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从夫郎赘婿到朝野重臣

从夫郎赘婿到朝野重臣 第135节

    明光帝算得不错,不仅皇子们活下来了,连他亲口说要带走的五六皇子的生母良妃都活下来了。
    这固然是建平帝的好处,信赖下臣,不滥杀无辜,但一位帝王如此仁慈,也很难说就一定是件好事罢了。
    但横竖他已经上位了,是好是坏,端看以后吧。
    这日朝会上,建平帝刚表示了几句对雁云岭南两地财政税收的满意,赞扬了几句叶知府的办事能力,本只是试探几句,并没有一下子要说把叶峥调回来的意思。
    但架不住下头朝臣们心里早有计较啊,我们所料不错,圣上果然提这事儿了,看来上回的猜测是准的!
    接下来就是闻弦歌知雅意了。
    新人新气象,谁不想在新帝跟前讨个好呢,反正以诸大人们的推算,叶大人回京是板上钉钉的事,谁让人家是先帝留给新帝的辅臣,名正言顺的事,这还等圣上自己说出来,那要我们这些人何用?
    再不济,满足圣上意愿,混个脸熟也是好的啊!
    这边厢,今年刚有了资历上朝的周纪明,正盘算着怎么替远在雁云的叶弟说说好话敲敲边鼓,说实话,他人微言轻,还犹豫着开口时机呢,谁知还不曾说话,就被人抢了先。
    “臣觉得叶大人如此年轻有为,只任一届地方官,大材小用耳……”
    “叶大人这些年所作所为,吾等都看在眼里……如此……这般……实是屈才了。”
    “臣恳请陛下,看在叶大人……”
    “臣也有同感,叶大人辅国之才……实不应使明珠旁落,合该调回京中,施其才华……”
    慢了一步的周纪明:“???”
    叶弟啥时候人缘这么好了,这许多位高权重的大人说他好话。
    斟酌着怎么开口的建平帝:“???”
    不过正中下怀。
    于是装出一副你们如此任性,朕真是拿你们没办法啊的样子,允了。
    这一允,又更加印证了大臣们心里的想法:果然,果然就是的!
    ……
    建平元年十月底。
    圣旨到达雁云州。
    调任雁云知州兼职岭南知府叶峥回京,任中书侍郎,正三品,入内阁草拟理事,共商机要。
    第129章
    初时,叶峥被这一消息砸得差点没回过神来,回京,谁回京,他回京?
    然后就是,怎么回京了,干什么回京,雁云之地甚好,我都打算带着一家老小在此扎根养老了!
    但很快,团团围上来庆贺的人鸡一嘴鸭一嘴地恭喜吉祥话就把他包围了,弄得他没空愣神了。
    因着调令来得突然,且卡在十月底这个时间点上,越耽搁路上就越冷,即便还有点没反应过来,叶峥家里还是开始张罗着收拾东西了,到底有老有小呢。
    叶峥从外头进来,云府是闹哄哄的,仆人们用了这些年,主家待他们仁厚,面上是不舍,行动上却还是干净利落,不折不扣行使着草总管要求他们的“站好最后一班岗”的使命职责。
    一大家子住了几年,宅子里是多了不少东西,云府并不是云家宅邸,算是公职人员的福利,但云家人把它维护得很好,里头东西也很爱惜,一点都看不出实际有年头了。
    家里大件是带不走的,除尘洒扫擦洗干净,重新归位,下一任知州看得上就可以接茬用,不愿意的话就买新的,即便是卖了二手,成色上也绝不输的,连后院牲口棚余衡也担水冲洗得干干净净。
    这些杂活早不用余衡亲自做了,但他主动出力,也没人敢撵他。
    叶峥走到花园,安儿正站在水亭里发呆,然儿在投馒头喂锦鲤。
    见了叶峥,安儿抬头问:“爹我们真的要举家搬迁去京城吗?”
    叶峥走进水亭,故作轻松道:“怎么,舍不得了,不过你爹升官了,难道你们不为爹开心?”
    安儿理智道:“爹升官自然是开心的,但我们在这住了那么久,不舍也是不舍的。”
    不舍也正常,来雁云的时候,正是他们会跑会跳能闹腾的年龄,这间宅子承载了小哥俩多少童年记忆啊,连大人都有点舍不得,何况小孩。
    然儿忽然提了个没脑要求:“爹,我们能不能把湖里的鱼带去?”
    叶峥黑线:“此去京城何止万里,这么多鱼你想怎么带?”
    然儿遗憾道:“我想不到,不过我还以为爹有办法呢。”
    叶峥摸摸他的头:“乖崽,你爹是人不是神。”
    “好吧。”然儿耸肩。
    叶峥又纠正他们:“对了,我们这次是回京,不叫搬迁去京,你爹我和你们阿爹包括阿爷阿奶,还有你们两个,籍贯上都是北地人,当年来雁云才叫举家搬迁,现在去京城,那叫回家,我们要回家了懂不懂。”
    又循循善诱:“你们都是出生在北地的,三岁才来的雁云,有没有印象?当年咱家还在巷子口摆小食摊赚钱呢,有时候你们阿爹忙了,爹就带着你们……”
    在叶峥的讲述中,安儿然儿都朦朦胧胧回忆起了三岁之前的时候,依稀记得京城那栋大宅,没有雁云这里宽敞,但也有个小花园,花园旁有个小池塘,没有这里大,但也养着锦鲤。
    离得花园不远就是厨房,厨房的烟囱总是冒着白烟,厨房里也整日飘出馋人的食物香气。
    冬日的时候阿爹和爹抱着他们打雪仗,在收割完麦子的田里的跑来跑去,有一股烧荒的烟火气,京城外还有个温暖的大庄子,冬日里开着艳丽极了的菊花,远山似墨,琉璃瓦上还挂着透明长长的冰棱……
    想起来了,那是京城,他们记忆里最早被称之为家的地方啊!
    他们现在是要回家了。
    如果叶峥知道小哥俩是这样想的,估计还会纠正他们,其实你们最早的家也不在京城哦,在溪山村。
    不过那实在太小了,安儿然儿还是小婴儿的时候就被抱着到了京城,婴儿能有什么记忆呢,所以其实说京城那栋宅邸是记忆里最早的家倒也没错。
    孩子的情绪都是很好转移的,一旦从出远门变成了回家了,心理上感觉大不同,那不舍也变成了仅仅对于生活在一个地方久了的不舍。
    叶峥于是抓紧时间,该交代的交代,该安排的安排,好在这摊子事早就理顺了,从去年起具体实施就全盘交给下头人了,他不在倒也不怕出乱子,比照从前该怎么还怎么就成。
    云清那边要交代的事情略多一些,好在手底下都有可靠人,也不用时时管着,他即便去了京城,总管着整体脉络,倒也不怕运转失利,无非是从前雁云是商务中心,以后云清去了京城,京城变作这个商务中心而已,下头人一年一次要去京城报账的。
    家里头草哥儿和云爹云罗氏收拾东西,外头叶峥云清理事办结,忙忙碌碌到了十一月初,终于是都妥了,他们也要出发北上了。
    离开那天,全雁云,包括雁云附近村镇的百姓都感念叶峥为官的恩德,来送别叶府尊,噙着泪花是跪了一地。
    叶峥不断朝他们挥手:“起吧,回了吧,乡亲们不要跪了……”
    唯有这件事,乡亲们不听,还是跪,更有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的,云罗氏和草哥儿也跟着抹眼泪。
    两小只也是瞅着马车外泪眼汪汪的。
    本来叶峥和云清也挺有离愁别绪的,这么着反而对视一眼,无奈了,各自安抚不提。
    离开雁云城上了官道,就和早等在那里的商队汇合了,一路跟着商队走,三天就离开了雁云,到了岭南地界。
    岭南那边早早得了信,又是重复一回,好在岭南百姓对叶府尊还没有生出日日住在一块的情谊,那送别强度不像雁云城百姓大,没哭,跪拜后是目送着远去了。
    安儿小脑袋一直盯着马车外,直到后头人变作一列黑点瞧不清了,才若有所思缩回来。
    “他们如此感念爹爹,是因为爹爹是个好官对吗?”
    叶峥难得谦虚表示:“这个好官孬官吧,自己说了不算,爹哪能自夸自己是个好官呢?”
    意思自己说了不算,百姓不舍的表现你们自个儿看。
    “我相信爹肯定是个好官。”
    然儿斩钉截铁。
    叶峥嘴角咧到耳后根,心里可美了,嘴上还要再假惺惺谦虚两句:“不要这么说啦,虽然说的都是大实话,但你们这么夸爹,爹会骄傲自满的!”
    安儿然儿:“……”
    好吧,爹还是那个厚脸皮的爹。
    马车顺着最宽阔敞亮官道一路北上,随着地理气候变幻,逐渐地那单衣就换成了两层,又变成了夹棉的,最后穿上了袄子。
    这回赶得有些急,紧赶慢赶到了京畿地区已经十二月初。
    地上、树上、屋顶上,都是厚厚的积雪,西北风呜呜地刮,马车里燃了炭盆温度不低,车帘是厚厚隔热的毡,风吹不进来还好,不过人一旦要出去,就要再加一件毛皮风,不然很快就叫风吹透了,这么着说话时候那口中白气还是一阵阵冒。
    瞧见京城的城门了。
    上回和云清单独回来,因着心里有事,没顾上细看,现在带着家当,带着一家子回到京城高大的门楼下,那种我胡汉三又回来了的感觉是格外浓烈。
    叶峥马车才一进城,没走了几步就停下,走了几步又停下,这么走走顿顿好几回,马蹄才重新顺畅嘚儿嘚儿起来。
    余衡在马车外回说是各府小厮奉了主家的命令,这几天等在城楼前,问名是叶大人的车驾,好赶着去回的。
    陈风则细细说了是哪几家,其实不说叶峥也知道,肯定有周谢闵三家,还有王家,古代不比现代,一个电话就能掌握行踪,就算大致推算出行程来,中间差个几天很正常,日日都派小厮来守着,就是不想错过,第一时间进城了好知道,这是兄弟交情,叶峥也很承情。
    回到松柏巷子那个家,果然,王家早预备好一切了。
    叶叶峥他们马车刚停,王府内管家就迎上来奉承了。
    一路舟车劳顿,大家也没有那个寒暄的心情,屋内有热水热饭热炭盆,大家各自吃了喝了,快速做了个卫生就上床歇息了。
    这一觉睡得是很坦然的,知道叶峥他们进城时间就行,并不会有人这么没眼色马上就来拜访,总要让人歇过劲儿来才能开始交际的。
    隔天叶峥醒来得晚,起床的时候,屋内屋外指挥着忙碌的就不是王府内管家,而是精神饱满的草哥儿了,这又不是第一回搬家,住惯了的屋子重新搬回来,马上就可以着手安排事项的,小豆子也被他阿爹指使得团团转。
    云清也很忙,屋子虽不用修整,但各处空荡荡的,东西要归置,重新买使唤的人也要新买。
    好在像草哥儿陈风余衡阿奎几个得力的都在身边,草哥儿把纳伢也带来了,至于下头厨娘门房小厮针线上的奴才,买起来也不费事。
    呼吸一口清冷的空气,叶峥对着小花园伸个懒腰,就投入到全家总动员的繁琐中去了。
    三天后,总算一切踏上了正轨。
    宫内来了个小太监,说逢圣上口谕,请叶大人入宫一见。
    叶峥知道早晚有这一朝的,换上官服就去了。
    一路上,那小太监并不自诩是服侍圣上的人就板着脸,反而是笑着和叶峥说话凑趣。
    叶峥自己一肚子心思,有一搭没一搭应和着,漂亮的脸蛋不笑的时候都是凌厉线条,显得有些难以亲近。
    那小太监咬唇看了看叶峥,见他不爱说话,就罢了讨好的心思,安安静静带起路来。
    平素听圣上潜邸的人说,叶大人为人是和蔼可亲的,故而他花了心思把这宗差事揽到手,想着路上好和叶大人搭讪搭讪,能混个脸熟以后也好有个靠山,谁知不见不知道,一见吓一跳,叶大人长得比那传说中的更好,可这脾性,看起来并非那么和蔼可亲啊?莫非是潜邸那些人骗他?
    叶峥并不知身旁这个小黄门在转什么心思,时隔多年再度踏入起居殿,他的心思是复杂的。
    主要是,他一时还没想好怎么去面对建平帝水恒。
    无论当年在溪山村,还是后来入京,到雁云,水恒在他跟前都表现得像个温厚的兄长形象,哪怕叶峥初时不愿和这些个皇亲国戚打交道,后来也在水恒的以诚相待下慢慢卸下防备,把他视作一位兄长,同他结交,兄弟相称。


上一章
返回

从夫郎赘婿到朝野重臣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