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从夫郎赘婿到朝野重臣

从夫郎赘婿到朝野重臣 第82节

    听到这里叶峥随口道:“我还以为草哥儿性子面团似的,原来还有这么泼辣的时候。”
    云清也笑:“先前在村里是那样,后来有了工钱,又来京摆了摊,草哥儿也历练出来了,我瞧着是比先前在村里好,你觉得呢?”
    叶峥对这没有想法,云清说好,他就顺着说:“我也觉得好。”
    能保护自己不被欺负就好。
    那红薯也不用问了,必然是云罗氏和草哥儿瞧着人家老人冬日摆摊还被咬可怜,就花钱买下了。
    “红薯不值钱,买这一堆也没花几十个铜板,反正这东西不爱坏,放着慢慢吃呗。”
    但这也太多了,叶峥可不想天天吃红薯饭。
    他眼睛转了转,忽然想起一件事来,说:“红薯吃多了烧心,我想个法子,看怎么能消耗一部分吧。”
    云清听这么说,就知道叶峥是又有奇思妙想了。
    晚饭前,在叶峥说要用红薯做东西,要把红薯切块,因着叶峥每次说要做东西都能做出好东西来,家里对他的想法是既信任又支持,基本怎么说怎么做。
    很快,一车红薯被洗凈了切块,又剁成小块。
    叶峥说:“弄得越小越好。”
    云爹边干边问剁碎了干啥,叶峥说:“爹,主要是取红薯里的白色浆液。”就是红薯淀粉。
    云爹想了想,把先前捣年糕的石臼洗干净取来,说用石臼捣成不成。
    叶峥大喜,成啊,怎么不成,用石臼效率高他怎么就没想到呢,忙拍马屁说果然还是爹有生活经验,家里就缺不得爹。
    云爹表面上没说什么,但听了这话,觉得身上力气充沛,捣得更卖力是真的。
    冬日黑得晚,但点了烛灯,一家人坐堂屋里说话干活倒是生出点在村里的乐趣来。
    连草哥儿都笑说,在京快一年,身子骨都懒了,好久没有这样夜晚围着灯火干活过了,干得累了倒头大睡什么也不用想,这样日子最舒坦单纯。
    一车红薯看着多,也就不到两百斤左右。
    一家人忙活了几个时辰,叶峥和云清用纱布将捣出来的红薯碎包上用力挤压,白色的红薯淀粉浆液就挤在了大缸里。
    挤过的红薯皮和瓤也没浪费,可以留着喂骆驼。
    热腾腾干到小半夜,处理完所有红薯,挤了半缸白浆水,一家人才去睡了。
    最繁重的活已经干完了,剩下就是等待。
    腊月二十八。
    全家早上多睡了一个时辰才起床。
    云爹在院子里抻胳膊,叶峥凑上去问是不是昨夜累着了,却被云爹拉着说了一通人果然还是要多干活,不能忘本,昨夜那点活在村里算个啥,干了一通早上精精神神之类的。
    叶峥赶紧找了个去看红薯浆水的借口溜了溜了。
    两百斤红薯,大约出了七八十斤浆,若用现代机器效率更高,但在古代人力条件下,这还不错了,经过一夜沉淀,那雪白淀粉都沉淀在缸底部,上层都是泛黄的清液。
    叶峥用一个葫芦瓢,把上层的液体小心翼翼舀出倒了。
    过一会,云清来了,见他已经撇干净清液,就和他一起把湿淀粉舀出来包在纱布里用力挤了挤,悬挂在堂屋里炭盆边,下面摆个盆接水,加速水汽析出,晾干。
    堂屋里有炭盆不要紧,悬外头的话,这样的天挂几个小时就该冻上了。
    腊月二十九,叶峥检查过淀粉情况,发现水汽蒸发得差不多了,淀粉有结块现象,就把纱布取下来,用一个敞口的变盘盛了,将块打散,方便水汽更均匀散出。
    这一天,家里买了鸡鸭,割了猪肉,剁了肉馅还包了饺子,饺子摆在屋外盖好,屋外就是天然大冰箱,不怕坏。
    年三十一大早叶峥起来就去看他的红薯淀粉,经过一天一夜摆在堂屋暖气里蒸发,淀粉已经完全干燥,可以开始做了。
    云爹和云清在屋外杀鸡宰鸭,草哥儿和娘料理一大早买来的鲜鱼。
    叶峥取了清水将淀粉搅成浓稠的淀粉糊糊。
    取云罗氏蒸包子的笼屉裹一层纱布,水烧开后,将淀粉糊糊先倒入笼屉薄薄一层,盖上盖子闷蒸,过一会打开盖子,白气散开后,笼屉里的雪白的淀粉已经受热糊化,成了略带透明的黄褐色,这就是成功了!
    叶峥来不及欣喜,又倒一层继续蒸,等这层也糊化了,又在糊化的上面继续倒一层盖了盖子蒸,这样反复多次后,他就得到了一块笼屉那么大,成年男□□头那么厚实的红薯粉块了。
    提着纱布将红薯粉块取出,放屋外降温定型,剩下的红薯淀粉也依样做了,最后得了五块那么大的成品。
    “这就是你说的那个粉丝?”
    全家人好奇放下手头活计来看。
    叶峥摇摇头,说最后一部得由力气大的切细,若有刨丝器也成,刨出来就是粉丝。
    刨丝器这年头只有木匠那才有,而且都是木匠自己用过的,要新的得定做,今天肯定是没有了。
    家里力气最大的人是云清,当仁不让云清来切,云清的刀工,自然是咋切咋有。
    一块红薯饼子算它八斤重吧,五块就是四十斤。
    最后均匀了一下,给切成了二十斤拇指粗细的粉条,二十斤面条粗细的粉丝。
    年三十夜里,全家围着尝了下,这粉条无论是下在汤里烫粉条子还是切细和肉糜一起炒来吃,都是绝顶好味。
    红薯副产品得到了全家一致认同的好吃评价,连一向最不喜欢红薯,说逃难路上吃伤了烧心的云罗氏都捧着吃了好多碗。
    两个宝宝更是,特别愿意吃泡在烤鱼汤里滑溜溜的烫粉丝,红薯粉的受欢迎程度,把什么鸡鸭肉之类的都比了下去,这是叶峥做之前没想到的。
    第82章
    年初一早起,互相说的第一件事就是新年好,这一天不能生气,不能吵架,说话要嘴甜,一年才能交好运。
    全家都换上崭新衣服,头发也梳得整整齐齐,干什么呢,出去拜年。
    叶峥他们来京时间短,和他有亲自拜年交情的人家不多,数一数就王家兄弟、周纪明、谢元德、闵良骏这几家,还有翰林院几个上司需要亲去,其余有交情的同僚朋友,派人上门送个礼,心意到了也就成了,大户人家认识的人多,各个都上门,家里人影分身也应付不来,再说,一般交情也不兴直接上门,这年代不递个拜帖就上门会被人说冒昧,这就是规矩。
    说到拜年递帖子,这就又涉及到一个问题了。
    家里人手配置不足。
    叶峥来京短短几个月,根基浅,料理家事方面,有云清云罗氏,还有草哥儿,出门应酬交际,因着叶峥结实之人的层级还没有到需要前呼后拥程度,往日也就他自己出门应付一下足够,再大的事情,他家也没碰上过。
    如今恰逢过年,遇到要各家送东西递拜帖之类,就显得人手上捉襟见肘了,叶峥是有心把草哥儿培养成管家一类的,想着不会的可以慢慢学,草哥儿进步也挺快,但再快以草哥儿现在的程度,也只能照管照管内宅事物,出门如何跟达官贵人说话,怎么同贵人们身边的小鬼纠缠,他是欠缺经验的,叶峥不放心,不光不放心事儿,也不放心人,好歹草哥儿是跟着他们出来的,总得对人有着一份责任,事办差了问题不大,万一开罪了得罪不起的人,到时候叶峥也救不了他。
    这个年横竖是来不及了,等过了正月繁忙这一波,还是得往家里添些人手,就算家里多了生人不习惯也没办法,谁叫他的官职已经在这里了呢,外头人闲言碎语起来,不说叶峥他们家都是得用的人,也不说家里人喜欢劳动,只说他们小家子气,都当了官了还事事都要劳动爹娘夫郎自己动手,官声不好听是其一,万一言官风闻奏事,一折子告到明光帝那里去,对他仕途也有碍。
    把这个道理掰开了揉碎了说给家里人听,爹娘云清草哥儿都对这点表示理解。
    现成的例子摆在那。
    比方云罗氏说:“哥婿说的也不错,就不说哥婿在京城当着这么大的官,只说我们平安镇上那些富户,还没当着官呢,只是有点富贵,家里头出门也是呼奴使婢的。”
    云爹说:“这倒是,之前是我们想差了,既已当了官,自然得有当官的派头,不然外人不说我们乡下人自己做惯了愿意干活,只说个哥婿苛待我们,那名声上就不好听了。”
    大启朝重孝道,若被人说苛待父母,那可是相当重的罪名,不比杀人放火好听多少。
    草哥儿叹气:“嗐,可惜我是个哥儿,小豆子又太小了,不然我就让他跟着东家你出门,万事叫他跑腿,东家你就不用愁了。”
    云清拍拍草哥儿的手安慰他:“倒不因为你是哥儿,主要是你对京城的门阀关系不了解,也没有和贵人打交道的经验,阿峥说了,哥儿不比男子差,等以后你多锻炼锻炼,就会了。”
    草哥儿乐意听到这话,来京这段时间,虽然开始他不怎么敢一个人支摊子,后头家里事多,云清哥支摊子的机会变少,慢慢就是他独个儿出,和京城的百姓怎么说话,怎么应付讨价还价,怎么对付浑水摸鱼不付钱的,怎么吓跑来闹事的,怎么看牢了钱袋不让那手脚不干凈的碰了……他做的这些,莫非从溪山村随便拉一个汉子就做得来?
    所以云清这话,真是说到草哥儿心里了。
    草哥儿说:“这样,左右我在家无事,东家你们出去拜年的时候,我和云大伯我们就去牙行瞅瞅有没有好的,买回来得用的。”
    云爹表示赞同,说就这么办。
    叶峥和云清也没有意见,但叶峥心里并不抱太大希望。
    他要的又不是端茶送水的丫头,也不是喂马劈柴的伙计,是要可以跟着出门的长随,懂点世家规矩的管家一类的人物,这样的人才本来在人力市场上就吃香,牙行纵有这样的人,也不愁销路,哪有去一趟就碰见的运气。
    不过让云爹他们去见见世面,和牙人打打交道也好,反正他还缺个赶车的车夫,车夫只要技术好人品好就成,其他没有要求,到时候有那老实的车夫可以买一个回来。
    讨论完,叶峥领着安儿然儿进了马车,云清架着骆驼,一家四口出门去拜年了。
    第一站肯定是挑最近的去,闵良骏家,管家是认得叶峥的,当即谦卑地拜了一拜,说是可巧闵少爷一大早出门陪着老夫人去了护国寺进香,此刻并不在家,请叶大人在府上坐坐,一会就回来。
    叶峥摆手谢绝了,说既人不在家就不进去了,管家哭丧着脸,说闵少爷若知道叶大人来家却没有请进来坐坐,回来他这管家肯定讨不了好要吃瓜落的,请叶大人夫郎和小公子们赏个脸,进来坐坐喝杯茶。
    叶峥笑了笑,对管家说等你家少爷回来你就说我的话,叶峥和闵兄交情不在意这些个虚的,心意到了就成。
    管家见叶大人这么说,也就不再坚持,恭敬袖着手目送他们离开。
    闵家一门房小厮见管家这样,凑上前撇撇嘴,自以为幽默道:“这就是少爷上回在温泉庄子招待过的叶大人?他家怎么连个拜帖车夫都没有,呼啦吧就自己夫郎驾着车来了,这大年初一去护国寺进香是我们京城贵女的习惯,他家怎么这个也不知——”
    话未说完就被管家在屁股上狠踢了一脚,又当头抽了一记。
    管家目送叶峥他们马车的时候是一脸恭敬,回过身对着门房却是面沉如水,那脸上寒得能刮出三两霜来。
    指着门房鼻子:“你给我仔细着说话,再显摆你那破嘴能耐就给我滚蛋,你老娘就跪死在老子门前老子都不会再看你一眼,瞎了心的狗东西,谁给你的狗胆议论客人了!”
    那门房原本是在里头二门给爷们打帘子当差的,因这嘴喜欢瞎比比不牢靠被打了板子赶出来,原本家里爷们发话要卖了的,好在和管家有点八竿子打不着的亲缘关系,硬托赖了留在闵府没被发卖出去,安排当了门房,好久都不得见这管家爷爷一回。
    难得管家爷爷亲出来待客,他又小瞧叶峥他们自己驾车,没有车夫拜帖,就拿着做了谈资,就和管家说句话套套近乎,谁知没找好对象,近乎套不上,还挨了两下,丧眉耷眼地不敢说话了。
    管家瞪他一眼进去了,其他门房冷眼瞧着,眼里也都是笑话:这人啊,做错了事被从二门里赶出来没啥,当奴才的谁还没办砸过事儿呢?可认不清形势就是自己找死了,连明摆着管家都要亲自出来接待的人,稍微动动波棱盖一想就知道不是开罪的起的,这人还上赶着自取其辱,看来以后真是要远着点了,小心挨打受骂或者惹出祸来连累了他们这等老实不作的。
    骆驼车驶离青鸾巷子,初一天气好不冷,两个宝宝也穿的可可爱爱又暖和,不怕吹了风,叶峥就掀了帘子和云清说话,路过糕点铺的时候还停下来买了份定胜糕一家分吃了,快快乐乐去了第二近的谢元德家。
    谢元德和夫人在家没出去,管家回禀说叶大人一家拜年来了,谢元德正拖了鞋窝在太师椅上和夫人说话,紧赶着穿了鞋出来迎,谢夫人也出来,她上回见了叶峥家两个可爱的宝宝,那是喜欢得不得了,听说来了那可是坐不住的。
    叶峥和云清被迎到会客堂坐下,两个宝宝被捏着小手拜年说了吉祥话,谢夫人见他俩穿着簇新的小棉服,灯笼裤和比照着朝靴样式做的保暖小皮靴,胸前挂着璎珞环,就和那福星下凡的小童子一般,喜得眉开眼笑,忙从兜里抓出一把银瓜子往他们手里塞,京城富贵人家的习惯,过年间把金银打成瓜子或者花瓣或者小鱼等吉祥讨喜形状,打赏小辈又体面又有趣,谢元德家虽不比闵家富贵,银瓜子还是打得起的。
    反而是叶峥他们不了解京城规矩,两眼一抹黑,啥都没准备,好在谢家并没有要他打赏的小孩。
    谢元德儿子和女儿陪谢老夫人去护国寺进香了。
    听说护国寺,叶峥就说,可巧了,刚才去闵兄家,闵兄也陪家里老夫人去护国寺进香了没遇到,谢元德就解释给他听,大年初一京城本地略体面人家的女眷都习惯去护国寺进香,叶峥这才恍然大悟,怪不得呢。
    在谢家坐一会儿说说话,叶峥就带着云清儿子们起身告辞。
    谢夫人舍不得安儿然儿,留他们再坐坐,叶峥道不坐了,还得去周兄家拜年,这才在谢夫人依依不舍的目光中辞别出来。
    骆驼又在街上嘚儿嘚儿走,叶峥和云清讨论着周兄不会也带嫂夫人去护国寺进香吧,后来一想这进香是京城本地贵女习俗,周兄嫂夫人不是本地人,应该也同他们似的对这习俗不大了解,结论拜年还是要去。
    路过银匠铺的时候,云清把车停下来,叶峥心里正也想说停呢,还没说云清就停了,默契一笑,可见夫夫二人想到一块儿去了。
    用银锭子在银铺里换了些小瓜子小鱼儿小月亮花片等锞子装在钱袋里备用,即将去的周家可是有个小孩的,周兄儿子比安儿然儿大不了多少,在银铺里兑花钱自然比不得自家打制那么划算,但好歹解了燃眉之急,数量也不多,不差这点差价。
    到了周府,周纪明和夫人王兰香果然都在,连带他们儿子,八岁的小少年周子善都放假在家。
    周纪明租的屋子只是一进的,开门是个带井的大场院,往里走就是一排屋子,除了没有后院牲口棚,格局倒很像叶峥他们在溪山村的老屋子,走进来四处看看,不免就就有点怀念。


上一章
返回

从夫郎赘婿到朝野重臣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