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大唐种田指南

大唐种田指南 第164节

    为何说做作,是因她每一句话都在棒读。
    鱼莲华愣愣点头道:“好。”
    她心说:叶道友说话怎么怪怪的。
    鱼莲华想不到的是,怪事还有,这只是第一步。
    装葡萄酒的罐子到处都是,这可是大唐的知名饮品,什么宴会都少不了。
    酒罐子边上就是各色杯具,鱼莲华跟着叶芝同去,却见她没用现场提供的那些,反倒是手一翻,两支怪模怪样的琉璃杯出现在她手里。
    那是高长松做的高跟酒杯,这年头什么样的杯子都有,鼎啊、爵的,可他想,都喝葡萄酒了,没高脚杯,也太寒碜了。
    他当年学习“葡萄美酒夜光杯”,浮现在脑海中的画面是透明的高脚杯中荡漾着血红色的液体。
    对了,高长松小范围内做了下市场调查,没人觉得这高脚杯形象不堪入目,众人的关注点多在玻璃成色上。
    灵宝派众人:这琉璃杯是十二郎做出来的?他什么时候做出来的?怎如此晶莹剔透?
    黄鹤宴上的人跟灵宝派众人一样,都被唬得一愣一愣的,叶芝姿态好,只见她颔首敛眉,白皙修长的手指搭在高脚处,红色的酒液与她的衣服、她冷白的肤色形成鲜明的对比。
    看见她这幅模样的人,很难不去问些什么,可此情此景,究竟该说什么?
    鱼莲华欲言又止道:“你……”
    话来没说完,就被叶芝抢白了,她以凛然不容侵犯的神色道:“你可要问我手中的琉璃杯?”
    鱼莲华心说,我虽然想问,可不全想问。
    但她又是个很会察言观色的,看叶芝的表情便知,不是她想问,是对方想说,就顺水推舟道:“正是如此。”
    叶芝松了口气,她都要感谢鱼莲华了,她真太给人面子了!
    她终于得以将腹稿一股脑地说出来:“这组琉璃杯是高十二郎赠与我的,其名为高脚杯……”不忘跟一连串的介绍,譬如成色用法等等,顺带着还夸了高长松一顿,说他很有美德,已不仅能用仁义的商贾来形容,对剑修们来说,他给予了太多的人情,如果没有他,就没有现在在唐务工的自己。
    这幅画面发生在了黄鹤宴的各个角落,也传入了高长松的耳中。
    *
    高长松的表情十分微妙。
    一开始,他看剑修们如此受关注,是很高兴的,人们越追捧剑修,对他推销玻璃制品就越有利。
    在他的想象中,剑修们只要拿出玻璃杯嚯嚯,喝点茶水、吃吃点心,就会有人询问这些器皿从哪来的,随后竞相追捧。
    他又怎知剑修们如此配合,以至于过度配合,帮他疯狂打广告、吹彩虹屁。
    感受到隐约投向他的视线,高长松不敢抬头,满地找地缝,恨不得钻进去。
    太尴尬了!这谁都知道他请剑修当托儿,打广告了!
    谁知此时钟离珺却一唱一和道:“确实如此,十二郎是宅心仁厚,对朋友格外好。”
    高长松:???
    怎这时候说话了?
    在场都是修士,耳聪目明,钟离珺说这话时也没刻意压低声音,于是不少人都听见了,在场众人不仅没有说高长松的不是,反而一个接着一个称赞。
    那些与他交好的门派人,包括上回来长安时受益的南宫宗弟子也纷纷点头,为高长松说话。
    这略显突兀的活体广告,竟然变得像夸夸会,剑修们各个与有荣焉,认为在场人说得都很对。
    高长松:emmmmmmm,好吧。
    其实是高长松想差了,除了掌握跨时代工艺的他以外,可没人会到处送玻璃杯打广告,这在唐代真是贵价奢侈品,像他这般,送不起。
    ……
    黄鹤宴结束后,高长松产的玻璃制品风靡一时,他收到了大笔订单。
    这群人不知往哪买,都跑西市的酒肆,搞得高香兰吐槽:“咱这已不像间酒肆,倒像是杂货铺了。”
    说杂货,是因为什么都卖,没具体分类,若高长松有意,完全能订一块匾,叫“珍宝阁”“和璧坊”之类的。
    眼下正处于供不应求之状,熟练掌握吹玻璃技术的只有杨亭圭,学徒只能做些小物件,吹精巧的摆设还很勉强。
    而吹制这步骤,目前真没别的代替法。
    供应不上,只能暂停发卖,达官贵人家的小厮来排队,问就是:“要等等,那物件还没做出来。”
    小厮也聪明,他说:“我给定金,做出来了再来拿。”
    掌柜不肯应,小厮做得更绝,直接把钱一丢,撒腿就跑,跑的时候还不忘留下姓名:“永崇坊安家不日便来取货,掌柜的切莫忘了。”
    这情况多了,掌柜的解决不了,高香兰也处理不来,就可怜巴巴地找到高长松,高长松想了下问:“接多少预约了?”
    随即听见了令他瞠目结舌的数字。
    高长松:“……”
    要不先限量吧?
    *
    订单太多固然让人头疼,却不是没遇上好事,有了系统发卖的烧制配方后,高长松能在现有条件下烧出不同硬度等级的玻璃器皿。
    终于,他也拥有了能扛住高温消毒的玻璃罐头!
    高长松精神一振,连头上的呆毛都立起来了。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他终于能磨刀霍霍向罐头了!
    罐头诞生的契机是拿破仑东征,为解决军队在作战过程中的食品保存问题,他悬赏征求保存食物的新方法,一个叫阿伯特糖食师傅做出了罐头。
    他发现,只要把处理过的食物装入玻璃瓶中,沸水加热三十分钟后,将罐头密封起来,食品就能保存很久。
    高长松不过是模仿了前人的方式,做罐头罢了。
    他不奢求马口铁,这年头铁矿如此稀少,全国上下的铁农具都不够,更别说是做罐头了。
    至于密封,他暂时选择用木塞与蜡,封一圈,勉强可以用。
    *
    这天,钟离珺刚下值回家,就见高长松喜气洋洋地来敲门。
    他可不住在怀贞坊内,这个点近宵禁,高长松来了,肯定是走不掉的,今晚要在他家留宿。
    钟离珺家人很少,他没有用小厮婢女的习惯,只有一做饭的老妪,与俩道童。
    道童是他出了五服的亲戚,近些年家境没落,便送到他这来讨生活。
    钟离珺辈分还挺高。
    高长松曾来留宿过,对钟离珺家一应事务驾轻就熟,他馋钟离珺家老妪做的饭。
    钟离珺可是美食家,能让他留在家里天天做饭的,那必定是厨中圣手,这名老妪听说是从前朝王庭破城时逃出来的,几经辗转,被钟离珺买下。
    高长松吃过两回她烧的菜,感叹宫廷中人确实会享受,这菜,真鲜美无比。
    很难想象,这是在调味料还没齐的隋唐会做出来的味儿。
    高长松上门自不会两手空空,他此番来,特意带了糖水罐头,给钟离珺尝尝。
    甭说,糖水黄桃罐头跟正经黄桃就是不一样,高长松本人是不大爱黄桃的,总觉得有些酸、有点涩,就像是橘子瓣,有甜也有涩。
    可经糖水罐头一浸润,再涩嘴的黄桃都变得甜滋滋的。
    高长松觉着有些可惜,他更喜欢糖水橘子,那滋味就像是儿时吃的果冻里的橘子瓣,他可喜欢喜之郎果冻了。
    但橘子是秋天的,眼下还没有。
    *
    钟离珺好奇地打量糖水罐头。
    玻璃瓶的样子略有些奇怪,像一尊瓮,肚里滚远,开口较窄。
    他一眼看出其中浸着的是黄桃,可为何要将黄桃切块塞进琉璃瓮中?谁都知晓,果子若切开,很快就会蔫巴、变黑,想要保存更长久,需完好才行。
    泡着黄桃片的水又是什么?盐水?
    顶着高长松殷切的目光,钟离珺先刮开蜡层。
    这又令他不解,为何要用蜡封住?
    戴入口后才惊觉:“好甜。”
    一块接着一块,这滋味让他想起蘸乳酪的樱桃,可樱桃大多是酸甜的,不够纯粹。
    高长松看他吃得高兴,也露出会心的笑容,他还特意道:“这是半旬前存下的。”
    半旬就是5日,在炎热的夏日,别说是五天了,哪怕一天果子都会坏,可这些黄桃,它们甚至连边沿都没有发黑,这等奇事,只让人怀疑是否施展了法术。
    从来没有这样的法术,能让食物停留在入口的一刻,钟离珺纠结了,他想,莫不是高长松有什么奇遇,发现了新法术?
    这总不是他独创的,让黄桃保持新鲜,就像是人永葆青春,除非是修成了神佛,又有谁能如此?哪怕是释伽牟尼、玉皇大帝,都没有赐凡人永生的本事,皇帝吃的养颜丹,也不过是保持个形,内里早就衰老了、腐朽了。
    高长松:这不是法术!是科学!
    他无法解释空气与氧化的定义,只能说:“木塞与蜡封住了瓶口,内外空间相隔绝,不触碰外界的秽物,黄桃便能保持新鲜。”
    钟离珺说:“我将吃食存入须弥戒,也照样会腐烂,这不是也不与外界相沟通吗?”
    高长松说:“须弥戒中空间甚大,它如同现世一般,有灵气也有浊气,自成独立的小空间,浊气在戒中不断涤荡,也会使瓜果腐烂。”
    “我这黄桃被糖水所包裹,气与水不相容,于是便不受浊气的污染,水与气又被琉璃璧隔开,又自成一体。”
    钟离珺点头,勉强接受了高长松的解释,他美食爱好者的小脑瓜动了起来,问高长松道:“也就是说,在冬日也能吃到黄桃。”
    高长松点头:“是这样。”
    钟离珺的眼睛亮了,这虽不能天天吃,可对吃货来说,觉得是可心的小零食。
    他看着高长松,眼睛越来越亮,脸色越来越红润,甚至有些感动,为他同自己分享了这等美食。
    谁知高长松却说:“如此,我也可以给大圣送去了。”
    他唏嘘道:“哎,我暂时脱不开身,否则定要亲自去两界山一趟,将那些新鲜的蟠桃做成罐头,这样大圣一年四季都能吃到好果子,冬天就不会难捱了。”
    钟离珺:!
    他宛若遭受晴天霹雳,失魂落魄地问:“十二郎,你做这罐头,是为了……”


上一章
返回

大唐种田指南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