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白衣天子(重生)

白衣天子(重生) 第11节

    如果不是李诚突然上朝,人们恐怕想不起来,他的世子李佶已然成年,在外人眼里没什么文化的李诚,精心为这个儿子起了一个“攸宁”的表字,取自《诗经·斯干》,“君子攸宁”,既表示了齐王府对文惠帝的忠心,又寄托了他对李佶的祈愿,希望他一生安宁。
    文惠帝对齐王府的打压,谁都能看出来,李佶甚至不能进宫学学习,国子监也将他拒之门外,听说他只能在齐王府中跟着李诚在齐州时收的老幕僚学习,到如今,四书都不一定背得全。
    王朗为李诚附议,文惠帝面上阴晴不定,心里不知有了什么算盘,准了李诚的奏折,说是让李佶先在宫学学习一段时间,将来再到飞鱼卫磨练一番。
    谁都知道这只是个推词,然而李诚恍然不知,连忙磕头谢恩,起身的时候还打了个趔趄,身旁也无人去扶他一把,他却憨笑着,躬着身子退出了大殿。
    王朗站在众臣之首的位置上,回身目送李诚远去,心中不免有些苦涩。
    这件事发生在朝堂上,因此各家大臣回家之后都嘱咐了自家儿女,以往得罪过李佶的,都收敛一些,今后李佶在宫学,不要主动去接触,如果有冲突,一定要表明立场和态度,不能与李佶为伍。
    王朗和王恪自然是不屑做这种事的,所以王萱懵然不知。
    那边萧如意的笑声越来越嚣张,她身边的人辱骂李佶的言语也越来越过分,元稚讨厌萧如意到了极点,萧如意不喜欢的人,那就是她的同盟,她性格又冲动,忍不住一拍桌子,站起来就要为李佶说话。
    “无度公子来了!”门口的小僮一声惊呼,提醒了学舍内喧闹的学生们,无度公子最重纪律,如果公然在课上挑事,下一堂课就不用来了。
    大家连忙收敛锋芒,乖乖地拿出自己的工具和书本,只有元稚一个人反应不及,还没坐下,谢玧的身影就出现在了门口。
    元稚急中生智,向谢玧鞠了一躬,大声喊道:“先生好!”
    谢玧似乎被她吓了一跳,只是眉心微动,大家都看不出来,更何况她们都觉得元稚像个傻子,正在底下闷笑,谁也不曾抬头看谢玧的表情。
    谢玧肃容,示意她坐下,自己也坐到了讲师的位置上。
    “今日有事来迟,诸位见谅,请翻开《香学大典》第七章,今日我们学……”
    “阿嚏!”很轻微的一声喷嚏,从向来姿容仪表都一丝不苟的谢玧身上发出来,前排的学生都不禁抬起头来,呆呆地望着他。
    王萱也偷偷去看他,只见他淡定自若地从袖中掏出来一方白色丝帕,如常人一般解决了生理问题,修长的指节扣在案上,打开了厚厚的《香学大典》。
    其实他讲课从不用课本,打开课本只是为了做个示范,怕学生们效仿他,破坏其他的课堂。
    谢玧讲了一会儿,忽然停下来,又打了个喷嚏,这一次声音比前一次大,所有人都听到了。
    他捏着帕子发了会呆,似乎也没想到今天会发生这么窘迫的事,再怎么老成持重,他也只是个十八岁的青年,还未加冠,甚至比底下的某些学生年纪还小。
    王萱坐在侧边,正好看到他的耳畔泛起微微的红色,心下偷笑,看谢玧这副样子,应该不是风寒,大概是闻到了什么令他敏感过度的味道吧?
    谢玧又接连打了几个喷嚏,这下萧如意都觉出不对来了,连忙站起来表示关心:“先生,您是不是闻到了什么臭味?这味道是……”
    “是息苏草。”谢玧抬手让她坐下,解释道:“我生来闻不得息苏草的味道,但凡接触到了,必定浑身发疹,喷嚏不止,大家不必担心,上完课再说。”
    谢玧捂着鼻子点了一炉味道浓重的龙脑香,不多时学舍内就没了息苏草的味道,他也稍微好受一些了,接着讲课。
    王萱却有些疑惑,息苏草一般不会用来做熏香,而是用于治疗比较严重的外伤,学舍里有人重伤了吗?
    然而谢玧没能上完这堂课,就被人搀扶着回到宫学中专供夫子们休息的地方去了。或许是最近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怪事太多,王萱不由得四下张望了一下,想要辨别出到底是谁用了息苏草,激发了谢玧的病症。
    谢玧不耐息苏草这件事,没能传扬出去,但很多人都知道了他这一弱点,生在王谢世家,又处在他那样的位置,如果敌人知道了他这样致命的弱点,恐怕会利用起来,对他不利。
    香学课后,王萱为自己安排的课程是音律和算学,元稚勉强能跟她上同一门音律,至于算学,她可是一窍不通,恨不得一辈子不用看到任何账本,所以她选的课是书法。
    已经过了午时,两人匆匆用过御膳房送来的便餐,在休息室分开,各自去上课。
    音律也是大课,总共好几个老师,轮流来教,今日学的是比较少见的偏门乐器,箜篌,这一乐器造型柔美,比较适合女子,因此一般到了箜篌课,就只剩下女子了。
    今日却有个例外,十来个女子中间,站着高大的李佶。
    教箜篌的夫子叫做李照,年五十,曾经是宫廷乐班的教头,也是风姿妩媚,只是岁月不饶人,如今已是两鬓斑白,不复昔日风采。
    难得见了个男子,李照也有些惊诧,但看见他那一双绿眸,便什么都清楚了,打发给他角落里的一把凤首箜篌,把他与众女子隔得远远的。
    王萱与元稚随意对坐着,琴弦都已经调试好,她们俩拿了拨子,各自练习起来,不多时,学舍里的其他人也都动手弹奏,李照在众人身边亲手指点。
    忽而,一阵柔美清澈的乐声流淌出来,王萱不由停下来,侧耳倾听,听出来那人并不是刻意在弹什么曲子,似乎只是抒发胸臆,随意而为,但他技巧高超,不用怎么控制,乐声就像泠泠的清泉,一泻千里,毫无阻滞。
    众女子都停了下来,齐齐望向学舍角落的李佶,他靠在窗边,把凤首箜篌随意地放在脚边,一身白衣,飒沓风流,琴音就在指尖流淌而出。
    作者有话要说:  大家会不会觉得节奏太慢?但这里都是铺垫,怕以后写得太突兀,希望大家能够理解。
    关闭评论的时候,后台还是可以看到评论的,大家有什么想说的都可以说。
    第23章 云泥之别
    谁都没想到,李佶竟然于弹奏箜篌上有如此造诣,就连见多识广的李照,也不得不承认,齐王世子李佶,是她见识过的技巧最高、情感表达最饱满的学生。
    听罢李佶一曲,仿佛其他人的演奏都索然无味了起来,元稚又在悄悄同王萱咬耳朵:“说句实话,如果李佶能出身在王谢门庭,定能与你兄长还有无度公子齐名。”
    “齐王世子此曲,确实精妙,值得细细揣摩。”箜篌这种乐器,最擅长演奏的不是大端人,而是夏虞人,而李佶的母亲,就是夏虞人,他弹的这首曲子,叫做《引相思》,也是出自夏虞,原是作曲之人为了怀念逝世的爱人所作,但经他稍稍改动,弱化了其中的缠绵爱恋,加强了深远悠长的思念之情,像是在怀念故人。
    他是在表达对母亲的思念吧?
    王萱心中一番分析,并没有说给元稚听,有时候情绪是一种很私人的东西,或许是同样少年丧母,她能够感同身受,不愿借此博得旁人的同情,只愿母亲在天上平安喜乐,不要挂念自己。
    还没下课,李佶弹箜篌的事就传遍了整个宫学,到处都有人在议论此事。
    “李佶要是会弹琴,那才是咱们大端人的风雅做派,只会弹箜篌,果然是低贱的夏虞后裔。”
    “吹捧得那么过,又没有多少人亲耳听见,他来宫学,不就是为了大出风头,勾搭一个世家女子吗?”
    “对啊,李佶都加冠了,听说婚事都没人敢提!媒婆都躲着他们齐王府走,更别说高攀勋贵人家的女儿了。”
    王萱对这些议论也有所耳闻,只是摇头叹息了几声,便收拾好了东西,缓步向算学的学舍走去。
    元稚一下课就跑了,现下她只有一个人,好在路程不远,再走一会儿就到了。
    “嘉宁县主。”身后传来低沉微哑的呼声。
    王萱回头,见是李佶,便行了一礼,说:“世子,有何事赐教?”
    “嘉宁县主,”他重复了一遍王萱的封号,似乎有些开心,“只是没想到,当时在西苑有过两面之缘,未能请教你的芳名,今日来到宫学,才恍然大悟。嘉宁县主赠我诗书,我十分感激,日夜翻读,大有裨益。”
    “世子过奖了,那些只是举手之劳,不值一提。”
    “你也是去上算学课吗?我们今天的课好像一模一样,真巧啊。”
    “嗯。”王萱还有些沉浸在《引相思》带来的悲伤氛围之中,没有闲心与他说笑。
    他忽然顿步,踯躅起来:“嘉宁县主,你……喜欢那首《引相思》吗?”
    “嗯,世子技艺高超,对令堂的思念之情如涓涓流水,绵长悠远,很是动人。”
    “你喜欢就好,”他的一双桃花眼轻轻眯了起来,如同一弯新月。
    两人一前一后,走在回廊上,王萱本想按身份地位落后他两步走,可他偏偏谦让,一定要让她走在前面,还说:“不瞒县主,我初来乍到,与宫学的人半点不相熟,心中惶恐不安,好不容易才碰上你……也是我厚颜无耻,凭着一本书和两面之缘就想结交县主——”
    他一句话未尽,王萱轻声打断:“若不是把世子当做朋友,我是不会轻易送出诗书的,请世子不必妄自菲薄,旁人如何,对我来说毫无影响,我在乎的,是我眼前所看到的。”
    “对我来说,县主好像天空中的明月,人群中的一束光,像我这样低劣卑贱的人,如何才能入得了县主的眼呢?李佶自甘做县主鞋下泥尘,能够时刻仰望县主的光芒,就是佶之大幸了。”
    他这一番话实在有些不妥当,连感情迟钝的王萱都听出了不对,但她没有应对别人公然示爱的经验,立刻乱了阵脚,后退两步,惊恐地看着李佶。
    “县主,”李佶仍然笑着,只是此刻,在王萱的眼中,他这个笑实在有些瘆人,“你怎么了?”
    王萱努力镇定下来,对他礼貌地一笑,道:“世子说笑了,你是王孙贵胄,亦是天上星辰,何必妄自菲薄?只不过,世子的厚爱,我不能接受。”
    远处传来代表上课的三声钟响,王萱匆忙向他行了一礼,扬长而去。李佶失魂落魄地望着她远去的背影,自嘲似的一笑,也跟了上去。
    金碧辉煌、巍峨壮美的昭明殿上,文惠帝半靠着龙椅,手上拿着一本蓝色封装的书,离眼睛远远的,眯着眼睛仔细辨认纸上的一字一句。
    “周大儒此书,堪当百世流传,只是可惜了,周大儒不幸罹难,未能加官进爵。”
    文惠帝一向喜欢装作敬重文人学士的伪善模样,大概是因为十多年前他攻取京都之时,京都有个集云社,上下五十多个当世名家相约立于城门下,脱外衣,解发冠,哀嚎痛哭,以奠黍离之悲,他那时傲气凛然,自诩为庶族正名,认为世家大族推举的名家都是酒囊饭袋,于是手起刀落,五十多人血染城门,冤魂至今不散,每每夜阑人静,入梦催命。他老了,锐气不再,怕得要死,所以不断追封当世和已逝的大儒,以求平息儒林怒气。
    然而已经做错了的事,又怎会被人遗忘?
    “兹令:算学大儒周清源终生克俭,著作等身,桃李天下,为当世之师范,今有《算经再解》遗世,精妙卓绝,赏之,追封——”
    文惠帝话音未落,殿前站着的白衣少年轻笑一声,拱手拜谢,高声道:“老师只是一介布衣,终生研究算学,对于仕途功名不屑一顾,更何况,家师生前,一直追念前朝恩德,恐怕不能领受陛下的封赏。老师一生清白,望陛下念在他潜心著述的份上,宽恕于他。”
    “裴稹,你可知自己在说什么?!”文惠帝面色发黑,乌沉沉的像山雨欲来。
    “草民知道。”
    “冲撞陛下,可是死罪,裴公子,您还是赶紧跪下认错吧!”文惠帝身边的大监张未名深知文惠帝的脾气,他如果想要因此处罚裴稹,早就喊了飞鱼卫来,把裴稹拖下去处死了,既然有此一问,就是在给裴稹提醒。
    “家师遗愿,不敢违逆,当以命酬之。”
    “好一个周清源!好一个裴稹!”文惠帝咬牙切齿,阴鸷的眼神紧盯着裴稹,然而他淡定如初,腰背挺拔,未见丝毫怯懦之色。
    文惠帝忽然觉得头痛欲裂,他可以随意处死这个没眼色的庶民裴稹,却平息不了儒林的怒火,这些年来,不论他做多少尊师重道的好事,那些老顽固都当没看见一样,谏书照写,文章照骂,把他推翻前朝的不世之功贬得一文不值。
    终有一日,他要屠尽天下读书人,让这些伪君子看看他的功绩!
    正在他琢磨着要不要严惩裴稹时,张未名突然嘀咕了一句:“这裴公子,与陛下少年时长得好像啊。”
    嗯?
    文惠帝抬头向裴稹仔细端详了片刻,确实,这个裴稹很像少年时那个愤世嫉俗、满腔热血的他,不畏强权,一身傲骨。
    “裴稹,你上前来。”
    裴稹昂首阔步,向前走了几步。
    文惠帝见他走路的姿势,心中狐疑更甚,这少年的周身气度,真的肖似于他。
    或许是文惠帝自视过高,又或许是裴稹容貌、气度太好,让人生不出厌恶之情,已近花甲之年、垂垂老矣的文惠帝,觉得这少年简直像极了他,当下便是一喜。
    文惠帝膝下空虚,平生最渴望的,就是一个健康出色的太子,能够承继他的皇位,立下萧家万世根基,以作后人表率。
    历代帝王都有那么几个合了眼缘就无理由信任,委以重任并且不听外人劝告的佞宠,尤其刚愎自用的帝王,更容易陷入某些“少年英才”的陷阱,做出荒唐无度的事来。
    不得不说,某个瞬间,裴稹流露出的不羁和傲气,显示了文惠帝曾经拥有却已经随着年老体衰而逐渐失去的野心,人总是对自己的缺憾心生向往,就那么一眼,文惠帝认定,这个人,将会成为他手中,指向世家的,最锋利的剑。
    裴稹走出昭明殿,春雷滚滚,天边闪过几道电光,撕裂了沉闷的空气,远处金黄色的琉璃瓦、黛青色的宫墙,风中传来的角楼铃声,在天幕之下,显得如此渺小。
    他微张的手,向天空虚握,似乎想要驾驭那变化莫测的闪电。
    第24章 算学先生
    王萱那堂状况连连的算学课,终究是没上成,听说宫学里唯一一个算学先生葛望,前几日接到家乡来信,高堂仙逝,他要丁忧回家,为母亲守孝,不能再教算学课了。
    葛望虽然学识一般,教得也一般,但他却是朝中少数几个官职不高还懂得比较高深的算学的,官职稍微高点的,除了不求上进,打算悠闲度日的,谁会到宫学这个吃力不讨好的清水衙门来?
    选了算学课的也只有寥寥几个人,这门课,大概以后也不会再开了吧。
    管理杂务的吴雍先生在学舍前面缓缓踱着步子,打算照看完这节课,就回家小酌几杯,忽然外头一阵春雷声响,大雨倾盆而下。


上一章
返回

白衣天子(重生)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