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嫁莺娇

嫁莺娇 第77节

    身边的两个婢女都染上几分的笑意,互相对视一眼后榴萼轻声道:“王爷近些时日倒是很忙,每日早出晚归,但是晚上回来也总是会着人来问王妃今日的情况究竟如何,只是回回都被我与蔻梢赶走了。”
    姜皎小声嘟囔一句,“分明就是个闲散王爷,也不知在与段祁卿忙些什么。”
    后她喝着碗中的豆浆,有些不自然地说:“以后他派人来打探,你们就松懈一下,却也不可太过于松懈,只装作并未察觉到就好。”
    说完她连忙低下头,身后两个婢女无声弯了唇角,恭敬道:“是。”
    用完早饭就出门,姜皎坐在马车之上,可不想才出府马车就无法前进。
    榴萼掀开车帘,问着前面的马夫,“怎得一回事,怎得不走了?”
    马夫为难的道:“榴萼姑娘,不是我不想走,实在是前头不知从哪来的一些流民,挡住了去路。”
    姜皎将马车侧面的帘子给掀开,看见的果然是有一小股的流民,各个身上都破落不堪,手中拿着一只磕掉边角的瓷碗,祈求着道:“贵人行行好,给口吃的吧。”
    前些时日上京还是太平的,突然之间出现这么多,定是有什么地方出了事情流民才会涌现过来。
    看见这般的场景,榴萼与蔻梢低声问,“王妃,怎么办?”
    姜皎低头看着马车之上放着小点的食盒,将手给落下,隔绝外头与里头的视线,“让府卫上前,将他们给隔开,这个时候,不能给。”
    蔻梢还想说什么,但是被榴萼一把按住,下了马车后赶忙就让府卫上前。
    流民中还有些很小的孩子,在止不住的大哭。
    这群流民都哭嚎着,只觉天下要亡。
    很快,前头的路被清开,榴萼也又上车。
    掀开帘帐,她有一瞬的迟钝,但也还是规矩的坐在姜皎的下首。
    姜皎垂头看着自个的手背,柔气道:“是不是想问我,为何不分给她们吃食。”
    两个婢女对视一眼,而后遵从本心的点头。
    蔻梢还是未曾开口,“其实他们这些流民也没什么错,不过是因得闹了灾荒才会逃难来上京的。”
    姜皎没说出话,只是用柔嫩的柔荑掀开帘帐,几人一同看向外面。
    上京是繁华富庶之地,平日在街上,都是不少的商贩在做着生意,可是今日所见,摆摊的商贩几近是没有的,街边铺子也多是十有八九未曾开门。
    看了两眼后,姜皎就将帘帐给放下,“我不知这些流民究竟从何而来,只是突然这么一大批的流民涌进上京,朝堂毕竟会知晓。”
    “今日我将这一盒糕饼分给方才的人,一会儿马车就会被这些流民堵得死死的,但是我们只有一盒,后头的人知晓,可是我们没有,他们这些流民已经是什么都没有,什么样的事情做不出来。”
    姜皎垂眸,将木盒朝中间推了一些,“所以,如果没有足够的糕饼,谁都不给才是最好的。”
    蔻梢与榴萼这才明白过来,两人看着那盒糕饼眼眸中透出心疼来。
    从小她们就被卖进府中,王妃是个宽厚的,也并不怎么会苛责下人,其实她二人作为贴身侍婢过的一直都是不错的,今日看见外面的流民难免会起了恻隐之心。
    姜皎轻声叹口气,流民如此多,这天下,莫不是要乱了。
    好不容易挨到长公主府,男侍将姜皎给迎进去。
    瞧着男侍的面容,姜皎只觉有些眼熟,好似是在何处见过。
    男侍倒是也大方,对着姜皎行礼后这才开口道:“难为王妃还记得小人,上回王妃来府上,正是小人在一旁伺候着公主。”
    姜皎想起来了,这人当时不还明晃晃的邀姨母晚上去她的院中。
    看着男侍的身板,姜皎的面容有些不争气地红了。
    男侍相邀,为的是什么,明眼人自然是能瞧出来的。
    到了侧院,男侍将暖阁的帘帐掀起让姜皎进去。
    姜皎轻声道句谢而后进去,暖阁正对着对面的亭台水榭处,戏还没开唱,里头烧着炉子,寒冬腊月都不觉冷的慌。
    将大氅给解开,榴萼抱着大氅退至一旁。
    慕听烟与阮桃已经到了,但是不见大长公主的身影。
    听见姜皎的动静,两人回过身来,“来了。”
    姜皎坐至两人的身旁,“方才你们在说些什么,竟然如此认真?”
    慕听烟先一步开口,“来时路上瞧见好些流民,你们可曾瞧见?”
    姜皎点头,“自是瞧见了,他们倒是人多,还寻我的车马要了吃食,只是我带的不够,倒是没给。”
    慕听烟点头,“这般是对的,刚才阮妹妹还在说,她兄长似乎知晓些内情。”
    阮桃与段祁卿的婚事定下来后,不过两日就官复原职。
    后头是谁在捣鬼自然一目了然,当时阮桃的兄长知晓愤怒极了,提着剑就要去段府,还是阮桃与兄长说了许久,这才安抚下来,第二日阮桃的兄长就去了衙门上值,但话总是比从前要少很多。
    阮桃声音柔婉,“兄长同我说,不知为何,江浙那边闹了水患,这才有许多的流民逃荒到上京,我近些时日都不敢出门,昨日父亲知晓我要来公主的席面,还特意嘱咐我不管他们要什么都不要给。”
    姜皎先是点头,可是端起茶盏的那一瞬却又迅速放下,“不对啊,如今已经是十月,可是江浙那边的梅雨是在六月间,怎会如今闹水患,着实是不应当。”
    慕听烟也点头,“今日你这么一说,我倒是也发觉出不对劲来,况且就算是现在闹水患,可是按理来讲,每家的农田应当已经有部分的收成,可是怎得会还有饥荒出现,这件事着实是有些不对劲的。”
    三人互相看了一眼,心头只觉有些不安。
    江浙那边多年已经未曾闹过水患,也没有出现过今年的情况,更是莫要提,不少的百姓逃离来上京,着实是不应当的。
    慕听烟将手中的茶盏放下,朝中间靠一些,说话的声响也小了不少,“不知你们可有听过三皇子?”
    姜皎点头,“自是听过的,他母妃不是如今的燕贵妃,听闻甚是受宠。”
    慕听烟没说话,却意味深长地看着姜皎。
    姜皎瞬间反应过来,三皇子的封地,好似就在江浙吧。
    皇上众子之中,只有沈随砚是没有封地,只在上京立府别住的。
    太子多年来地位稳固,为人可以撼动,留下一个沈随砚想来是圣上觉着,不会对他构成什么威胁。
    只是这件事情倒也还存在十分蹊跷的地方。
    三人都没有说话,不知各自是在想着什么。
    就在席面之上一时无话的时候,长公主爽朗笑着出声,“你三人倒是来的早,我如今年纪大了,倒是还贪睡一些。”
    姜皎嘴甜,先一步上前去扶住大长公主,“姨母哪是年纪大的人。”
    大长公主点着姜皎的额头,“数你嘴甜。”
    慕听烟与阮桃并不是头一次见大长公主,却也并未如同姜皎那般熟悉。
    她二人福身,对着大长公主恭敬的行礼,“公主安好。”
    大长公主挥着手,让她三人坐下,“今日没旁人,便不用如此拘礼,本是想着听个戏就好,没想到你们反倒是拘谨上。”
    三人皆是用帕子掩唇笑着。
    大长公主对着外头招手,进来的是方才带姜皎进来的那名男侍,“让他们开场吧。”
    没过一会儿,暖阁对面的亭台上就唱起来,姜皎开始听的倒是认真,可不时有人进来同大长公主说着什么,反倒是让人分心。
    好不容易人退下,大长公主也没瞒着三人,“今日上京的事情,你们可都知晓?”
    三人点头,慕听烟道:“来的路上已经见过,听闻是江浙那边过来的,说是闹了水患,可如今又怎会有水患。”
    大长公主看着三人,最终将视线落在姜皎的身上,“三皇子进京了。”
    姜皎不明白这话是何意,大长公主倒是有些奇怪,“这孩子竟然还未同你说这件事,也罢,你们夫妻之间的事情只有你们自个说了算的。”
    姜皎听的更加云里雾里,实在是不知晓大长公主想要说什么。
    戏台之上唱了三首,可是姜皎没有听进心中去。
    到了后头三人准备告辞的时候,大长公主倒是意外的将姜皎给叫住,“萤萤,你留下,姨母有话想同你说。”
    剩下两人看着姜皎,点点头就先一步离府。
    姜皎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如同小时候一样坐在大长公主的身边,“姨母要同我说什么?可是方才没说完的话。”
    大长公主摇头,接过一旁递过来的茶,“我瞧着你提起砚儿的神情不对,近来可是有什么事?”
    姜皎不知该如何开口,也没想到当时一愣神就被大长公主给察觉到。
    她犹豫许久,终究还是开口,“之前姜酿的孩子办满月酒,不想那时表兄回来,我与他见上一面,王爷想是有些气恼的,后我二人生了口角之嫌,他去了宫中,我就回了娘家。”
    大长公主有些诧异,“都过去如此之久,你们还未和好?”
    姜皎摇头,“算不上和好,却也没有之前吵得那般凶。”
    梦中的种种事情,她才不要告诉大长公主,听起来多是件丢脸面的事情。
    大长公主沉吟,这才道:“其实一众皇子中,我都算是他们的姑母,大抵砚儿没有同你说过我是如何同他亲厚起来的。”
    这回姜皎倒是诚实点头,从前总是想问的,但是问谁似乎都有些不妥,索性也就不说了。
    大长公主召了一名男侍上前,替自个按腿,她这才对着姜皎道:“小时候因得他母妃不受宠的缘故,他也一直不得圣心,有回皇兄去看了砚儿一回,砚儿那时年纪小,总是想多见见父皇,等皇兄快要走时,砚儿追出来问:如何才能再见到父皇一面,皇兄就随口说上一句:等他将书给背完一本,就可以去紫宸殿找他。”
    大长公主想起那时,倒还轻微叹口气,“砚儿听进心中去,其实那时我因得驸马的事情入宫在等着皇兄,瞧见皇兄回来晚还有些生气,是皇兄身旁的内侍告诉我我才知晓。后来不想,我再次入宫的时候,竟然又见到砚儿,他手中拿着一本厚厚的书,怯生生地站在紫宸殿门口,小手扒着门框,十分渴望能看见里头的人,但是那时皇兄却没有见他,只是在里头批折子,我瞧着日头大,他也十分可怜,就让人为他打伞,但这孩子说什么都不要,只说想见父皇一面。”
    大长公主回忆起当时的情形,忍不住的笑了,“我问他可知晓我是谁,他点头说知道,说他的父皇有一位貌美如天上仙女的皇妹,如今看见,应当就是我,说着还规矩的行礼,叫了我一声姑姑。”
    “他那时姑姑叫得分外真诚,不同于其他的孩子,他们多来见我,恭敬向我请安,其实多是有所图谋,只有砚儿那个孩子不是,后来我同皇兄说,他倒是进来也背完那本书,可皇兄此人,心底淡漠无情,只说以后莫用这些小事来烦他,我只看见砚儿伤心离去,心头倒是为这孩子惋惜。”
    “不想我出了紫宸殿后,竟然看见这孩子还在等我,我十分不解,他却同我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随后给我磕了一个头,我将他扶起来,知晓他与他母妃在宫中过的不好,就多派人打点,其实啊,他这孩子倒是真诚的很,那般小的年纪,也不曾图谋什么的。”
    姜皎没想到沈随砚竟然还有这件事,心头说不上感觉,虽不是难过,却也仍旧觉得是不值得。
    大长公主看姜皎有些失魂的样子,随后这才说:“可这孩子,长到现在,唯一对我有过图谋的事情,就是你还未曾出嫁的时候,与崔氏侯府的事情。”
    话语一直萦绕在姜皎的心头久久没能散去,不知是怀着何等的心情坐上马车,也不知是何时到了王府之中。
    看着威严高大的牌匾,头一回姜皎觉着,沈随砚,哪有表面看上去的风光。
    进到王府里头,姜皎缓缓走着,大长公主最后的一句话一直在她脑海之中不断浮现,“你若是当真想要知晓什么,就自个去问问那孩子,你与他夫妻一场,却也是他这辈子无数不多用尽心思的事情。”
    沈随砚,她二人是在什么地方见过吗?
    姜皎一时觉着思绪有些乱,总是觉着好似是见过的,可是要当真问在何处,但她却又说不上来。
    观墨看着姜皎一众人过来,笑得十分灿烂,“王妃回来,今日王爷特意吩咐奴才带王妃去一个地方,还请王妃准备好东西。”
    姜皎下意识朝内室看了一眼,却什么都没看见,“王爷,不在?”
    观墨笑着说:“王爷正等着王妃呢,不在府上。”
    一旁的榴萼与蔻梢还在等着姜皎的意思,姜皎点头,着两人去收拾东西。


上一章
返回

嫁莺娇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