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历史同人)盘点千古风流人物

(历史同人)盘点千古风流人物 第14节

    这王勃虽然身陷困境,却并没有怨天尤人,依旧对未来抱有希望,豁达乐观!
    文章情景交融,抒发凌云之志,令人拍案叫绝!
    唐高宗对这篇文章爱不释手,时隔多年,再一次感慨:“不应该因为斗鸡一事将他驱逐了。”
    兴之所至,他当即说道:“召王勃入宫!”
    这王勃想像贾谊一样侍奉文帝,那就圆了他的梦吧。
    然而大臣却结结巴巴地说:“可是这,这王勃已经死了。”
    “怎么死的?”
    “据说是落水而死。”
    只见天幕之中,唐高宗满脸震惊,随后怅然若失,心中满是可惜,哀叹道:“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爱卿已逝啊!”)……
    紧接着,悠悠我心说道:【第一次,唐高宗因为《乾元殿赋》,称赞王勃是奇才。】
    【第二次,唐高宗因为《檄英王鸡》,觉得王勃是歪才。】
    【第三次,唐高宗因为《滕王阁序》,王勃又重新变回天才。】
    【这就是唐高宗对王勃的三次叹
    息!】
    【第一叹让王勃飞黄腾达,第二叹让王勃坠入深渊,第三叹……没用了,因为王勃已经死了,年仅二十六岁,和他崇拜的贾谊一样英年早逝。】
    【繁华易逝,焰火易冷。王勃就像流星一样划过
    夜空,绚烂了整个初唐。】……
    天幕话音落下,不少朝代的人跟唐高宗一样怅然若失。
    连秦始皇也稍有怔忪,天才早逝总是让人惋惜的,不免兴起爱才之心。
    王勃不会为官之道,不过诗文写得不错,能让天幕喜欢。如果能来大秦,那也不错,他会让他好好发挥长处。
    对了,这贾谊也不知道是什么朝代的人,居然能被后世的诗人当做典故来用,看来也是个贤才。
    如果是秦朝的,那就好了。
    殊不知,他挂念的贾谊就是喷他最狠的人。
    另一个时空中,贾谊愣愣地看着天幕,他的心情五味杂陈。
    他少有才名,老师是荀子的学生张苍,年少就以诗文出名,和王勃非常相似。
    紧接着又被皇帝召见,每次皇帝出题的时候,他都能对答如流,令皇上非常高兴。
    所以破格升他为大中大夫,他如今可以说是年少有为。
    大唐的人都在用他当典故。他是千古留名了,也算是达成了人生夙愿。
    可是那诗文中写“屈贾谊于长沙”,自己将来居然会被赶到长沙,而且天幕说他未来会英年早逝,和王勃一样早死。
    让他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他不知道原因,心里越想越着急,倘若天幕说的是真的,自己的时日不多了。
    可他不想死,他还有拳拳报国之心。
    秦末战争死伤无数,人口大大减少,社会凋敝。
    他要劝汉文帝改革制度,施行仁政,休养生息!
    如果能在死前,让汉文帝实行仁政,被贬到长沙也无所谓,即使早死也能瞑目。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他得为自己的政治主张找个例子。
    很快,灵感来了——秦始皇不就是暴.政最好的代名词吗?而且骂前朝是各个朝代的惯例,不然怎么证明大汉的好?
    他拿起竹简,思考良久,开始“夸”秦始皇:“……及至始皇,奋六世之
    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把秦始皇夸得霸气十足,仿佛是盖世之君。
    可这些话可一点也不算是夸。因为很多古代书生骂人就是要靠夸。
    比如,儒生说:“你孝悌忠信礼义廉,非常不错。”
    这句话是在夸人吗?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因为没有“耻”,其实是在说他无耻。
    再比如,儒生说:“你赢了是靠天时地利。”其实是在说没有人和。
    贾谊只描写秦始皇霸气,却不说仁义道德,就是在说秦始皇只有霸气。
    ——却没有仁义道德。
    “秦始皇的六代都不是好东西,秦始皇集合六代的残忍于一身,只用武力统治国家,把二周的君王都杀了,拿残酷的刑罚鞭笞天下……”
    紧接着,他洋洋洒洒在竹简上写,图穷匕首现,开始直白地痛骂: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一首《过秦论》,把秦始皇喷得狗血淋头,把秦朝亡国的原因都归于秦始皇的暴.政。最后提出中心思想——仁政才是真的好。
    最后一笔落成,贾谊长舒口气,浑身畅快,紧赶慢赶,赶紧把自己的政论送往皇宫,希望汉文帝能同意自己的主张。
    他也没想到,千百年后,他骂秦始皇的话,居然让无数人喜欢上秦始皇的威武霸气。……
    王勃的一生介绍完了,围观群众明显听出来视频阿婆主声音变得轻松了。
    古青青向来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直播的时候,喜欢边打游戏,边跟观众侃大山。
    在录制视频的时候,也改不了这个习惯,和未来看视频的观众聊起天来。
    【千百年来,关于王勃的死因以及他的墓地众说纷纭。九四年的时候呀,有一位学者访问越南,终于揭开了这个千古谜题。】
    【据他考证,王勃溺水而死之后尸体被冲上岸,当地乡亲把他埋葬了。王勃的父亲也客死越南,他在任的时候,政通人和,在当地威望很高。百姓就给王家父子立祠庙。位置在越南北部的义安省宜禄县宜春乡。】
    【网上有人说,想拿着《滕王阁序》,去拜祭王勃,估计有点麻烦,不仅是要出国,而且王勃墓地及祠庙于1972年被m国飞机炸毁,今只存王勃雕像。生前倒霉,死后也倒霉。】
    说到此,古青青长叹道:【父子俩明明是山西太原人,却客死异乡。】
    【对了,不知道大家上高中的时候,有没有看《滕王阁序》的注释?我们那个版本课本写的是落水惊悸而死,也就是落水之后被吓死的,和溺死也差不多。】
    【上高中的时候,我和同桌聊天,说王勃死得太早了,大家都很惋惜。】
    【结果我同桌说什么?她说王勃走得早也未必是一件坏事,不然现在背的不仅是《滕王阁序》,还有可能是《黄鹤楼序》《岳阳楼序》,然后老师还要抽查,高考还会考!】
    【那一瞬间,我直接痛苦面具。】
    【什么叫反矫情战士呀?(狗头】
    古青青开了个玩笑,希望活跃下气氛,毕竟正经历史科普视频往往不火,还是得带点沙雕风。
    紧接着,她正色起来,开始做总结:【本视频盘点诗人主要有五个角度,艺术性、思想性、作品数量、创新贡献和知名度。】
    【王勃一扫齐梁颓糜之风,将诗歌的主题从宫廷转为大好河山,提高诗歌的思想意义,推动初唐诗歌的健康发展!】
    【唐宋十大诗人,第十,王勃,实至名归!】
    第10章 王勃视频后续
    古青青话音落下,天幕中的视频消失不见,悠扬的bgm也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一段话:
    【下一段视频将在一天后播放】
    观看天幕的人默默记下这句话,怅然若失之余稍稍松口气,总算有时间来消化天幕给他们带来的信息了。……
    秦始皇把扶苏叫来身边,神色莫名,静静地看着他。
    他的目光仿佛实质,扶苏心里直发毛:“父皇……”
    终于,秦始皇终于张口说道:“扶苏,你看了天幕吗?”
    扶苏脸上浮现激动之色:“看了。我来的路上,见那些百姓也都在抬头看着天幕,大家都很兴奋。”
    虽然已是翩翩少年,但还有些小孩子心性。天幕是那么的庞大神奇,令人无比向往。
    “你对天幕是什么感受?”
    扶苏不假思索:“仙人手段,天佑大秦,今日一见,死而无憾。”
    “就这些吗?”
    扶苏闻言,敏锐地察觉到了危险的气息,瞬间联想到那所谓的“三秦”典故,立刻严肃地说:“天幕所说的典故透露了天机,倘若天幕说的是真的,那灭亡秦国的人和楚汉有关。需要多多注意。”
    结果秦始皇面色更沉:“那天幕让不识字的人都能看清其中的意思。长了眼睛的人都看得出来楚汉的问题,还有呢?”
    扶苏瞬间如芒在背,有些紧张:“嗯,虽然那王勃没有乘风归去,可是那操控天幕的神仙以及后世之人尤其爱诗文。天幕之所以出现在大秦,估计是想让大秦也重视诗文,效仿那文风很盛的大唐。”
    说着说着,他觉得自己说得很有道理,笑着说道:“父皇,我们应该多写诗文,让天幕注意到我们。孩儿不才,已经将诗文差不多都背下来了。”
    他尤爱儒学,文采不错,一见到那天幕中的诗文就很喜欢,让人抄录下那些文字,爱不释手,如今已背了个七七八八。
    倘若父皇让他背诗,他定能倒背如流。
    他以为父皇这下要满意了。
    结果秦始皇还是冷着脸:“看来
    我大秦亡得不冤,被楚汉所灭也是应该。”
    扶苏的面色骤然变得煞白:“父皇,您这是何意?”
    秦始皇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看向身旁的赵高:“你说你看见了什么?”
    赵高挺直腰杆,不卑不亢地说:“第一。陛下集合三皇五帝的称号,号称皇帝。那大唐的人,也用皇帝自称。说明大秦虽亡,陛下之称号却被继承下来。”
    “第二,那大唐之人,个个样貌英俊,皮肤白皙,眉毛规整。就连一扫而过的平民百姓,脸颊也有肉。所以那大唐无比富裕繁华。”
    “第三,那所谓的王勃在写诗文的时候,面前的东西洁白如雪,可以在上面写字,天幕说它是纸。连皇帝也在用。这种东西非常轻薄,看起来不重,比竹简好用得多。”
    “不过听悠悠我心的意思,那些画面并不是真正的大唐,而是后人想象出来的画面。那些演出之人很可能是她一样时代的人。”
    “陛下,这就是臣看到的东西。”


上一章
返回

(历史同人)盘点千古风流人物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