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我力能扛鼎

我力能扛鼎 第348节

    ……盖上官印,这就是公函,就是请罪书,擎等着皇上是下铡刀还是掳官帽了。
    帐外白光骤闪,夜幕猛地被一道惊雷劈了个贯穿。臬台年老而不中用的心脏咯噔一下,睁眼再瞧,只觉半边天都摇摇欲坠要塌了。
    这封公函装在盒里呈了上来,叁鹰等着姑娘看完了骂人,也知道姑娘是这脾气。
    等了半天,没见姑娘挪一下手指头,要不是还在眨眼,真跟坐着睡着了一样。
    叁鹰以为她没看明白,特地解释:“地主老财们供神用的银元宝,一般不用官铸银,都是财主们自己打模铸造的纯银锭,底下有祈福祝祷的字样——这些带着字的银子要是直接流入坊间,那一查一个准,所以贪官们想贪这笔巨财,要先把供神银融了,铸成别的模样。”
    “熔银子多快啊,三十万两,开窑烧两天的事。这头熔银,那头浇铸,往模子里浇银水的时候,底部填块铜芯,八两的银子能变成十两重,这就是八成银——除非像华掌柜那样天天摸钱的,不然谁能掂出来?”
    他们说起银子都轻淡淡的,好像银子就是银子,上头没沾着人命和着血。
    可静海县一年的户税不到万两,三十万,那是二三十个县城的平头百姓一年从口粮里省出来的钱。
    她把这长卷折好,平展展放在桌上,“我以前听说,穷人家一年二三两银子就够过日子,我见过苦日子是怎么过的,糠咽菜陈谷米拣着吃,却没见过一天能分赃几万两的人家日子是怎么过。”
    叁鹰没她这样敏感纤细的神经,何况,能跟姑娘接上频的人也不在这儿。
    他歔口气:“姑娘拿主意吧,主子说他不在的时候,一切都听姑娘的。姑娘要是想公示,咱就把这张告示贴出去,姑娘要是犹豫,那也听您的。老大人那头已经做好了平叛的准备,就算百姓闹起来也伤不着人,这回真伤不着人。”
    唐荼荼摩挲着指肚上的茧子,在这刻板的动作里稍微得了点心安:“贴出去,没有百姓受了难却还要封住他们眼耳口鼻的道理。看不懂字的,读给他们听。”
    第321章
    登州府,山东辖下第一关防重地,全省三个营二十六卫所,其中二十个卫所都在登州。此地多出武人,北六省出了名的骠将故里,“年轻时候进海卫所攒军功,老了变卖田铺去济南养老”,几乎是此地权门望族都心知肚明的一条晋升路。
    可这一夜,无论在官场浸了多少年的官员都一宿没敢合眼,不停地跟门房打问消息。
    到底是什么钦差,能不声不响地把一十三道坊门全封了、蛮不讲理地带兵冲破了五个官员的府邸——这、这钦差是不要官帽了吗!如此大案不用呈上去等皇上奏裁吗!谁给他的兵?谁给他的胆啊!
    这乱了章法坏了规矩,可不论大官小官,谁也不敢往黑漆漆的夜幕里走一步,如惊弓之鸟似的,一整晚竖直耳朵听巷道里的动静。
    钉了掌、披着甲的战骑不知来了多少,一刻不停地往城中心冲,轰轰隆隆的动静能叫官员从头皮麻到脚趾尖。
    “殿下,又查到了一处!”
    进了城,赃银行过的痕迹更好找,因为处处都是眼睛:“探子来报,前天后半晌,有四辆马车从货栈接了货出来,驶向了知州府,盘库册上记的是‘黄鱼四百斤’。”
    “去查。”
    “是!”
    死物比活人好审得多,码头上出入大宗货物都有记载,把“银箱”登记成“黄鱼”,这叫巧立名目,但“黄鱼”出入码头的记录总是少不了的,循着不合理的去查,真相只隔着一层纸。
    登州知州府。
    前衙死寂,后宅的浓烟熏黑了整个院。满宅子妻妾都在抱着儿女哭,什么心肝宝啊肉的,刘知州一个也不顾上哄,急得满院乱窜,跺着脚叫唤:“快烧,快烧啊!没有灶不会堆火堆吗!赶紧烧啊!”
    院里的下人都疯了似的,急冲冲地穿梭在库房、正厅、书房与各位夫人姨太太的卧房间,把老爷平时护到眼珠子里的那些宝贝一样样地抢出来,往地上砸,往火里扔。
    大家的墨宝、价值不可估量的字画、满地的金丝毯……平时刘知州只觉得这些东西轻飘飘的怎么也不够,可眼下,这些阿堵物怎么就烧也烧不完!
    他跳着脚嚷着:“生火啊!没炭了拿柴不能生火吗?废物!都是废物!先烧贵的!你们这些奴才分不清贵贱吗!”
    刘知州急得没了分寸,一把夺过下人手里的字画,几下扯烂扔进灶台,拿炭扒子往灶眼深处捅。他当了多少年的金贵人,哪里会这烧火打炭的活?火舌猛的窜起,冲上来燎了他的手。
    “老爷,老爷!”
    “别管老爷我,快烧啊!”
    咚——咚——咚——
    一声又一声沉沉的闷响,这动静是从大门外响起来的,院里所有人都发起抖来,一双双绝望的眼睛死死盯着前门。从没人听过这“咚咚咚”的声音,可此时此地,所有人都知道那是什么动静。
    是冲车,是卫所里才有的攻城械,专门用来破铁门的!
    三道小臂粗的铁闩没撑过十几撞,锁了一夜的府门霍然洞开,从前堂刮进来的风把满园灰屑扬了刘知州一脸。两排防风灯闯进后院,以不容质疑的势头占领了府衙每一个出入口。
    黑压压的铁甲兵让开道,从中走出来的竟是个白脸青年,见到这满园的大火浓烟也没露出稀罕眼神,扫来的那一眼,像刀锋刮过了刘知州的面。
    “焚画取暖,大人好雅兴——来人,押了。”
    知州刹那间白了脸,一句“下官有罪”都没从自己的嘴里喷出来,便被堵住口拖下去了。
    这些铁甲兵训练有素,满园子都被烟熏成锅底色了,他们愣是能把满地烧得不像样的屏台字画、绫罗绸缎拾整出来,字画分成字画,绫罗并上绸缎,铺满园子,一样样辨认这是什么东西。
    “书圣后人临写的《平安帖》。”
    “金台驿出土的《将军醉归图》。”
    “江南百宝集。”
    这刘茂生是个清官,晏少昰记得他——州官每隔一年就要进京述回职,去年,这位大人站在金銮殿上撩袍面君的时候,裤子是条毛布袴,两个膝盖处露了两块大补丁出来。
    父皇便笑,说爱卿不必如此俭省,缩衣节食伤的是身啊。
    刘大人当时怎么回来着?面红耳赤地辩着,他说‘微臣出身贫门,是全族叔伯兄弟事着农桑供出来的,一日不敢忘父老乡亲提携之恩’。
    他怎有脸这样讲!
    火灰遍天,擅书擅画的官员从余烬里扒出来几只红木箱,摊在地上给殿下看。这些字画进了知州府,还没来得及往库房规置,从供神箱里扒拉出来的东西果然样样是精品,画着八仙,画着吕洞宾、张果老,烧成了这德性,也能看出工笔神韵。
    “呵,刘大人真是……什么都敢留。”
    晏少昰鞋尖踩上去,碾碎了“敬太后千秋,长春不老,寿比日月”一行字。看落款,这是去年皇祖母过寿时山东敬上去的生辰纲,刘茂生竟也敢劫。
    他把脚下的松石图碾成粉,道:“找几个书画匠,估估价钱。把这府里每一寸地砖都撬起来找,看看地底下还漏了什么。”
    “是!”
    钦差带兵冲破知州府的消息,把一宿没睡的官员们惊得从椅子上蹦了起来。
    那可是知州!一州长官,也这么说抓就抓了?这才两个时辰,州官县官倒了一半,皇上微服出巡也不过是这阵仗吧?
    “严钦差、严钦差,到底哪里冒出来个严钦差……”
    府台同知热锅蚂蚁似的不停转着步,咬着这个“严”字绞尽脑汁想,猛地一惊,差点把自己舌尖咬下来,披上官袍冲出厅堂,扯了个侍卫就吼。
    “快去传话!什么钦差,这不是王孙就是皇子!速速与我前去迎驾!”
    至黎明时分,蓬莱县并登州府的官员终于整齐了队,急匆匆冲上码头。却只看见海沧巨轮驶离了海港,巨大的帆影迎着晨光,冲进了汪洋中。
    钦差大人在他们反应过来之前,悄无声息地走了。
    同一时间。
    庙岛上的疍民吃过早饭,被一阵敲锣的动静引到了汉白玉神台下。
    晨光还没把这块小岛照透亮,朦朦胧胧的雾拢着,看不见太阳,人便昏昧。
    这是臬台座下十几位官吏研究了一宿的、公示案情最好的时辰,因为这个时辰疍民刚醒盹,广场上人不会很多,才能让消息慢慢地、稳稳地传开。正午不行,正午人的火气最盛,一旦群情激奋,容易跟官差动起手来。
    这回来读案情公示书的是臬台手下几个得用的文士,各个都有好口才,这关口不敢用官,穿上官袍站在这儿怕是会被愤怒的百姓撕了。
    汉白玉塑的海母神像太高了,上千疍民站在广场上,像蜷曲在她脚下的蝼蛄腐鼠,精白与黑灰、圣洁与恶浊,两种颜色撞得人眼睛疼。站在人潮最中心,甚至有一种喘不过气的窒闷感。
    文士们捧着烫手的公示书,因为提前得了吩咐,谁也不敢之乎者也拿捏辞藻,怕百姓听不懂,讲的全是大白话,把案子的前后脉络详详细细讲了一遍。
    “知州刘茂生为首恶,唆使岛官许善世、苇荡卫所指挥使刘明二人转运赃银,又煽惑衙门理问、典记等人大行方便……此一十八名贪官恶吏已悉数归案,择日就要送到京兆府去审啦!”
    文士慷慨激昂地讲完,眼睛从公示书上挪开时,惊得后退了半步——他站在石台上,里八圈外八圈围着的疍民几乎要凑到他脚下了,全仰着头、伸直脖子,睁着一双双鬼火似的眼睛。
    他们太热切地想要知道这封新的公示书上又写了什么,是不是像第一封一样,案子有了大的进展;是不是像第二封一样,允许百姓旁听审案。
    可细看,底下一张张面孔、一双双眼睛,全是懵懂的、糊涂的。
    刚念完稿的文士愣住了。
    这群人,这群草民……竟是连他口中的大白话也听不懂。
    值官在这白玉台基上站了一天了,对这情形可太有数了,用真真儿的大白话重新翻译了一遍。这蠢人自然不懂得什么叫危机公关,话白得过了头——
    “就是说,登州知州刘茂生带头作恶,勾搭了当地十几个贪官,齐齐合手劫了三十万两供神银,这些贪官全都被钦差大人抓起来啦!”
    远处近处的疍民总算有缓过神来的,沙哑的喉咙吼着:“是官老爷们贪了银子,拿我们顶罪是不是?”
    值官义愤填膺:“可不就是如此!”
    疍民又吼着问:“要是没人给我们翻案,官老爷就要逼我们去死是不是?”
    值官连连点头:“是!多亏有钦差大人,钦差大人威武啊!”
    大白话反反复复地讲,疍民们有眼有耳的,全听了个明白,一时间群情激愤:“让这些狗官出来,给我们一个交待!”
    值官胸中一股正气热腾腾地往心口冲:“说的是,该给大伙一个交待!”
    “狗官该死!”人潮汹涌,声浪也一浪浪地涌过来:“狗官该死!”
    有那么一刹那,值官的心声与这千千百百道声音合上了鸣,一时热血上头,举起双手随大伙一起高喝:“说的是,狗官该死!狗……”
    他猛地被人封住了口,身后一名影卫箍住他矮胖的身子往石台下飞去,险泠泠地避开一块朝着他面门砸来的砖。
    值官被砸得心有余悸,救他的影卫一把将他推进侍卫堆里,迎头喷了他一脸唾沫:“犯什么愣?咱们都在狗官的行列!”
    ……噢,是了,我也在狗官的行列——念了两天公示书的司值官悟过这一茬,看着底下疯了似的疍民,忽然之间,遍体生寒。
    “狗官该死!杀了他们!”
    整个广场上的疍民全咆哮着朝这方涌来,这些从未沐过教化的无名鼠辈,也不顾忌什么律法与天威,抄起破砖、烂木、生了锈的鱼钩和叉戟,每一把凶器掷来都盼着见血。文士们抱头鼠窜,狼狈地往兵士高大的身板后边藏。
    叁鹰抄起锣锤几下敲破了锣,吼了声:“校场兵何在?还不速速安抚百姓!”
    可这样的动乱如何能安抚得了?这不是前天竹杆子里塞烟弹、毒烟一点闷晕了了事。官兵都接了死命令,只能安抚,不许伤民。
    一时间平叛兵只能拿身板当城墙,死死护住中间的文士与小吏,防不住身后的拳打脚踢。
    军帐中,上一任的陆字头老影卫——年掌柜老神在在坐着,拂去杯中茶沫,抿了口浓得发苦的滚茶。
    “大人,殿下说了,不破不立呐。”
    他们面前放着的是一张誊抄了一遍、却整整雕琢了两日的文稿,卷尾盖的小方章分明是殿下的私印,可满纸字迹楷不是楷,草不是草,甚至不是拿毛笔写的。一横一竖一弯钩处处笔锋,坚硬锋利得仿佛能透纸扎人。
    不破不立……
    臬台大人脸色在几番变化中挣扎,最终,抖着手盖下了第二个印。
    “按察使官书在此!——今日,登州府及天津下县大小官员四十七人都在岛上,就地升堂,接受百姓问政。民有不满、不忿、有怨、有陈年冤屈要禀要告者,通通来报!”
    “——自今日起,民告官不受坐笞五十之罚,诉胜,民得抚恤;诉败,官员自勉,内审功过,不准向百姓追责。”
    这封官书,寥寥百来个字,随着官兵的喝声流遍了庙岛。


上一章
返回

我力能扛鼎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