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庶女嫡谋

庶女嫡谋 第339节

    “那得看供的是谁,关公老爷可是保佑我们一方平安的圣人,他老人家精力有限,外地人进来只会分散了圣人的精力。”
    众人听了这解释哭笑不得,全天下有那么多关公庙,难不成关公老爷还能分身不成?不过是一种精神寄托罢了。
    邵芸琅往功德箱里捐了五两银,那名老者打量着他们,盯着杨钺狐疑地问:“老朽似乎在哪这过这位郎君。”
    杨钺开玩笑说:“或许是在您梦中。”
    “梦中?那不可能,不过……”老者看看杨钺,又看看关公像,突然恍然大悟:“你长得像关公老爷啊,真是幸运,小伙子是个前途无量的。”
    老人家说完就钻到大殿后面去了,杨钺摸着下巴仔细观察着那座关公像,别说,眼睛是有些像。
    只是关公像留着络腮胡,脸型更四方,又是一张金脸,不仔细看还真没发现。
    杨钺打趣道:“听说关公像是夫人绘制的。”
    邵芸琅不承认自己在其中夹杂了自己的心思,反正这就是一座关公像,至于雕刻的像不像,也没谁见过真正的关公老爷。
    一群人回到锦州城,靠近城门的房屋已经重建起来了,成为了
    安置灾民的场所。
    锦州城内外也有部分百姓的房屋被大雪压垮了,还有昨夜没有防备被大雪埋了的流浪汉,死了十几人了。
    自从军府搬到知州衙门隔壁后,两府共用一套人马,事情也一起做,果然感情进步神速。
    如今军府也在帮着官府安置灾民,修建房屋这种事,士兵们比衙役快许多,替周大人解决了不少问题。
    真正令他头疼的并非是灾情,而是城里那些想方设法想保留原有身份的人。
    “周大人,我们李家对锦州城的贡献可不小啊,每回守城我李家捐钱捐物,人手不够时,家里的侍卫小厮也是不要命地往上填。
    我们李家虽说是平民,可家族里当官的也不少,无论如何也不能将李家归为军户,您可得手下留情啊。”
    周尚敏看着摆在他面前的一箱白银,粗粗一看,至少也有一千两。
    周尚敏刚上任时就收过李家的孝敬,是一件珍贵的珊瑚摆件,他当时没收,对方误以为他不想和李家走动。
    早听说李家是锦州第一富豪,可周尚敏却很少见李家人过度挥霍,他们的日常行径看起来与普通人家没什么两样。
    周尚敏之前还觉得李家家风严谨纯朴,有钱却不露富,如今看来,他们或许只是把钱用在了刀刃上。
    周尚敏为官多年,并非两袖清风,这点钱还看不上眼。
    他把银子推回去,“李老爷多虑了,你们李家并不在军户之列,这些银子你
    拿回去吧。”
    李家主得了一句准话,心里安心不少,一些家里有功名或许有底蕴的人家确实不算在列,可是李家曾经犯过错,虽然将军夫人说过不计较,但万一她要秋后算账,只需要将李家列入军户名册中,他都没地方说理去。
    他本想带着家人搬走,但锦州城是他从小待到老的地方,他不愿意离开。
    而且那十万两几乎掏空了李家流动资金,就算搬走,没有钱又能走到哪呢?
    去投靠亲人也只是寄人篱下,没有钱的穷亲戚走哪都是被人嫌弃的,还不如在留在锦州。
    他收回箱子,表情讪讪地告别,换作以前,这一千两送出去也就送出去了,如今可没法故作大方了。
    “没想到李老爷还有不少私房钱。”一道熟悉的女声传入李老爷二中,他吓了一跳,差点抱不住银匣子。
    “将……将军,夫人。”李老爷跪下,给杨钺磕了三个头。
    他是民,杨钺是一等国公,这个礼免不了。
    周尚敏也行了大礼,杨钺绕过李家主扶他起来,交代道:“周大人往后不用行此大礼,大家邻里邻居,抬头不见低头见,礼节太繁琐不利于交流。”
    杨钺转身看着李老爷的头顶,淡淡地说:“李老爷免礼,一直想见一见李老爷,没想到会在这里偶遇。”
    李家主差点站不起来,对上杨钺似笑非笑的眼神,赶紧解释:“将军见谅,老朽只是来给灾民们捐钱的,银子都带
    来了正要交给知州大人。夫人明查,我李家能拿出来的就这些了,我们省吃俭用一些无妨,能救人才最重要。”
    李老爷重新把银匣子放在周尚敏面前,一脸不舍地看着,嘴上却还要说出最大方的话。
    “老朽见有些灾民衣不蔽体,饿的面黄肌瘦,心中不忍,于是略尽绵薄之力,给灾民多添一碗稀粥,一件棉衣。”
    周尚敏疑惑地看着他们,这是闹得哪一出?李家得罪过杨将军?
    若是如此,就难怪李老爷要来贿赂官员了,这是怕将军府报复吧?
    邵芸琅夸赞道:“李老爷体恤百姓,真是良善之人,好人会有好报的。”
    李老爷听了这话潸然泪下,他哪敢奢求什么好报,只求没有祸事降临就好。
    他离开后,杨钺与周尚敏说了几句话,这次舆论能迅速压下来,周大人功不可没,也是他引导百姓正确对待杨钺。
    所以杨钺大方地将大半的公务交给他处理,好让腾安之能腾出手来干点别的。
    而且周大人和北六州的官员更熟悉,有他从中协作,政令下达的更加顺利。
    “将军,这是上回闭城搜查时搜出的几个嫌疑人,都已经缉拿回来了,下官正想着交接给谁审理。”周尚敏将一份文书递给杨钺,上面是那几个嫌疑人的基本情况。
    邵芸琅只不过是找了个借口不让城里的消息传出去,没想到还真被搜出了几个鬼鬼祟祟的外族人,周尚敏直接把人关进
    了大牢。
    他对审理探子细作没有经验,怕弄巧成拙,因此一直关押着等杨钺回来。
    而且他还告诉杨钺一个好消息。
    第568章 龚侍郎
    “下官的一位老友给下官送来了一封信,提到了一件事。”周大人直接将那封信拿出来递给杨钺。
    这是他对杨钺绝对信任的表现。
    杨钺打开信封,里面除了一张信纸外还有一张折起来的羊皮纸,难怪信封很有厚度。
    他诧异地瞥了周尚敏一眼,先拿出了那张信纸,内容没什么奇特的,就是一些日常问候。
    再打开那张羊皮纸,纸张灰暗,看起来有些年头了,墨迹也有些模糊,不过仔细看还是能看清上面的字。
    “这是……京城的城防图,二十年前的城防图,周大人,你这位朋友将这东西寄给你是何用意?而且这就是你说的好消息?”
    杨钺把东西递给邵芸琅,他怀疑自己脑子不好,竟然看不出这里面的玄机。
    邵芸琅比他更熟悉京城的地形,城防图也见过不少,这份图纸确实是很多年前的东西了,这几年,不仅街道有些变化,就连南城门都重新做了布置。
    周尚敏叹了口气,撩起官服跪在地上,“杨将军,下官有一事相求!”
    “周大人不妨把话说清楚,你猜我猜的只会浪费时间。”
    “事情是这样的,下官的这位好友乃是兵部侍郎龚边江,他曾经是坚定的三皇子派,也就是熹王党。
    熹王被圈禁后,他的党羽大部分都被清算了,龚侍郎因为藏的深躲过了一劫。”
    邵芸琅忍不住插了一句嘴:“并非是他藏得深,而是因为他是个难得的好官
    而且也没有多坚定。”
    周尚敏只是蜀州一个小小的主簿,了解到的情况并不多,听将军夫人这样说,竟然觉得可信。
    也对,眼前这位将军就是皇上登基的最大助力,对手是什么样的他自然清楚。
    “下官接着说吧,三年前,熹王被放回封地,临走前曾找到龚侍郎,要求他拿出京城布防图,否则他就上书请龚侍郎与他一同前往封地。
    龚侍郎当时已经得到了皇上的信任,有望再进一步,一旦熹王提出要他作为属官,皇上肯定不会拒绝。
    他不想离开京城,也不敢背叛皇上,于是就拿了这份布防图照着画了一份交给熹王,熹王果真放过了他。
    这些年,龚侍郎一直战战兢兢,放弃了升迁的机会,甚至想到了致仕,总觉得自己有一天会暴露,到时候那张图纸就能要了他九族的性命。”
    杨钺没想到熹王被关了几年还有这样的心机,看来是野心不死啊。
    不过他很确定,熹王手里没有多少兵马,他想造反,除非皇上死。
    他目光一冷,沉声问:“周大人也怀疑熹王想谋害皇上吗?”
    “下官对这些并不知情,不是下官怀疑的,而是龚侍郎怀疑,他见熹王久久不离京,时常入宫伴驾,再加上他对您的构陷,恐怕不会老老实实做个逍遥王爷的。”
    这一点,邵芸琅得替熹王辩解几句,“不是他不想离京,恐怕是皇上不放人。”
    龚侍郎显然是先入为主
    觉得熹王拿了布防图肯定是要造反,所以一切行迹都非常可疑。
    而周大人说的好消息,大概就是让杨钺可以拿着这份证据告发熹王,顺便再立一功。
    杨钺把东西还给他,“我不管你们二位有多深的交情,龚侍郎送这封信给你,说明他要将你拉上了贼船,周大人,奉劝一句,这样的朋友不要也罢。”
    周尚敏浑身一震,龚侍郎说,只要杨钺立功,那么他多少也沾点功劳,或许能从锦州城调出来。
    龚侍郎并不知道他是自愿留下来的,还觉得好友是关心他,十分感动。
    “周大人,今日就当本将军从未听到过此事,本将军远在北地,如何能得知这样隐秘的消息?而且熹王手上无兵,本将军又不可能带兵勤王,这份功劳弄不好反而会惹祸上身,包括你自己,也最好别去管这件事。”
    “可龚侍郎万一出事了呢?”
    邵芸琅知道周尚敏是个耿直的人,但没想到他还是个大圣人,“周大人要带着一家老小去帮助龚侍郎拜托困境?
    他的困境源于自己曾经站错了队,也源于他贪慕荣华富贵,更因为他怕死,他并非因为你是他好友才寄来了这个,而是因为知道你能把这个交给外子,他如何断定,这对外子而言是好事呢?”
    自然是因为他知道杨钺和熹王是对立的,就冲着当年那些事,这二人也永远是对立的。
    朝中大臣们弹劾杨钺,更多是因为杨钺
    得到了太多帝王的宠信,而熹王不同,他是从内心深处就仇恨着他们夫妻。
    “周大人最好把信烧了,不过无论如何,只要你是北六州的官员,不曾背叛朝廷,本将军都会保你的。”
    杨钺带着邵芸琅离开官衙,二人回到家中,这才继续讨论此事。
    “龚边江急于告发熹王,看来熹王手里有他致命的证据。”
    就冲龚边江曾经的立场,熹王如果要策反他,胜算肯定不小。
    邵芸琅笑道:“我居然没察觉到这个人有问题,看来他确实藏得深。”
    他们只知道这个人曾经是三皇子的拥护者,可并不知道他还是个深藏不露的老狐狸。
    老狐狸龚侍郎又收到了一份带血掌印的帖子,这回不是从门房送进来的,而是用弓箭射进他的书房。
    帖子上除了血掌印没有一个字,可这已经是这个月的第五封带血的帖子了。


上一章
返回

庶女嫡谋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