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寒门天骄(科举)

寒门天骄(科举) 第148节

    萧景曜辗转反侧,左思右想,终于在小崽崽满月的时候,定下了他的名字,叫萧秉文。《诗经》有言,“济济多士,秉文之德”,小汤包日后定然也是走文官路子的,文质彬彬,为人正直,是文官没错了!
    萧景曜又见这小子能吃能睡,小胳膊小腿也格外有力,疑心他也遗传了萧元青的强健体质,颇感欣慰,还试图给崽崽取个小名叫壮壮。
    萧壮壮,一听就身子倍儿棒!
    然后被齐氏等长辈无情镇压,看向萧景曜的目光都难得带上了几分谴责,哪有你这么玩儿子的!
    对此,萧景曜表示,生孩子不用来玩,那是多么让人遗憾的事!
    不过长辈的话也不能不听,萧景曜在一众萧壮壮萧崽崽萧铁娃等一听就特别好养活的小名中,挑了萧汤包这个特别可爱的小名。你看崽崽那白嫩嫩圆鼓鼓的小脸蛋,像不像又白又圆又香喷喷的小汤包?
    这话还怪有道理的,齐氏和师曼娘都被萧景曜给带歪了,越看小崽崽,就觉得小家伙越像一个圆乎乎胖嘟嘟香喷喷的小汤包,觉得怪可爱的,竟也没再为崽崽争取一下,就让他有了这么个听起来不是那么正经的小名。
    在折腾孩子这事儿上,萧景曜的花样那叫一个多。萧景曜现在就收集了不少小汤包的黑历史,什么第一次尿床啦,第一天来到世上的手脚拓印啦,甚至还给小家伙画了一副出生图,画的正是小家伙还有点皱巴的模样。
    顾希夷阻拦不成,反而被萧景曜成功带偏,无良父母暗搓搓商量好,再多多攒一攒儿子的黑历史,等到将来他长大成人,大婚之后,就把这份来自父母的沉重的爱送给小夫妻。
    顾希夷听着就觉得儿子怪惨的,但萧景曜描绘的事情太过有趣,顾希夷本来就是个活泼的性子,当即觉得看一看儿子的笑话也无妨,甚至颇为遗憾萧元青和师曼娘没有留下萧景曜的黑历史,不能让她一睹夫君幼时的风采。
    萧景曜:“……”
    良心有亿点点痛,但还是决定愉快地坑儿子。
    小汤包哪里知晓人心是如此险恶,亲爹亲娘对他竟残忍至此,不仅不爱护他这个小崽崽,甚至还想看他笑话。还处于婴儿状态的小汤包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睡觉,又熟悉了顾希夷和萧景曜的怀抱,每次窝在他们怀里都安心得很,显然对父母十分信任,完全不知父母一心等着看他长大后的笑话。
    萧景曜当年是个伪婴儿,自然十分好带,没必要根本不哼唧,一点都不闹腾,没让萧元青和师曼娘感受过一丝新生儿的难带,让齐氏啧啧称奇。
    没想到小汤包比之萧景曜当年也不差什么,除了饿了拉了之外,小汤包都不会哭,就算哭,大多时候也是干打雷不下雨,满足他的需求后,立马就不哭了,就这么睁着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看着你。
    哪怕刚满月的小婴儿还看不清东西,都让人觉得这小家伙眼中灵气满满,是个非常好养活的好宝宝。
    萧景曜很是自得,跑去找福王吹嘘自家小汤包。福王现在都是五个孩子的爹了,必然不肯输给萧景曜。奈何这年头儿讲究抱孙不抱子,福王的孩子再多,他也不会像萧景曜那样,每天都围着老婆孩子打转,小汤包长一点肉,萧景曜都能掂出来。
    两相一比,福王输得彻底。
    福王愤愤指责萧景曜,“你这人怎么回事?被你这么一衬托,倒显得我们这些当爹的,对孩子都不甚上心!”
    世上怎么会有萧景曜这样的卷王?科举考试的地方卷也就算了,反正大家都在卷,能卷出来全凭本事,萧景曜这个卷王中的卷王,以一己之力刷新中状元的速度,拉低进士的平均年龄,现在当爹了也开卷?瞧瞧他这爹当的,都快成二十四孝好爹了,谁家爹这样啊?
    真是不合群!
    福王大义凛然指责了萧景曜一通,回了东宫就开始挨个儿撸崽崽,仔细询问每个崽崽从小到大的趣事。
    他,福王,当爹绝对不会输给任何人!
    萧景曜不知道福王的胜负欲如此之强。人逢喜事精神爽,萧景曜顺势还给小汤包做了好几样益智玩具,就等着小汤包长大后开始玩了。然后就被福王学走,抢先一步给皇孙们玩了起来。
    萧景曜:“……”
    行吧,当爹的宠孩子,没毛病!
    正宁帝对此也乐见其成,觉得福王现在上尊老下爱幼,是合他心意的太子没错了!
    萧景曜听到正宁帝这句感叹,面色很是古怪。据说福王昨天才挨了正宁帝一顿打,也不知道正宁帝这个合心意的说法是从哪儿来的。
    福王那可是给他三分颜色他就能开染坊的人。一听正宁帝这话,福王当即得意地挺了挺肚子,十分骄傲地表示,“当太子,也不难!”
    正宁帝对福王这话感到十分欣慰,并乐呵呵地表示,“既然你觉得不难,那就继续监国吧。”
    人上了年纪,就受不得累。正宁帝以前熬夜处理公务,只不过有一点点不舒服,很快就能缓过来。如今病了几场,正宁帝只觉得吃不消,别说熬夜了,就是睡晚一点,都感觉整个人被掏空,手脚发软,精力不济,晚上还频繁起夜,睡不了一个长觉。
    现在见福王监国也做得像模像样,正宁帝索性坦然放手,将事情交给福王,自己则将福王的嫡长子接到身边教养,一心享受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
    别说还在圈禁中的宁王和平王了,就连大臣们知道这个消息,心中都诸多感慨。
    当初废太子可没这个待遇。
    福王真是时也运也,这个封号一点都没起错!
    以至于一些迷信的人家,给新出生的孩子起名中带“福”字的频率都飙升,就希望他们像福王一样,真的带着福运。
    萧景曜也感慨万千,当初废太子的危机感就是来自于宁王和正宁帝。宁王一心想把他弄下来,正宁帝春秋鼎盛,自然也不可能像现在这样放手。如今福王没有兄弟阋墙之忧,又没有正宁帝猜忌之虑,这份福气,在历朝历代的太子中,都是令人羡慕的存在。
    正宁帝说让福王监国,那真就一点水分都不掺,把朝堂交给福王后,正宁帝就带着皇后嫔妃,以及刚去他身边的小皇孙搬去了行宫,留福王一个人待在宫中处理政务。
    福王好气啊,拽着萧景曜的袖子向他吐槽正宁帝这个当爹的对他越来越狠心了。他现在想当个有事就叫爹的爹宝都不行,当真可恶!
    萧景曜一时间槽多无口,心道怪不得正宁帝要跑去行宫,合着是故意给福王“断奶”?
    爹宝福王显然不乐意接受正宁帝的用心良苦,也尝到了顶头没有爹撑着的烦恼——先前那些十分顺利的政令,在正宁帝搬去行宫后,就开始没那么顺利了。
    这次大家汲取了上次的经验教训,并不方面和福王顶牛,而是用起了官场的拖延大法,问就是在办了,至于办成什么样,进度如何?快了快了。
    然后就没了下文。
    福王很生气,更生气的是,阁老们这回竟然不提前护着他了!
    这真是晴天霹雳!什么叫做屋漏偏逢连夜雨啊,福王愤愤不平地埋怨阁老们,“你们都是朝中肱股之臣,怎么不帮着孤呢?”
    李首辅笑眯眯安抚福王,“这等小事,殿下何必如此大动肝火?自行想办法处置了便是。”
    萧景曜算是看明白了,正宁帝这是有意锻炼福王,提前给李首辅他们打了招呼,让他们也配合一下,别什么事都帮着福王处理了,让福王感受一下官场的困难模式。
    福王更气了,觉得自己受到了来自父皇的背刺,对李首辅这些袖手旁观的阁老们也有些火气,逮着萧景曜吐槽,“哪有父皇那样当爹的,别人只担心儿子的日子过得不够顺心,他倒好,故意给我添堵!”
    抱怨完,福王又狐疑地看着萧景曜,“你不会也得了父皇的嘱咐,不能帮我吧?”
    萧景曜苦笑摇头。
    福王当即眼神一亮,更加拽紧了萧景曜的袖子,冷哼道:“不就是故意锻炼我们吗?我们必须得将这些事儿办得漂漂亮亮的,让父皇刮目相看!”
    萧景曜啪啪给福王鼓掌,“殿下好志气!”
    福王却眼巴巴地看着萧景曜,“我不是只要安排人去办事就行了吗?”
    萧景曜脸上的笑容逐渐消失,再次唾弃福王这种摆烂的咸鱼行为。福王却说什么都不放萧景曜离开,决定了,就是你了,萧卿切莫辜负孤的信任!
    萧景曜:“……”
    监国的是你福王,和我萧景曜有什么关系?
    哪个社畜想加班的?
    奈何封建统治者福王就是这么不讲道理,愣是让资本家萧景曜感受了996社畜的心酸。
    这一波,是封建王朝的胜利。
    资本家萧景曜愤愤不平地接了许多不属于自己的任务,每天忙成陀螺,成为了二把手的二把手,连抱自家小汤包的时间都少了。
    真是岂有此理!
    萧景曜合理怀疑福王这是因为长子被正宁帝带走,少了个儿子可以撸,也要想办法减少萧景曜撸儿子的时间,来个有难同当。
    对此,福王坚决不承认,只说萧景曜这是胡乱猜测,真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他堂堂太子,怎么可能干出如此丧心病狂之事?
    萧景曜觉得福王这话说得很棒棒,给他鼓了个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猜测,顺带把手中最难办的几份事务又推给了福王,表示既然要有难同当,那谁也别想清闲。
    福王:“……”
    行吧,难兄难弟还是干活吧。
    现在阁老们划水,朝臣也不那么配合,福王和萧景曜的压力骤增,很是建立了一番危难之际的同袍情。
    萧景曜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见过的摸鱼踢皮球的花样海了去了。萧景曜上辈子也没少和政府部门的人打交道,知晓他们踢皮球的方式,也知道他们的拖字诀如何处理。
    虽然时代背景不同,但人性都是相通的。萧景曜很快就上了手。
    责任到个人制度搞起来,你们不是喜欢踢皮球吗?责任到个人,看你们还怎么踢?
    要不是不合时宜,萧景曜都想给那些互相推诿扯皮的官员每人都定个kpi。
    kpi,打工人最厌恶的玩意儿,狗看到了都要呸一口!
    萧景曜还真在政事堂透露了点口风,李首辅和胡阁老一听,这玩意儿挺新鲜,于是便让萧景曜详细说说。
    萧景曜这么一说,李首辅的脸色都奇怪了许多。
    听完后只能语重心长地劝诫萧景曜,这玩意儿现在还是别拿出来为好。
    得罪人也不是这么搞的。
    萧景曜摸了摸鼻子,为自己辩解了一句,“下官本来也没打算拿出来。”
    这都涉及到官员考核的事儿,那是吏部管辖的范畴。萧景曜一个大理寺卿,插手官员考评的大事,也不合适。
    要不是和李首辅等人也算是交情匪浅,萧景曜也不会在他们面前详细说这事儿。
    至于责任到个人,那是福王提出来的,关他萧景曜什么事?
    况且这只是针对那些踢皮球的官员,特事特办,不涉及到所有官员的考评,绝对没有抢吏部活的意思!
    李首辅倒是有些惋惜,“当初让你来吏部就好了。”
    多好的吏部骨干啊!
    不过李首辅也没太过惋惜,如无意外,萧景曜铁定是要入阁的,到时候,首辅之位也能争一争。
    内阁大学士本来只是虚职,还只有五品,后来因为实权在握,实行的堪称相权,这个职位又都落在了六部尚书头上。
    六部中默认以吏部为首,首辅之位一般也是吏部尚书担任。只要一切顺利,萧景曜总归有进吏部的那天。就是那时候李首辅肯定致仕还乡,到底不能和萧景曜在同一部共事。
    现在萧景曜已经统领一方官署,日后除非入阁,不然估计也少有当二把手的时候。哪怕是入阁,当不成首辅,也是统领一部的尚书,威风凛凛,大权在握,这样平坦的官途,他们这些在官场浮浮沉沉的老臣都忍不住羡慕。
    看看福王现在对萧景曜的亲热劲儿,监国都能让萧景曜辅助,说萧景曜以后得不到重用,鬼都不信!
    萧景曜以一招责任到个人成功破局,终于让那些用拖字决的官员不再拖后腿,麻溜干活。福王高兴地多吃了一碗饭,还摸着肚子向萧景曜分享了一下御厨的手艺有多好。
    可恶,这就是大齐版的在我的努力之下,老板过上了更美好的生活吗?
    资本家萧景曜感受到了打工人的心酸,并愤怒地从福王这里敲了一顿御膳,连吃带拿,往家带了一顿能叫人把舌头吃下来的御膳。
    看在美味的御膳上,萧景曜勉强顺了气,继续给福王当二把手。
    在萧景曜都没察觉到的情况下,他手中的权柄越来越大,在京中地位甚至能和六部阁老们相提并论了。
    福王抓大放下,大多事情都是萧景曜处理,可不就显出萧景曜来了吗?
    合着正宁帝这一通锻炼,除了锻炼福王之外,还把萧景曜给锻炼了。
    起码萧景曜现在都对六部衙门的事儿一清二楚了。
    各地的情况,萧景曜也如数家珍。谁让最后的奏折都是送来政事堂,做决定的还是阁老们,福王再看一眼阁老们的票拟,没有意见就盖印通过。
    不管是政事堂还是福王临时去的养心殿,萧景曜都能去,两边的想法都清楚,没受到锻炼才是见了鬼。
    正宁帝在行宫中喝着茶赏花听戏看舞,就着宫中的消息,每天都胃口大开,吃嘛嘛香,看得原本离开父母没什么食欲的小皇孙都不由胃口大开,捧着碗吨吨吨干饭,祖孙俩互相就着对方香喷喷的吃相下饭,都把自己吃圆了一圈。


上一章
返回

寒门天骄(科举)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