好,反倒是来咱乡下吃苦。”顾二弟说道。
    “不一定是他们自愿的。”顾明东说了孙淑梅面临的事情,还道,“以后这样的事情只会越来越多,说不定再过两年就得强制下乡。”
    这时候就上赶着下乡的,要么是真的有理想有抱负,要么是迫于无奈,下乡避灾。
    顾三妹忙道:“那怎么办?要不还是劝劝表姐赶紧嫁人吧,嫁人总比下乡好。”
    顾明东笑着安抚道:“这不是你们该操心的事儿,你们就好好上学,如果学校里不对劲就赶紧回家,别跟着那些人瞎折腾。”
    “尤其是你,听见没有。”顾明东瞪了一眼二弟。
    顾二弟只得哦了一声答应了。
    顾三妹保证道:“大哥你放心,我会好好看着他的。”
    虽然兄妹俩差一岁,但因为中途退学,顾三妹的脑袋瓜子又更灵光,所以他俩现在都是初二。
    “等城里头的知青来了,你们也离他们远一点,这些人迟早都是要回去的,跟咱们不是一路人。”
    仔细嘱咐了弟弟妹妹,顾明东才微微放心了一些。
    隔壁刘大柱家有个不安定因素白小花,现在大队里还得再来几个知青,这让顾明东的危机感再一次提升到最高。
    如果不是他的异能需要靠近山林,现在进城又不是好时机,他都想带着弟弟妹妹远离大河村了。
    第二天一大早,瘪老刘就带着人出发了。
    “早点去把人接回来,咱们还能早点赶回来干活。”
    顾明东笑了笑,转而问道:“大队长,你知道分到咱们生产队的是什么人吗?”
    “还不知道,我这还没拿到名单。”瘪老刘想了想说,“王书记说咱们生产队去年收成好,愣是分了咱们五个人,”
    “这么多?”
    “谁说不是呢,隔壁生产队才两个,咱们有五个,看来王书记特别满意咱们生产队。”瘪老刘还觉得挺高兴。
    顾明东挑了挑眉,希望接到人,等知青们闹出乱子来之后,瘪老刘还能保持这份高兴。
    “他们来了住哪儿?”
    “王麻子和吴老三不是去改造了,原本我打算让知青暂时住进去,但你三叔说这人是去改造,不是死了,万一回来扯不清。”
    “大队里头就修了修那排老房子,他们统共才五个人,住也够了。”
    顾明东想了想,才挖出那些老房子的记忆,老破漏风不说,每逢下雨还漏水。
    他眯起眼睛,想起原主记忆中知青们刚到村子就闹了一出,最后是借住在村人的家里,就因为这个安排后续又闹出更多的事情。
    他笑了笑没说话,等着看这出好戏。
    瘪老刘带着顾明东和两个社员,一路走到了政府门口,一眼瞧见门口站着一排人。
    瘪老刘连忙过去打招呼,跟办事员唠嗑了两句才问:“分到我们上河村大队的是哪几个人?”
    他们说话的功夫,顾明东却已经看到了影响原主一生的那对男女。


上一章
返回

七零之佛系炮灰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