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寒门天骄(科举)

寒门天骄(科举) 第39节

    “基本没问题。”萧景曜很自信,他这三场考试,没有碰到一道自己不会的题,能拉开分的算学题更是他的强项。萧景曜觉得,自己之前定下的小三元目标,应当也是八九不离十了。
    感谢出题的考官!话说今年院试,算学的占比加大,是不是意味着朝中的倾向发生了变化呢?
    萧景曜手里也有往年院试题,算学占比基本在百分之二十五左右,现在冷不丁提高到百分之四十,到底是出题的考官的个人偏向,还是朝廷的偏向呢?
    萧景曜不由陷入沉思。然后转念一想,出题考官的倾向,正宁帝能不知道吗?愿意让他出题,本身就代表着正宁帝的倾向了。
    萧景曜不是觉得四书五经不好,但后世人都知道数理化的重要性,要是只钻研经书,而把数理化等东西当做小道,后世某段惨痛的教训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
    现在看到朝廷有偏向算学的趋势,萧景曜当然高兴。
    萧元青还是有些忐忑,他也算是被萧景曜惯大了胃口,之前觉得能上榜就不错,现在,萧元青的眼睛也盯着案首的位置,就想萧景曜再拿下个院案首,达成小三元成就,他回去后就好好办一场宴会,向小伙伴们好好嘚瑟一场。
    看着萧元青期待的神情,萧景曜忍不住轻笑,对着萧元青招招手,示意他附耳过来,小声道:“爹爹的愿望,有八成把握能实现。”
    萧元青瞳孔地震,乐得手舞足蹈,正想开口多嘚瑟几句,就被萧景曜眼神制止。但他实在是高兴疯了,像只猴子一样在院子蹦来跳去,手也没闲着,先是胡乱挥舞了几下,然后给了自己一个拍子,竟然就这么跳起舞来了。
    萧景曜:“!”
    这年头儿,读书人也是会跳舞的,有些宴会上,说到兴处,便有人抚琴,有人吹箫,有人跳舞,一派风流,方是读书人该有的文人潇洒之姿。
    显然,萧元青这帮纨绔,乐器不知道学得怎么样,跳舞倒是不差。
    萧景曜年幼,还没开始学乐器和跳舞,但显然,这些课程,也要提上议程了。
    萧元青自己跳了一会儿才慢慢平静下来,恨不得明天就放榜,奈何还要再等上半个月,萧元青再心急,也只能忍下,转而向萧景曜嘚瑟,“你知道那个考生为什么会查出夹带吗?”
    萧景曜瞳孔地震,“爹干的?”
    怪不得你离开的时候神情愉悦!
    萧元青冷哼一声,“谁让他想害你,我不过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罢了。”
    萧景曜鼓掌,“爹你现在说话越来越文采飞扬了。”
    “那是,我可是小秀才的爹呢,能没文采吗?”萧元青神采飞扬。
    嘚瑟完之后,萧元青又催着萧景曜,“不是说要让知府大人来处理冯季云等人的事情吗?反正我在家等放榜也等得无聊,等你休息好了,我们就找个机会去拜访知府大人,告诉他冯季云做的恶事!”
    有惩治贾县令的事情在,萧元青十分信任严知府。
    萧景曜也没意见,“行,等我休息好了,过两天就去拜见严大人。”
    反正严知府不用阅卷,他治下出的事,确实该他头疼。
    没毛病!
    第035章
    好好休息了一天, 萧景曜神清气爽地出门到处闲逛。这些天可把他给憋坏了,现在终于考完试,能到处散散心了。
    萧元青一开始想陪着萧景曜, 但仔细想想,孩子年纪大了,自己这个当爹的也不好干这种孩子走到哪儿就跟到哪儿的事情。萧元青回想起自己十岁时候的想法, 很大方地给了萧景曜一袋银子,特别爽快地表示, “想去哪儿玩就去哪儿玩,辛苦了好几年, 也该给自己找点乐子, 看中了什么尽管买!”
    这话说的有纨绔那味儿了, 萧景曜笑着钱袋子, 顺便打趣了萧元青一番, “要是祖父在这里, 听了你这话,怕是又要跳脚。”
    “哼, 他跳脚干嘛。”萧元青撇嘴, “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他看我看得可严实了,成天压着我念书,出门也给不了我几个铜板,亏得我聪明,能从你刘伯伯他们身上挣银子。我这一身玩的本事,全都是那个时候练出来的。”
    看着萧元青得意洋洋的表情, 萧景曜一时间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这种事情,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还能得意地告诉儿子的,怕是整个大齐也就萧元青能干出这种奇葩事了。
    萧元青说着还有些惋惜,一开始刘慎行他们还能和自己比个有来有回,后来就一帮人加起来都比不过自己一个人。也就是家里现在不缺银子,不然自己一定可以像小时候那样,和富家子弟们斗鸡斗蛐蛐儿,也能养好一家人。萧元青自信地想到。
    萧景曜一看萧元青这神游的样子就知道他这会儿又想远了,朝着萧元青挥了挥手,示意萧平安跟在自己身后准备出发。脚刚踏出门槛,萧景曜又听见萧元青紧张兮兮的声音,“不该去的地方千万别去啊,你还小,那些读书人说什么风流才子的,不准和他们一起胡闹!”
    萧景曜无奈,回过头反问萧元青,“爹,我是那么不靠谱的人吗?”
    青楼楚馆什么的,萧景曜真没兴趣。就算其他人存了恶意,想把自己带入歧途,但萧景曜这个年纪,他们但凡敢把邀约说出口,都不用萧景曜反驳,就能收到无数人不耻的目光。
    话说,萧元青这么懂,不会私下去过吧?萧景曜的眼神逐渐变得危险。
    萧元青当即跳脚,“我也没去过!”
    萧景曜满意点头,萧元青突然觉得不对,怎么父子立场又倒过来了呢?萧元青见萧景曜已经走到门外,又追上去,附耳叮嘱,“赌坊也别去,那里面的手段多了去了,就算你自己不进去,也有许多人故意引诱你进去,你要学会自己分辨这些恶人。赌字千万沾不得,爹已经够没用了,顶天也就败败家,那些赌棍,已经不能算人了,家破人亡的比比皆是。”
    为了让萧景曜不被人引诱去赌坊,萧元青还把自己的黑历史告诉了萧景曜,“当年我就被人引诱进了赌场,赌红了眼。要不是你祖母看出了蹊跷,狠狠罚了我一顿,我怕是也要成为家里的祸害了。”
    萧元青缩缩脖子,“你祖母逃难时提着的那把刀,真可怕!”
    萧景曜认真听完萧元青的黑历史,忍笑忍得很辛苦,“祖母威武。”
    萧元青:“……”
    萧景曜带着萧平安,悠闲地出了门。
    萧景曜这间宅子在考棚附近,算是闹市区。出门走了一段路后,往左一拐便是府城的大街。街上人声鼎沸,吆喝声混成一团,时不时飘来一阵香味。随意一看,街上多的是穿着士子衫的读书人,昨天才考完院试,考生们就算想回家,也得再在客栈住一晚。家里稍微富裕点的童生,就选择留在府城,等放榜后再走。免得回家后心也不安稳,总记挂着这事儿。
    所以现在府城很是热闹,前来赴考的童生们考完试后,心情彻底放松下来,也起了同人结交的心思。读书人们三五成群,言笑晏晏,好不热闹,委实对促进府城经济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萧景曜买了两个香气最霸道的肉饼,分了萧平安一个,又买了点枣泥糕,脚下一转,就进了府城最大的酒楼。
    这里面人最多,消息也最灵通。萧景曜让小二上了一碟酱肉和清茶,一边吃东西一边竖着耳朵听八卦。
    昨天才考完院试,现在府城内最热门的话题当然是院试。萧景曜一块糕点还没吃完,就已经“吃”了好几个瓜。这才知道,原来昨天除了排在他前面那个考生被查出来夹带之外,后面还有两个考生也被衙役架了出来。一个是在内里的单衣里写了小抄,另一个则是把小抄缝在了腰带上,全都没逃过经验丰富的衙役们的眼。
    萧景曜听得津津有味,表示自己又积累了一点没用的东西。古往今来,考生们的作弊手段当真是层出不穷。
    还有人说到兴起处,激动地拍桌,“这算什么,我那年见过一本小抄,那才算是开了眼。半个巴掌大小,两指宽左右的小抄本。嘿,你们猜怎么着?上面竟然是全套的四书五经。”
    “不可能!四书五经加起来那么多字,怎么能写在这么大的小抄本上?”
    萧景曜也好奇地看了过去,听描述,那小抄本就跟火柴盒差不多大小,这样的一小本,能写那么多字?
    见所有人的目光都看了过来,对方得意一笑,慢慢夹了片肉吃了,这才笑道:“要不怎么说开眼了呢,那小抄上的字,竟然是用老鼠须写的。一点都不夸张啊,拿粒米放上去,能盖住六个字!我亲自数的!”
    所有人都惊呆了。
    萧景曜叹为观止,突然想起了上辈子背的《核舟记》,深深觉得能写出这样小抄的人,完全是搞错了自己的天赋点。不该去死磕科举,最适合他的明显是手艺人这个职业。
    当然,萧景曜也就是随便感叹一下,心里也知道,在这个士农工商等级分明的时代背景之下,读书人和手艺人的地位乃是天壤之别。对方真要弃科举而去当手艺人,在所有人眼里,都算是堕落。
    这个时代,普通人能出头的路就这一条,就算没有天赋,硬着头皮卷死别人,说不准也能出头。谁都不想放过哪怕是仅有一丝可能的一飞冲天的机会。
    当然,科举作弊被查出来,这个人断了科举路,就只能找别的营生了。
    要是搁后世,有这么个手艺,直播一下老鼠须写字,指不定还能得个什么特殊的头衔。
    当然,前提是他身家清白,如果有这种大考作弊行为,那也是不正确的价值导向。
    萧景曜也就听个热闹。
    这些人在讨论作弊行为时,大堂里坐着的读书人,脸色都不大好看。既觉得羞耻,又觉得读书人的尊严被人冒犯,有些不悦。
    萧景曜还在其中看到了一个熟人,正是萧元青提起来就咬牙切齿的冯季云。
    倒是那个回旋镖镖中自己的县案首,据说和冯季云一见如故,来往甚密,现在却不见人影。
    萧平安小声告诉萧景曜,“昨天你进考棚后,被查出夹带的那个考生,就是你排队时对他点头的那个。”
    萧景曜微微诧异,仔细一想,那人本来排在自己前头,后来人多了,前来寒暄的人也多,他好像站到自己后面去了?
    萧景曜思考间,有学子不悦读书人被寻常百姓拿来说笑取乐,故意高声道:“昨天的算学题,你们可曾做出来?”
    一说到这个话题,在场所有读书人的脸色都垮了下来,有人长叹口气,满面愁容,“不怕你们笑话,我最不精算学。拿到考卷后,看到那么多算学题,眼睛都花了。那些字单个拆开我都认识,连在一起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众人顿时哈哈大笑。
    有人起了头,其他人也笑着诉苦,“我倒是能看懂题,就是不知道该怎么算。空白纸都被我写满了,愣是只算出来两道题,还不知道自己是否做对了。”
    “是啊,往年的算学题没这么多,也没这么难。我们这次算是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放宽心,大家都觉得难,想来都差不多。哪怕算学题目多,大家都做不出来,也是一样。还是看经义和杂文吧。”
    “说的也是。”
    这时,一开始挑起话题的那个考生神情难掩得意,故作矜持道:“我做对了六道。”
    算学总共八道题,难度还很大,这人能做对六道题,显然已经是考生中的佼佼者。
    其他人的脸色变了变,强笑着恭喜对方。
    “伯卿兄果然才高八斗,不愧是常明府声名远扬的风流才子。”
    “想来这次的院案首,伯卿兄势在必得。”
    萧景曜当即明白了那矜持高傲年轻人的身份,常明府府城最有名的少年才子张伯卿,自幼有聪慧之人,父亲是举人,好友遍布整个府城的文人圈,从小就被他父亲悉心教导,十二岁下考场,而后顺利通过了县试和府试,还是当年那一届的府案首。而后因为祖父去世,守孝一年,正好和萧景曜同届参加院试。
    可以说,张伯卿是常明府年轻一代读书人中的领军人物。
    这次的算学题,萧景曜都觉得有一定的难度,对方还能做出来六道,在这个不注重数理化的时代,已然是格外优秀了。想来这次秀才之位妥妥的,
    张伯卿年少得意,又出身清贵,听多了别人的夸赞,含笑听着在场众人对他的溢美之词,既不点头,也不推辞,下巴微抬,看上去很是矜傲。
    夸他的声音更多了。
    也有人不合时宜的阴阳怪气,“张公子有所不知,南川县出了个神童,连着拿下了县案首和府案首,大家都在猜,这次的院案首,会不会也落入他囊中。”
    张伯卿矜持的笑意一沉。
    萧景曜无奈,自己就吃个瓜而已,怎么这把火就突然烧到自己身上了?
    不远处的冯季云瞅准机会,遥遥起身对着萧景曜抱拳笑道:“萧公子先前推了我邀帖,我还以为萧公子不喜热闹,没想到你竟也来了酒楼。”
    萧景曜心中叹气,面上却一脸好奇地看过去,“你考试前都不温习功课的吗?我担心自己考不好,天天闷在家看书。现在考完试了,才出来透透气。”
    说完,萧景曜还满目憧憬地看着冯季云,“你这么胸有成竹,肯定文采斐然,一定能中秀才!”
    知道冯季云底细的人面色古怪,想笑又不好明着拂了冯季云的面子,只能咬牙低头,双肩耸动,显然是忍笑忍得很辛苦。
    冯季云本想阴阳怪气一番萧景曜,没想到却被萧景曜一箭穿心,差点维持不住面上的笑意。看着萧景曜真诚的眼神,冯季云不确定萧景曜到底是在阴阳怪气他,还是说的真心话,一口气堵在心口,上不来又下不去,差点把自己憋死。
    萧景曜心中暗笑,谁还不会点阴阳怪气了?尤其是做生意的,哪怕心里十分想砍死对方,恨不得对方的产业一夜之间全部消失,别再跟自己抢市场。真正碰面时,照样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一片和谐,只是话里话外的机锋,对行业没点了解的人都搞不明白他们到底是关系好还是关系不好。要说是关系好,双方间的气氛又怪怪的,要说关系不好,说的又全是好话。
    真是复杂。
    冯季云那点搬弄口舌的本事,放在萧景曜面前,真是不够看。
    萧景曜就这么一脸天真地等着冯季云的回答,冯季云正噎着一股气,面色僵硬。
    这时,不明所以的张伯卿皱眉看向萧景曜,“你刚来府城,年纪又小,不了解冯伯。冯伯时运不济,院试次次落榜,办宴会也只是为了博采众长,其毅力令人佩服。不过冯伯不擅算学,怕是今年又上榜无望。”
    冯季云已过不惑之年,以张伯卿的年纪,确实要叫他一声冯伯。
    这是哪儿来的铁憨憨啊?萧景曜差点笑出声,看着冯季云瞬间扭曲的表情,萧景曜强忍着笑意对着对方简单叉手,“原来是这样,冯伯辛苦了,下次一定高中。”


上一章
返回

寒门天骄(科举)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