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小县令被迫登基(基建)

小县令被迫登基(基建) 第292节

    甚至不收百姓的钱!
    真真切切想要解决定州的疫病!
    听闻这话,包括林景福在内,在场的富绅们都惊呆了。
    在徐顺那个狗东西手下被压榨这么多年,突然来了一个如此好的官,让大家都有些幸福到不真实。
    良久后,反应过来的林景福对着陈庚年弯腰作揖礼,颤声道:“大人仁义,下官替整个定州百姓,多谢陈大人。”
    富绅们也激动的红了眼,跟陈庚年保证道:“陈大人放心,草民等人在定州确实还算有些声望,一定号召百姓们齐心协力,共同渡过此次疫病难关。”
    有衙门差役帮忙组织排查,再加上有声望的富绅牵头,整个定州顿时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抗疫之战’。
    而真正住进棚区房以后,百姓们才知道,那位陈大人对百姓有多好。
    老汉赵二虎和老妻一起归家。
    因为被陈大人搀扶过,体会过对方的真诚,老夫妻俩毫不迟疑,收拾好被褥和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带着银钱,赶往定河边的棚区房做登记。
    赵二虎的老妻没有患疫病,她是送老汉来的。
    来之前,老夫妻还担心住棚区房、服用药物会很贵,心情忐忑的想着,也不知道带的银钱够不够。
    可去了以后,老夫妻都惊呆了。
    因为住棚区房免费,吃药也免费!只不过因为是临时搭建的,所以棚区房里条件不算好,需要自带被褥。
    可这些都是免费的啊!
    一分钱都不收,进来还是治病的,条件艰苦一些也可以理解,等治疗好了,大家就能恢复以前正常的生活啦。
    更让老汉舒坦的是,他年纪大了,行动不便。
    但是住进棚区房里的病人,有年轻人啊,在衙门的号召下,这些年轻人主动作为‘护工’,来照料老年人。而护工们也不是白干活儿,还给工钱的!
    衙门还特地请了厨娘做饭。
    当然吃饭就得自己掏钱了,但因为是衙门统一购买食材,所以饭的价格都很亲民。若是吃不惯,家里还有人在外面的话,也可以来送饭,会有护工帮忙送进来!
    除了吃饭,每天服药的时间也很准时。
    而且那药物,还有不同的种类嘞。
    比如像是老汉这种疫病传染并不算严重的,服用的就是最便宜、普通的苍耳。
    正值九月秋天,城外苍耳漫山遍野都是,连根带叶采摘下来晒干,然后放进大锅内,架起柴火使劲熬制。大火从早晨一直熬到午后,熄火,把枝叶残渣滤干净,再继续熬制到晚上。
    原本的苍耳草,经过一整天时间的熬制,硬生生被熬制成了粘稠的膏状药物。
    根据陈大人所说,这种苍耳药草,是专门给病情不算严重的老年人对症专用的,服用下去以后,不仅能治疗疫病,还能治疗风湿嘞!
    赵二虎吃了几天那膏药,惊喜的发现,病情还真有所好转,不再掉头发了,身上的红斑也在变淡!
    更让老汉惊喜的是,他年轻时候患上的风湿病,都因此好了很多!
    这病好了,人也精神。
    老汉现在可开心啦,吃过药以后,还主动走出棚区房,在附近的空地上,帮助护工们一起熬制苍耳。
    陈大人不仅是个好官,还相当厉害,谁知道这最普通的苍耳,也能治病呢!
    但也不是每个人都能通过苍耳治病。
    像是症状更加严重一些的,就需要用到更厉害的药方。赵老汉不懂,但偶尔也会去瞧个新鲜,听说那药方里有川当归、羌活、独活、川芎(小者)、明天麻、细辛、防风等等各种听都没听过的药材。*
    这些药材肯定是不便宜的。
    但也同样都不要钱!
    不仅可以免费吃药,免费住隔离房,每天到了午后,还有‘表演节目’嘞!
    据说陈大人担心大家在棚区房里难受郁结,不利于身体恢复,于是指挥江县的士兵,在定河‘赛龙舟’!
    乖乖,那可是真热闹啊。
    要说这江县,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从这里出来的士兵,身上那个劲儿,瞧着就让人舒坦。
    定河两岸的棚区方,就是他们搭建的。
    赵老汉有时候没事儿,就会来河边看他们搭建房子,一看就能看一个下午。
    一帮年轻大小伙子,浑身都是干劲儿,搭建房子跟玩儿似的,看着他们一边嘻嘻哈哈一边干活儿,一眨眼,一栋房子就建好了!
    哎呦,瞧着就让人心里舒坦。
    不仅赵二虎,很多定州人,都喜欢没事的时候来看江县士兵搭建房子。
    等他们开始‘赛龙舟’以后,那就更热闹啦。
    好几百个大小伙子,光着膀子一身腱子肉,几十人在一艘船上,喊着口号在定河吆喝着划船。
    他们是真有劲儿啊,搭建完房子都不用休息,马上就要闹哄哄去参与赛龙舟。
    因为县太爷,哦对,就是那位陈大人给他们出了彩头。要是获得第一名,足足给奖励五两银子呢!
    定州已经好久没这么热闹过了。
    这座死气沉沉的州城,因为这些江县人的到来,彻底被盘活了。
    现在提起陈大人,提起江县的士兵,定州百姓都赞不绝口。
    凡是去看过江县人搭建棚区房,凡是去看过他们闹腾着赛龙舟的百姓,都会被这旺盛的生命力感染,然后对生活有了信念。
    怎么同样都是人,这批江县人能活的这么开心,这么有劲儿呢!
    住棚区房不用担心被衙门放弃,有免费的药物吃,甚至还有娱乐节目。
    哪个百姓会拒绝呢?
    一时间,但凡身体有疾病的,都乐呵呵带着被褥铺盖,去棚区房居住。
    走的时候甚至还跟家人说道:“别担心,我很快就回来啦。去了那边,还能近距离看江县人赛龙舟呢!”
    家里人才不担心呢。
    反而交代道:“去了以后有眼色一些,手上也得勤快些,别跟在家里似的,啥活儿都不知道干。人家江县人辛苦盖棚区房,还忙着晒草药,熬药,统计病患,你们病的不严重,能多帮忙就多帮忙,听见没有?”
    等家里的病人直呼知道了,才肯把他们放去棚区房。
    这整的都不像是去看病,更像是去走家串户嘞。
    当然在家的健康百姓也没有闲着。
    大家相应县衙的号召,把家里的病人送出去以后,开窗户通风,烧艾草消毒,把自家里里外外都打扫清理一遍。
    定河棚区房里的百姓要吃饭啊。
    那些肉啊、馒头啊,之类的东西,衙门都会来百姓家里采买。原本定州关闭的集市、街坊也都纷纷开门,把各种货物往定河两岸送。
    很多商铺老板甚至都不收钱的。
    看起来不可思议,平时大家都骂无奸不商,可人这种生物啊,就是这么奇怪。疫病能够摧残他们,也会让他们空前一致的团结,用各自渺小的力量,集结起来共同抵抗天灾。
    定州不仅变得热闹,还变得更加有人情味儿。
    谁家有困难,谁家揭不开锅,谁家里病患多忙不过来,隔壁邻居都会来帮忙搭把手。
    有年纪大的定州人都忍不住感慨:活了快一辈子,就从来没见定州人这么团结过。
    至于为什么,所有的定州人都心里有数。
    因为衙门里来了一位陈大人,更因为那群浑身都是劲儿的江县人啊!
    陈大人并不是一直待在衙门。
    偶尔他也会来视察,带着差役们,走街串户去百姓家里慰问,或者去棚区房里探望病患。
    凡是近距离和江县人接触过的定州人都知道,他们总是三句话不离‘县太爷’,就算是平时聊天,聊着聊着就变成了‘县太爷如何如何’。
    一开始定州人还会觉得奇怪。
    后来就见怪不怪了。
    你要是见过陈大人啊,你也会忍不住把陈大人挂在嘴边!和陈大人相比,以前那个狗官徐顺简直就是个屁!
    被徐顺压迫那么久,此时的定州百姓才终于意识到——
    一个好的官员,对于地方上的百姓们来说,是个多么幸福的事情。
    事实上不仅定州的百姓。
    连定州的富绅,知府衙门里的差役,包括同知林景福在内,都对陈大人无比敬重,也被陈大人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现在衙门里的氛围格外的好。
    差役们干活儿虽然累,可衙门给他们加了月俸,甚至因为最近过于忙碌,陈大人体恤他们,还在衙门开了免费的食堂。
    大家忙活了一天,眼睁睁看着定州城越来越好,越来越热闹,自己心里也舒坦的很呐!
    因为这定州城,是在他们一点点的努力中,变得更加好的。
    虽说每个人都微不足道,可相比于以前被呼来喝去,现在的他们,才是真的在差役这份工作中,找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
    尤其是同知林景福,更是成为了陈大人的头号簇拥。
    每日嘴上都要念叨着‘陈大人’,而且还拿着一个小本本,仔细记录了陈大人在定州对抗疫病的详细过程。
    到底是地方官,不懂京城凶险的局势。
    等定州的疫病稳住,局面变得越来越好以后,林景福还把自己记录的东西整理成奏折,准备上参内阁。
    不过为了稳妥起见,林景福还赧然的把奏折先递给陈庚年,说是让陈大人先过目审批一遍。
    奏折交给陈庚年的时候,林景福还特地说道:“不知道先前陈大人进京有没有见过首辅大人,下官年轻的时候,曾经有幸作为首辅大人的门生,得过首辅大人指点。首辅大人不仅是一位好官,还体恤晚辈后生,达济天下、心系万民。若是首辅大人看过下官的奏折,一定会被陈大人抗疫之事所打动。下官愚笨,生平头一次见到像是陈大人这般才德兼备的好官,实在为我辈楷模,所以想为陈大人做些事情,至少不能让明珠蒙尘。”
    林景福是好意。
    但陈庚年其实是有些踌躇的。
    因为他需要时间去发展。
    此时时间刚好过去一个月,距离皇帝约定的三月之期,还有两个月。
    若是现在把这封奏折呈上去,皇帝让他提前交出骑兵、武器等东西,他该如何应对?
    “该来的总会来,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又有什么区别呢?今日哪怕林景福不主动呈奏折,定州瘟疫被解决的事情,也瞒不住太久。一个州城,三十万人口,怎么能做到完全隐瞒?主公,让他呈上去吧。”


上一章
返回

小县令被迫登基(基建)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