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大唐种田指南

大唐种田指南 第141节

    ……
    眼看着外头大雪纷飞,高长松却不得不含泪练剑,他是不怕冷,可风雪不断往他脸上撞,高长松的睫毛上凝结了一层霜。
    冬日是休憩的时节,如此恶劣的天气,那些练弓马的男子也都收拾收拾回家,更何况,元日才过去没几天,一年之初,当然要躺在炕上好好休息了。
    以前家里阴冷,呆不住,现在又了暖炕,躺一天一夜都没问题。
    高长松躺在炕上,打开商城漫无目的地逛,又漫无目的地关上。
    哎,唐朝因国力强盛,娱乐活动比之前朝还是很多的,可这是在唐代人眼中,要高长松说,那是真不够看。
    不过是赏花、蹴鞠,后者还是得去室外踢,最多再加个投壶吧,这些有现代游戏好玩吗?
    就连书都那么少,小说雏形才诞生,连看《金瓶梅》打发时间都不行。
    高长松翻来覆去好几圈,只能做点有意思的事来分散注意力。他看着外面的鹅毛大雪,脑海中先闪过白居易的红泥小火炉,随后又想到了《红楼梦》中一众年轻人赏雪吃鹿肉。
    他缓缓扭头,问织毛衣打发时间的高香兰:“出去赏雪不?”
    高香兰眈他一眼,意思很明显:毛病——
    这大冷天,谁赏雪啊!
    高长松沉默了一会儿,为他无处安放的浪漫主义情怀,随后又问:“暖锅吃不吃?”
    暖锅就是现在的火锅。
    “吃!”
    “吃!”
    “吃!”
    “吃!”
    这四声,真是异口同声啊。
    于是等到叶澜他们来的时候……
    “嗯!”
    叶澜嗅鼻子。
    是肉的味道!
    第148章
    火锅并非现代人的专利,早在汉代,就出现了陶制火锅。这种锅当时被称为“斗”,煮出来的饭食叫做“古董羹”。羹的意思不用多解释,就是汤汤水水,而这里的古董两个字,是“咕咚”的谐音,是说生食材投入沸水中会发出咕咚咕咚的声响。
    高长松家用的是铜锅,模样跟现代老北京涮羊肉的铜火锅一模一样。
    这锅是古格镇上巫家铁铺的巫马打造的,巫马这人手艺好,高长松这想要打农具、锅碗瓢盆、简便的武器都交给他弄,只要有图纸,基本都能给造出来。
    他听说高长松要打暖锅,本摩拳擦掌,说给高长松打一个“五熟釜”,这很像是鸳鸯锅plus,也跟九宫格有异曲同工之妙。说白了就是圆铜火锅中套个小圆,再切四部分,一共有五格。
    高长松想想,还是算了,这年头番茄辣椒还没传入中国,他最多吊高汤再弄个菌菇锅,哪需要五宫格,就跟巫马说:“一切为二即可。”
    巫马毕竟是做生意的,肯定听甲方的话,三下五除二便把锅给造好了。
    春秋时高长松没空挣暖锅,他觉着羊肉火气太旺盛,怕小孩儿吃了流鼻血,也就是大雪纷飞了,才想得起来。
    既然吃火锅,就不能分食了,高长松把炕桌端上来,一众人盘腿吃。
    其实他还问了乌云、驩头他们,他们已经是高家的一份子了,只可惜众异兽都长了根猫舌头,要跟来吃暖锅,得给烫出荷包蛋泪。
    此外,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受温度影响,除了对皑皑白雪十分好奇且抗冻的驩头外,狸奴、雪貂、滚滚、人参娃娃都不约而同选择躺在温暖的炕上。
    就是人参娃娃有点惨,室内湿度不够大,他过会儿就得去盆里打滚。
    心灵手巧的高香兰在陪高长松清点货物、算账之余竟然还用毛线织了几十件小衣服,给磨喝乐一一穿上,这些小人对自己的新衣服都喜爱极了,各个跟高香兰作揖道谢呢。
    高长松看着眼前的少女,在过去的两年中高香兰个头拔得很快,或许是因为她膳食均衡,汲取了足够多营养,俨然脱离了孩童的模样,朝着青少年进发。
    而她的心智成熟度,说是小大人也不为过。
    高长松一路带着高香兰打点生意上的事儿,眼下配货、盘货、记账、分配人员之类的调度工作,她都能做得井井有条,倘若说还有什么不足的,大概是她与外地商贾谈生意的本事。
    这点哪怕高长松都不算强,他谈生意靠的是独一份的手艺,以及古代商人的信誉。
    这年头基本没奸商,在讲究忠孝的古代,名声是一个人最初的名片,倘若你享有美名,到哪儿都会有人肃然起敬、大开方便之门,而一旦名声遭了,真是连个担保人都找不到。
    古人经商,看名声,看路子,更看巧思。
    高长松想,高香兰别的不说,论有毅力,她定能摘得头名。
    其实,古代勤劳的劳动妇女真不少,可高香兰比她们脑子灵活,又受到过教育,再加之眼下的悉心培养,这让她在机敏智慧的同时,又不失吃苦耐劳的精神。
    高玉兰跟高翠兰也很好,可她们不接地气,论俗务,高香兰干起来头头是道,简直是超人。
    眼下,高香兰移步西堂,跟高长松一起跳锅边舞,高长松负责用大骨头炖汤,他从地窖中扒拉出几颗大白菜,准备一会儿涮着吃,这高汤,不美滋滋的?
    另一半煮了菌菇锅,鲜美无比。
    高香兰做什么,她有一手锻体练出的好刀工,谁见了不称赞一声弓马娴熟,此外高香兰还练了短剑,那更符合她此时的身量。
    只看她手持菜刀,刷刷刷几下,羊肉被片得薄如蝉翼。
    那姿态,实在是举重若轻。
    片完肉,洗干净菜,穿越积薄雪的庭院时,又看见了钟离珺。
    此人雷打不动,又开始打坐修行了。
    跟钟离珺相处这么长时间,高长松注意到他的生活很规律,修行是雷打不动的,读经书学习是每天都要干的,听说若在妖魔多的地方,他还时不时会溜出去降妖除魔。
    这生活实在是太健康了,说实在的,除却他爱吃美食外,钟离珺身上恐怕就没多少属于人族的“欲望”,也感觉不到他有道心。
    高长松闲聊时问过他:“郎君为何修道?”
    得到的回答是:“家中人人修道,我便修了。”竟然也没有特别的理由。
    高长松哑然,这……也太令人嫉妒了。
    他想,钟离珺如此还能修为蹭蹭蹭地长,肯定也天资聪颖,看高翠兰就能知道。
    钟离珺又说:“此外,能够降妖除魔,帮助世人,也是件好事。”他说,“我看妖魔食人,心下不愉。”
    高长松一时哑然,他想,这或许是所谓的心如明镜、清灵澄澈吧?
    言归正传,在高香兰的帮助下,暖锅配菜很快置办齐全,钟离珺看高香兰端着配菜,连忙上前搭把手。
    炕桌上堆得满满当当,假寐的乌云勉强睁开眼,对高长松喵喵道:“放凉了给我来一口喵。”
    听他这酥麻的小尾音,自然不能不从。
    高长松等着锅开,他还是有点向往赏雪吃暖锅的情怀,于是腾地一声原地起立,要去开窗。
    不能在四面窜风的户外凉亭吃,那也得看看雪景啊!
    高香兰不阻止他,一副“你要作死就作”的样子。
    果然,高长松一开窗,那风雪是呼啦啦地往他脸上撞。
    北国的风与南国不同,酷烈极了。
    只听见“啪”的一声,高长松关上窗户,终于老老实实开始涮锅了,高香兰的表情变成了“ ”样,高玉兰笑了两声,而高翠兰跟钟离珺的反应一模一样,已经目不转睛地盯着锅子,就等汤翻滚了。
    既然有暖锅,肯定要有酒暖暖身,高长松还拿出了自家产的白酒,给自己跟钟离珺倒了一杯。
    他俩不算海量,但也不是一杯倒,一小杯慢慢酌,还是很潇洒的。
    三妹妹对白酒都有些垂涎,倒不是说她们好酒,小孩心性大抵如此,大凡出现你喝不给他们喝的情况,都会想试试,结果就是用筷子尖挑一点儿,尝个味儿。
    结果人参娃娃等看她们如此,也跑来讨酒喝,其中人参娃娃最不能沾酒,几滴就倒了。
    于是乎,屋内又传来欢快的笑声。
    *
    叶澜他们到时,屋内气氛正热烈。
    他们片了足够多的肉,但高长松考虑到众人的食量,还留了没切的大块羊肉与猪肉。
    这年头耕牛不能吃,但这两种肉足矣了。
    至于蔬菜品种其实不多,可好在什么都能扔进火锅涮,这也管够。
    叶澜他们的鼻子不算特别灵,四人组进高老庄后找不到北,敲了好几家门才得以摸到高长松家,那些高老庄的百姓都嘀咕,说这还没出正月竟就有客人上门,果真大商人是一年四季无休的。
    其实是修道之人没什么时间概念,且绝大部分修士亲缘淡泊,不怎么在乎春节不春节的。
    叶澜得到的回复是:“往东走,那里三层外三层的就是高十二郎家。”
    高长松的生意都得靠手艺,再兼之高老庄的空地颇多,他的手作坊都在家附近。
    当然啰,养猪场距离高老庄任何一处民用住宅都很远,那味道实在是太销魂了。
    叶澜他们不熟悉高老庄,绕了远路,是从养猪场来的,一路上几人不是屏息就是夸张地捏着鼻子。
    他们在高长松家门前喊门,屋内几人都耳聪目明,可谁也不想在大冷天出去开门。
    最后还是钟离珺感觉到微妙的氛围,腾的一声站起来去开门的。
    高长松看他离开锅子的模样有些可怜,抄着双手跟他一起出去,没想到竟看到许久不见的叶澜。
    高长松惊道:“叶师姐!”
    所有的剑修都称叶澜为叶师姐,其他与剑修相熟的修士也跟着一同乱叫,于是叶澜成为了所有修士的二师姐。
    高长松跟剑修们关系不错,就跟着喊了。
    叶澜看见他高兴极了,开门见山道:“高十二郎,我来同你做生意。”
    高长松:???
    冷不丁给这么一说,高长松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此时,孙元翔一双眼盯着钟离珺,阴测测道:“你在乌斯藏过得可好?钟离郎君。”
    钟离珺点头:“好!”
    高长松勉强从脑海中抽出孙元翔的影子,这人他似乎是见过的。在场彼此都是老相识,外面大雪纷飞的,把客人晾在门口也说不过去,高长松赶忙说:“别的都不要紧,赶快进来暖暖身子。”
    于是将一众人带回家中。


上一章
返回

大唐种田指南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