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我靠农业系统在古代当国师

我靠农业系统在古代当国师 第13节

    从本地的大夫口中得知,许多病患往往生了高热,咳嗽,原本还以为是害了风寒,然后便是颈部或腋下往往偶生一赘肉隆起,继而咯血,几日便死。
    听到这里,姜虞不由皱了皱眉,她来之前并不知道这次瘟疫究竟是什么病,毕竟古代对于瘟疫的认知还很模糊,往往将所有的烈性传染病都统称为“瘟疫”。
    但是事实上,古代曾经爆发过的瘟疫中便有鼠疫、天花、流感、霍乱等各种传染病。
    之前听到那两个小孩形容城内患病之人的情况,她就已经有所猜测了,如今城内大夫的话更佐证了她的想法。
    “果然,是鼠疫。”
    作为甲类传染病,鼠疫的传播速度极快,在医疗水平极其低下的古代,致死率更是极高,最严重的败血型鼠疫的病死率甚至可以达到百分之百。
    不过根据大夫所说的症状,应该还没到那么严重的程度,应当是流行初期最为常见的腺鼠疫。
    “此次大疫,追溯源头竟是由鼠引起的吗?”
    耳聪目明的林太医听得她的低语,不由得激动起来,瘟疫竟是可以说得出具体来由,找得出原因的吗?
    就连他的师父也仅仅只是猜测这是天地间一股异气,但是再深究下去,这异气为何而来,从何而来,往年的瘟疫又是为何消失,这种种困惑却都不得而知。
    如今,他竟得有幸知晓这瘟疫来由吗?
    姜虞看了他一眼,见到他年纪这般大,却依然渴求知识的模样,内心实在有些感慨,这样的人虽然生在如此落后的古代,却有着一颗求知深究的探索之心,如此人物,说不定他就会名流千古,登上以后的教科书呢。
    “确实如此,”她点点头,也愿意多说几句为他解惑,这类疫病便是由于老鼠身上带了病,人吃了这类患病的鼠,或是跳蚤叮咬了这类病鼠,继而叮咬人,才使得人患上鼠疫。
    没错,跟姜虞一开始看到鼠疫,便下意识地以为是老鼠直接传播给人的不一样,老鼠这类啮齿类动物并非是直接传染者,而是由于人类被携带鼠疫菌的跳蚤叮咬才患病。
    或者是人类太过饥饿,实在没得吃,将得病的老鼠吃掉,才会染病,这时的疫病是不会人传人的。
    当然,如果发展到后期,病菌扩散到了肺部,发展成了肺鼠疫,那么便可以通过呼吸道感染,即使是交谈间也会染上疫病。
    因此古人所说“大灾之后便有大疫,”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每逢旱灾,难民四处逃荒保命,而老鼠也同样没了吃的,自然也会进入到人类聚居的地方寻找食物,并且流民在慌不择食下,连老鼠也会吃,这样的情况实在容易成为瘟疫的温床。
    而且干旱时节,本就缺少雨水,流民根本无法保证自身卫生情况,再加之四处流散,疫病很容易扩散开来。
    听得姜虞的解释之后,林太医才像是恍然大悟一样,拍了拍愣在一旁的徒弟的脑袋,让他记得待会拿纸笔记下来,一副将她所说的话奉为金口玉言的模样。
    而这时查探城内情况的人也回来了,城内就如同她之前猜测的那样,古代没有成体系的防疫意识,基本没有什么有效的防治措施。
    毕竟古代有的还是医馆和药房,以及四处走街串巷的游方郎中,大多数人病了还是选择呆在家里,请大夫上门或是上医馆治病。
    然而这样严重的情况下,医馆大多数都关门了,实在是收不下如此多的病人,况且还这瘟疫还如此危险。
    作者有话说:
    其实鼠疫听起来感觉挺陌生,但是大家应该挺熟悉的,鼠疫的三次大流行里,其中一次就是十四世纪造成欧洲三分之一人口死亡的黑死病。
    当然,黑死病会这么严重,也是因为大家众所周知的,中世纪的环境卫生非常之糟糕,而且没有正确的卫生意识。
    甚至以为不洗澡,放血,吃下宝石,鞭笞自己可以避免感染鼠疫,并且由于猎巫行动,认定黑猫不详,杀死了很多猫,在黑死病肆虐的时候意识到是动物传染,又杀死了很多猫狗,导致老鼠缺少天敌,就更加猖狂。
    总之一系列操作使得黑死病扩散得更广。
    现在经常在小说里看见的戴着鸟嘴面具的医生,也是这时候出现的,虽然功效不大,但是这种形象倒是一直流传到了现在。
    第20章
    毕竟是古代王朝,医疗水平并不到位,而且没有足够的医师药物,遇上这种大规模的瘟疫,很难做出什么有效措施来。
    并且现在当务之急还是要控制瘟疫的扩散才行,保护好那些还没有患病的普通人,以及延缓那些染疫之人发作的时间。
    姜虞在知道城中居民基本是往水井处打水的时候,倒是心头微动,然后迅速拉开系统面板购买了几十瓶药水,心下想着这倒是方便了。
    面上依旧是一副宠辱不惊的模样,轻描淡写地一抬袖,便见那些药水瞬间出现在了一旁的桌子上。
    然后对着传信之人道,“便将这些洒在城内水井处。”
    她暗自庆幸着,还好有这种药水的存在,不然的话,只是靠着现代的一些防疫意识,就算可以降低死亡率,但是这些带来的医师们总要折损一些的。
    虽然她也让人备了可以充作口罩的纱布,但是这毕竟无法完全避免感染风险,近距离接触病人总是十分危险的。
    再加上如今城中病人已经很多了,药水的存在就可以使如今的情况不再恶化,病人也不会继续增加。
    洒在井水里也方便许多,不用挨家挨户上门送了,就算民众有疑惑和畏惧,她们也总不可能不喝水吧。
    总之,还得先让这些人打上“疫苗”,再来说之后的清扫街道,安置病人的事,总得给大夫留些治疗的时间来才是。
    负责打探消息的侍从也是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看着眼前的神迹,国师大人身上穿着如此飘逸仙衣,一挥手却能变出这么多的用着玲珑剔透的水晶瓶装着的仙水,果真神奇。
    他出声应下,却不敢随意上手,生怕一个不小心就将这些仙水跌了,寻了盒子小心翼翼地将之装了进去,这才告退。
    然后便与同僚分别带了手下,前往城中各处井水处,其他同僚分得了仙水,也是一样的反应,拿在手里怕摔了,毕竟他们是真没见过如此剔透的水晶瓶,通透自然,没有一丝杂质。
    不过这确实符合他们对于仙家用具的想象,如此仙人模样,用的器具自然也是不同凡响,只是如此轻易就交付到了自己手中,实在是让人有些惶恐。
    这些平日里看上去五大三粗的高大汉子,一个个都小心地将瓶子揣在怀里,想了想还是觉得担心,又翻箱倒柜找了小盒子,用布袋子层层包好之后才放了进去。
    然后便意气风发地带了人分别去了水井处,国师的意思便是要让所有人都喝下仙水,他们自然是要好好宣扬一番,好叫众人都知道才行。
    因而,便能看见青州城内已经变得死寂,路上行人也稀少的各条道路上,出现了好些身穿黑衣的高大汉子,一个个看上去煞气十足,让人不敢靠近。
    他们走得并不快,一边走还一边朝着周围喊着,朝廷派下的救灾队伍已经到了,并且还有国师随行。
    国师的名号众人倒是略有耳闻,毕竟离京城比较近,即使古代消息传播速度不快,但这些时日里也已经足够许多人从来往商队或者有亲戚在京城的人口中听过这些消息了。
    不过这些传言过了几道,早就变得面目全非了,甚至有些说法是说,姜虞那日骑着仙鹤自云中而来,感叹天子仁德,怜悯众生,抬手招来雷电风霜,劈了那兴风作乱的旱魃,然后降下十日的雨,这才解除了这旱灾。
    并且就连花神见到这位仙人下凡,也要领着京城中各色奇花前往拜见,一个个即使不在时令也要盛开,以迎仙人。
    听得街上传来的消息,那些一个个缩在家里不敢出门的家伙,都靠近了门缝窗缝,想听清楚外面到底在说什么,是否真的有人来救他们了。
    外面还在大声呼喊的护卫们则一遍遍地重复着自己的话,告知街上的民众队伍已经带着粮食和草药来了这里,并且仙人赐下了仙水,可防病邪侵害,喝下这水之后便不必担心染上瘟疫。
    并且还说,若是家中有染上疫病之人,也可喝上一些,并不严重的话或许就能康复,就算是病重之人,喝下之后也可延缓病情。
    这话听得那些屋子里的人一个个原本没了神色的眼眸都亮了起来,这些人甚至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难道,真的有仙人下凡来救他们了吗?他们真的不必死了吗?
    这些人恨不得睁大眼睛,好好瞧瞧外面这些人,究竟是不是在骗他们。
    井边的护卫们看着虽然如今空无一人的街道,但是依然能感受到暗中有许多双正在注视着他们的目光。
    领头之人镇定地拿出怀中紧紧搂着没敢松手的匣子,打开之后又将一层层布料除了,这才将里面的瓶子拿出来。
    他高举着瓶子,那玲珑剔透的瓶身在阳光下甚至还闪着光,看得在场那些亲眼目睹之人一下子呼吸急促起来。
    然后他高声喊道,“这便是仙水,如今我将这仙水倒入井中,之后便可随意取用。”
    然后靠近井口,将瓶中的液体缓缓倾倒下去,然后又将瓶子小心翼翼地收了回去,继续开口说着,“今日起东华门五处地方将会施粥三日,并按各家人头发放粟米,若是家已无余粮者,可自行前往领粥取米。”
    这只是先通知一番,之后正式开始施粥自然会有人前往各处敲锣打鼓告知大家。
    说完之后,领头之人看了看周围已经有人试探性地打开了门,朝这边观望,却碍于他们看上去实在凶得很,一看便是那种兵士行伍之人,不敢靠近。
    这些护卫倒是习惯了旁人害怕的场景,反正任务已经完成,便毫不犹豫地带着人离开了。
    而那些房间里,一个看上去二十来岁年纪的青年听着外面这些话,心中不由得激动起来,他看了看身后,那扇紧闭的门后面是他年迈的父亲。
    这些日子里来,他千防万防,还是没防住自己的父亲得了这疫病,拿了好几副汤药,却是一点用都没有,只能眼睁睁看着父亲躺在床上不住地咳嗽,甚至咳出血来,却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他太担心自己某一日醒来,自己的父亲就会像周围其它家的病人那样,突然撒手人寰,从此再也不会睁开眼。
    这年轻人家中离水井不远,他见得那些凶神恶煞的人走了之后,便立刻提了水桶出来,打好水之后又带着期望拎着桶回去了。
    他心情迫切,舀了一碗水便要进房门,还是被自己的妻子拦住,非要他自己喝上一碗水之后,才让他拿水进去。
    其他人见有人出来之后,也都一个个冒出头来,拿着自家的木桶出来凑到井边打起水来。
    这样的场景在青州城中各处发生着,城中大大小小的官员自然也听到了这个消息,都匆忙派人取了水来,让家中长辈孩子全都先喝上一碗,神色间倒是对那位国师信上了几分。
    毕竟若是没有实力,怎敢如此大张旗鼓地宣扬仙水可避瘟疫,必然是有足够的信心,这如何不能让他们欣喜呢。
    毕竟他们虽然是官员,但是却不能像那些庶民一样丢下家累就跑了,自己若是走了,那可算是渎职,乌纱帽丢了不说,要是被逮住了估计连小命都难保。
    可是这城中境况实在艰难,见到城中百姓一个个得病倒下,少了这么多人,他们也是内心忐忑不已,心惊胆颤,生怕一个不小心自己也中了招,那可就真的是直接没了命了。
    如今朝廷队伍抵达的消息倒是定了定他们的心,援兵到了他们身上的担子也卸了下来,悬着的心也放了一半下来。
    而且今日还有那位国师赐下的仙水,可让众人不必再担心染上瘟疫,实在是让他们长舒了一口气,心也彻底安下来了。
    能保住命就好。
    ……
    另一边,姜虞底下众人已经开始着手准备施粥了,人手不够还调了本地官衙里的人来搭把手。
    这次他们带来的粮食还算充足,但是毕竟青州人口众多,这些粮食还是要好好规划,不然的话太容易被消耗完了。
    当然,除此之外,自然也要调本地粮仓的粮食出来才行,本朝各地自然都是会由地方修建粮仓,这种粮仓便称之为常平仓。
    常平仓一般来说最主要的就是用来调控粮价的,丰收时,粮食较为便宜,便会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大量买入粮食,避免谷贱伤农。等粮食歉收时,国家再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大量抛售,抑制粮食价格上涨,防止饥荒发生,即“丰年收粮,歉年售粮。”
    而像如今遇见的这种大疫之年,原本前些日子就连旱了许久,各处受灾州县其实已经开了粮仓以低价卖出,但是青州现下瘟疫横行,死了许多人,这样的情况下就只能直接将粮食拿出来救济百姓了。
    因此随行官员中自然也有户部里负责仓库储存及供给之事的仓部郎中,现在秦郎中便在拿着手上的册子,领着人去了青州粮仓,一一核实。
    毕竟带来的粮食只是杯水车薪,这些粮仓里的粮食才是大头,才是民众活命的根本。
    第21章
    秦安拿着手里的账册正逐一查看核实着城内的粮仓账目,身后还跟着两名书令史及一名计史,俱都是满脸严肃,不苟言笑的样子,前方带路的官员陪着笑,看着神色还有些紧张。
    毕竟户部掌管钱粮,眼前的这位仓部郎中,年纪轻轻就已经掌管户部一司,如今已是从五品,显见前途无量,自然要好生应对才是。
    一番查看之后,秦定倒是放下心来,仓库具体账目倒是所差不大,略有损耗也在情理之中。
    便唤了人取了仓库中的粮食,自己则是拿着纸笔勾勾画画,即便这些是用以赈灾的粮食,每一笔支出也得记得清清楚楚才行,这可是他的强项了。
    毕竟他当初便是文才平平,却精于算学,户部的那位老大人早就认识他,也知道他的天赋,对于钱粮数字十分敏感,几乎可称得上是过目不忘,中举入了二甲之后便要了他去户部,见他十分严谨认真,颇为满意,还一路提携到了如今的位置上。
    另一边,负责赈灾施粥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便已经划定好了五处位置,并且也已支好了粥棚。
    这边厢正在熬粥,还打发了十几人分别往城内各个方向处,敲锣打鼓地告知施粥的消息,以及通知众人带好锅碗瓢盆以及米袋粮袋,到时除了粥,还会按照家中人头数发每人一斤粟,并且还会对照户籍册子一一确认,若是有谎报家中丁口者,即刻下狱,若是检举他人谎报者,可多得一份粮食。
    听得这锣鼓喧天的阵仗,躲在屋子里的那些人这才彻底放下心来,然后便是一喜,除了粥居然还有粮食可领,那可真是太好了,原本他们还担心着再撑下去,他们家里的粮食也快见了底,或许还没得病死掉,就先饿死了。
    如今可好,朝廷终于派人来救他们了,他们也不必担心会饿死了。


上一章
返回

我靠农业系统在古代当国师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