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穿书后我靠系统商城暴富

穿书后我靠系统商城暴富 第64节

    就算凉了也不打紧,再放到锅中一蒸,等到他们下工下学,吃的时候刚好热气腾腾。
    沈瑶华本来还担心若是天天吃,这些人会不会不想吃了。毕竟青州大多数人还是更喜欢吃米,而不是面食。
    好在是因为她们试验的包子馒头种类繁多,所以虽然蒸出的包子多,但是由于人也多,每次也就只能分到一个两个的,同一顿大家可能吃的都不一样。
    所以虽然每日都吃,但是每日吃到的都是不同口味的。
    再加上大多是洁白的面粉蒸的包子馒头,虽然现在这些人在工坊中干活,每个月都有月钱,日子好过了许多。但毕竟是一大家子要吃饭,还奢侈不到天天能□□细的面粉,所以就是天天吃,也没有不喜欢吃的。
    除了一般的鲜肉包,酱肉包,叉烧包,各种灌汤肉包和各种素菜包,花卷,银丝卷之外。沈瑶华还让人尝试做出各种花式造型的馒头。
    考虑到普通人家可能吃不起精面粉蒸的包子馒头,又尝试了各种按比例添加的粗粮馒头,以及添加粗粮的包子。
    力求做到这些人来培训之后,回去他们可以靠着这门手艺,不管是开高端一些的铺子,还是摆摊做一点小营生,都能够靠学到的东西赚钱养家。
    等所有的都准备好之后,也在提前选好买好的宅子里,搭建好了培训的场地,提前准备好了所需的所有用品。
    因为场地有限,而且人多教学难度也会比较大,可能顾及不过来所有人。再加上毕竟是第一次,大家都没有经验等等原因,所以最终决定第一批只选择三十个学员。
    这件事情提前宣扬了出去,但是关注的人很多,报名的人数却很少。
    沈瑶华特地又让人给有合作的像石头村那样的村子,以及给在沈氏工坊干活的人都做了宣传,倒是起一点作用。
    这培训自然不是免费的,计划是培训三十日,当然若是没有学完时间再加,培训的收费是一两银子。
    一两银子去参加一个,为期一个月且不知效果如何的培训,对于很多人来说,自然是有所顾忌。
    沈瑶华甚至听说城内近几日有了些不好的传言。
    “你听说沈氏商行的那个培训了没有?说是教做什么包子馒头,包子馒头谁不会做。再说要是有什么秘方,谁不藏着掖着,怎么可能教给外人呢。”
    “我也听说了,要收一两银子呢。你说他们开那么大的店,有那么大的工坊,要教也不免费教,竟然还惦记着我们这些穷人手里这些银子。”
    “商人逐利,哪有那么好心?肯定就是想骗我们的钱。一个月时间能学个什么?那些去做学徒的都要做好几年,才能学到师傅一星半点的本事。”
    “就是就是,也不知道是哪些大傻子交钱去学了,我们等着看好戏吧!”
    ……
    云霓说起这几日外面到处有人指指点点的,问沈瑶华这个培训班还办不办?
    “当然要办了,现在已经有十来个人报名了。等报名的人再多一些,咱们就开始培训。等这一批学员培训出去聊,谣言自然不攻自破。下一批再想要培训的,自然没这么简单,倒是也会直接把价格提高的。”
    苏青柔一听眼前一亮:“这个好,他们现在不报名,不想学就算了,还私下里在那招摇生事。等这些人培训出去赚到钱,他们一定会悔不当初的,到时他们再想来学,我们不仅把价格一提高,还不收他们这些造谣的人,气死他们。”
    沈瑶华笑了笑,没说话,不过她确实是不打算再教这些人,不过倒不是因为他们在外造谣乱说。
    虽然传言一直都没有停下来,但他们还是在半个月之后,凑够了三十个人。
    这三十个人里,其中二十一个都和沈氏商行多多少少有些关系。
    这二十一个人里,有些是合作的村民,孩子在青石书院或青竹书院念书;还有些是家人在沈氏工坊里干活的。因为前期长久的合作,他们对沈瑶华更为信任,再加上他们都家人吃到了师傅们前面练习做的包子。
    知道这些包子是如何美味,以及种类是如何繁多。知道要是能学到本事,肯定是不亏的。
    至于剩下的九个人。
    让沈瑶华印象十分深刻的是其中有一对夫妻,交了二两银子来学。
    他们来报名时,沈瑶华还十分诧异的问过他们:“为什么不一个人来学会之后,回去教另外一个人,毕竟这样可以节省下不少银钱。”
    夫妻俩腼腆的笑了笑,回答沈瑶华的话:“我们都没读过什么书,不识得字,所以只能靠脑子记下来,怕一个人记不住,所以两个人一起来了。”
    另外竟还有两人,并不是青州人,一直做些小生意,之前也有从沈氏商行拿货,到其它地方去卖,赚取一个差价。
    勉强合作过,对沈瑶华的为人还是很是信任多,听说有这样的学习机会。两人也不想再奔波,想着若是学得一门手艺,以后就可以就在自己的家乡盘下一个店铺,靠着手艺养活一家人,再也不用一家人分离开了。
    教学的宅子离沈宅不远,沈瑶华每日有空便都过去溜达溜达,看看各位学员的学习进度。
    这一学起来,学员们都感受到了是十分划算的,对沈瑶华对教学的师傅又尊敬上了几分。
    一开始学的时候是用同一个面团练手,学习捏褶子等各种花样,过了几天等上手之后。开始正式学做,学习调上各种不同的馅料,包各种不同的包子。并且蒸出来之后,除了让他们自己吃下的,以及各位师傅来尝有什么问题吃下的一部分以外。这些剩余的沈瑶华也就没有拿到工坊和书院,而是让这些学员自己带回家中。
    因为各位学员的水平不一,而且面粉和馅料都是定量的,除了他们自己消耗的之外,虽然有剩余,但每日每人也就可以带回家两三个而已,量也不算太大。
    这样一个月学下来,实际上他们所花费比如面粉各种馅料,以及灶上的所用的柴火,这些全部加起来的成本,就已经差不多到一两银子了。
    当然这也是因为他们前期一直在摸索,教学方式上也有一定的问题,导致了少量的浪费。
    再加上厨具之类的用品,之后可以重复利用,想必再次开班时成本就可以再降一些下来了。
    不久之后,这批学员全部学成毕业。
    沈瑶华特地还给他们做了一期就业指导。
    这一批学成之后有三十人,其中一对夫妻,也就是说如果开店的话可以开二十九家店。但这其中还有两人是外地的,准备回自己的家乡。
    所以实际上青州本地这一批学出来的学员,能开二十七家店铺,若是全部聚到一起去开店。结果可想而知。
    好在青州是一个府城,面积大,人口多。
    学员中除了少部分几个村子,来学的有两三家人。剩下的大多住在不同的方向,完全可以根据他们所住的地方,在不同的方向售卖。所以青州城内多这么二三十家包子店,还是不成什么问题的。
    况且这些人学成之后的定位也是不一样的,虽然学了很多种类,但不可能什么都卖。
    有几家之前有个店面的,自然是继续开店。盘得起店铺的,也可以开个包子铺子。根据所在的位置,选择售卖不同成本的包子。
    有些盘不起店铺的,也可以在赶集的点,摆上一个摊子。就比如一开始沈瑶华他们一开始摆摊卖饭团的码头,就是一个很合适的地点。
    还有各个城门口,都有相应的坊市。
    所以沈瑶华让他们可以私下里自行沟通一番,不要因为凑到一起而影响生意。
    学员们倒也实在,私下里很快便商量好了。不久之后,有的摆摊,有的开店。
    离得近的,主打的也不一样,有的只专门做那灌汤包,也有只做精致的小笼包的,当然也有一些摆摊赶集的,做些便宜的素包。
    但由于味道都是实打实的好,不管是开店的,还是摆摊的,各处生意都十分不错。
    城里的谣言确实是不攻自破了,这段时间沈氏商行的名声自然是更上一层楼。
    “没想到那培训竟然是真的,当初我就说那沈氏商行都干了多少件好事?那些高产的种子,直接无偿就分享出来,让大家一起种,怎么可能是想要靠这赚我们的钱。”
    “就是就是,沈氏商行家大业大的,人家哪看得上我们这三瓜两枣的,人家这是做好事呢。我们家邻居就去学了,说是那一两银子,其实是那些面粉馅料的钱,说不定沈氏商行还倒贴了钱。”
    “你们俩可别说了,前面你们俩不是说人家是想坑你们钱吗?这下又改口了。”
    “咳咳,我哪有说过,我可一直都很信任的,要不是家里人拦着,我上次就报名了。唉!那些去培训的,现在全都赚了大钱了,要是我去了,赚钱的就是我了。”
    “听说还会再收人培训,一两银子我都准备好了,这次我一定报上。”
    “巧了,我也准备好了……”
    第89章 木匠
    不久之后, 沈瑶华推出了第二期的培训。
    不过由于青州市场就这么大,为了杜绝恶性竞争。这次她加了一些条件限制,比如之前说的价格, 由一两银子变为了三两银子。
    而且报名之前先要说学成之后的打算, 若是计划在青州府城开店的, 一律不收。而且为了以防有人撒谎, 沈瑶华还让人草拟了一个契书。
    要求第二期学员学成之后,三年内不予许在青州府城内售卖包子馒头。
    这前一批培训出来的学员,现在各自生意都十分不错, 每一家这段时间都赚不少, 这是青州人有目共睹的。
    所以,好多人咬咬牙提前把钱准备好了, 然后没想到沈瑶华宣布不收在本地开店的人了。就算有了先前人赚钱的例子放在那里, 大多数人还是不可能背井离乡去开店。
    虽然知道沈瑶华所做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先前那批人,但受益的人不是自己, 大家只能叹息:“他们想着观望一下, 终究是错过了,先前报名那些人运气真好。”
    因为这个限制条件,这一次的教学对象,大多可能得是那些在青州以外的人。古代交通不像现代这么便利, 再加上也没手机、电视、网络之类的可以打广告宣传。
    沈瑶华对于能否招收到人, 还是存疑的。
    好在因为青州是一个比较大的交通枢纽, 人流量大。那些外地行商的人, 也很快就知道了, 前面一次培训的成果,所以没几日也有好些外地人赶来报名。
    虽然这一次的价格贵了一些, 但是这一次沈瑶华给那些外地来学习的人,都提供了住宿,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所以倒也没人有什么意见。这次来报名的人大多是一些行商的,他们自己或是带着家人来到青州,交钱学习。也有一些青州下属县里的人,通过亲戚之类的知道之后赶来的。
    当然也有一部分青州本地人,不过这些人都说自己之后打算到,青州以外的地方去开店铺,签了契约,沈瑶华便也都收下了。
    沈瑶华这么一通操作下来,倒是赢得了不少人的好感。
    尤其是前面第一批的学员,知道沈瑶华不再收,打算在青州府城开店铺的学员之后。那些人都感动得热泪盈眶,他们知道沈瑶华这是为了保证他们的利益。
    至于三年之后,契约失效,可能会有人在青州开店铺,但这时前一批学员早就站稳了脚跟。
    和之前一样,城里又开始议论这件事,不过这一次大多数都是夸的。
    “听说没,那沈氏商行的主人是个小娘子,小娘子不仅人长得漂亮,心地还十分善良。放着更多的钱不赚,也要保护之前学习人的利益。”
    “我听说沈氏商行已经在准备其它的培训了,我这次一定要抢上名额,你看先前学的那些人,现在一个个的都赚大钱了。”
    “就是,我同村前面还只是摆摊,这才学出来多久,前两天都在城里租了铺子了,可见肯定生意是极好的,不然那里舍得去租那铺子。”
    ……
    而沈瑶华也的确在筹备之后的培训,因为第一期学的是包子馒头。这些教学的师傅在面点上也算比较拿手了。所以第二期的培训,沈瑶华还是准备继续做面点。
    她提前挑出了一些适合用来开铺子和摆摊的饼子的做法。
    等这一批学□□馒头的学员学成之后,便又重复了之前的过程,师傅们先学做各种饼子,学会之后再招收学员。
    没过多久,师傅们学成之后,便对外公布了消息。
    由于先前的成功,这一次都没费什么功夫宣传。
    刚一放出消息,就很多人奔忙着来报名,才半天功夫,三十个人就报够了。许多没报上的人在门口捶胸顿足,也有一些已经在暗暗计划着,若是再有新的培训,他们一定要跑得再快一些。
    沈瑶华从《食谱》中又找了一些适合支个摊子,或者开个小铺的吃食,按照厨娘们的擅长的,挑选出人各自学习。沈瑶华便不再盯着,只等师傅们练习好之后,她来验收一下成果。
    因为除了吃食的培训之外,沈瑶华还准备做一些其它的。
    想到她以前尝试过的,用几个躺椅之类的图纸就挣到了挺多钱,后来的水车,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她打算研究一下,能否针对这些木活开个班。
    但是这做木工和做吃食还不太一样。之前做吃的,来学习的人,多少都有些基础。做木工自然也得有些基础。
    但这要找会做吃食,且厨艺不错的人多的是。就算厨艺一般,学起来也没有那么难。
    木活就不一样了,若是真的是零基础。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学会,更何谈沈瑶华教学的东西还不一样。


上一章
返回

穿书后我靠系统商城暴富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