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历史同人)盘点千古风流人物

(历史同人)盘点千古风流人物 第166节

    要是能给他出本诗集,肯定能大赚。再说了,即使赚不到钱,还是大功德—件!
    还有一些人则收拾行囊,兴致勃勃想拜张若虚为师。师父,他们想学写诗!
    贺知章和张旭等人对张若虚羡慕极了。
    "能有如此造化,实在是死而无憾。"
    张若虚受宠若惊,谦虚地说:“人外有人,山外有山,他们实在是谬赞了。”他说话是极其谦虚的,但满面红光,显然心情好得不得了。毕竟哪有不狂的艺术家?只有显不显露的区别。
    贺知章熟悉他的性格,晓得他正得意呢,望向自己的书童:"拿笔墨来!"他话音落下,其他人也纷纷要笔墨。
    众人摩拳擦掌,泼墨挥毫,竟是一副要写诗的模样。张若虚一脸懵:"你们这是做什么?是要写诗庆祝我上榜吗?"
    书圣张旭拍拍他的肩膀:“他们这是要跟你比拼呢。”
    他最出名的是书法作品,但文采一点也不弱。也曾写过“情知海上三年别,不寄云间一纸书”的佳句。
    但他性格佛系,胜负欲没那么强,就不凑这个热闹了。张若虚:"???"
    书圣张旭望向他的目光有些怜
    惜:“天幕这么一放啊,找你的人只多不少,你还是早些习惯比较好。"
    事实正是如此。王勃和杨炯这些新一代的才子正在寻找张若虚。杜审言和苏味道这些老一辈的文坛大佬也在打听他的消息。
    偌大的江湖出现了一位武艺高强的“武林盟主”。有些人佩服他,当然也有人想挑战他的位置。张若虚有些茫然,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吸了口凉气。
    他现在说他不想承担这个称号还来得及吗?
    第112章 一词压两宋
    令人诧异的是古青青说完了张若虚,视频并没有结束,还是在继续播放。
    【接下来是,一词压两宋!】
    宋朝人:"!???"
    苏轼,苏辙,苏洵,欧阳修,晏殊,文彦博,范仲淹,王安石:"."
    苏轼失笑:“之前隔岸观火,看唐朝笑话,如今火竟然烧到了我们头上。”
    弟弟苏辙好奇极了:"这是文曲星下凡了吗?"
    南宋时期,宋高宗年间。
    花园中,岳飞一边喝着酒,一边望着天幕。
    他被召回京中不久,又被解除了一切职务,目前正赋闲在家。
    大儿子岳云是他的心腹爱将,立下了赫赫战功,如今也被解除职务,在家做个闲人。京城繁荣发达,生活闲适,闹市内欢声笑语不绝于耳。可岳云知道这都是假的。战争还未结束。金人的铁骑正在往南进发,这一切繁华随时可能成为泡影。岳云声音中难掩焦急:"爹,儿子听闻朝廷要跟金兵议和。"岳飞声音平静:"你愁个什么劲?官家自有定夺。"
    岳云攥紧拳头:“可是明明不用屈辱议和的。那完颜兀术使出铁浮屠,带着十万大军南下。我们岳家军还是势如破竹,大败完颜兀术。眼看着要打到他们大本营了,官家却硬要将我们召回来,十年之功,毁于一旦!儿子跟一众岳家军不甘心啊!"
    他们宋军明明获取了阶段性胜利,大宋颓靡的风气为之大震,尚武之风节节高涨,如今却不得不后退,简直憋屈死了。
    岳飞皱着眉头:“休要议论官家。关家这么做,自然有他的道理。我们这些做臣子的,谨遵圣谕就够了。"
    岳云拳头越攥越紧,手上青筋直冒:"不仅如此,爹,我听到了风声。他们说金军提了新的条件。"
    "什么条件?"
    岳云压低声音说道:“那完颜宗弼说您杀了他的女婿,所以要你项上人头,不然绝不同意议和!"
    此话犹如晴天霹雳,岳飞手上一僵,神情肃穆。
    过了好久之后,岳飞方才将酒杯放下,缓缓说道:“你先别急,官家圣明,未必会答
    应。”
    岳云心中悲愤:“说句大不敬的,倘若官家圣明,又怎会用十二道金牌将爹召回。再加上朝中有小人作崇,我担心官家真的会被他们迷惑,答应这些条件啊。"
    他以为父亲会愤怒,会失望,会立刻去宫中求情。谁知岳飞冷着脸说:"捕风捉影的事情,休要再提!"说完,他便一杯接着一杯喝酒,如同灌水一样。
    岳云觉得父亲顽固又愚忠,刚想说话,结果突然想起来一件事。父亲年轻的时候家里贫穷,所以给人做护院,他在那个时候染上了酗酒的习惯。
    祖母不让父亲喝酒,严令他戒酒。岳飞答应了再不轻易喝酒。只有打了胜仗,他才高兴地开个酒戒,和将士们同饮。
    好像是从被构陷开始,父亲便饮酒饮个不停。
    岳云以前觉得父亲太过忠诚,竟从未想过赵家官家会害他,可以称得上是愚忠。
    现在,他却觉得自己武断了。
    父亲能从农家子一路走到今天,又怎会蠢笨?父亲是否早就意识到,这一关,很难过去?
    宋高宗赵构文采不错,此刻正兴致勃勃地猜测着词人的身份:"朕喜欢韩相公和晏相公的词作,不过更喜欢苏东坡。不知是他哪首词上榜呢?"
    宋高宗赵构是苏东坡铁粉。
    他甚至表示如果苏东坡多活几年,现在还活着的话,他愿意让苏东坡担任相位。秦桧含笑说道:"坡翁已经上过榜了,应该不会说第二次吧?"
    宋高宗赵构心想也是,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最合适的人选,索性说道:“那朕真是太好奇了。大宋文风昌盛,满朝文武皆可吟诗,爱卿你的文采也不错啊。什么人能够压过所有人呢?"
    秦桧摇头说道:“尚且不知。”
    这时,秦桧脑子里过了一遍满朝文武的名单,福至心灵,想到了赋闲在家的岳飞。他心中冷哼,岳飞不过是个丘八头子,在家只读了几年书,居然还真写出了几首佳作。很多爱国志士喜欢《满江红》,可秦桧却觉得词风太粗鲁了,词人本身也太冥顽不灵了。秦桧想到这几天接到的来自宋高宗的示意,心中明白,那岳飞没几天好活了。接下来岳飞将面临的是一系列严刑拷打。
    秦桧若有所思,岳家军势力庞大,在民间的威望也很重。
    他得好好想想给岳飞罗之一个怎样的罪名,才能服众。
    秦桧倒也不觉得可惜,身为主战派的岳飞跟皇上不在同一战线上,能有什么好下场?等到办完岳飞这件事,他必然会更得恩宠,相位更加稳固。正当秦桧美滋滋地思考未来的时候,天幕继续播放。【“一词压两宋”,说的正是岳飞的满江红。】
    秦桧心头咯噔,脑海中思绪纷乱如麻,不妙的预感越来越强,心中飞快闪过一个念头。糟了,这蠢货居然上榜了!
    【岳飞出生在宋徽宗年间。
    岳飞不是富二代,也不是官二代,他家就是普通农民,很穷的那种。他的四个哥哥或饿死或病死,他这个老五倒是成了独生子。
    据传,他出生的时候没什么特别大
    的异象,只有一只小鸟振翅而过。所以他父亲为他取名叫“飞”,之后又有字“鹏举”。
    他出生的时候,父母已经四十多岁了,都快干不动活了。老鼠进了他家都得摇摇头。
    但他的家教非常好。灾年,他的父母宁愿节衣缩食,也要去施舍灾民。还教导他各种为人的道理。
    岳飞在一个很有□中长大,所以性格健全,为人大气。人们愿意围绕他,听他的话。岳飞父母眼光长远,还掏出所有积蓄,去供岳飞学习武艺。
    十二岁,岳飞跟着高手学艺,枪法越来越精通,据说他能拉开三百斤的弓,吊打很多人。后来岳飞的师傅生病过世了,岳飞于是把衣服卖了换钱去祭奠师傅。
    岳飞的父亲非常感动,可是也很担心孩子太过重义,将来可能会死得早。
    岳飞的父亲说:“假如时来运转,你被朝廷重用,你应该会殉国,为大义而死吧!”
    岳飞本人回答:“只要父亲大人允许,殉国又有何难呢?”
    因为岳飞是独生子,其实是可以不参军的。他说这话,就是为了博得父亲的同意,去精忠报国。
    父亲能怎么办?只能答应了。
    二十二岁,河北有个枢密使招募敢死队去打辽军。岳飞一点也不怕,跑去投军了。他在军队基层积累了非常多的军伍经验,不再是个新兵蛋子,而是成为合格的士兵。不久,金国灭了辽国之后,便压抑不住野心,开始南下侵略宋朝。岳飞看到了人民惨遭杀戮的景象,非常愤怒,想要去抗击前线杀金人。
    但他家很穷,父亲之前死了,老母亲生活难以为继。俗话说父母在,不远游,他去那么远的前线打仗,随时可能去世。他实在不放心。
    可是他的母亲深明大义。据笔记小说记载,他的母亲给他背后刺了四个字——“尽忠报国”,鼓励他上前线。
    这四个字后来演化为熟知的"精忠报国"。
    于是,岳飞忍痛离开家乡,赶往前线。
    他力气又大,武艺又高强,杀得人头滚滚,功勋越来越多,自然不停升职。】天幕放了岳飞纪录片的片段,这是央妈拍的大制作。演员剑眉星目,浑身正气,杀伐果断。杀敌的场面看得人浑身沸腾。
    观众们一开始都觉得这是文曲星,压根没想到是个武曲星,顿时诧异极了。一时间,宋朝文人议论纷纷:"开什么玩笑,武将能写好词吗?"有人提醒:"你们忘了之前上榜的辛弃疾吗?"众人有些恍然,顿时默然不语,心中尴尬。
    他们向来鄙视武将。结果打不过武将,文采也不如他们。活的真是失败。
    霍去病一下子就有找到同行的感觉,眼睛放光:"这伶人都有这样的风采,真实的岳飞一定更厉害。"
    他真想跟他比试一下武艺。
    可是他数了数时间,好像差了一千多年,顿时偃旗息鼓。看来只能靠周公来切磋了。汉武帝也颇为诧异:"这人不仅天生神力,还一词压两宋,好一个文武双全的将领啊。"
    汉武帝看见了岳飞光明的未来。他又文武双全,还有着碧血丹心,还有比这更好的臣子吗?
    只要皇帝不瞎,就不会不用他。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也是这么想的。只要皇帝不是没长脑子,这岳飞就能被重用。
    他啧啧称奇,感慨道:“岳飞之母真是深明大义,有这样一位孟母式的母亲,岳飞真是幸运。”这时,武将呼延赞,突然说道:“陛下,不光是岳飞身上刺字了,臣身上也有字啊。也许他的母
    亲正是知道臣的事迹,才有这种做法!"
    赵匡胤有些茫然:"什么?"
    呼延赞挺直腰杆,得意地说:“臣在全身都刺了‘赤心杀敌’。”他一边说话,一边要脱衣服。周围的
    文武百官人都看傻了,不知道该不该阻止。
    赵匡胤觉得有点辣眼睛:"停停停,朕知道你一片丹心,不用给朕看。"
    呼延赞不在乎赵匡胤的嫌弃,继续表忠诚:“不仅如此,微臣还让全家人都刺了同样的字,包括家里的仆役。对了,微臣还在儿子耳朵后面刺下了一副对联!"
    赵匡胤:"?"
    呼延赞让儿子给赵匡胤展示刺青。
    儿子心头无奈,他这个爹是真的没有正形。
    小的时候,为了锻炼武艺,爹将他大冬天地丢在外面,美其名曰,锻炼身体。后来他受凉得病了,爹还割下腿上的肉,给他做肉汤。
    能活着长大,真的好难。儿子老老实实地上前展示刺青。
    果不其然,儿子耳朵后面刺下了“出门忘家为国,临阵忘死为主。”呼延赞有些得意:“陛下,这不比精忠报国更厉害?”光比字数,他都赢过“精忠报国”了!
    赵匡胤一时间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能点头应是:“爱卿是朕的左膀右臂,曾经立下汗马功劳,是当之无愧的忠臣良将。岳飞再怎么厉害,也越不过爱卿。"
    谁知紧接着,天幕说的话就让他们变了脸色。
    呼延赞大惊失色,这岳飞的刺青原来不是面子功夫,他居然这么忠诚啊!
    他们一家人全身连脚底板都刺上字,好像都比不上岳飞。


上一章
返回

(历史同人)盘点千古风流人物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