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重生种田日常

重生种田日常 第217节

    傅家也一样,傅启烨觉得很神奇,出孝后他参加村里喜宴,第一次看到白切鸡,看到白白的鸡肉,觉得奇怪,肯定难吃,一口都没吃,后又参加喜宴,被人劝吃了一口,感觉一般般
    后来在师傅家吃到一次,他神奇地发现,白切鸡原来这么好吃,后来他家厨房里的妈妈和师娘请教后,也经常做,他们也喜欢上了这道菜
    麦子入库,夏种完成,时间溜到了六月中,作坊肥皂、香皂出了两批,量很少,全批给了刘清晖
    农忙过去,考虑了半年的苏世泊定了买荒山种苹果的主意,同时要买的有三家,其它人观望中
    六月中,天气炎热,谢卫华和买荒山的几人去了东南方向的南华镇,半个月后才回来,带回不同大小的荒山地契
    晚上,孩子睡着后,苏叶仔细看写着谢卫华名字的两千亩荒山地契,荒山买着不贵,五百文一亩,山脚下较平的荒地一两一亩,这平荒地加起来不到一百亩
    苏叶仔细看了一遍,然后看谢卫华描绘大概的荒山地形图,两千亩包括了五个相临的矮山头、山脚较平坦的荒地,山头之间的山弄,心里有些成算,拿出鹅毛笔记录下来
    把想到的记到纸上后,她一抬头,看到谢卫华披着湿头发坐对面,她起身拿干布巾给他擦头发
    谢卫华头枕妻子腿上,享受妻子的服侍,看着妻子刚写的记录
    头一条是每个山头上留二、三十亩的原生树林
    他心里疑惑,问妻子:“为什么每个山顶都留三十多亩的树林?会影响到附近的果树吧”
    苏叶边给他擦头发边说:“不会有太大影响,树林能蓄水,供水,雪化或下雨时,水不会马上全部流走,存林子里,一点一点地给挖在半山的池塘供水,山上的果树浇水时,不用从山底下拉上去,能省很多事”
    “有道理,我没想到”
    第二条记录的是在近山顶或半山腰因地制宜地挖个池塘蓄水,池塘之上挖的排水沟汇集到池塘,冬天雪化的水、雨水、山顶树林流出的水,全流向池塘,满了再从出水口流出,这样,山顶半山的果树浇水就不用从山底下拉水上去
    山弄或山脚合适的地方也挖几个池塘,每个山头的山脚打个深井,防干旱
    周全,也太省事了,谢卫华心里赞道,而
    且池塘还能养鱼养鸭
    第三条记的是要建一个别院,这个是必需有的,闲时带家人去那边住段时间
    还有下人住的房子,谢卫华觉得下人的住房可以建成果园里的差不多,可建大一点,正房三大间的农家小院,能住一家人
    第四条记录的是在山脚,朝山体里挖储存水果的仓库,这个不急,三年后再挖也不迟
    谢卫华看完妻子的记录,主体框架标明,按这个执行就可以了
    谢卫华笑道:“有这个太好了,省很多事,我抄几份给姑父他们”
    苏叶按按他头两侧,说:“这只是大概的计划,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
    谢卫华:“没事,他们说不定还没头绪呢”
    “怎么可能,我们村开荒可是很有经验的”
    “没你计划的好,去年干旱,给枣树浇水次数较多,他们南边的枣园拉水到山上,很麻烦,姑父抱怨很多次了”
    “是很麻烦也很辛苦,山茶树我们也多种些吧,怀集多了一个小庄,现在又多一个大果园,茶粕缺口大”,苏叶说道
    “嗯,我记下来,怕以后忙起来忘记了”,谢卫华坐起来说
    谢卫华拿鹅毛笔记好,和苏叶说:“现在农闲,过两天我去南华镇,在山脚先建临时住的木屋,卫辰在家,你要不要一起去?小五晚上和娘睡,那里土是褐色,植被茂盛,野猪野兔野鸡不少”,他想让苏叶去放松放松,多年了,妻子没了打猎时神采飞扬的模样
    小五一岁两个月了,他不像承熹小时候粘着娘,整天颠颠的和谢承霖谢承巍玩得很好
    苏叶想了想,高兴应道:“好啊,我多带些调料,香料,什么时候走?”
    “三天后”,谢卫华收了炕桌上的东西,炕桌也搬到炕尾,抱着苏叶低声说:“有你真好”
    “所以要对我更好”
    “嗯,我宠你”
    次日晚饭后,谢卫华和大家说他们夫妻俩去南华镇的事,谢母听说要带小孙子睡,没意见,还很高兴
    谢卫辰笑道:“大哥大嫂,你们尽管去,家里我会看好”
    赵晴看走路不稳的谢承淮,说:“你们不带小五去,真的行吗?”,一岁多一点点的孩子随时找娘
    苏叶回道:“这次去住山里,条件差蚊虫多,不方便带他去,他没那么粘我”
    何芬说:“白天不粘你,晚上他肯定要找你的”
    苏叶:“没事,晚上哭累睡了就好”
    何芬
    得知父母一起出行,谢云舒闹着跟去,谢承瀚也想跟去,有大孩子的起头,下面一串也嚷嚷着要去
    谢卫华脸严肃地说:“不行,想去等别院建成在去住十天半个月”
    谢云舒马上问:“爹,别院什么时候建好?”
    “明天秋天”
    “哦”,好久,好失望,孩子们蔫了
    苏叶笑了笑说:“中秋过后,带你们去打猎,野炊一天,怎样?”
    “真的吗?”,谢承瀚谢云舒同时尖叫问
    苏叶看向谢卫华,孩子们也紧张地看着爹爹(大伯)
    妻子这么说了,谢卫华当然支持,说:“可以”
    孩子们马上尖叫着跳起来
    看他们这么高兴,苏叶觉得这种活动以后可以多来几次
    赵晴笑得合不拢嘴,说:“不止他们高兴,我也高兴,哎呀,好激动!”
    何芬高兴点头:“到那天,我叫孩子爹请假回来”
    谢卫辰则说:“大哥,你揽了麻烦,小的怎么上山?”
    谢卫华:“放背篓里背上去,到山上木屋那里就行了,那里也安全”
    谢母:“你们高兴就好,那里太远了,我不去”
    赵晴跟何芬脸微变,听说到木屋快的话也要爬一个时辰的山路,她们,两人心忐忑,要不要去?
    谢卫华和正兴奋的谢承瀚谢云舒说:“承瀚,云舒,上山你们自己爬上去,没人背你们”
    两人齐声回道:“没问题!”
    谢承熹也说道:“爹,我也能自己爬上去”
    谢卫华:“好!”
    谢云芙对对手指,怎么办?她早上没起来和哥哥姐姐们练武,到时爬不上去,怎么办?她很想跟上山游玩,吃叫花鸡,要不,明天早上开始早起扎马步?
    第305章 南华镇
    蒙胧晨光中,五辆马车、三辆骡车在山道上行使,最后一辆是谢卫华赶的马车,苏叶坐他旁边,车里装了半车的行李
    车队里其中一辆骡车是谢家的,陆石赶着骡车,车里有张管家的孙子张铎,王家半大的小子王矩
    陆石年纪较大,沉稳,跟着来管着锁事,张铎和王矩机灵,两人是死契,谢卫华带他们在身边,打算培养
    三伏天的清晨,微风拂过,一阵凉爽,渐渐地,天越来越亮,路面车轮驶过后留下一道道浅浅的磨损也能看清了。
    车队从山路中出来,远看过去,周家村的房子收入眼睑,苏叶看变了很多的周家村说:“这村子新建了很多砖瓦房”,她进城次数很少,上回带孩子出来接丈夫她也没注意看周围
    谢卫华回道:“嗯,这几年慢慢存钱建起来的,你平时又不喜欢进城逛街,就是进城也没注意其它,现在老百姓生活比以前好上太多”
    孩子生得多,也不是每家都一样,越生越穷,和他一般年纪的青年人,心里有点成算的,且周家村离县城近,挣钱比较容易
    苏叶平时只关心下时下的物价,对福家村外的民生不怎么上心,说:“很好啊”
    谢卫华小声说:“嗯,府城周遭还有我们县,没有过多杂税,没有额外的劳役,没有太明显仗势欺凌的官属,没有横行乡里的恶霸,这一片称得上海晏河清”
    车队没有进城,从周家村外拐向南,周家村勤劳的老农早早出来拔玉米地里的杂草,看远去的车队,心里无比羡慕,想到自家几个上学的孙子,心里充满了希望
    车队南下七、八里,向东拐去三、四里,这一条路就是去年福家村出银子修的路,是按福家村进城的那条路标准修的,车行过很平稳
    车队上了一座崭新的大石孔桥,桥头上立着一块石头,刻有南丰桥三个字,桥身看过去很长,此时太阳刚出来,照在微黄的河水上,波光粼粼,在桥上看着挺美的
    谢卫华和苏叶介绍:“这条河就是城东那条河的南边,这里河段枯水期约宽十五至十八米,讯期宽至四十多米,这座桥整体长四十二米,中间三个大孔,靠岸两侧各有两个小一点的,去年十月进入枯水期开工建造,材料提前备齐,五百多人干活,一个月完成
    跟你说,以前过河是渡船,对岸的三个镇来县城很不方便,这桥建成通行,听说几百人跪在桥上哭了,通行前十天,天天有很多人来观看,过桥”
    苏叶想到刚看到的河边沙地,在看桥身高度,说:“感觉桥矮了点,发大水时会淹过桥面吧?”
    “会,不过大师父说桥身不能再高了,按往年讯期水位计算,每年只有两到五天被淹,被淹也不怕,建造时花的和种材料和糯米都是上好的,大师父说这桥用一千年也不坏”,谢卫华回道
    苏叶默,她想到前世看到的各种新闻,有千年、五百年历史的各种石孔桥,被洪水冲泡后依然屹立不倒,大师父这话她信
    苏叶迎着晨光微笑道:“我信,说不定三千年后它还在”
    谢卫华笑了笑
    一路过去,眼看到的村子,房子几乎是黄泥茅房,砖瓦房每个村里就这么两三栋
    靠近路边的村里,苏叶看到了一般农村的脏乱,房子地基没规整好,看过去房子交叉错落、凌乱,不像福家村排成一排一排整整齐齐,空气中带有各种淡淡的屎味
    碰到的大人孩子穿的衣服都是补丁摞补丁,没看到有穿新衣服的,小孩子脸全是黑乎乎,手脏兮兮的,苏叶明白,这才是真正的农村
    阳光逐渐猛烈,去的方向是东南,车架被阳光斜晒到,苏叶进马车里坐着,车窗帘、门帘子撩边上,在里面也没那么热
    过了石桥一个时辰后,车队进入南华镇,路上谢卫华去苏叶说过,南华镇很小,只有一条一里长的大街,大街两旁是民宅,镇衙在正中间
    看得出来,大街是福家村新修的,平整又干净,街道五米多宽,两边是各种铺子,街两边摆有各种小摊,今天是集日,也没到中午,街上人还挺多
    上回谢卫华来的时候在镇尾买了个小院,苏世泊买了个较大的宅子,也在镇尾方向,车队进入大街,从大街中间慢慢驶过,不愿意被人好奇打量,还没进大街苏叶把车窗帘门帘放下
    外面各种幺喝声,讨价还价声传进车里,隔着帘子,苏叶也能感受到车外的热闹
    山中小镇很少看到马车,更不用说一下看到五辆,
    还有三辆骡车
    车队过去后,人们好奇问货的店老板或店小二:“那是什么人啊,看马年比谭地主家还有派头,瞧着那马,那骡子毛色发亮,喂得真好”
    知道消息的店老板:“福家村的人,半个多月前福家村的人在我们镇周围一口气买下七千多亩的荒山,开荒出来种苹果,这回怕是来开荒的,兄弟,想找活干这两天来镇上等消息”
    “要是真的就太好了,我听说他们现在在西梅镇那修路,正想去看看要不要人”
    “给他们干活准没错,福家村的人真有钱,还干实事,人真好,南丰桥一通,我出去进货太方便了”


上一章
返回

重生种田日常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