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寒门天骄(科举)

寒门天骄(科举) 第21节

    萧元青和刘慎行也感受到了空气中弥漫着的愉悦气氛,忍不住好奇,他们就出去了几天而已,县里发生什么好事了?
    贪官要被杀头了,这不就是好消息吗?
    尤其是被贾县令强行要过孝敬的商户们,得知那狗官伏法蹲大牢的消息,高兴得连着办了三天流水席,整个南川县的百姓都能来吃上几天大鱼大肉,好酒好菜管够。
    萧景曜他们回来的时候,庆祝活动已经到了尾声。要是再早来几天,百姓们的情绪更高涨。
    刘慎行和萧元青在南川县也出了名,萧景曜更是成了远近闻名的天才,神童之名大有传遍整个常明府的趋势。
    钱璋还特地登门向萧景曜道喜。萧景曜这才知道,钱至善无罪释放,但在牢狱里受了不少罪,回家后就病倒了,家里的药味儿一直就没断过。大夫说他这是伤了根本,恐怕有瘫痪之忧。
    钱夫人想开后,觉得钱至善就这样躺在床上活受罪也挺好。现在她来当家做主,内宅中馈全是她说了算,钱璋也逐渐学着接手外头的生意,日子过得不知道有多滋润,更是每天求神拜佛,希望菩萨保佑钱至善就这么口歪眼斜地躺在床上过上一辈子。
    萧景曜默默给钱夫人点了个赞,脑子清醒的人,果然能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好。
    萧景曜心里同样一派轻松。
    然后,萧景曜就收到了来自孙夫子的召唤:耽误了好些天的课业,还不赶紧回来上课?你还想不想下场参加科考了?
    第026章
    萧景曜得了孙夫子的召唤, 老老实实地滚回私塾继续接受孙夫子的指点。
    其实按照萧景曜现在的学习进度,他应该升去科考班更合适。说句让私塾学子扎心的话,萧景曜不管哪个班, 成绩都能吊打他们这帮渣渣。
    但萧元青觉得萧景曜过早地承担了孩童不应承担的责任,心里还是倾向于萧景曜多出几个同龄人朋友。
    社交小能手萧元青从小就是人群中最靓的崽,长得好, 性格好,虽然萧子敬不靠谱, 但他家那会儿还有不少家业,户籍又并非商户, 在南川县县城, 除了官字头的少爷们, 其他的同龄人, 都没有能让萧元青避忌的。
    当然, 这家伙天生性格爽朗, 憨憨之余又有一点小动物的敏锐,哪些人他惹的起, 哪些人惹不起, 萧子敬这个不靠谱的爹没教他,他竟然也无师自通,还莫名其妙点亮了抱大腿技能。
    所以萧元青的童年,那真是比后世一些小朋友都要过得快乐的多。惹不起的阶层里会有大腿主动送上来让他抱,他不用顾忌的同龄人,讲道理的就一起玩,不讲道理的, 就会被他以(物)理服人。
    嗯,他那身巨力, 真是在同龄熊孩子心中留下了深刻的阴影。
    拿自己一对比,萧元青就觉得萧景曜的日子真是太苦逼了。天天念书,吃穿用度上,萧景曜也没什么讲究,给什么吃什么,特别好养活。
    就算知道萧景曜生来早慧,萧元青也时常为此感到自豪,但有时候单从父亲的角度,萧元青又忍不住心疼萧景曜。十分割裂。
    萧景曜一眼就看出傻白甜爹心里的纠结,反正他不管在哪个班都一样,科考班里大多都是成年男子,甚至还有比萧元青还大的学子,萧景曜虽然用自己的真才实学折服了他们,但由于年龄的关系,难免还会被他们当成小孩看待。
    尤其是萧景曜的颜值本来就过于出众,加上小孩子的身份,私塾那一帮成年男子见了他,时不时冒出个姨母笑,实在让萧景曜觉得辣眼睛。
    他可不想进了科考班后,成天遭受这样的折磨,那他的眼睛可能真的要瞎了。
    所以萧景曜婉拒了孙夫子让他去科考班的提议,继续待在蒙学班。
    虽然蒙学班的小屁孩们也很幼稚,但萧景曜宁愿面对一帮天真幼稚的孩童,也不愿直面蓄须壮汉对他露出的辣眼睛姨母笑!
    再说了,有刘圭和郑多福这几位小伙伴们,经过这次拯救刘慎行的事儿之后,萧景曜和他们的关系更亲密了。
    孙夫子也是头一回教授萧景曜这般天才的学生,既然萧景曜更想留在蒙学班,孙夫子也就不再多言,继续让萧景曜混迹在蒙学班之中,只是给萧景曜单独安排了课业。
    别的小孩儿叽哩哇啦背蒙学课文,萧景曜埋头写孙夫子给他出的帖经墨义,顺便在周围学生背着背着筐瓢的时候顺口提点一句,打击得被家里养的白白嫩嫩的小胖墩啪叽一下把脸埋在书案上,发出嗷呜的惨叫,然后被一旁的刘圭熟练地拿糕点堵嘴。
    欺负小屁孩,有时候也挺有趣的。
    萧景曜偶尔也有点恶趣味。
    已经成亲的孙敏行再次对着萧景曜露出姨母笑,无数次期盼自己的孩子也能像萧景曜这样聪慧。不,有萧景曜一半的才智和品行,他就十分满足了。
    萧景曜还不知道,他这次惩治贪官,让他在南川县所有的百姓心中,名声已经好到了顶点。
    老百姓不知道先贤至圣口中的礼义仁智信具体是什么,但是他们也有朴实的想法。
    贾县令来了南川县后大肆敛财,被祸害最深的就是南川县的那些富户,但普通百姓就没受到影响吗?
    不可能的,世上所有事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富户们多给了孝敬,就得想办法赚更多的银钱,维持家里的富贵生活。若是真的不凑手,就只能削减下人。
    如刘慎行这等倒霉蛋,被贾县令算计得去蹲大牢,接管家业的刘慎独又是个蠢材,名下产业损失惨重。
    对刘家来说,是少了许多银钱。而对依附刘家的一些人来说,面临的就是生计问题。
    还有被贾县令压制的文书县丞捕快等公差,领导层争权夺利,百姓们的苦难只会成为他们夺权的筹码,不会让傲慢的县令大人低下他高贵的头颅,去看一看他所轻视的平民的血泪。
    现在贾县令被知府捉拿归案,哪怕出头状告贾县令的人是刘慎行,但所有人都知道,真正谋划这件事的,是萧景曜。
    而这事本来和萧家关系不大,入狱的是刘慎行,萧家人并未被牵扯进来。但萧景曜还是为了帮助被冤枉的父亲好友,以稚童之身对上了一县父母官。
    这样有情有义又有勇有谋的孩子,几乎所有南川县的百姓都认定,萧景曜日后一定能成为一个像戏文里那样的,为民请命的好官。
    平民多艰,压在他们身上的东西太多太多,赋税徭役,地位尊卑,又因自身愚昧,易受人骗,被有权有势者欺压,也只能默默忍气吞声。不是他们天生下贱,而是他们知道自己就算反抗,也是徒劳,反而会为家里引来更大的祸事。
    所以,再没有比普通百姓们更希望世上多出一位好官的阶级了。哪怕因为官员回避制度,萧景曜日后即便做官,也不会在南川县担任官职,南川县的百姓们依然为此感到高兴。
    起码在大齐境内,有另外一块地方的老百姓能获得青天大老爷的庇佑。
    再者,南川县出了位官员,日后若是有什么重大事情,当地士绅好歹也有个打探消息甚至是求救的门路。
    故土难离,官员们也是人,除了在家乡受尽屈辱的,在不违反律法的情况下,为自己的家乡谋划一下,也不是什么让人诟病的地方。
    南川县的百姓是真的为萧景曜感到高兴,也十分骄傲他们南川县出了这样一位人才。
    萧景曜在听完刘圭说的这些事情后,心情颇为复杂,沉默了片刻才道:“其实我也没有他们说的那么品行端正,收拾贾县令,我也有私心。”
    “不管你有没有私心,你站出来为民除害,就是品行高洁。”刘圭一张白胖包子脸上的表情十分严肃,“不然的话,任由那狗官为祸一方,不知道还会有多少人因为他而家破人亡。”
    差点真的家破人亡的刘圭如今看到萧景曜就双眼放光,自动成为萧景曜的脑残粉,现在就算萧景曜指着天上的太阳说那是绿色的,刘圭也会毫不犹豫地点头说景曜弟弟说得对。
    别说萧景曜了,就连素来沉稳的郑多福,现在看向萧景曜的眼神中都是满满的崇拜。就算再稳重的小孩子也逃不过心理发展规律,想法还比较天真,本能地喜欢惩恶扬善的英雄,萧景曜就是这样的英雄。再加上萧景曜的年纪和他们差不多,也就是萧景曜现在沉心念书,没去街上溜达,不然的话,他就要收获一大批小迷弟迷妹们的崇拜目光啦。
    动画片的大多主角为什么要么是动物,要么是小孩子?当然是瞄准了客户人群,让小孩子有亲切感和代入感啊。
    萧景曜现在已然成为了南川县所有小孩子们心目中的小英雄,这种情况还有往整个常明府发展的趋势。
    得知这事儿的萧景曜:“……”
    谢谢,虽然我内心强大,脸皮也够厚,现在也想用脚趾头给你们抠出一座私塾。
    孙夫子对萧景曜的重视更上一层楼,看着惩治完贾县令回来的萧景曜,孙夫子忍不住感慨道:“我本以为我对你的才华有了足够的了解,现在看来,是我小看你了啊!你这样的能耐,这样的天分,在处理这件事上的手段,就是我也远远不如你啊。”
    萧景曜赶紧作揖道:“夫子可别挖苦我了,我治学不过一年半载,才学远不如夫子。夫子这般说,景曜无地自容。”
    “你若是无地自容,那其他人就该羞愧而死了。”孙夫子感慨万千,看向萧景曜的目光中,既有对良才美玉的赞叹,也一丝掩饰的极好的,同为读书人,对天才的羡慕,“在处理庶务上,我不如你。于学问一道,我不过比你多治学几十载,以你的天姿,再给你几年时间,你便能轻松地超过我。这样的天赋,我都有些嫉妒。”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此生能教导你这样的弟子,是上苍对我的厚爱。”
    “日后你入朝为官,切记别忘了贾县令欺辱你,鱼肉百姓时,你内心的愤怒。官做的好不好,真正能给出公道评定的,不是吏部考评,而是治下的百姓。”
    孙夫子这话,对现在的制度来说,已经略微有些不敬了。
    萧景曜躬身应是。在这个时候就领悟了换位思考的孙夫子,就算功名不如举人和进士,但品行一定不输他们。
    能得这样一位老师的教导,也是萧景曜的福气。
    至少,萧景曜觉得孙夫子比自己坦荡,更符合儒家对“君子”的要求。
    萧景曜上辈子从底层爬上来,白手起家,登上首富之位。如果说萧景曜的德行是圣贤口中的“君子”,这是什么地狱笑话?萧景曜自己都要被恶心得出一身鸡皮疙瘩。
    被萧景曜按下去的竞争对手们就算是死了,也要从地狱里爬上来,用他们腐朽的声音呐喊:萧景曜心机深沉,君子个屁!
    孙夫子似乎看出了萧景曜并不赞同他的“君子”之说,笑着问萧景曜:“曜儿可是觉得,在惩治贾县令一事上,你多番算计,不能成为‘仁’?”
    萧景曜倒不是因为这事儿觉得自己称不上“仁”,而是觉得他虽然不算是坏人,但也跟“仁”字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
    孙夫子低头笑了一阵儿,在萧景曜无奈的眼神中终于收了笑容,认真问萧景曜,“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孔子如何为他解惑?”
    这也是《论语》中的一段经典对话,全文是: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
    子曰:“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何如?”
    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直译过来便是:所有人都喜欢的人,和所有人都厌恶的人,都不如让所有好人喜欢,所有坏人厌恶的人。
    以萧景曜的水平,这种简单的问答早就难不住他,给出答案的速度十分快。
    孙夫子抚掌大笑,“你现在已经得之一二了。”
    南川县心怀公道的百姓喜欢萧景曜,希望他顺利考上功名,当个庇护一方百姓的好官。如贾县令、苟师爷和孙耀祖等人,提到萧景曜就满心厌恶愤恨,恨不得杀之而后快。
    这难道不能证明萧景曜已经具备了“君子”仁德风范了吗?
    哦,还有个瘫痪在床的钱至善,在不知从谁那里得知是萧景曜撺掇钱夫人和钱璋放弃他后,整日对萧景曜咒骂不已。然后被钱璋散尽伺候的仆从,就留下一位哑翁为钱至善擦身喂饭。
    而在钱至善耳边传闲话的那个下人,被钱璋狠狠打了一顿后发去城外别庄种地。名为种地,实则那人挨了重棒后已经高烧不退,将他送走,也就看他命大不大了。
    为此,钱璋还特地备了厚礼向萧景曜登门致歉,说他治家不严,才让人有机会在钱至善耳边传闲话。
    萧景曜也奇怪,传闲话的人是不是和钱家有仇?这个时候干出这种事,是生怕钱家的日子过得太好了吧?万一自己是个小心眼记仇的,现在钱家可经不起自己的收拾。
    钱璋苦笑一声,低头抹了一把脸,笑容讥讽,“我都要佩服我爹交友的本事了,那帮人还真没有害他的心思,就是听了传言按捺不住想让我爹知道,完全不考虑这么做会带来什么后果。果然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初露少年棱角的钱璋冷酷地想,还好他不像他那个生父。
    子不肖父,对某些特定阶级来说,等同于斩断了这个儿子的富贵路。甚至若是钱至善儿子多一点,他当众给了钱璋一个“子不类父”的评价,都极有可能让钱璋这个嫡长子由于各种意外不能继承家业。
    但钱璋还是觉得,还好,他不像那个男人。
    萧景曜叹了口气,看向钱璋的目光中顿时充满了同情。都说他被爹坑,甚至还有个败家子祖父和他爹一直挖坑让他填,但钱璋显然比他更惨。萧子敬和萧元青真的只是水平不够,对家人没话说,还是那种特别溺爱孩子的熊家长。
    而钱至善……简直枉为人父。干的事情畜生连都不如。
    但萧景曜还是提点了钱璋一句,“不要在外人面前表露出对你爹的厌恶。”
    这个时代孝字当头,讲究的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一套。父母视子女如私产,肆意打骂,甚至失手打死,也不会被判罪。但若子女不孝,那就是大罪。
    就算子女并未不孝,只要父母跑去公堂状告子女不孝,那不管事情如何,被状告的子女先得挨上十大板才能自己为自己辩解。
    本朝还算好,前朝有位帝王南巡,正好碰上一位偏心的老妇人状告长子不孝,本意是为了给幼子多争一点家产。结果被帝王插了一手,老妇人所有的子孙全部斩首,老妇人自己被送回族里奉养。哦,族长一家还被帝王以治家不严的罪名流放三千里。
    看完整个记载的萧景曜:“……”
    封建帝王,真的随时都能给萧景曜一点随心所欲的小震撼。
    本着不能我一个人震惊的原则,萧景曜把这个案子当故事讲给了钱璋听。
    钱璋果然大受震撼,嘴巴大张,好一会儿才找到自己的声音,“……个老妇人,回到族里后,也活不久吧?”
    这个案子判的,绝了。无辜的不无辜的人全都被流放斩首,这就是帝王之怒吗?


上一章
返回

寒门天骄(科举)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