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七零大杂院来了个独生女

七零大杂院来了个独生女 第39节

    大概对沈家而言,也会奢望自己掉下山崖消失不见的亲生儿子,也能像现在的沈穗丰一样,被一户好心人家收养。
    当寻找过很多年依然无果的情况下,也只能无力地期许一句将心比心。
    对沈穗莱而言,大概最后顾及亲情的时刻,就是那天拦住了她哥没有捅破实情。
    至于沈穗丰本人有没有和柳小文坦白,他们还不得而知。不过自从那天以后,这两口子的感情好像淡了不少,常常是正在冷战的样子,也没再来后院儿提过,要和饭店有什么牵扯。
    不过他们这边的问题暂时解决了,饭店的装修却让她们犯了愁。
    柳沄沄和沈穗莱,加上纪禄源三个大学生,虽然课程不算太紧,隔几天就能抽得出空闲过来看一眼。但毕竟也还在上学,精力有限,很多细节都需要懂行的人看着才行。
    于是在正式装修开始的第一个周末,几人盯了一整天回到后院儿,精疲力尽地又加了一场夜聊会。
    “要不然我提前辞职得了,反正等明年也要去店里去干,早点去也没啥。”
    江霞萍心一横,决心先帮他们分担一些。
    但却遭到了几人的强烈反对,现在店里还没有正式开张,具体能不能赚到钱,能赚到多少钱,都是未知数。这么早把工作辞了,万一后面有什么闪失,那可是大事情。
    尤其现在项海那边的工作又挣得不算太多,她这边如果丢了经济来源,那他们一家三口的日子可不好过。
    柳沄沄和沈穗莱都明白,拒绝她不完全是因为人情,更是因为和关系这么亲近的人做生意,从一开始就不能让对方吃亏,否则谁都想着自己得利,那合作肯定走不长久。
    “那要不然我来吧?我明天就去把工作给辞了,反正现在也挣不了多少钱。等明年霞萍去了店里,我就全心全意的把这个小家照顾好。”
    要是换做其他男人,也许他们还会觉得这是在说大话,但在项海这儿却绝对不是。
    自从工资少了不少之后,他就非常顾家,完完全全成了江霞萍的贤内助。
    但大家还是不能答应,不是因为质疑他的能力,而是他的这份工作,决定了会搞来很多,他们在西河市拿不到的资源。
    不论是开饭店还是做别的买卖,能有一个经常走南闯北的司机,在这个年代,是绝对珍贵的。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全院儿的几人同时叹了口气。
    就是花钱去请人,也不一定有那么合适的。
    正发愁的时候,院儿门被扣响了。大门一开那边的人小声道:
    “大家伙儿,我这儿可能有一个能帮得上你们的人!”
    第60章
    ◎不爱红装爱武装◎
    所有人看着薛阿妹领来的女儿都是一愣。
    自从薛宁被柳沄沄找回来没多久, 这母女俩就搬到乡下去住了一段时间,
    前几个院子的那些老少还在背地里议论,说他们家闲着没事儿干非得找回来这个女儿, 现在米钢也因此进去了, 薛阿妹一个女人, 都没份正式工作, 也不知道这娘俩儿要靠什么生活。
    到了暑假回来时,这些人才发现期待已久的笑话没看成。母女俩不仅没有缺衣少食, 还时不时的就能吃顿肉。
    穿的那些衣服全都是他们少见的料子, 不仅不会像平常人家的那些洗得泛白,样式还新潮极了。
    流言蜚语, 一时间传满了几条胡同。
    虽然薛阿妹长期在米钢的折磨下略显老态,但薛宁却不一样, 刚一回来,就有人说,不愧是后院儿帮忙找回来的姑娘, 和她们院里的三朵金花一样漂亮。
    刚进城的小姑娘, 稍一打扮, 就显得又洋气又有乡下的纯朴。
    周围的几户人家来提了几次亲,全都被薛阿妹以想在身边多留几年,减少些遗憾而拒绝了。
    得不到的,总之会想办法去诋毁。所以当母女俩从乡下回来后, 不出一天,就把薛宁在外乱搞这种子虚乌有的事情, 绘声绘色得传了整条街都快知道了。
    薛阿妹和女儿再怎么解释都没用, 仿佛只要是过点好日子就一定是来路不正的。
    后来还是回家陪父母住了几天的柳沄沄及时赶回来, 拿出了薛阿妹帮她做好的一大包衣服。
    看着和母女俩穿在身上的差不多, 这群人才勉强结束了议论。
    但很快,矛头又转向了柳沄沄,她一个未出阁的姑娘,让人家给她做那么多好看的衣服,谁知道是怀着什么心思?
    好在柳沄沄事先对这种事情就有了预料,对他们的争论不屑一顾,反倒是听谁上午讲了这种话,下午就给他家送一件崭新的衣服。
    吃人嘴短,拿人手短。口风不仅在短短三天内又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还成功激起了大家的购买欲。
    毕竟当初送第一件的时候,柳沄沄就强调过,这一件只是让大家帮着宣传,等以后生意做起来了,可别忘了来捧场。
    再怎么传闲话,也都好面子。这些人若是听到邻居家谁满口答应了要买,编马上也和柳沄沄强调,到时候一定要给自己也留一件。
    本来大家对这种花里胡哨的奇装异服还是一种犹豫态度,直到后来报纸上登了,北京那边有国外的设计师在街上穿着各种衣服走秀,院里院外的,才放开了压抑已久的心,天天催着柳沄沄和薛阿妹她们,快点做出来更好的衣服。
    柳沄沄当然也没闲着,趁着暑假不太忙的那几天,带纪禄源一起搭项海和同事的车,去南边便宜买回来了一些不一样的布料,也借机学习借鉴了不少新款式。
    不过是区区两三个月,薛阿妹就从被外人瞧不起的活寡妇,凭自己的本事,成了远近小有有名气的巧裁缝。
    脱离了米钢的日子,整个家变得焕然一新。休养了快一年的时间薛宁,也看上去气色好了很多。
    但听到让她这么一个小姑娘去施工现场看着,后院儿的几人想都没想,就都先摆摆手。
    不是他们看不起对方,而是现在工人的数量还不太够,去了现场,不仅要帮忙确定装修上面用料涂色之类的问题,还时不时就得搭把手抬些重东西。
    她一个小姑娘,看上去瘦瘦小小的,去了那儿肯定免不了吃苦受累。
    再一想到她以前那么坎坷的身世,现在好不容易被找回来了,还得去受这份苦,就算是薛阿妹嘴上不说,心里也一定会心疼。
    大杂院里面住了这么多人,目前看来,也只有薛阿妹母女俩还算是比较正常的。
    谁都知道,她以前的日子过得那么苦,现在总是不想再因为他们的这些事儿,让人家吃苦。
    “我知道大家都是怎么想的,说句老实话,一开始宁宁提出来的时候,我也不同意,但后来她和我说了原因,我才觉得这个忙啊,我们得帮。”
    听她一说,大家手里晃动的蒲扇都陆续停下来了。本以为这是她这个当妈的,为了邻里和睦,叫女儿出来帮忙,没成想,倒是小姑娘自己提出来的。
    “宁宁,你才刚回来不久,还是在家好好歇歇吧,你妈妈现在不是在做衣服吗?你可以和她多学一学,把这门手艺学会了,以后肯定机会有很多呢。”
    沈穗莱以为是小姑娘为了急着赚钱养家,所以才提出要到她这儿帮忙。
    没想到薛宁一笑,对几人解释道:
    “小时候我被送去的那户人家是村子里面出了名的泥瓦匠,他们一家经常在盖房子,我就暗地里跟着学了不少,大家别小瞧我,那些师傅会的,我也都会,一定不会添乱的。”
    薛阿妹骄傲地看了一眼女儿,继续附和道:
    “我这个女儿啊,是不爱红装爱武装。我做衣服的那一套,她根本不感兴趣,但是在颜色的搭配上却懂得很多。所以她去是最合适了,不止能看着哪个干活儿不到位,还能在上漆的时候,帮着参谋参谋。”
    等母女俩说完段子里的几个人面面相觑,果真是人不可貌相,她的天赋竟然是出在了多以男人为主的地方。
    见他们都没回话,薛宁也有些急了,起身承诺道:
    “哥哥姐姐,我做这些一分钱都不收,我全都是为了感谢你们,让我们母女团聚,还能让我妈现在有一份挣钱的活儿。而且这些事情本来就是我喜欢做的,你们让我去,也是在帮我找到理想。”
    薛宁的脑子很聪明,虽然在乡下的这十几年里,几乎没能有过一天受教育的机会,但从回来以后,一直在积极地学习很多课本上的知识。
    经常会来后院儿,问柳沄沄和沈穗莱不懂的问题,前不久从报纸上看到了理想两个字,就想着趁年少,要多做些自己感兴趣的工作。
    几人听她一说全都笑了,有这么充分的理由,大家谁也不忍心再反对,所以便答应下来,等她们回去后,又商量了该怎么用别的方式贴补她。
    终于找到了合适的人,众人才松了一口气,却没料到不过短短半个月,就又出了一件大事。
    第61章
    ◎快放下,快放下!◎
    这事儿说起来, 一时半会儿还真是不知道该怪到谁头上去。
    沈家原先饭店的那块匾额,由于那些年在乡下受了潮湿,木质内部有被腐蚀的迹象, 已经不再适合作为门店的招牌了。
    这事一开始还没有那么难办, 无非就是再去找块儿好的木头, 请人打出合适的大小。
    这种东西一用最少是几十年, 所以在和沈穗莱商量过之后,沈家父母决定多在这上面花点钱。
    后院儿的几人也都支持这个决定, 毕竟是这是一家店的门脸儿, 给人的第一印象如果很好,那生意也能做得红火。
    本来大家是打算从南方搞些木材回来的, 听柳沄沄说,那边有一种木头质量很好, 还不易被腐蚀,用个几十年不成问题。
    但后来由于那种木头太重,路上运输不是件小事, 再加上她们找了一大圈, 西河市又没有什么木匠见过那类品种, 再一听木头本身的价值,都连连摆手,不敢接下来这活儿。
    最后经过又一番商讨,众人决定, 还是选用本地就有的榆木,一是耐用, 同时也能省出来不少运输和加工的钱, 放在研制新的菜品上。
    几代人坚守了上百年的店面, 不能在她们这代人手里砸了招牌。
    很快一行人就到市北的一家木材加工厂, 找了位经人介绍的老师傅,请他帮忙预留了一块儿品质不错的榆木。
    接下来,就是先等纪禄源拜托老师认识的那位美术系教授,帮忙设计好扁额上的一些花纹细节后,再送到木材厂,请老师傅刻画。
    到了周末,一行人在校门口,等纪禄源高兴地从学校里面跑出来,带出了一张样式精美的绘制图纸。
    “你看看,你看看,我就说,这人还是得上大学,瞧瞧咱们院子里这三个大学生,哪一个脑子都转得...比我们厂大师傅擀饺子皮儿都快!”
    江霞萍虽然文化程度不高,说不来什么文绉绉的话,努力想了一半的成语还是卡壳了,但她的比喻一向是最通俗易懂的。
    一众人被逗得哈哈大笑,纪禄源谦虚地回了两句,把图纸慢慢收好,习惯性地跟在柳沄沄身后。
    虽然刚才嘴上一直在说,都是小事儿,没什么,但他心里现在也乐开了花,不全是因为自己成绩优异,能有机会被老师带去美术系的那位教授家里,亲自拜访,还因为他知道这次又在心上人面前证明了自己。
    从相识到现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柳沄沄不仅帮他凑齐了还父母的那笔钱,还把他带进了热闹的后院。
    转眼间,他们几家人比一家人都亲近,让他能在逢年过节时,难得感受到家的温暖。
    不过除了能为饭店出力的喜悦,他更有为柳沄沄的骄傲。
    这位木匠师傅的手艺,在整个西河市都很是有名,因为私底下找他帮忙的人实在太多,所以很多熟人的活儿都被拒绝了。
    柳沄沄能请他来帮忙,一定是下了不少辛苦。
    他正在心底里暗暗把柳沄沄夸了一遍又一遍,不知不觉就到了木材厂,余光一瞥,无意中竟看到了那截有一些熟悉的木头。
    上周他们来挑选木头的时候,老师傅神秘兮兮地给他们看了一块儿其貌不扬的榆木,他记得表面是有一小点黑色的印记。
    老师傅告诉他们,别看木头这面有这一小点疤痕,但它的内部确实是百年难遇的质地,到时候只要把这一小块放在扁额的背后,绝对不会影响表面美观的。
    因为那个小点形状奇特,所以他当时多看了几眼,印象还挺深刻。可现在一模一样的痕迹,怎么会出现在这张往外抬的小床上呢。
    “两位同志,请你们稍等,这张床是何师傅做成的吗?”
    前面的几人有说有笑,没注意到从厂子侧边被抬出来的床,听他这么一说,赶忙凑过来。


上一章
返回

七零大杂院来了个独生女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