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小县令被迫登基(基建)

小县令被迫登基(基建) 第32节

    不仅裴家、胡家。
    其余二世祖们,也都在归家后,被父母训斥,然后严禁他们再去县衙。
    这天,陈庚年归家后,本想跟陈申聊聊关于‘藿香’的问题。毕竟藿香正气汤的主味药材,肯定是需要藿香。
    然而家里罕见的已经闭了灯,丫鬟阿念说,老爷夫人都睡下了。
    睡这么早?
    陈庚年有些惊讶,但因为劳累一天,他疲惫的厉害,所以没有多想,回房睡觉。
    正房里,邵芙蕖气问道:“你就这么躲着他?”
    陈申叹了口气,脸色状态非常差劲,颓然道:“我还没想好该怎么跟他说,等明天吧,明天他自己就懂了。”
    陈庚年确实是在第二天懂了。
    这天本该是赵强敲啰,但因为被外派凉州,所以李泉临时接班。
    辰时,李泉磨磨唧唧敲了啰。
    啰声哐啷、哐啷在空荡的县衙回响,却仍旧没见一个人来。
    他咂舌道:“难不成是昨天立功太过兴奋,今天集体迟到了?”
    可,等了一上午,仍旧是没人来。
    李泉有些不安,去找县太爷问情况。
    陈庚年坐在办公房里,一直沉默着。
    听到李泉的话,他平静道:“不用等了,他们不会来了。”
    因为郑文峰出手了。
    李泉意识到了什么,神情越发不安。
    陈庚年抬眼,看着空荡荡的县衙,突然有一点莫名伤感。近一个月前,他在这里睁开眼,当时这里也是空荡荡的。
    现在似乎,又回到了糟糕的原点。
    第22章 022
    ◎兄弟们,回来一起战斗!◎
    李家村。
    因为太阳过于毒辣,有很多村民们都得了热病。
    但值得庆幸的是,李家村人最先用上耕犁、耧车,在田里出的力气相对较少,所以哪怕得了热病,基本上症状都比较轻微。
    张阿花也得了热病,最近脑子晕的厉害,走路也很虚浮。
    但李泉去衙门了,她只能强撑着去打水。
    打出的水有些浑浊,这让张阿花越发不安。
    她听说,江县北边靠近‘沙地’的那些村子,水井都陆续干枯,现在看来,李家村的水井似乎也快撑不住了。
    抬眼看了看天上毒辣的日头,张阿花忧心忡忡回家,一路上遇见的村民们神情凝重,大家互相对视,都看懂了彼此眼睛里的惊慌和悲凉。
    因为——
    七八年前,江县也大旱过一次,那次死了很多人。
    张阿花回到家,把水桶放下,让其慢慢沉淀。
    见猪圈里没饲料了,她赶忙又去添了一些,咕哝道:“早上才喂得,现在又没了,干吃不长肉的玩意儿。”
    因为生病注意力不集中,所以她没发现,那只被县太爷劁过的猪,个头看着似乎比其余两只稍微大了一圈。
    李家村尚且算好的。
    江县地处西北,而西北到处都是荒漠。
    县里北部,最靠近沙漠的几个村子,水井彻底枯竭,很多人患上严重的热病。
    这边的村子,算是整个江县最穷的。
    李家村人至少还能住上草棚屋,平时得了空,用木桩、藤条、稻草将房子修补一番,像是村长李福家,屋顶还贴了瓦片。
    可这个名叫‘石门村’的村子,村民们连住的草棚屋,都破破烂烂,屋顶的草都早已经朽烂、发霉。
    夏天不防雨水,冬天不防风雪。
    村子里,到处都是骨瘦如柴,神情麻木的人。
    他们当然听说了,县太爷发明了耕犁,甚至还发明了一亩地节省二十斤粮食的耧车。
    可,他们根本买不起这些工具啊!
    热病、缺水、干旱,让石门村的人彻底绝望。
    然而这天,好久没在江县露面的县丞郑文峰,来到了石门村。
    他让村长把村民们召集过来,高声说道:“乡亲们,本官不能看着大家就这样活活被饿死、渴死。大家应该去县衙,让县衙分发水源、分发药材、分发银子,帮助大家渡过难关!”
    对啊!
    县衙的老爷们,活的那么滋润,平时派头装的很大,现在这种危急关头,难道不应该为民众们负责吗?
    石门村的男女老少,情绪都被挑了起来。
    他们眼睛里浮现出仇恨。
    “让县衙发钱!”
    “我们都要死了,他们难道真的一点都不管吗?”
    “发水源,发药材,我们要活命!”
    而郑文峰这番慷他人之慨的言论,经由石门村传出去后,立刻引发轰动。
    理所当然的,也得到了民众们的支持。
    谁不想让衙门给自己发点钱呢,真的活不下去也好,浑水摸鱼也罢,大家都这么苦了,难道不应该让坐在衙门里的狗官负责吗!
    而且,郑文峰虽然是个狗官,但到底年纪大,见识广。
    县太爷确实研发了好东西,让大家省力气,省粮食。可他年轻啊,太年轻了,压不住场子,到这种大旱大灾的时候,怎么稳定民心,怎么保证大家能活下去?
    甚至已经有人提议,让郑爷回到县衙,主持大局。
    一场经人精心策划的暴/乱,在江县民众里蔓延。
    若是处理不当,就会像是七八年前那次一样,死很多人,最后县令被朝廷处决……
    当年那个老谋深算的县令,都栽在了这上面,一个毛头小子陈庚年,怎么可能躲得过去?
    郑文峰嘴角勾起一抹阴冷的笑意。
    -
    在衙门坐了一上午后,陈庚年沉默回家。
    陈申在厅堂等着他,父子二人互相对视,谁都没先开口。
    许久后。
    陈庚年深吸一口气,说道:“我想不通。”
    没等陈申说话,他继续说道:“郑文峰会出手报复我,我心里很明白,也随时做好和他争斗的准备。但让我没想到的是,他还没出手呢,你们这群乡绅老爷就先怕了,一个个唯恐引火烧身,直接缴械投降。”
    打仗之前,队友滑跪,这还怎么继续打?
    陈申苦笑道:“郑文峰这个人,纵横江县二十年,岂是那么容易被扳倒的。”
    陈庚年反驳道:“所以我们才应该联合起来,将他扳倒!”
    他将一群二世祖们招进县衙,给了乡绅老爷们一个联合起来的理由,大家站在同一个阵营,不仅能让二世祖儿子们立起来,还能扳倒最大的敌人。
    这么好的机会送到手边,这些人难道就不懂把握?
    “联合?怎么联合,儿啊,你让一群二世祖进衙门,确实把乡绅们拉到了自己的阵营里。但你有一点想错了,他们不会仅仅因为这个原因,就联合起来跟你去斗郑文峰。”
    陈申叹了口气:“对于乡绅老爷们来说,他们其实就没指望你能打败郑文峰,或者说,最好你能够和郑文峰斗的旗鼓相当。因为郑文峰倒了,谁敢保证你不会是下一个郑文峰?而且,这群二世祖小崽子们,家里至少都有百亩粮田继承。他们的爹,是想让他们进县衙风光一些,赚点名声,回家继承家业做个人人称赞的乡绅老爷,哪里乐意儿子去做苦哈哈的冤大头差役?这群小子啊,就是仗着年轻,不知道天高地厚。衙门是他们能进的吗,他们会什么本事,凭什么能为江县两万多人的命负责?”
    陈庚年听懂了。
    他在脑子里迅速复盘,盘出来的问题是,这并非他疏忽而导致的过错,而是因为他是个现代人,是他的现代思维逻辑在作祟。
    在他看来,既然有个贪官污吏为祸一方,那大家就应该联合起来,把此人除掉。
    但乡绅老爷们并不这样想。
    在这个官本位的封建王权时代,皇权剥削官员,官员向下剥削乡绅,乡绅向下剥削底层民众。
    除掉郑文峰,还有徐文锋,赵文峰。
    不管谁掌权江县,都会剥削乡绅们。
    而郑文峰这些年在裴仲等乡绅们身上,狠狠地剥削过油水。
    裴仲这些人,恨他恨得要死,恨不得将其除之而后快,可真到双方正面对抗的时候,又因为恐惧,选择认怂。
    道理很简单。
    乡绅们是有产业的,忍一忍,家里还有这么多地,也能过的不错。可一旦选择硬碰硬,那就什么都没了。
    于是一忍再忍,这么多年也就过来了。
    说到底,拥有的越多,反而失去抗争的勇气。
    这一点,先前陈庚年没看懂。
    反倒是作为剥削者的郑文峰,看的很透彻,所以如今一出手,就是雷霆碾压般的毒辣手段。
    “所以,其实乡绅老爷们让儿子进县衙,无非是让他们收收心,然后回家继承家业。至于什么学点好啊,当差役啊,甚至和郑文峰斗争,都是假的。他们根本不相信,自己的草包儿子能办到这些,不仅不相信,还怕儿子折腾的太狠,惹怒了郑文峰,把家业给折腾没了。”
    陈庚年看向陈申,嘲讽道:“包括爹你,也是这样想的对吧。虽然我最近看似学好了,我说斗郑文峰的时候,你也发自内心的骄傲开心,可你其实打心里就没觉得我能赢。因为你觉得我太年轻,把事情想的太简单,不懂社会险恶。再者说,就凭我们一群小年轻,能治理江县吗?万一治理出问题怎么办?就比如你看胡铭,播种播出问题,胡老爷就会想,瞎折腾什么,回家继承百亩粮田安生做个乡绅老爷难道不舒坦吗?无非就是偶尔被郑文峰剥削一下,虽然不痛快,可大部分时间,活的不也挺滋润。”
    陈申被怼的哑口无言。


上一章
返回

小县令被迫登基(基建)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