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从夫郎赘婿到朝野重臣

从夫郎赘婿到朝野重臣 第42节

    他生平没有啥大志向,只想安分守拙地当好一府知州,对朝廷和天下大势也没啥别样的想法,谁知竟卷入这样的事件中,真是苦煞他也,但身陷囹圄,有这种想法却不能表露在面上,若贼人发现他无法策反,估计杀起他来也不会比杀只鸡手软,李勤只好半只耳朵进半只耳朵出,敷衍着过活,觉得能活一天都是赚的。
    被兵士救出的时候,李勤已经在那狭窄的山洞里窝了六十几天,下肢血脉不畅,差点忘了怎么走路,是被兵士搀扶着走下山的。
    下山后,李勤本以为自己很快会被送回州府,谁知那些兵士只将他安置在驻扎地的帐篷里,好几天没人搭理,李勤几次求见统领,下面的兵士每次都答应得好好的,说已经报给统领大人,但每次又都没了下文。
    李勤这个急啊,他不明失踪两个月,州府还不定乱成什么样呢,最要紧的是,本轮乡试的结果还等着他这个知州大人发榜出来,若再误了下去,可了不得。
    终于,在李勤不断的求见下,有一天,兵士将他带到统领的大帐内,在那里,李勤终于见到了一身戎装的马统领,本朝同品级文官一向大于武官,但在这个满脸杀伐之气的马统领跟前,李知州往日统领一府的威风却怎么也摆不出来,相反,李勤显得极为谦逊。
    李勤朝马统领一拱手,温言道:“马将军,我被那伙贼人捉去山中已两个月有余,州府必是乱成了一锅粥,如今受马将军解救,伤势也已暂消,我担心州府的情况,可否请马将军派两个人护送我回城——”
    “当然,”李勤瞅着马统领的脸色,紧接着道,“等我回去,自然写折子上奏朝廷,将马将军此番功劳上表天听,以感谢马将军救命之恩。”
    谁知那马将军听了这话却有点无动于衷,没说同意,也没说不同意,而是定定看着李勤,直看得李知州浑身难受,想着这话哪里出错了。
    正忐忑时,就听那马统领说话了。
    武将一向声气粗,但马统领的声音却不大,他定定看了李勤一会儿,冷不丁道:“李大人对前朝太子的血脉流落民间一事,如何看待?”
    李勤心内一惊,想起被关在洞府内那些贼人嘴里的不堪言论。
    这马统领一直不放他回去,莫不是以为他活下来是因为被洗脑,投了敌吧?
    这可不妙,李勤当即表态:“这前朝血脉一事纯属无稽之谈,全天下都知道,那窦家王朝残暴不堪,太上皇才于百姓危难之中站出来登高一呼,救民于水火,乃是承天授命,天理应当。何况那窦氏受了天罚,早就无有子息,前朝哪还有什么太子血脉留存呢,这不过是愚人之言罢了,李某乃是新科六十五年的二甲头名,乃承皇恩,又怎会信这种东西。”
    说完,李勤悄悄用眼打量马统领,想看看看到他的反应。
    听了李勤的话,马统领的神情略微缓和了。
    他终于拿正眼瞧了李勤:“……李大人是个聪明人,自然不会为此种妖言所惑,但天下多得是愚笨不堪的人,本统领有一言相赠,不知李大人可否愿意听?”
    “自然,马将军请说。”此刻别说一言,就是十言,李勤也只有听的份。
    马统领道:“如今虽说这江山已定,但这几年各地大灾小灾频发,圣人也是殚精竭虑夙兴夜寐,你我做下属的,既不能为圣上分忧,能少添堵也是好的,有人打着前朝旗号作乱,虽必不能成气候,但今上和天下人若听到了,也堵心不是?”
    闻歌而知意,马统领此言一出,李勤心头一凛,接着就咂摸过话里的味儿来了。
    只见他拱手朝东遥遥一拜,肃容道:“马将军所言极是,什么前朝,什么遗脉,不过是愚民蠢话罢了,如山风过耳,不理便罢,纵听见了也当听不见,谁还会出去乱说呢。”
    马统领见李知州明白了,终于露出个军中汉子的爽朗笑容,点点头:“既如此,末将也要务在身,便不多留大人了。”
    出了马统领营帐,李勤深嘘出口气,擦了擦额头不自觉渗出的汗水。
    第二日,马统领果然派了一小队人马,将李勤从驻扎地请出,送往州府方向。
    回去的路上,李勤心里想了很多很多,那日他无故失踪,耽搁了乡试结果,哪怕遭贼人俘虏算是个理由,但无论如何一个失职跑不掉,原本李勤是准备上书实情以告的,再痛陈自己的罪名。
    可有了马统领那番话看似提点的话,李勤就改了主意,对此番被掳的遭遇,他决定就烂在心里,谁也不提,更不准备如实写折上表了。
    宁被今上认为是个庸人,也好过引起别的想象……所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乃是经验之谈也,此番心神动摇下,他却差点忘了。
    什么前朝势力,他没见过,什么复辟前庭,他一概不知。
    他李勤只是不走运,从临州回来的路上遭遇流窜山匪被掳了去,守备和侍从拼死护着他从山匪手中逃出来,他逃到山下,幸而遇到剿匪的马统领一行,成功获救,而守备和侍从则死在了山匪刀下,甚为壮烈,作为知州,当抚恤他们的家人。
    想明白这点,李勤略闭上眼小憩。
    除此之外,李勤也从护送的士兵口中听说了流民事件,他剩下主要就是担心着州府城的情况。
    在他的设想里,少了一二把手坐镇,而王仁芳又是个扶不上墙的,他消失这么久,州府肯定是乱成了一锅粥,也不知城里城外的百姓究竟如何?
    若还有惦记,便是惦记一城百姓,到底是他辖下之城,闹得太不好看,他这个知州也亏心,现在只期望那王仁芳稍微顶点用,别让局面变得不可收拾就好。
    若闹出大乱子来,给圣上的请罪折子上又得多添几条罪名,若圣上体恤还好,若不慎龙颜大怒,他这定乌纱帽也就到了头,便是运气好没掉脑袋只降了职,这辈子估计也难再有所寸进了。
    唉——
    不过经此一遭,李勤倒是想通了,人死万事休,功名利禄不过是过眼云烟,能留一条小命在,比什么都强,譬如那守备和卫士,就算他倾尽家资抚恤他们的家人,也换不回一条活生生的命来。
    故此,圣上要罚就罚吧!
    只要留他脑袋,怎么罚他都认了。
    第41章
    满腹愁思地走了两天,第三日清晨,归心似箭的李勤手搭凉棚,远远便瞧见了州府城的影子,除了城墙的影子,天边竟然飘着几缕黑烟。
    瞧见黑烟的李勤登时心头一凉,流民进城后□□烧的画面似乎已经展现在他眼前。
    吾命休矣!
    李勤一肚子愁思当即转为苦水,连舌根都是苦的。
    但赶车的兵士眼力比他略好些,还未到近前便瞧见什么,说出的话却不是气愤或责备。
    一路板着脸的兵士难得说了句缓和话:“这一路我等路过其他城池,多有流民之患,一城百姓深受其害,李大人这儿却能将流民充分利用起来,可见平日便治城有方,令人钦佩。”
    什么?
    将流民充分利用起来?
    李勤被说得一头雾水,什么意思,城池都烧起来了,这话所从何来?
    莫非这兵丁是在嘲笑自己?
    自己好歹也是一府知州吧,现在的确是形势比人强不错,但这士兵也太……
    太什么……李勤没有往下想,他已经顾不上了。
    因为随着马车快速驱近,李勤亲眼瞧见了。
    沿着城墙根下,贴着一溜儿简陋但宽敞的小棚,棚里飘着食物的香气,衣衫褴褛一看就是流民样的人捧着竹罐或各式各样的泥碗,排成长龙,从棚内领出热腾腾的吃食,井井有条,无人拥挤抢夺,领到食物的人也不在队伍前多耽搁,自觉快走两步离开,将领食物的机会留下下一个流民,自觉寻个角落安生蹲着吃。
    这些领食的人大多是些老幼妇孺。
    而视线一转,往另一边看去,则是身强力壮的青壮流民,有的拌土,有的砌墙,干得热火朝天,兴起的时候还喊两声号子,更远一些的田间则有几座冒烟的土包,似乎里头烧着什么,正是这些土包让李勤误会城内发生了□□烧。
    一队流民正扛着木头往里填,而土包边的空地上,几个流民用泥打胚,他们脚边晾着一溜儿土色的泥砖。
    李勤并不是个只会夸夸其谈不接地气的迂腐,他也是苦出身,这场景李勤一看就晓得了,那些土包是砖窑,这些流民正在打胚烧砖,而城墙边正在加固城墙的青壮们用的砖,正出自这些土砖窑。
    兵士把人安然送到地方,扭头驾车又十万火急地走了。
    徒留李知州一个人站在往日最熟悉,此刻又略有陌生的城墙边。
    往日城墙历经风雨的旧石旧砖,已有大半被替换成崭新干净的大青砖,城墙加厚了两掌,高度也平地拔高三尺有余,城头是崭新的旗帜,峥随着秋风烈烈飘扬。
    看到这一切,李勤整个人都感到有些晕乎乎。
    这是他的州府,他的城……?
    王仁芳那老小子,竟能做到如此,难道往日错看了他,那老小子竟是个藏拙的?
    “已将流民分作几波,各司其事……前几天也有几个闹事的,当着所有的流民的面被差役拖出城外,不许他们在此逗留,几次之后,便是有不老实的也不敢出头了,现在留下的这波都是安分的,大人你瞧那边的砖窑,如今一窑可出青砖一千,除去质量不合格的,至少还有八百,按照这个进度,修缮完城墙和码头还绰绰有余——大人再瞧那边……”
    虽说王主簿现在已经很信任自己,把安置流民的事情都交给了他,但叶峥却并不擅自做主,他时刻牢记自己现在的身份,除了一些惯常小事随手处理掉外,有大事一定会问过王主簿,隔几天还会将这些天发生的事情做个总结,找时间给王主簿详细汇报,算是把上辈子应付导师和上司的效率拿出来应对王主簿了。
    这让王主簿感觉十分不一样,觉得叶峥这个年轻人不仅会办事,人也特别上道。
    当然了,现在知州不在家,王主簿称大王,奉承他听他调遣的人自然是不少,但怎么说呢,从叶峥手里办出来的事情,说出来的话就是相当不一样,非要说的话,叶峥办事格外令人舒服。
    比如今天,叶峥就用三寸不烂之舌又把王主簿忽悠出来了,让他亲眼看看这段时间的成果,毕竟光用嘴讲,和亲自验收,无论是心理上还是感官上都是不同的。
    城内外流民的工作有条不紊进行着,流民们虽然在劳作,但精气神已和初时完全不同,如果说一开始是充满了枯槁、颓丧和一触即发的暴戾,现在的流民脸上爬上了希望。
    哪怕身上再苦再累,起码有药喝,有饭吃,有固定的工作,彷佛回到了还在家乡的时候,那时候他们还不是流民,用双手创造生活,未来日子还很有奔头……
    站在加厚加高的城楼上,看着这一切,饶是王主簿这样混老了的官场油子,也不由升起了一股豪情,想起了年轻时候的意气风发。
    那时候的王主簿也有过为民请命,建设家国的凌霄之志,从什么时候起,那样的自己变了呢。
    还没等王主簿想明白,他的视线忽然定格在城楼下一个熟悉的身影上。
    看清此人是谁的一瞬间,王主播倏然瞪大眼!
    叶峥一直关注着王主簿的反应,当即顺着他视线的方向看去,施粥的凉棚附近,站着一个衣着朴素的中年人,鬓角微白,留着一缕山羊须,脸颊瘦得凹陷,如同遭了灾,但神情看着却迥异于身边的流民。
    看到王主簿神色变化的几个瞬间,叶峥对城下人的身份略微有了点猜测,却没有露在表面上。
    此刻,那城下人的视线正好和叶峥相接,叶峥和他对视了一会儿,沉静地点了点头,这幅宠辱不惊的样子,令李知州愣了愣神。
    而这时候,王主簿终于反应过来,扶着城墙就往下跑。
    叶峥听他嘴里喃喃着知州,正对应上了他心里的猜测。
    王主簿脚打后脑勺地跑出城门,跑到粥棚前的时候脚底拌蒜还差点摔了,好在叶峥正跟在他后头,好心扶了一把,才没有让王主簿丢人地跌个狗啃泥。
    乍一见到消失两个多月的知州大人,王主簿激动极了,话都差点说不囫囵:“知,大人……您,您总算回来了,您这是去哪儿了啊……可让属下急死了。”
    虽激动,但问话的声量却不大,显然还顾忌着旁人。
    “旁人”叶峥自然当做没听到。
    李勤也激动,但在下属跟前,总不好表现得太软弱,只好强撑着道:“此事说来话长,回去再说……这段日子辛苦你了……”
    瞅了瞅四周,还是说了句:“你干得不错。”
    王仁芳连连摇头:“不辛苦不辛苦,应该的……”
    说着瞅了瞅李勤身后,小心又问:“大人,守备大人呢,没同您一起回来?”
    提起这个,李勤的脸色黯了黯。
    王主簿不亏是当老了官的,知道中间必有隐情,当即点头哈腰道:“大人想必是累了,回去歇歇,歇好再说也一样。”
    李勤也不想提这一节,从善如流地转开话题,指着城外干得热火朝天的流民道:“这些都是你吩咐的?干得不错,往日你装得那个样子,才干不显,竟是我小瞧你了。”
    提起流民,王仁芳就想起叶峥来,反正知州已经回来了,自己的功劳横竖跑不掉,因对叶峥好感度高,此刻也愿意在知州跟前托他一把。
    忙让开身后,令叶峥显出来,对知州笑道:“大人,我什么水平您还不知道吗,这些日子多亏了这位叶峥叶秀才,在安抚流民上提了诸多建议,这些粥棚啊,砖窑啊,令流民修缮城墙码头啊,都他想出来的,我啊,就是坐享其成罢了。”
    叶峥这才风度翩翩行了个学生礼,这就是秀才的好处了,见官不用跪拜,行学生礼又有尊严又显得亲近。
    叶峥在城墙上就同这位知州大人对视过一眼,虽然当时已经猜出知州的身份,但此刻还是故意表现得惊讶:“您……是知州大人?大人好,学生叶峥这厢有礼了。”
    李勤扶了扶须:“无须多礼。”
    行过礼后,叶峥冷不丁道:“知州大人穿着如此低调,可是出来巡察城墙修缮事宜不欲令人认出?既如此,不若我为马前卒,替知州大人介绍一二?”
    李知州和王主簿闻言俱都一愣。
    但随即,他们又同时反应过来了。


上一章
返回

从夫郎赘婿到朝野重臣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