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我家长姐无所不能

我家长姐无所不能 第185节

    虽说仪式仍未举办,秦崇义的那名外室暂时还不是秦崇义名正言顺的平妻,但是这却并不妨碍他们拿着秦崇义的命令说事儿。
    藏了好多年,终于得以登堂入室的秦崇义的那位外室,卸下伪装之后战斗力非比寻常。
    她指着伍氏名下秦崇义那位嫡子的鼻子,直言不讳地辱骂:
    你一个已经被将军厌弃的假嫡子,凭什么和我儿子这个深受将军喜爱的准嫡子争继承权?
    你都已经被将军从族谱上除名了,你还站在这儿装嫡子,抢继承权,你还能不能要点儿脸了?
    自出生以来就没接触过这等泼辣妇人的秦崇义嫡子被她骂的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好吧,他说不出反驳的话,最重要还是因为他确实被这妇人踩到了痛脚、捏到了把柄。
    他敬重、仰慕了快二十年的亲生父亲,居然在他没有做错任何事情的前提下,把他从族谱上除名了。
    心中对父子温情的最后一点幻想被掐灭,他也跟伍氏一样彻底心灰意冷了。
    那些支持他和伍氏的人为他奔走谋划,他虽然也强打起精神参与了,可他心里其实已经不想争了。
    在傲气的这一点上,他也随了伍氏,只不过伍氏和他不同,伍氏为秦氏付出了太多,他却只是个等着吃现成饭的秦氏继承人。
    他被秦崇义伤透了心,已经不屑再继承所谓“父亲”留下来的基业,而伍氏则是不甘心自己多年的付出白白便宜了秦崇义这头蠢猪。
    伍氏看出了他的心灰意冷,但伍氏依然没有告诉他,秦崇义的所谓中风,其实是伍氏的手笔。
    直到谢氏大军压境,并在伍氏心腹下属的配合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秦氏的九座城池,仍然没有吵出一个结果的秦氏领导层这才惊恐地意识到,他们被人趁虚而入了!
    他们争破头也没争到自己手里的秦氏之主的位置,在他们争论的过程中,含金量居然就已经缩水三分之一了,这也太恐怖了!
    这时候的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谢渊的军队之所以如此势如破竹,正是因为他们有伍氏安插在各个州县的心腹下属做内应。
    谢渊派来的领兵将领,保密工作做得十分到位,伍氏的那些心腹下属全程就跟隐形人似的,谁也没有因为谢氏的疏忽大意被丢到明面上引人注目。
    也因此,秦氏的领导层几乎立刻就把谢氏大军给妖魔化了,在他们的想象里,能做到这种事儿的,那只能是三头六臂、头顶长角、背后有翅,既凶猛又残忍的非人怪物。
    不得不说,古人有时候迷信起来,想象力之丰富还真挺让人佩服的。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在被叶安澜这般吐槽的那群人里。
    秦氏仍有少数几个一直保持着清醒头脑的谋士和将领,他们在这个时候主动站了出来,要求争斗双方暂且先化干戈为玉帛。
    他们倒是顾全大局了,仍然维持着自己“顾大局”人设的伍氏也爽快地同意了,然而秦崇义的那位外室却觉得这是个逼迫众人答应她条件的好机会。
    没等和她们母子站在同一阵营的那些秦氏官员、将领发表意见,她就迫不及待亲自跳出来和伍氏提条件了。
    她的条件很简单——只要伍氏同意把秦崇义正室的位置让出来,她就让自己这一系的官员无条件支持伍氏一系的将领与谢氏开战。
    之所以这般有恃无恐,是因为接下来会被谢氏攻打的几座城池的守将,无一例外地全部都是伍氏他爹的老部下。
    这些人支持秦崇义,看的全部都是伍氏的面子,这些年他们一直都是伍氏的坚实后盾,伍氏在怎么也不可能弃他们于不顾。
    当然,如果伍氏真的弃他们于不顾,秦崇义的外室也没意见。
    反正现在掌握着秦氏粮草军需的官员是和她站同一边的,如果伍氏真的宁愿舍弃那些人,也要保住她正室的位置,那秦崇义的妾室正好可以趁机断掉伍氏的左膀右臂,并顺带利用这件事动摇伍氏阵营的人心。
    她认为这是一个两难抉择,伍氏如果舍弃秦崇义正室的这个身份,那伍氏和伍氏名下的那个所谓嫡子就将彻底失去与她儿子竞争的资格,伍氏如果非要保住自己秦崇义正室的身份,那伍氏就必然会人心尽失。
    反正无论伍氏怎么选,吃亏的都是伍氏,占便宜的都会是她。
    洋洋得意的秦崇义外室表示,她可真是聪明坏了!
    然而让她没有想到的是,第一个站出来表示自己放弃竞争的,居然会是伍氏名下的那个所谓嫡子。
    他不同意伍氏让出自己正室的位置,也不想伍氏为他放弃那些支持了伍氏半辈子的秦氏将领,所以他给在场诸人提了个新的方案。
    “母亲不能自请下堂,她对秦氏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但我可以放弃自己秦氏继承人的身份,我不会再和二弟争。只要二弟愿意记在母亲名下,他就可以以嫡子的身份顺理成章继承秦氏。”
    第371章 大军围城+1
    秦崇义的外室被他气了个倒仰。这小兔崽子,她还真是小看他了!
    居然想到让她把儿子让给那老虔婆,让她的儿子喊那老虔婆做母亲,让那老虔婆以嫡母的身份一辈子压在她这个生母的头上,这才是会咬人的狗不叫呢!
    她气得恨不能吐血三升喷死对方,其他人却对这个最能让对立双方握手言和的建议可耻的心动了。
    原本就支持伍氏母子的秦氏高层心中愈发认定了这位曾经的少主才是能够带领他们走向更高位置的英主,甚至有人都已经暗搓搓谋划起了等危机过去,他们要如何再把这位捧上秦氏之主的位置。
    原本和伍氏母子站在对立面的秦氏高层则暗搓搓想着,这可真是个对他们有百利而无一害的绝妙主意。
    首先伍氏在秦氏内部有很多支持者,拉拢伍氏确实比跟她对立更加明智。反正伍氏现在的儿子也不是她亲儿子,她在能够确保自己地位的前提下,完全不必豁出去为养子争取利益。
    其次伍氏确实比秦崇义的外室明事理、顾大局,如果少主身后一定要站着一位“太后”的话,那他们更愿意这位“太后”是伍氏。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秦崇义的外室明显是个不安分的,有她牵扯伍氏的大半精力,伍氏和她就都腾不出手对正事儿指手画脚了,到时候他们岂不是就可以趁着少主年幼,哄着他多听自己的了?
    心里的小算盘打的噼啪响,面上这群人却在冠冕堂皇的劝着秦崇义的外室“顾大局”。
    自己阵营的人瞬间倒戈,秦崇义的外室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
    她趁人不备悄悄掐了一下已经听傻了的她儿子,那孩子接收到母亲递来的暗号,立刻开始哭着喊“我要我娘”。
    他一通哭闹,直接闹得这个所有人都认为十分绝妙的提议被暂时搁置。
    没人知道,这其实也是伍氏想要的结果。
    她现在一点儿也不想跟这对母子握手言和,哪怕只是暂时的,她也不想再受这份窝囊气了。
    至于那些负责守城的她的心腹,她已经让人知会过他们自己的打算,也提前和谢渊打了招呼,她现在一点儿也不担心自己的那些下属。
    她现在要做的就是等,等谢渊的大军打到秦氏的大本营晋阳。
    只要谢氏攻下晋阳,这些让人腻歪的勾心斗角就会彻底落下帷幕。
    她倒要看看,到时候秦崇义那个自作聪明的蠢货外室,是不是还能像现在这样有恃无恐。
    一边暗暗祈祷谢氏快点儿打到晋阳,伍氏一边开始梳理秦氏剩下那些州县的官员和守将。
    她想在与谢氏大军会合之后,助他们以最小的代价拿下晋阳另外一边的其他州县。
    之所以这么积极、这么努力,是因为谢渊已经飞鸽传书叶安澜,就对伍氏母子的安置给出了最高指示。
    他表示,他不仅会重用伍氏,而且还会给她论功行赏。只要她功劳足够,谢渊表示,他甚至可以给她封侯。
    谢渊想的是,反正他也是要给叶安澜封个爵位的,到时候按照伍氏的功劳,给伍氏也封一个,这不就是顺手而为的事儿。
    可接到叶安澜传信的伍氏却是第一次被人这般认可,第一次,她选择辅佐的人没有忌惮她,没有厌憎她,反而愿意给她对应的功劳和客观的评价。
    想要的东西突如其来砸进怀里,伍氏没忍住偷偷哭湿了好几条帕子。
    不明内情的侍女还以为她是在为秦氏的未来担忧,心里把那母子三人翻来覆去骂了不知道多少遍。
    和她们相比,其他再次收到消息,得知谢氏居然在他们争论期间又已经连下五城的秦氏官员、将领,对秦崇义外室的厌恶可就明明白白、毫不遮掩了。
    就连那些原本站在那母子三人一边的人,也多数都对秦崇义的外室生出了厌憎之心。
    要知道他们的一切荣华富贵可都建立在秦氏兵强马壮、屹立不倒上,现在眼看着秦氏就要玩儿完,他们不着急才怪。
    可他们这个时候才想起来着急、顾大局却是为时已晚,就在他们合起伙来,准备直接去跟伍氏名下嫡子谈条件,以推他上位为自己换取更多荣华富贵的时候,谢氏大军压境,把晋阳给围成了一座孤城。
    这群人直接傻眼了,他们万没想到,明明还跟他们隔了一座城池的谢氏大军,居然在他们完全没有防备的时候就突然出现在了晋阳城外。
    虽说那只是座兵力极少的县城,可从那座县城到晋阳,光是赶路就需要差不多一天时间。
    更别提谢氏大军还是从他们新打下来的另一座县城,穿过离晋阳最近的那座县城,然后才来到晋阳外面的。
    这两段路加在一起,即使是急行军也要走上起码八个时辰。
    可谢氏大军却只用了不到四个时辰,他们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这些人不知道的是,围困晋阳的谢氏大军,其实是直接翻山越岭斜插过来的,他们根本就不是负责攻城的那伙人。
    所谓的神兵天降,不过就是充分利用了周边地形和秦氏领导层的心理盲区。
    谢氏大军乌压压守在城外,城内的秦府气氛一片凝重。
    秦崇义的外室无意识地在自己房里走来走去,“怎么办?怎么办?报信的人出不去城,短时间内肯定没有援兵,晋阳的兵力又严重不足,我们......”
    来请她和她大儿子的侍女假装没有听到这女人的嘀嘀咕咕,只把秦崇义幕僚的话一板一眼转述给了这女人。
    秦崇义的外室如梦初醒,她握着自己儿子的手,急匆匆把他带到了议事厅内。
    已经吵吵上了的其他人忙着各抒己见,谁也没有注意到这对母子的出现,反倒是一直冷眼旁观的伍氏,第一时间发现了又怕又慌,但却强作镇定的秦崇义外室。
    她眉眼低垂,假装没有看见这对母子。
    在她旁边,她养大的秦崇义的儿子也是一副和自己嫡母完全一样的表情和态度。
    这俩人现在全都从“顾大局”转变成了“爱咋咋地”,反正事情发展到现在的这个地步,这群人就是吵翻天也已经无力扭转局面,那他们又何必跟着白费力气?
    第372章 认知偏差+2
    当然,伍氏和她名下那位嫡长子的心态还是不一样的。
    她名下的那位嫡长子是实在想不出办法了,所以打算躺平任捶,而伍氏则是静静等着他们得出她期待的那个结论。
    当然,如果这群人非要吵个大半天时间也吵不出个所以然,那她也不介意直接让人趁夜打开城门。
    事实证明,她实在高估了秦崇义那个外室的骨头硬度。
    没等秦崇义麾下的那些官员、将领继续吵,生怕自己会面临城破身死结局的秦崇义的外室就迫不及待提出了逃走和投降这两种方案。
    逃走和派人求援不一样,求援一来需要时间等待援兵,二来需要派出城的己方将士在人数极度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冲出敌方将士组成的包围圈,逃走却可以集中己方兵力从一点突破,从而让己方占据暂时的人数优势。
    投降就更不用说了,秦氏的领地可还有一半没被谢氏拿下呢,她相信如果她能好好利用这一点,那么谢氏肯定不会介意给她一份荣华富贵。
    她可不管秦崇义花了多少时间、心血经营秦氏,她也不介意突围的过程中会有多少将士死于敌人之手,她只想一生都平安富贵,受人尊崇。
    还在设法破局的秦氏官员、将领被秦崇义的外室说懵了,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们这些做臣下的都还没有生出树倒猢狲散的心思呢,秦崇义捧在手心的这个女人居然就先迫不及待地开始另谋出路了。
    众人一时全都诡异的沉默下来,谁也没了刚才那股子吵吵嚷嚷,争论哪个法子最好的劲儿。
    秦崇义的外室也是个精明人,之所以表现得不如伍氏让人钦佩,只不过是因为她和伍氏追求不同。
    她是个极其务实的人,舍生取义从来就不在她的思考范围之内。
    能活着她就不想去死,能活得锦衣玉食高高在上,她就不想活得粗茶淡饭、泯然众人。
    她知道,她这样,伍氏肯定看不起她,秦崇义的下属肯定也会觉得秦崇义喜欢她、宠着她纯属眼瞎,但她却依然还是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了。
    不是她不懂人心,她只是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罢了。


上一章
返回

我家长姐无所不能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