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娇媳妇七零家属院日常

娇媳妇七零家属院日常 第122节

    孙政委这边硬气了,吴组长立刻缓和了语气,“孙老哥,您也别跟我急,我刚才说话冲了点,我跟你道歉,但我这主要是工作一直没有进展,我着急啊。”说着他就打起了感情牌,说自己这边的不容易,几个组员的家里情况,出来一个月,老婆孩子都在家等着呢。
    紧接着,他话音一转,不说自己的为难了,说起了白参谋,“我也知道,咱们战友之间的感情深,白参谋这事,你心里替他着急,我这边要是检查清楚了,白参谋不是就能回来继续工作了。”
    吴组长想通过调查清楚给白参谋恢复工作,来诱惑孙政委,叫他帮忙。那他就想错了,团里其实不差白参谋一个干活的。团里不管少了哪个人都能转,不过是摊在别人身上的任务重一点。
    孙政委在晚上的时候,去白参谋家里找他谈过话,告诉他不要心急,如果他是无辜的,就不用害怕被查,这段时间就当放了一个长假,好好地歇一段时间,陪陪老婆孩子。
    这算是定心丸,但也不算是。
    孙政委应承要保住白参谋了吗,其实也没有。这具体还得看白参谋都干了什么,他清清白白那就不怕查,他要是真干了那种事情,团里就最先容不了他,还保他没事,那是做梦。
    但不管是听到什么样的安慰,白参谋只要没有重新恢复工作岗位,以及调查组宣布他是清白的,他这心就不可能安稳。
    吴组长又说,“其实我这心里,是相信白参谋是无辜的,但是咱得有证据不是?”
    给白参谋下论断这话,其实原本不应该是从吴组长嘴里说出来的,他们到了如今的位置,已经习惯了不把话说得太死。
    但这也是没办法的,得把话说出来,叫七团给提供一些帮助,不能继续混日子了。
    孙政委这时候也跟着打哈哈,“白参谋是不是清白的,还得看调查结果怎么说,我们现在说这些都为时尚早。”
    这下把吴组长怼得哑口无言,他还能说啥,没啥能说的了。
    就在吴组长以为今天又是白来一趟,准备回去再想想别的法子,孙政委又开口了,“不过,你们调查组到底不是我们团的人,调查组的人也少,到底是不方便。不如这样,从我们团里抽几个人过去帮帮忙,他们手头的工作先停一停,克服一下眼前的麻烦。”
    吴组长:“……”
    你也知道,那怎么不早点把人给借给我们,但凡多几个人,调查组哪至于难成这个样子。
    即便是心里怨言不小,吴组长这时候充满感激地跟孙政委道谢,“那就太好了,还得谢谢你老哥。”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万一不把人借给咱那可怎么办。
    苏姚就这样以官方的形式被借了出去。
    这人借来得不容易,人家调查组对待她也挺客气的,没有第一次见面谈话时那种假惺惺,多了一丝的客套。
    调查组其实是想一整个办公室都给借出来的,借一个人也是借,借两人也是借,就干脆一起接过来得了,人多力量大。
    但办公室日常也需要有人工作,苏姚不能因为办公室需要有人留守,就留下一个姑娘,虽然这机会对于自己而言,没多大的用处,可万一跟调查组相处的过程中。调查组看中了谁,把人给要到师部,那这真是一特好的机会。
    苏姚就说,“要不调查组也别在会议室工作了,来我们办公室办公。环境安静,无人打搅。”
    就这样,被占了一个多月的会议室,终于空了出来。
    在调查组搬走以后,一个月没开过会的众人,终于组织了一次全体干部的会议。
    吕主任还在会上就大剌剌地伸了一个懒腰,还别说,尽管知道调查组还没有离开,但这看不见人以后,这心情就格外地愉悦,还得感谢人家小苏。就这一个月以来,自打调查组入驻以后,他只要是进到团部大楼,就觉得哪哪都不得劲,浑身上下透着不自在。
    这下好了,人终于离开了。
    团部大楼里面的人是松快了,换成妇工组的人难受了。
    苏姚和俩姑娘都是心大的性子,不会因为办公室进来五个陌生人就不自在,关键是这些人天天逼着苏姚赶进度。
    剩下四个都是大老爷们,跟陌生女同志沟通不方便,主要还是其中那位女同志跟苏姚几人。
    苏姚给了一个想法,“一直没有人过来举报,我更倾向于这是私人恩怨,或者是恶作剧。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在举报人这方面下功夫,通过找到举报人,无论是证明存在私人恩怨,抑或者是这举报人那里有我们需要的证据。”
    “我也只是一个不成熟的想法,具体的可行性还得我们一起再分析。”
    可不可行的,这时候都死马当做活马医,听着也觉得挺靠谱的,那就从这方面着手吧。
    第84章
    ◎二合一◎
    要查出举报人是谁, 这事也就说着简单,实行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
    现在没有天网一般的监控,也没有实名购票系统, 想到找到这个人其实是很难的。
    但难办总比没有思路要好, 忙起来了至少这心里就踏实了。
    八个人围在由四个办公桌拼成的大桌前,缩小了举报人的信息范围。
    苏姚认为,这人连着几次在团里塞匿名信, 那这人在团里的可能性更高一点, 我们可以先把范围缩小在团里。团里又分两类人, 一种是住在集体宿舍的单身知青, 另一种是住在自己家里的厂子职工以及成婚的知青。
    这写了四五封的举报信, 每一封举报信都不是手写,那他对于糨糊报纸是有一定的需求的。至于报纸的话, 他或是有看报纸的习惯, 或是能经常接触到报纸, 再或者在要写举报信的时候突然购买报纸。
    第三种的话会有点蠢, 这人会想到在写匿名信的时候,连字迹都不是手写, 证明这是个十分警惕的人,即便是突然购买报纸, 也不能在附近购买。
    苏姚又开口问调查组是什么时候收到匿名举报信,有一个确切的日期吗?
    调查组那边不像是自家这边, 办公室的信箱每天查看。没法给出一个准确的日期, 只有一个大概的区间。
    会议由冯红慧全程记录, 大家在会上谈的一些重要内容, 被她记录到办公室专门记录会议的本子上。
    即便办公室开会只有两个人, 也严格遵守这个规定。
    冯红慧从前觉得苏姚某些近乎死板的要求有点苛刻, 信箱不是每天都有信,没有必要每天看一遍。工作日不是每天都很累,有时候特别清闲,不管这天的工作是多还是少,都照例得写工作总结。
    现在看这上面下来的调查组,却不能把人家匿名信的准确投递日期给说出来,就发现自己的这个工作确实不能省,现在记录下来,以后就能省很多麻烦。
    这次讨论主要是苏姚、唐湘和冯红慧在发言,三人习惯了遇到难题坐在一起,像是推导数学难题,来互相说出彼此的想法,有时候不经意的一句话,就能成为解开问题的钥匙。
    调查组这五个人就发现了,自己干了这么多年的工作,连人家一个小姑娘都比不上,愣是没说上话。也不是人家不给咱说话的机会,苏姚一直在把握会议的节奏,一旦经常会往自己这边抛出问题。
    可关键是,你虽然问我了,我也得能够回答啊。听完人家的分析,这心里直点头,确实是有道理,但轮到自己以后,还是没啥想法。
    后面倒是学会了这个分析思路,可能用的线索也就那么多,全都叫人家给说完了,那我还说啥啊。
    这次的讨论没有结论,也只是分析了一下这人的大致画像,甚至没有一条有用的信息。
    讨论结束以后,冯红慧下意识把会议记录递给苏姚,叫她看一眼,要是没问题可以在上面签字。
    苏姚知道她是习惯,所以递给自己签字,但是她只当冯红慧叫自己帮忙传一下,她说,“吴组长,这是刚才讨论的记录,您看看有没有遗漏,或者是有没有其他的问题。”
    一直以来都是先给苏姚看,叫她签字,现在来了一个级别更高的调查组。本应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但是为了表示咱们对人家的尊重,这时候就应该叫人家先看。
    而苏姚这个直接领导还在,冯红慧不能越过苏姚,把会议记录就递给调查组的,这样的话叫直接领导看来,是不是就觉得你心里没我,直接把我忽视掉了,觉得人家更厉害。
    冯红慧也难办,在直接领导,也更大一级但是不管自己的领导上,得罪哪个都不好。但她也很聪明,把问题都交给苏姚,苏姚觉得要给调查组看,那就给调查组看。
    不管怎样,不能得罪直接领导,这调查组待个十天半月就离开了,她还得在苏姚手底下继续办事呢。
    吴组长看见这会议记录,心里一直在点头,字迹清楚,条理清晰,没有一股脑地把大家说的话都记录下来,完全是这次讨论的重点,没有一句多余的话,那句话是谁说的,记录得清清楚楚,未来如果发生问题,这个会议记录是可以顶大用处的。
    吴组长不自觉地把本子往前翻了两页,记录内容绝大多数跟今天的相似。
    “您要是觉得没问题,就在右下角签字。”
    吴组长点点头,倒是没有问为什么。他在往前翻的时候,发现了之前的会议记录右下角有苏姚的签名。那就证明人家以前有这个成例,不是坑自己。以前是苏姚签,那可能签字的是领导。既然是苏姚亲口说的,那他就干脆当仁不让,也不谦虚,唰唰两笔在右下角写好了名字。
    讨论结束以后,第二天冯红慧和唐湘就出去走访,去问询各个单位的请假记录,重点在能接触到报纸的单位。
    团部大楼、运输班,以及印刷厂都是排查的重点。
    吴组长说叫俩小伙子跟上,免得俩女孩子出去,万一遇到了啥事呢。
    这俩人是团里的熟面孔,就算是去打听问题,也不会引起过分的警惕。身边要是跟上俩生面孔,再去打听请假记录,难免不叫人想到最近来团里的调查组。
    苏姚跟吴组长说明利害关系以后,告诉他不用。
    啥事都不用自己干,这调查组的人其实内心有不安的情绪在。
    苏姚大概能猜到,她心想不安还真不用,马上就到用到你们的时候了,那时候喊累就行。
    那俩人出去排查,办公室就只剩下苏姚和调查组的人,她其实有那么两分的不自在,还是喜欢跟自己的搭档一起工作。
    但是也不能啥都让她俩干,剩下这些人也得利用上,一个都别想闲着。
    苏姚叫调查组的五个人,从师部的信息出发,能不能再把这人的信息给具象化一些。
    比如说,进入师部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吗,是不是需要登记,不登记其他的渠道可以进吗?
    苏姚觉得,调查组是真的不明白啥叫举一反三,之后的讨论一直围绕着苏姚提出的信息。
    吴组长说,“进入师里是需要登记的,小刘要不你回去看一眼门卫哪里的记录。”
    这小刘显然是不愿意来回跑这一趟的,他说,“哎哟您只知道进门想要登记,可是咱们团还有其他可以偷溜进去的办法。”
    之后,在苏姚并不是很情愿的情况下,她知道了许多关于如何不通过正经渠道就能进去的方法。
    几人讨论得热火朝天,苏姚最终没有打断,只在结束这个话题以后,才说道,“尽管这证明没有门卫记录,但也能说明一些问题,举报人肯定是有熟人在师部,或者她在那附近有认识的人,才会知道怎样会混进去。”
    虽然不是毫无收获,但也跟没有收获没多大的区别了,查起来就如同大海捞针。
    这是一条无用的信息,从这几人嘴巴里,没有任何有用的信息,只除了今天知道了怎样能无声无息混进师里。
    反正快到了下班的时间,苏姚也不挑起话题了,没得听着心肌梗死。
    姓钱的女同志热情地邀请苏姚,“小苏,晚上咱一起吃饭吧。”
    调查组饭菜是特殊供应,整个团里也就调查组能吃上那样的饭菜,每天晚上食堂将饭菜送到招待所,这几人有一个包间,可以一起吃饭。
    这种的同事,白天的上班待在一起就算了,到了晚上苏姚是一分钟都不愿跟他们再相处,更何况还要一起吃饭。
    上班的时候要动脑子就算了,回家的时候还是让我歇一歇,就只想干点不用动脑的事情。
    苏姚找借口婉拒道,“不了,还得回去做饭,家属晚上不能没饭吃。”
    钱同志是调查组里面唯一的女性,她是挺喜欢跟苏姚一起工作,反正别管怎么着,她一女同志跟四个男同事一起行动,还是有点不方便的。
    叫上苏姚跟她一起做伴,她心里能自在很多。
    钱同志是真心想叫苏姚一起,于是说道,“那就叫上周团长一起嘛,省得你回家还要做饭。”经过上次,她也知道了周言安和苏姚是两口子。
    这时候吴组长也附和道,“对呀,早就久仰周团长大名了,叫上周团长咱们一起喝两杯。”
    吴组长则完全是抱着跟周言安结交的心态,想叫苏姚帮着引见引见。
    苏姚笑着摆手,“别别别,我家滴酒不沾,不能跟大家一起喝酒。而且现在咱调查结果还没出来呢,就一起聚会喝酒,叫领导看见咱没法解释。”
    她拒绝了这个请求,说的理由也很合理,现在咱啥结果还没拿出来呢,就喝酒叫请到看见不。
    同时又给了对方另外的计划,“咱可以等事情都处理得妥妥当当以后,再喝上一杯庆功酒。”
    没人觉得她是不想跟大家一起吃饭,都觉得她考虑得周全。
    苏姚回去就跟周言安吐槽,“好险,差点咱俩晚上要跟调查组一起吃饭,得亏我脑子转得快。”
    周言安含笑问她,“不喜欢调查组?”


上一章
返回

娇媳妇七零家属院日常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