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极限警戒

极限警戒 第1167节

    赵佶抚掌赞道,“先生高论!”
    经历了上京、永劫城磨难的赵佶,并没有坠入黑暗的深渊,好不容易的暂时浮上水面,他对沈约的言行可说是不停的思考。
    他对沈约的信任,是源自他内心的信。
    内心不信,信任不过如浮沙建塔,终会崩塌。
    他一直没有封沈约一官半职,因为他知道这些无用。可他知道沈约对此没有兴趣,反倒更增对沈约的信任。
    他最透彻的明白沈约的意思——言行一致方有大用,徒有言表,或可以骗骗那些未经世事的愣头青,对他沈约而言,却全是无用功。
    “因此你可以退下了。”沈约盯着耿南仲道。
    没人响应。
    赵佶缓缓道,“你们难道未听到沈先生所言吗?”
    有侍卫终于醒悟过来,前来抓住了耿南仲,向轩外拖去。
    有臭味传来,耿南仲裤裆潮湿,被侍卫夹着腿脚都软,哀嚎道,“圣上饶命,沈大人饶命……”
    众人凛然的看着耿南仲被拖出了轩外,不知所踪。
    半晌,沈约看向蔡鞗道,“蔡待制,方才的问题,你还没有答复。”
    蔡鞗脸色发暗。
    众人这才想到,这不是按资历回话,而是沈约在清洗异党?
    在场的朝臣多少见过世面,如何不知道这是杀一儆百的策略?他们也曾用过这种方法,可方法用到自己的身上,才发现沈约的恐怖之处。
    “方才的问题,你还没有回答。”沈约催问道。
    蔡鞗颤了下,咬牙道:“娘亲若有错处,卑职……卑职……”双手握拳,蔡鞗似有痛苦之意,“卑职不敢忤逆。”
    说完后,几乎像要瘫倒在地的模样。
    众人有些同情的看着蔡鞗,暗想你这个答案如何能让沈约满意,只怕沈约下一个开刀的对象就是你!
    不想沈约目光怜悯,轻叹道,“很好。”
    众人怔住。
    李斌壮着胆子道,“先生此言何解?”他是替赵佶问话,暗想以堂堂天子之尊,总向沈先生请教,对自尊有碍,他李斌身为人臣,就应该承担这个无知的角色。
    当然了,他也的确不解沈约“很好”两字的意思。
    沈约淡然道,“他说的答案虽不正确,可终究是他的真心言语。面对真心,我们才有解决的可能,也有改正的可能。”
    缓望群臣,沈约提醒道,“你等人生在世,若连真话都是不能说出,真意都不敢表达,那浮游此生何意?”
    第1733节 家事国事
    不知什么开始,说真话反倒变成让人嘲弄的事情,当你面对不平时想要求得公正时,也渐渐变成不识时务之举,被人耻笑。
    当所有人洋洋得意自己机关算尽的时候,谁还记得自己孩童的时候,最向往的事情?
    沈约知道宋廷腐朽久矣,徐徐图之只怕等不到改良那一刻,这才用雷霆言语希望某些人能够警醒。
    他没有希望所有人都可以幡然醒悟,但有几人警醒,明白他的用心,这已是不错的结果。他也知道这般言论,在多数朝臣眼中,不过是狂妄之语,可他决定承当一切反击。
    “谁都会错。”
    沈约缓声道,“父母有错,夫妻有错,君王也有过错。”
    一言落,众人皆惊。
    有的人暗想你小子仗着天子宠信,飘了起来,等你倒台,你今日所言,就会成为你殒命的刀剑!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这是千余年来约定俗成的事实,都说纲举目张,若是君、父、夫有错,那这世上,成何世界?
    有些人内心这般反驳,却没有开口。
    赵佶突然道,“先生所言不错,朕有错。”
    他蓦地这般说,蔡京脸色又变,又听赵佶道,“朕痴迷享乐,不理百姓疾苦,本不配再坐天子之位。”
    群臣大惊失色,蔡京带头哀嚎道,“圣上何出此言?圣上为天,天有狂风暴雨,本是难免之事,天有何罪?”
    有人随声附和。
    人群中突然有人道,“圣上既然如此看法,何不颁布罪己诏让位太子,以服民心?”
    一言落,众人惊错。
    沈约不由向说话那人望去,见到那人正当壮年,清癯黑须,眸正色烈,缓缓道,“这位是何来历?”
    不等别人代答,那人拱手道,“不才李纲,字伯纪。太常少卿。”
    有人微显幸灾乐祸的表情。
    沈约倒知道李纲此人,脑海中闪过黄诚的一句话——朝廷数次对我等用兵,哪怕李纲领军来围剿我们,亦被我们杀的溃不成军。
    那是在洞庭湖所听的言语。
    多年后,李纲曾经讨伐过杨幺,就和岳飞一样。
    如今有耿南仲前车之覆,李纲仍能挺身而出,说出想法……
    沈约多少知道李纲往事,可历史记载的往事做不得准,他需要亲眼看到,才明白李纲的为人。
    李纲终究还是李纲!
    感觉到赵佶的脸色阴沉,沈约突然道,“圣上,当年也是一样的事情?”
    很多人难解沈约的意思,赵佶却是清清楚楚,缓缓道,“不错。”
    当年也是李纲劝赵佶禅让?!赵佶找来的臣子,都是靖康之难前的决策人物?
    沈约得到这个结论,暗想历史虽在改变波动,可很多事情,还有它固定的脉络。
    “李大人身为太常少卿,素来掌祭祀礼乐一事,何故妄议国事?”沈约发问道。
    有人暗想,让我们议论的是你,不让我们议论的也是你,你权大,你说的算!
    李纲平静道,“沈公子以家事询问蔡待制,不才微有感慨。”
    “感慨何来?”沈约随即问道。
    李纲缓缓道,“想父母有错,哪怕孔子也是无可奈何。劝诫尊长,对方不听还能态度恭敬而无怨,着实难以做到。”
    沈约笑道,“他自他错,你自你善,真心可如金刚不坏,又好似白莲不染,若能悟此,当无所怨。”
    李纲微怔,思索良久,这才叹道,“沈先生着实高见,一语解不才多年的困惑。”
    那一刻,李纲竟有恭敬之意。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也是孔子所言。
    这句话的意思是——哪怕别人不理解你,你也不会生气,那就算是个君子了。
    孔子对君子的定义看似不高,但这世上着实没几个人能做到这点。
    你知道对方有错,若是不相关的人,你可以视而不见,但若是身边人,你劝诫亲人亲人又不改,你整日面对这个错误干扰你,就像个蚊子围绕你转,你又不能拍死这个问题,那时候想不懊恼都难。
    说无怨,实难无怨。
    李纲本意就是如此,他是正直之人,因为正直,这才对孔子所言亦是感慨——臣知道却做不到啊。
    不想沈约随即一语就让他恍然而悟——你何必一定强求对方改正?你也很难让世界按照正确去运转,但你可以让自己内心坚定无染。
    正是领悟此意,李纲对沈约着实肃然起敬,这才将“公子”的称呼,改为“先生”。
    群臣微哗,能当李纲一声“先生”称呼的人,这世上又有几个?
    沈约察觉到李纲的改变,淡然道,“公子、先生,于我无关。”
    李纲轻叹道,“高见,高见。”
    他为人正直刚烈,也是拜读佛法,很快明白沈约的用意——我心性如朗朗晴空,始终不改,你对我称呼的改变,只是反应你内心的动荡。
    “沈……先生……”
    李纲明白沈约之意,稍有犹豫,终于道,“家事如此,国事亦如此。”
    沈约缓缓道,“如此看来,李大人不看好对金开战?”
    众人诧异。
    李纲也是惊奇。
    但众人诧异是因为知道李纲是主战派,为何沈约说李纲不看好开战?李纲诧异的却是沈约一口道破他的真心。
    “沈先生何出此言?”李纲故意反问。
    沈约笑笑,“李大人想必知道宋金一事,和无可能,战无可解,这才试图让圣上禅让,以平天下怨心,这才能号召大宋军民齐心,共抗金人?李大人若是看好大宋能胜,何必让圣上禅让?”
    他没说的是——李纲真意就是,你赵佶虽然想抗金,但老百姓对你积怨太久,都不想和你玩了。换个领导,才有成功的可能。
    赵佶脸色微赤。
    李纲默然片刻,终于道,“沈先生大才,所言正是不才的真意。”
    一旁有人蓦地喝道,“李纲,你这番言语,实在大逆不道。金人不过蛮夷之辈,我大宋乃中原之主,蛮夷行事,若迫我主禅让,传出去,不是天大的笑话?”
    有人微微点头。
    沈约向说话那人望去,见到那人面白有须,询问道:“这位又是?”
    李纲暗想,敢情你这个先生在朝中只认识天子?
    “此为枢密使童贯大人。”李纲介绍的时候,观察着沈约的脸色。
    沈约虽知京城六贼,但如今只见过六贼中的李彦、蔡京,见童贯面白黑须,微有奇怪。
    据他所知,童贯是媪相。
    媪为年长妇女之意,媪相自然是说童贯是太监!
    太监的胡子居然长的不错?


上一章
返回

极限警戒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