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寒门天骄(科举)

寒门天骄(科举) 第145节

    因为刘白芨从中发现,不同人的精/液,在芥子镜下的会动的小东西的数量是不同的。所以刘白芨大胆猜测,男子不孕不育,可能就和这些在芥子镜下活蹦乱跳的小东西的多少有关。
    萧景曜:“……”
    为什么刘白芨每次都能用挑战现在人的三观的方式,得出最科学的结论?
    萧景曜人都麻了。
    不止于此,刘白芨顺便还提出了外科手术。比如各种刀具上的小东西,在用烈酒喷过后,就会少一大部分。这些东西大概就是邪祟,邪祟越少,对病人的恢复就越有利。有些需要动刀子的伤势,就该想办法把身上和刀具上的邪祟都消灭掉,这才能让病人撑过最危险的时刻,提高病人活下来的可能。
    对此,刘白芨十分骄傲地告诉萧景曜,“我已经通过实验证明了自己的推断!”
    萧景曜震惊,“你给别人做外科手术,成功了?”
    刘白芨琢磨了一下外科手术四个字,还没转过弯来,只道:“外科不外科我不知道,但我对病人动了刀子。刀子都是烈酒泡过后的,非常顺利!现在病人都活蹦乱跳到处跑了,一点事都没有。”
    萧景曜整个人都惊呆了,不是,医学发展得这么快的吗?外科手术都能做了吗?
    震惊之下,萧景曜赶紧追问,“敢问刘院判,您给病人哪一处开了刀?”
    一旁的活佛神色有些微妙,刘白芨却很是淡定,面不改色道:“自然是魄门。”
    魄门,就是□□。
    □□的手术……
    萧景曜脸色木然,原来现在刘白芨就能为病人割痔疮了吗?
    真是离谱中又透着一丝合理。
    萧景曜这个对医学不了解的人,只有在一旁喊666的份。
    在刘白芨的解释下,萧景曜才明白。原来现在已经有了给病人动刀的医术。尤其是痔疮,咳……先用火罐将它拔出来,再绑上细绳,最后用刀割掉。
    前人的医书中就有过记载,只不过这对大夫的医术要求很高,也有许多病人动过刀后,高热不退,身体出问题的。
    刘白芨十分专业地告诉萧景曜,“我推测,这都与大夫用的刀具上的邪祟的多少有关。有了芥子镜,邪祟一览无遗,我还发现了消除它们的好办法,酒越烈,消除邪祟的效果越好。”
    “可惜酿酒费粮食,现在最烈的酒,也没办法将邪祟全部消除。”
    说着,刘白芨又忍不住感慨前人的智慧,“没有芥子镜的时候,先辈们看不到邪祟的存在,竟然也知道用烈酒能消除邪祟吗?医书上有过被狗咬的治疗记载,有一步就是用烧酒反复冲洗伤口,这就是在消除邪祟吧?”
    萧景曜也听住了,真心实意地感受到了中医的神奇。
    怪不得刘白芨奇思妙想那么多,对各种类似现代医学操作的接受度那么高,原来是医书中就有过记载。
    想到中医,萧景曜就瞬间想到了一样东西,“麻沸散,现在失传了吗?”
    刘白芨点头,“但我正在复原,已经有了头绪,到时候再给人动刀,也能让他们减轻一些痛苦。”
    萧景曜肃然起敬,惊叹地看了眼刘白芨的脑袋。刘白芨的头脑,才是真正的无价之宝啊!
    萧景曜都能想到后世提到刘白芨,会有多少赞美之词了。
    他值得!
    刘白芨看了看萧景曜,故意逗他,“日后你若是有了难言之隐,可以来找我,我一定一刀割完,不让你受太多的罪。”
    萧景曜敬谢不敏,“多谢刘院判好意,希望我这辈子都别来找你动刀子。”
    刘白芨大笑不止。
    有了芥子镜,刘白芨确实如虎添翼,将目光从病人的伤口转到了手术环境上,为手术的成功率以及病人存活率做出了巨大贡献。
    萧景曜每次看到刘白芨都忍不住感叹一句,天才的光芒是真的遮掩不住的。
    刘白芨就是这个时代最耀眼的医学天才。
    医学天才刘白芨也有自己的烦恼,对着萧景曜叹气道:“只可惜现在的烈酒都不够烈,无法将邪祟全部消除,病人还会有邪祟入体的隐患。若是能酿出更烈的酒,那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这说的不就是酒精吗?萧景曜心下一动,酿高浓度烈酒,提取酒精,这事儿萧景曜会啊。
    这技术难度,比造蒸汽机低多了。
    现在玻璃坊的技术越来越熟练,玻璃杯和滴管都有现成的,更是方便萧景曜酿完酒后来提取酒精。
    就是这个粮食消耗的问题吧……
    要是想大力推广酒精,那萧景曜怕是要被愤怒的胡阁老给打死。
    银子还能从倭岛上的金银矿运回来,粮食呢?地里的产量都是有数的,酿酒败掉的粮食多,长此以往,国库存粮就堪忧了。到时候再来一场天灾朝廷拿什么去赈灾?
    朝廷现在实行榷酒制,私人酿酒可是大罪,各大酒楼若想卖酒,得向朝廷买下酿酒权,才能酿酒售卖。
    萧景曜想尝试提取酒精,为刘白芨的医学事业做出一点贡献,还得去找正宁帝报备一下。
    不然的话,御史弹劾萧景曜一本,萧景曜就只能去大牢里蹲着了。
    正宁帝听到萧景曜准备酿酒的消息,大为诧异,“你不是不饮酒的吗,怎么突然间想起来酿酒了?”
    第090章
    酿酒这事儿, 正宁帝都难得问了一嗓子,毕竟国库有部分收入就是来自榷酒的。朝廷实行榷酒制度,私人做酒曲酿酒可是犯法的。酒楼要想卖酒, 得向朝廷买榷酒权,这才能自己琢磨酒曲,酿出不同口味的酒来。
    相当然耳, 榷酒权价格可不便宜。就算在京城,也只有那些叫的上名字的大酒楼能卖自己酿的酒。至于其他小店也有酒水?那都是小店从大酒楼里买的, 简而言之,小店算是大酒楼的经销零售商, 跟着大酒楼喝汤的, 大头肯定还是被大酒楼得了去。
    正宁帝听说萧景曜想酿酒, 第一反应就是, “你莫不是有什么神仙酿的酒方?”
    别人肯定没这个能耐, 但萧景曜本身就神异非凡, 正宁帝一直真心拿他当祥瑞看,觉得萧景曜保不齐还真能拿出什么神仙酿。
    萧景曜听了赶紧摇头, 打住正宁帝这个不靠谱的猜想, “微臣哪有这份机缘?不过刘院判近来有所收获,发现在芥子镜之下,被烈酒清洗过的东西,上面的邪祟少了一大半,是以刘院判觉得烈酒有清理邪祟之用,酒越烈,清理掉的邪祟越多, 更能活人性命。”
    萧景曜顿了顿,又将刘白芨给人动手术之事说了, 点头确定刘白芨的思路没毛病,“刘院判所言不无道理,尤其是征战沙场的将士,最容易受伤。若是能有烈酒消毒,确实能减轻伤口受感染以至于病情恶化,甚至丢了性命之事。”
    萧景曜一个秃噜,又讲了两个正宁帝没听过的名词。正宁帝在脑海里琢磨了一下“消毒”“伤口感染”,大概也能理解萧景曜想要表达的意思,微微颔首,等着萧景曜继续往下说。
    若是真的能活人性命,那这酒,称一句神仙酿也不算夸张。
    萧景曜不知道正宁帝内心的想法,见正宁帝听得很是认真,萧景曜的信心更足,接着说道:“得知此事后,微臣便琢磨着,能否从烈酒中提取出浓度更高的酒精,将……邪祟全都杀死。这样,刘院判再给人动刀治病,病人活下来的几率许是能更大一些。”
    只可惜现在没有解剖课,大型的外科手术肯定做不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即便是罪大恶极的死刑犯,人都死了,也得给人留个全尸,把人的尸体解剖一遍又一遍,实在太过挑战大齐人的三观。
    再残暴的刑法也不至此啊。
    以萧景曜浅薄的认知,觉得若是有一天外科手术真的大兴,可能还得借助另一个被人嫌弃的职业的力量:仵作。
    医者救死扶伤,仵作为死者张目,常常需要仔细检查尸体,才能找出死者致命伤,推断其死因,在尸体上发现关键线索。
    论对人体各项器官的分布,指不定医者还比不过仵作。
    当然,仵作验尸,太过夸张的行为也是不被人接受的,死者家属肯定不同意。
    但一个好仵作,定然精通人体结构图,知晓致命处,并且还有一些医学药理知识。
    萧景曜觉得,大夫和仵作要是一起合作研究,指不定就让大齐的外科医学得到飞跃发展。
    就是解剖这事儿吧,太过骇人听闻,萧景曜一时半会儿也不好提出来。
    不过那是之后要操心的事,现在只是酿个酒而已,萧景曜一点压力都没有。
    正宁帝当然不会在酿酒上为难萧景曜。萧景曜不过想尝试着酿点烈酒罢了,还不是为了自己喝,而是为了治病救人。正宁帝要是连这个都不答应,那还是仁君吗?
    萧景曜进宫一趟,顺利得到了正宁帝特批的酿酒权。
    因着萧景曜扯的是治病救人的大旗,正宁帝顺带还给萧景曜赐下了许多粮食,大米小米糯米小麦高粱应有尽有,不管萧景曜想用什么粮食酿酒,都齐活了。
    不仅如此,正宁帝还让萧景曜去找公孙覃帮忙。那么大一个研究院,那么多的研究人员,不得有能帮得上忙的?
    研究院一切开销都是走的正宁帝的私库,正宁帝已经将研究院当成了自己私产。更别提自从芥子镜和望远镜问世后,研究院为正宁帝的私库添了多少银子。
    正宁帝又不是个抠搜的皇帝,朝中暂时没有能给研究员们当的官,正宁帝也知道这帮研究员心思纯粹,只想做研究,真把他们放进官场上,那他们怕是被人卖了还傻乎乎地替人数钱,现在这样在研究院专心致志地做研究就很不错。
    反正每次有了成果,正宁帝也不吝啬赏赐。
    皇帝掏私库包吃包住,还时不时给赏赐。这等好事,别说能拿赏赐了,就算正宁帝一文钱都不给,都有的是人自带钱粮来研究院白干活。
    银子不银子的不重要,主要是为了给陛下效力!
    公孙覃这个家就在京城的,都一直泡在自己的实验室里不回家。逢年过节,还得小厮提醒他,将他从实验室里拉出来,他才会拾掇拾掇自己,去公孙府走一趟,拜见亲人。
    搞科研的,大抵都是有一份“痴性”在身上的。
    萧景曜想从烈酒中提取酒精,这可是个新玩意儿,手上没什么要紧事的研究员们都来了兴趣,争着抢着要给萧景曜打下手。
    醉心在自己的研究中的研究员,实验室的门一关,根本不知道外头的动静,胡子拉碴衣裳皱巴,双眼紧盯着自己的实验进度。
    科研无岁月。萧景曜都觉得,这帮将所有心里都抛在自己的研究上的研究员们,多少有点玄幻小说那些闭关修炼的大佬的味儿了,也不知道他们出关后,会给世人带来多大的惊喜。
    点亮科技树,骄傲!
    研究院最大功臣是谁?是他萧景曜!
    等到这些大佬都做出震惊世人的成果后,萧景曜肯定要来蹭一蹭他们开派祖师的名气。开辟一门学科的大佬呢,在自己的著作中提一嘴自己,多爽!
    萧景曜自己倒是不缺名垂青史的机会,实际上,萧景曜这几年干的那些事情,足够他在史册上留名好几次了。
    但研究院这边的历史都不一样。想想看吧,后世那帮倒霉学生,文史类的题,要学萧景曜,数理化的知识,还有萧景曜!主打的就是一个全科发展,谁都别想漏掉萧景曜的威名。
    医学那边,刘白芨眼瞅着就要奔向现代医学的康庄大道了,也明确提出会在医书中感谢一把萧景曜。
    数理化方面就别说了,萧景曜那堆教材也不是白给了,开宗立派的祖师爷混不上,混个杰出贡献人物还是没问题的。至于这些研究员的个人成果……那就得看萧景曜够不够努力了。反正以萧景曜碰上谁都能聊两句,给对方一丢丢微不足道的小启发的行为,出现在对方的感谢名单上,一点问题都没有。
    还有地理方面,萧景曜可是给了正宁帝一张倭岛金银矿分布图的。将来开了海禁,萧景曜再把航海图这么一画……哦豁,就问哪一科能逃过萧景曜的荼毒?
    萧景曜只要一想到后世学生听到他的名字就两眼呆滞,一脸“怎么老是你”的无奈震惊中又透着一丝离谱的神情,就忍不住想笑。
    魔鬼萧景曜晃了晃脑袋,觉得自己干的事老棒了,一定能成为后世考生心目中的大魔王。
    萧景曜美滋滋地开始进行自己的提取酒精大业。
    有正宁帝的特许,其他人自然不会对萧景曜酿酒之事瞎逼逼。
    研究院已经成为大齐一个特殊的存在,便是再看不上奇技淫巧的儒生,都不得不承认,这帮研究员还是有点能耐在身上的。
    尤其是那个望远镜在征讨倭岛时起到了巨大作用,梁千山多次向朝廷上奏夸望远镜,研究院就得到了武将们的好感。
    文官们嘛……也不看看研究院现任院长是谁?公孙这个姓就能让文官们没法口出恶言。
    更别提研究院一开始就是萧景曜提议办的,认真划分,还是能分到文官这边的。
    反正大家现在都承认研究院那些奇技淫巧用好了,对朝廷也有大用,不像以前那样拿白眼看研究员,提到他们必定一脸不屑。
    这都是研究员们自己为自己挣来的脸面和尊重。


上一章
返回

寒门天骄(科举)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