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从工地卖盒饭开始

从工地卖盒饭开始 第116节

    一些人已经打算今晚卷铺盖过去守在大棚外面睡觉了,毕竟那些贼人不是偷蔬果,是连大棚一块毁了啊!
    虽然只是毁了薄膜,但这膜的价格也不便宜啊!
    但守着大棚睡觉值夜,这也只是权宜之计。
    夏天天气热,身子骨强壮的人睡大棚外面没什么问题;但等到冬天天冷了,不管是睡大棚里面还是外面,那可都是要人命的啊!
    聊着聊着,红姨就想到徐安在店里安装的监控,可是二十四小时不简短拍摄,随时能够查看大棚的情况,这顿时就引起大伙的兴趣了。
    每个大棚都安装上摄像头,那些贼人要是再想来,估计也得掂量掂量。
    被拍到了身形模样,涉及这么大的金额,那就是一逮一个准啊!
    不过给大棚搞监控这事能不能行,徐安也不清楚,只能求助于专业人员。
    掏出手机找到之前给自家店铺安装监控的店员,咨询后得到的答复是得现场看看情况才能确定要花多少钱。
    作为人群中唯一有相关经验的人,徐安被他们一并带到了大棚种植区。
    平日里大棚种植区是挺热闹的,但就算是跟胜利超市吵架那天,都没有今天这么热闹。
    远远看去人山人海,里三层外三层将所有道路堵得水泄不通的,估计附近几条村子,听到大棚种植区出问题这消息后,全都跑来看热闹的。
    在大伙的帮助下,徐安好不容易挤了进去,看到严家兄弟这边大棚的时候,顿时就惊呆了。
    刚听他们说大棚被毁还没什么感觉,现在亲眼看到之后,徐安都忍不住在心里骂了一句‘那群狗娘养的’,骂完感觉这都侮辱狗了,狗都干不出来这种事。
    眼前十几个大棚,除了入口处基本完好无损之后,后面全都被捅了个稀巴烂,一个个大窟窿让整座大棚看起来跟个筛子似的。
    这都不是想偷些菜卖钱,完完全全的就是泄愤啊!
    场内还有十多名执法人员在勘察着现场,对相关人员进行简单的问询。
    那些大棚被毁了的种植户全是一把鼻涕一把泪在那哭诉,说话的时候都是咬牙切齿的。
    回去红姨大棚那边的时候,红姨给徐安细说。
    被毁的这几户人家,除了严家兄弟之外,其余几乎都是这两年看他们大棚种植弄得不错才弄上的,总共只有去年一年的产出,本都还没收回来。
    前头出了胜利超市这事,后头又碰上了这种倒霉事,也不知道保险能不能赔,赔多少,能不能将大棚重新搭建起来都是个未知数啊。
    一番话听得徐安连连摇头,虽说大棚种植比普通农田耕种产量多些、收入高些,但投入也大啊!
    只能希望执法人员早日抓到那些王八羔子,看看能不能掏出赔偿款出来了。
    围观的群众太多,有些人甚至突破警戒线跑到里面去看热闹,进去的人遭受到了驱逐,外面围观的人瞧了一会见没什么热闹可看,三三俩俩地散开到一旁聊了起来。
    这时,销售监控的商家也来了,现场勘察了一番之后,脸上露出少许难色。
    “想要安装监控就得拉网线,这里距离附近村子都还挺远,光是线就得七八百块,加上人工费就得上千……”
    一通杂七杂八的费用算下来,想要每个大棚里里外外都安装上一个监控,平摊下来每户得出一千来块。
    像红姨、林叔等大棚中蔬果持续产出有收益的对此自然没有什么意见,但其他的那些种植户就有些犹豫了,这价格比他们预想中的还要贵。
    安装了监控想要查看那还得弄台电脑,网线拉好了还得开通宽带,每年还得支出个千八百块的。
    有几人甚至打起了退堂鼓,这档子事刚发生,接下来这段时间应该没什么问题。
    等红姨他们这些害怕出问题的出钱前头搞好了,他们再安装,那可是能省下个好几百块……
    这明晃晃的算计直接把红姨等人给气笑了,挖井的时候不见人,喝水的时候你就巴巴地来了,哪有这种好事!
    一番商量下来,众说纷纭,最终不欢而散,原本十多二十人的队伍,就剩下了六七人,其中还包括了徐安和安装监控的商家。
    安装监控的商家非常有眼色,掏出一张名片递给红姨,推说有事就离开了。
    类似的情况他见过不少,像这种一群人拍拍脑袋就想干某件事的,最终都会因为各种原因不了了之。
    徐安在一旁听着他们讨论,心里也急啊!
    其他人都不要紧,但红姨、林叔他们几家可是给徐氏快餐供应蔬果的,大棚要是被毁了,自己可得花上成倍的价格去批发市场采购。
    但自己掏钱的话也不现实,这也不是自己的产业,如果这是自家的产业,徐安绝对二话不说,掏钱安装,求个心安。
    最终,红姨几人的讨论结果是,几户人轮着晚上过来这边值夜,安装监控的事情,等以后再说吧。
    等以后,那基本就是没有下文的意思了。
    徐安心中叹了一口气,跟着红姨几人一块回到村子中,躺回到自家院子的摇椅上。
    思绪不知不觉就飘到了那几户被毁掉了大棚的种植户身上,如果他们拿到赔偿后,不打算重建大棚的话,这几座大棚是荒废在那还是会出售给他人呢?
    出售?
    徐安忽然想到了一个问题,上辈子,红姨家的大棚最终是出售给谁了呢?
    但将记忆翻了个底朝天,都没找到只言片语。
    徐和平当初好像有说,又好像没有说,那时候自己就当闲谈,左耳进右耳出的没往心里去。
    上辈子要知道能重生回来,绝对从小开始写日记,详细到每一天每一秒发生了什么都记录下来才好!
    感慨结束后,徐安就在心中盘算了起来。
    覆盖大棚用以保温的材料确实是被破坏了,大棚内的作物也都被破坏了,但是,大棚的骨架还是好好的!
    这要是接手过来的话,只要联系厂家将薄膜给重新安装上,那就是能立即投入使用的完好大棚了。
    就是不知道,他们最终是选择出售呢,还是选择重建呢?
    如果出售的话,售价多少呢?
    一时间,徐安进入了无限遐想中……
    柳兆文工作的公司。
    经过一天一夜的艰苦奋斗,整整十八个版本的更替,甲方爸爸终于定稿了——选用第一版!
    虽然心中有无数槽想吐,但甲方爸爸已经过稿了,自己终于解放了!
    槽就不吐了,就当是给自己积点口德吧。
    将文件整理好后通过邮箱发给了甲方,确定那边已经收到文件后,柳兆文飞快地关掉电脑、关掉办公室的灯、关上办公室大门、穿过无人的走廊、打下班卡……
    打卡的时候看了一眼时间,深夜十一点零七分。
    拖着疲惫的身躯,带着美好的幻想,柳兆文打了下班卡,打车回到家中,洗漱过后进入了香甜的梦乡中。
    梦里,一只只肥美的鸭掌分别跟可乐、雪碧、苹果醋以及啤酒组成了完美的cp……
    在柳兆文睡得正酣的时候,床头的手机突然亮了一下,是上司发来的消息。
    ‘兆文,甲方那边来了新的需求,鉴于这次你跟甲方良好的合作关系,这一需求仍然由你来跟进。’
    ‘需求文件已经发到你邮箱中,明天上班记得及时查收以及沟通。’
    ‘……’
    第151章 海市银行
    徐安忙活了一上午,完成了不少事。
    先将徐氏快餐店三个店面所有员工和工作安排得明明白白;
    随后就去卤味店那边监控查看水电师傅的工作进度,还签收了两台冰柜放在店里;
    将卤味店的相关资料全部整理好,递交到栋梁叔朋友手中,让他帮忙办理营业执照;
    最后便是过去海市会展中心,跟筹备小组的工作人员碰面且签订展会期间的供餐合同。
    负责跟徐安签订合同的是一名陌生的工作人员,这一次并没有看到老者以及中年男子,照片上那名妙龄女子似乎也没有看到……
    签订合同的时候,徐安发现每日所需的盒饭数量已经填上了,一共是2860份!
    将近三千份啊!
    这比徐安最开始预想的两千份,还要多一半。
    签完合同后,徐安还顺路去拜访了一下信阳商厨科技有限公司的韩经理,大部分设备还在安装中,尚未进入调试阶段,不过看现场进度,也就这两天的事情了。
    以上所有事情全部完成,回到店中已经是中午十一点,恰好刚上送餐时间,徐安跟着国胜叔又是一顿忙活,直到一点钟再次回到徐氏快餐店时,才算真正清闲了下来。
    坐在收银台后面,将上午跟博览会筹备小组签订的合同仔仔细细看了一遍之后,徐安操作鼠标打开了浏览器,在搜索栏中输入了保温餐车,对其进行检索了起来。
    现在既然拿下了博览会的餐标,那保温餐车的购买确实得提上日程了。
    一番浏览下来,徐安发现符合自己要求的餐车价格基本在五万左右。
    五万只是车子的价格,连带各种手续款项支出,到手就差不多六万块了。
    原本店里的可动用的流动资金有七万多块,但租赁下卤味店,付了房租押金之后,就剩下六万多……
    如果全款购买下这辆餐车的话,流动资金就直接见底了,自己还得预留一笔款项购买自动化厨房设备,还有大棚那边,说不定也有点希望……
    不管是自动化厨房设备还是大棚,都需要用到钱。
    特别是后者,那可是十多座大棚,所需的钱绝对不比购买餐车的要少。
    说到大棚,红姨他们大棚每日的产出,似乎不足以供应博览会期间的需求啊。
    这就意味着自己每日还得从批发市场购买蔬果,这部分成本翻了整整一倍啊!
    就在徐安思考着手里七万块钱,怎么满足购买餐车、购买自动化厨房设备以及建设大棚需要的时候,一名在三十八度高温依旧一丝不苟地穿着全套西装的年轻男子伸头探脑地出现在徐氏快餐店门前。
    男子视线快速在店内所有人身上过了一遍,最后落在坐在收银台后双眼放空的徐安身上。
    没错,他认得这张脸,这名看起来年纪不大的少年就是这快餐店的老板。
    年轻男子抬脚跨入店内,门口的风扇转好转到他进来的方向,强劲的风流给他带来了强烈的清凉和舒适感,让他脸上那因为炎热而蹦起的表情都变得放松了些。
    “徐老板,中午好。”
    年轻男子的声音将徐安那游荡在九天之外的灵魂拉回到身躯中,对于年轻男子的问好,徐安大脑下意识地做出了回应:“您好,请问是要用餐吗?”
    说完看向男子,才发现这人自己没见过,非常陌生。
    那他怎么会认识自己的呢?
    奇了怪哉。
    “是这样子的,海市银行最近推出了新的商业贷款,金额比以往要高的同时利率还更低,非常适合中小型商家用于资金周转。”年轻男子说着将传单与自己的名片一起递给了徐安。


上一章
返回

从工地卖盒饭开始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