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我力能扛鼎

我力能扛鼎 第326节

    唐荼荼重重咳一声,示意和光慎言,一边忍不住往二哥那边瞄。
    晏少昰坐得远,却听得着,微一点头,表示确是如此。
    唐荼荼默默收回视线。
    波澜壮阔的王朝史,用俗语讲出来活像半场笑话,天子变逃兵,草寇穿龙袍。她想起昨晚上看的武戏,戏里的皇上昏庸无道,忠义将门忍无可忍,为天下黎民苍生而造了反,杀到皇上面前“清君侧”去了。
    堂堂公孙氏,三百年老将门,当年离那张龙椅只差一脚。不知做人臣的这么些年,有没有盼过一个“皇帝昏庸、百姓苦难”的时机。
    唐荼荼喝着鱼糜粥,听和光有一搭没一搭地讲着八卦,也分神观察船上的人。
    说是相顾船,年轻小男女专门相看的地方,实则姑娘小伙都不住一个舱区里。
    海沧船每一层都是封了隔舱板的,将船巨大的内部空间一层层、一块块地分成格,做严密的防水处理,这样就算底板或哪个舱区的船壳漏水了,也不会很快沉没。
    舱里见不着面,大家可着劲儿往甲板上跑。
    别说是单身男女了,连早早定了亲的姑娘少爷想说点悄悄话,都有专门贼心眼的拉群结伴过去起哄,一片哄然笑声。
    玩玩闹闹的,青春就一头扎进大海里去了。
    有席少爷这么一耽搁,船在海中飘了一个来时辰,天黑前是没法赶到蓬莱了,黑灯瞎火的,靠岸不安全,蓬莱北面多礁石。
    公孙景逸索性吩咐航得慢些,在船上过一宿,明早再靠岸。
    晌午潮平,船行得慢了是要随风向变的,几个船官围着罗盘打转,唐荼荼站在旁边连看带猜。
    这巨大的罗盘粗得像乡下磨面的大石磨,不知活了多少年的黄花梨木祖宗才长了这么粗,盘面上不止画了东南西北,还有地平方位、风水、星角,十几个圈环环相套,每个圈外侧的标记又密密麻麻,红字黄字黑字蓝字,图案、标记、刻度、尺码,不是内行人,看一眼就得晕这儿。
    “姑娘又来啦?”
    船官瞧她都面熟了,唐姑娘自打昨天上船,往艉楼跑了六趟,活像要从他这儿偷师学掌舵。
    此时见唐荼荼转着圈、歪着脑袋看盘文,不由失笑,拣了俩浅白的故事给她讲。
    又问:“姑娘知道这罗盘一针双头、既指南又指北,为何叫‘指南针’而不叫‘指北针’么?”
    唐荼荼:“先生请讲。”
    “因为北为阴,南为阳,指阳就是奔着朝气走,总不能叫指阴针吧?”
    “南边好哇,太阳在南边,房子要坐北朝南,智者是择南而居,南边水活、人动、财来。土话不是说‘山管人丁水管财’嘛,靠山住人丁兴旺,靠水住生意兴隆。”
    “咱北方水少,站高山上往地上看,那是一块一块的土旮旯啊,除了丁口多,再没什么好的。丝绸啊,茶叶啊,值钱东西都要从南方人手里头买,咱北边的财全奔着南方去了——你就说这同为船官,南边的船头一年挣一千四百两,嘿!我刚够人家零头!”
    什么南北东西,不满全落在最后一句了。唐荼荼忍着笑。
    水路通达即是财,这话没错。这一路上总是能远远地望见船,都是从南边来的,比海沧巨轮要矮小,吃水却很深,甲板上也堆满了货,不知是运什么的。
    唐荼荼想了想,南方海贸发达,大约是因为船都是夏天出海的。
    夏季盛行东南季风,东海、黄海沿岸的季风环流是朝向北的,南方的商人北上,一路是顺顺当当行船,坐海船半个月就能进京。
    大运河贯通南北,这条内河说好吧,也有不好之处,因为商船北上南下是过一座省交一回钱,像后世的火车票,坐得远要多交钱。每一省都设了钞关,过路的船不仅要交船税,运的是什么就得交什么税,米麦税、豆税、茶税、丝绸税、竹木税……通通是钱。
    就算国家的税制再规范,不乱征乱采,就算各地漕官执行得好,全是依法依律征税,那也是一刀刀地从商人身上片肉。
    海运就好得多啦,只出码头与上岸时交两道钱,一路顺风顺水,所用的船工就少,路上打不了尖、投不了宿,吃用花销低,载货量却大,确实是南方豪商往北方运货最好的选择。
    一条河,一片海,撑起了盛朝的半壁江山。
    她坐得偏,公孙景逸左找右找才找着她,吆喝了声:“茶花儿,你在这儿坐佛呢,火器仓开门啦,来领火铳啦。”
    唐荼荼:“哎,来啦!”
    十几个水兵抬着精铁箱上了甲板,箱子上一道锁接一道锁,足足要开三把锁才能打开。内壳上贴着领用单,何人何日何时、因为什么原因取用了火器,都要写明,每一杆火铳都有编号,按天干地支作序。
    公孙景逸:“就二十来把,不够你们一人一杆的,玩一会儿就换给别人啊。”
    军屯子女大多玩过火铳,不算太稀罕,城里来的都是大官家姑娘,还有点忸怩,站在木箱前你谦我让的。
    唐荼荼不谦让,噌一下就窜过去了,挑了把看着不新不旧的手铳。
    不新,说明有水兵用过,安全性有保障;不旧,不会有年久失修的问题。
    她举在手上细瞧。这东西是圆卜隆冬的一个青铜管,底下手持处是个半圆形的把手,形制有点后世枪杆子的意思了,却没有扳机,没有瞄准镜,只有一根弹道,一个药室。
    “茶花儿不对,你得先清膛,把膛肚里头的火灰倒干净。”
    “好嘞!”唐荼荼跟着别人有样学样,把铳头对着地咔哒咔哒磕几下,磕出里边那点余末。
    城里来的姑娘们还在挑火铳,笑嘻嘻喊公孙家的公子过去帮忙,一声一个“景逸哥、景逸哥”地叫着。公孙景逸左边跑了右边跑,忙不迭,碍着那点小心思,还不敢落下茶花儿这边,时不时招呼一声。
    “茶花儿,牛角罐要挂在左边腰上,右手端枪,左手填药。炸个鱼填上半肚药就行,舀三匙的量。”
    船上水兵朝着海里一把一把地洒饵,诱出一大片鱼脑袋,粼粼闪着光。
    “好家伙,天宝鱼!今年我还没尝过这鱼!”
    甲板上顿时沸腾起来,军屯子弟们全举起火铳朝着海鱼密集处轰。
    这东西长得像枪,声音却更像个大爆竹,“嗵——嗵——嗵”的,短促而后声足,不能连发,打出去一次就得重新填弹填药,威力却不小,海面砰砰砰地炸开一朵朵喷泉,被炸死的、被水流击懵的鱼大片大片浮上水面。
    唐荼荼学着他们的姿势,双脚一前一后开立,把铳管架上肩,等着谁忙完了过来手把手教她。
    “茶花儿,你瞄鱼啊,你瞄天干什么?”
    唐荼荼:“啊?就这么直接打?”
    “那还怎么?先给鱼摆个供?”
    唐荼荼头回摸这东西,不大敢放,把手绢的两角攥成团塞进耳朵,左边看看,右边看看,看大家端着火铳的姿势都寻常,个儿高的架在脖子上,从船舷上方往外射,个儿矮的就扎个马步,把铳头穿进舷洞里。
    没见着统一的射击姿势,也没见有什么讲究。
    晏少昰午觉没歇完,被甲板上的动静吵醒了,他来得迟,远远看见这边的架势就锁紧了眉。
    一群军屯子弟,大约觉得人人都跟他们一样会玩火铳,填点药、点个火、炸出去噼啪听个响就完事——正儿八经的新兵练火铳都是端根木杆子练架势的,再拆解部件一个一个学,最后才练填药填弹,哪有一上来就摸真家伙的?
    这根管子没有扳机,像小型的炮,用火药一瞬间的爆冲力把铁弹送出去。唐荼荼想明白原理,往药室里填了一半火药,用木杵捣了几下捣实,捏了一颗铁蛋丸塞进去,小心地点上火,瞄准海面。
    等待的时间有点长,不知是她火信子太长了,还是药填少了,唐荼荼端着铳管如临大敌,却半天没听见响。
    “嗵——!”
    突地,一声比别人都壮实的砰响炸在她枪头,铁弹射出去的一瞬间,火铳就脱了手,后坐力推得唐荼荼往后趔趄了三步,一屁股坐地上。
    铳口噌得窜出一道金红的火蛇,喷射出三米远,成了把喷火|枪,老大一团火在甲板上开着花乱转!
    “哎哟嘛玩意儿呀这是?!”
    “拿个蹦子怎么还带玩火的啊?”
    “浇水,快浇水!灭了它!”
    周围的军屯子弟们哎呀哇啦叫着,腿上功夫都利索,为了躲火原地蹦高的、窜上桅杆的、翻筋斗的,活生生变成了一场火舞杂技。
    唐荼荼吓懵了,怕烧着人,软着腿爬起来去捡那把火铳。
    火铳却被人飞起一脚踢到了船舷边,一盆冷水浇上去。
    晏少昰提着她的后襟拎起来,冲着她面堂骂:“打仗的东西,也敢拿在手上玩!想学,跟这群纨绔子儿学?不知道去找我!”
    唐荼荼全身都是软的,挂在他手上保持住个站样,这才想起来摸摸自己的脸和手。
    晏少昰又喝一声:“没破相,一手灰,别摸了!”
    “谁许你们玩火器的?凡私用火器者一件杖八十,各个都是营中尉将不成?”
    “船官何在!官兵则例都吃进狗肚子里去了?”
    他吼人,比炮声还炸耳,一声一声骂得周围一帮军屯子弟大气不敢喘。
    “是我马虎了,哥……”公孙景逸战战兢兢要开口,被晏少昰一眼瞪得闭了气,赶紧把“哥”吞回去。
    廿一已经用湿布裹起那把火铳拿过来查看,声调里含着点笑:“姑娘把药捣得太实了,头部太实,尾部松散,尾部的药没燃尽,才窜出了火条子。”
    其实是姑娘阴差阳错,填出了另一种样式,名曰“突火|枪”,是以火气先将铁弹突出去伤人,后头又保持一段时间的喷火,在近战中威力颇大。虎贲营中有一项就是专门练这个的。
    往火铳里填药可不像打大炮,炮弹多重、打多远,算出火药用量几两几,那是一分不多一分不少——火铳这么个小件火器,填药全凭各人的手感,火药没烧尽,喷火那是常事。
    只是这一群军屯子都是熟手,闭着眼睛都能把药填准分量,人家都没喷火,就姑娘前头的火喷了一丈远,惊得她脱了手。
    廿一开口,晏少昰就有了数,却照样冷着脸,他成心吓她,最好一次吓怕了她。
    “得亏没爆膛,不然把你手炸成筛子;要是把尾銎冲开,你这脸都要变成疤脸。”
    唐荼荼:“知道了……”
    她后怕的劲儿还没过去,在这么多人面前挨训,唐荼荼窘得头都抬不起来,手腕还在隐隐作疼,她蔫巴巴认错:“我以后不乱尝试了……”
    晏少昰冷哼一声,换了把火铳塞她怀里:“你不是想学?索性一次学会,学透,省得以后还做这蠢事。”
    第300章
    “火铳准头极差,虽填满药能射八十步远,但它不像弓箭,指哪打哪。这一枚弹球里铁壳裹着碎铁屑,分量不匀,是以飞不成直线,距离远了,能不能伤敌全凭运气。”
    “北地的军营里没有专门的火铳兵,几十年前,骑兵还会人人配一把,用火铳扰乱敌骑阵型。可马上瞄准更不容易,敌骑瞬息即至眼前,而火铳填药、填弹,打一发需数二十数……二十、秒?”
    晏少昰顿了顿。
    他在唐荼荼惊喜的眼神里,知道自己没讲错,接着道:“填弹太慢,不堪大用。后来工部造出了连发弩,大炮也一年比一年威风,火铳就被扔出了陆战。”
    “直至六年前,交趾郡王(越南王)叛乱,又霸了琼州岛。咱们的海将久攻不下,那潮湿地方,大炮常常哑火,弓箭也因风向受阻,只得起用火铳——这东西瞄人不行,唯有一条好,只要咱们的船够高,以上攻下,专攻敌船与水兵防御薄弱之处,百发可中八十,不受风与水汽所阻——各地军械作坊就又拣了起来,重制了五花八门的火铳,钻研海战。”
    ……
    简而言之,准头不好、阵仗大,是个方便携带、但操作流程繁琐的中程武器,遇敌需要有足够的准备时间才行。
    二殿下讲学,像国子监夫子给三岁小儿讲课,把这东西的发展简史、优缺点,乃至铳管上每一个部件的用处,全掰开了揉碎了讲。
    他刚训完人,板着张脸,声色却清亮,戴着张面具也是相貌堂堂的。
    周围有不会使火铳的姑娘好奇地围过来,漂漂亮亮站定,才糯糯地喊了声:“公子也教教我……”
    晏少昰厉眼一瞪:“火铳对人,营棍三十。收回去!”
    唐荼荼:“……”
    姑娘颤巍巍地跑了。
    唐荼荼鬼使神差地暗爽了一下,憋住笑:“像我这样把枪头朝地才对吧?”


上一章
返回

我力能扛鼎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