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极限警戒

极限警戒 第1489节

    在众人议论的时候,张继先闭目养神般,听闻发问这才睁眼,“若是以往,我或不知道,不过时至今日,我想差别无非放下、放不下。”
    夜星沉缓缓点头,这正是他想说的话。随即想到,我若进了天子基,或许和萧楠一般的情况,因为放不下、有所执,这才持续生尘。天子基虽在帮忙清洗,可自身却在不停的新出意尘,那纵有天子基,又有何用?
    琴丝瞥了夜星沉一眼,轻叹道,“不错,其实我见萧楠如此,就感觉我和夜先生入天子基,只怕是一样的情况。那道长呢?是否已能放下?”
    张继先缓声道,“得夜先生谅解,夜浮生不怨,我牵挂已少。这些天来,日夜对着纹镜修行,见前尘往事,虑当下今生,着实不尽感慨。若能助你们一臂之力,我是绝不会推辞。可对于当年旧案,我仍旧百思不得其解。吕才人见我到来时,满是惊恐之意,跪在贫道面前,说她所怀绝非妖孽,请贫道网开一面。”
    众人想到吕才人当时的清醒,微有欷歔。母爱极为伟大,无论如何,吕才人肯定是想保住自己的骨肉。
    “贫道那时没有定论……”
    张继先回忆道,“可劝慰吕才人,说贫道只是保她母子平安,伤及无辜的事情,绝不会去做。吕才人这才稍有安宁,很快到了临产之日,然后贫道……”
    眼角微有抽搐,张继先竟有惊恐之意道,“然后贫道看到了一面镜。”
    众人均怔,哪怕琴丝都没想到的样子,“什么镜?纹镜?”
    张继先犹豫片刻,这才摇头道,“或许又不是镜。”
    第2219节 镜像
    张继先有了那么一刻恍惚。
    什么叫做镜?为什么又不是镜?
    沈约没有催促,他知道有人是故作妄语,但有人是真不明白。
    对于当初的情形,张继先肯定仍未想通。
    张继先终于再度开口,“在我的认知中,镜子和水面类似,都有照出人的面貌的功能。”
    众人保持沉默,任由张继先整理逻辑。
    张继先继续回忆中,“因为都子俊总说瘟神会降,贫道倒也不敢怠慢。在吕才人临产那几天内,贫道始终养气打坐,维系精气神的巅峰之境。”
    沈约点头赞许。
    事实上,真正的解决问题,靠的是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方法。清醒的头脑从哪来?自然是精生气,气出神,清升浊降。养精蓄锐,让身体转为清明是所有问题的真正解决之道。
    污浊会掩盖清明,同时能掩盖问题。
    “可在吕才人临产那日……”张继先皱下眉头,“贫道在凝神的时候,发现吕才人被一面镜子切割。”
    知道所说很让人迷惑,张继先认真解释道,“当然,那不应该是真实的镜子,因为镜子若是真实的,吕才人就会被切成两半。可那又像真实的镜子,因为在那个镜子的作用下,吕才人变成个……对称的模样。”
    说到这里,张继先额头微有冒汗,显然是努力形容,却又无法完整表达。
    琴丝一挥手,空中又出现出现个女人的影像,向沈约解释道:“这是吕才人的影象。”
    沈约发现长大后的诗盈,和吕才人很有几分相像。
    “我重构了当初的情况……”
    琴丝说话间,吕才人影像周边有宫殿形成,一切看起来如同仙法般,沈约却知道琴丝不过是在建模。
    宫殿形成,吕才人躺在房间的一张床上,周遭倒有不少宫女伺候,还有两个看起来准备接生的稳婆传出如何准备的命令。
    房间内有道屏风,屏风那侧赫然端坐着一个张继先。
    张继先这般安排倒也是用心良苦,毕竟在古代,接生有着太多的忌讳和避讳,他虽然身为道人,避嫌还是在所难免。可龙子龙女出生,又有太多异象,闹得人心惶惶,张继先又不得不亲自镇场。
    张继先望见,倒是微有恍惚,仿佛一切发生在昨日般。
    随即有面镜子从天而降,从吕才人上方落下,切入吕才人的身体,将吕才人从中剖开左右两半。
    琴丝望向张继先,“当初是不是这个情况?”
    这很符合张继先的说法,不想张继先摇头道,“不是这样。”
    夜星沉终于忍不住了,“那是怎样?”
    沈约突然道,“当时你用眼睛来看,是看不到什么镜子的?若是那样,吕才人身边只怕一个人都没有了。因此……你是用神识感知到了镜子?”
    张继先立即点头,“不错,我是用神识观察到一面镜子如眼下这般切入吕才人的身体。可因为是镜子,因此眼下的情形……”
    不等他说完,琴丝意识到问题所在,立即调整了参数,吕才人瞬间成为了对称体。
    “就是这样!”张继先激动道。
    沈约、琴丝互望一眼,沉默下来。
    这世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这世上也没有完全对称的一个人。
    一个人躯体的左右侧,或多或少都是有点区别的。为什么?因为人体的内部就不是对称的,依托人体内部产生的外部,不对称是理所当然,对称才是极不合理的存在。
    吕才人那一刻却是对称的?
    终其原因,是因为琴丝将吕才人做个镜像!
    所有人也都明白了张继先的描述——就和一个人照镜子般,和镜子形成对称影像般,当时的情况是,因为一面神识才能观察到的镜子,吕才人以那面镜子为基准,形成了一个对称体。
    为什么会这样?
    “怎么会出现这种镜子?”夜星沉皱眉道,“宫中的别人无法看到吗?”
    张继先摇摇头,“只有我能看到。或者说,只有我能感到。”
    “那都子俊呢?”琴丝问道,“他是否知道?”
    张继先犹豫下,“在那时候,都子俊似乎很兴奋,说魔童就要降临了。我不清楚他是否知道有那面镜子。”
    琴丝缓声道,“你那时是怀疑他的?因此没有告诉他那件事。”
    张继先默然片刻,点头道:“是。”随即又道,“我不再是那个八百年前一心除妖的道人,对世间的人心,开始有了清醒的认知。”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智者未见自知,明者不见得知人。
    因为前者是对外的认知,后者是对内的发现,两种认知不但不同,有时候甚至可说是截然相反的。
    张继先修行有成,但在八百年前,是局限于内部认识,在经历过惨痛的教训后,他才开始真正的观察人心导致的区别。
    “出现镜子之后呢?”夜星沉追问一句。
    张继先回忆道,“伊始我以为自己入魔。嗯,入魔就会产生幻觉,但我随即查到自己神明,一直如同郎朗晴空”
    沈约点头道,“我们相信你的判断,同时相信你的清醒。”
    张继先一直在强调自己清醒,只因为他遇到的事情实在让人难以想象,听沈约这么说,张继先微吁一口气,“我谨记天师道修行要法,保持身口意合一清明。就发现那镜子伊始的时候,是偶然出现,但在我的专注中,却变得清晰起来,不但清晰,而且由照出吕才人的外表,到了更细微的内在。我很快开始通过那镜子看到吕才人的内脏。”
    “秦皇镜?”夜星沉失声说了句,可随即摇头道,“不是秦皇镜。”他知道秦皇镜虽能照出人体的内脏,但和张继先说的也有不同。
    张继先随即道:“然后我就发现了一个奇诡的事情,吕才人怀的是双胞胎,但那个双胞胎却分别在镜子两侧。”
    众人不由看向两个昏迷的孩童——赛月和初月。
    张继先皱眉又道,“镜子两侧的吕才人是对称的,可镜子内的两个孩童却是相反的。”
    琴丝蹙眉道,“怎么个相反?”
    她一时间无法明白那种情况,因为镜像的世界本来看起来就是相反的,你举起左手,但看镜子中的人,举的却是右手!
    第2220节 定势
    人的六根是有欺骗性的。
    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
    根据佛法而言,人死后是什么都带不走的,只有业才会随着灵识兜兜转转的进行六道轮回。
    业类似一人的习气痕迹,可看做无明之根。无明起,行、识随,名色生,六入就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因六根对内外的触,受,又产生世人对整个世界的爱、取、有等缘起,将爱取有三个动作不停的重复在生、老死这段线性生命过程中。
    此为十二因缘。
    “爱、取、有”终究一无所有,无法带走,可因为爱取有三个行为带来的业却固定下来,随同灵识进入下一次六道轮回。
    业不同,六入有所区别。
    业为无明根,有人因为业重,导致无明重、因此表现为痴,有人名色迷,贪婪属性加强,若非遇机缘化解,就会下意识的将痴、贪属性继续加强,这就是加重了业,直到降到下三道,转为畜生、饿鬼、地狱之层次。
    这种考核并非如考研考公般,考研考公有反复重来的机会、最少有上一次的经验,十二因缘产生的六道轮转却很残酷,因为习气难觉,反成桎梏,每一次轮转都带着上一次的枷锁。
    枷锁多一层,突破扭转就难上一层。
    容易的时候你都无法扭转局面,绝境重生的事情,如何能落到你的身上?
    是以修行最强调的就是当下一刻——只有这一刻才是你可以控制的,当你意识到这个问题,就努力的去破解枷锁,每去除一层枷锁(问题),就消掉了一个业,你在下一次轮转中,才可能向上而行,直至脱离六道轮转。
    当然了,这种解决问题是建立在你自身清楚认知上,你若只是听别人哄骗,说你前生制造了什么什么冤孽的,需要破财、放生来解决你的业障,那绝对是遇到了骗子。听从这些所谓的解决而行动,只会增加你自身的痴迷,反倒更入恶道。
    你将一群没有野外存活能力的生灵放生,那非放生,而是杀生。
    你破财只为消解你的罪业,甚至挪用公款来消业,更不过是痴迷坠入恶行,和消业无关。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头坐的方法才是真正解业之法。
    真正的消业是清醒审视自己的习气,渐渐改变那些伤害他人、不利自身的举动。
    如何清醒?当然要静行去尘。
    因为无明影响了六根,因此六根是在业习气的影响下对外界进行感知。
    有情绪的判断就偏离了公正,有习气的感知自然会产生心性的背离。
    在世人的下意识中,镜子是还原一人全貌的东西,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实则不是!
    因为你在面对镜子举起左手的时候,你若细心观察,加上些许的逻辑分析,你就会发现镜中人举起的是右手!
    那镜子反应的是你的真实情况吗?当然不是!
    是你的逻辑认知出现的问题?
    镜子中事物若不真实,我们以它为参照物,如何能得到真实的认知?你的逻辑出了问题,得出的结论自然不正确。
    只凭这简单的一个现象,你若真正细心思考,就会发现六根有着极强的欺骗性,六根让你认为你通过它们获取的一切是真实的。


上一章
返回

极限警戒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