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裂变

夜曲

    一次收款记录后,纯熙并没有再通过电子设备多说一个字。
    但是人情社会里,有些东西始终避不开的。
    比如第三天广告拍摄完毕后,导演提出邀请一下那位替身小姐,参加他们的杀青宴。毕竟在这条街上低头不见抬头见,临行前的最后一餐不做个表示面子上过不去。
    联系周小姐的重任自然落到了孔安身上,他是这里唯一有她联系方式的人。
    孔安听从导演的指示,给纯熙发了一个象征性的邀请,出乎意料的是,她很快便答应了,就像几天前她答应做裸替时一样迅速,毫不迟疑。
    副导演笑道:“我就说嘛,她一定会答应的。”
    每个人都不曾挑破,每个人又都心知肚明,一厢情愿地沉浸在自己的揣测里。
    但这些揣测,以及不曾说出口的议论,都不会被纯熙放在心里。
    纯熙在意什么,没有人会知道。
    这其间,唯一不同的想法,大概只存在于未曾见过纯熙的伊文心里。
    伊文本是不大关注那些替身演员的,但是当纯熙从门外走进来的那一刻,她依然是忍不住抬头将她打量了一番。
    对方却显然没有给以她同样的关注。
    纯熙的眼睛很空,几乎不会在任何人身上停留。就算她正面对着你,你也不会感觉到自己正在被她关注。可她明明就在看着你,你又不能指责她傲慢或目中无人,这的确是种奇妙的体验。
    这是伊文与纯熙碰杯后的第一个感受。
    “周小姐是本地人吗?”摄影师似乎对纯熙很感兴趣。
    “不是。”
    纯熙的回答倒是出乎了多数人的意料。
    “哦,那你是来旅游的吗?”摄影师接着问。
    “嗯,算是吧。”纯熙一面说,一面夹菜。相较于摄影师的搭讪,她似乎对这一桌的美食更感兴趣。
    她的吃相很优雅,礼仪到位,故而不会让人觉得不妥。但对于真正见过她真实身材的佩佩来说,却忍不住生起些许嫉羡了。
    严格来说,纯熙的身材并不像伊文那些女明星一样完美,至少就今晚而言,伊文处处忌口,纯熙则全然无所畏惧,她不会对油腻、甜食望而却步,她只在乎当下是否能吃得开心。当然,纯熙也并不是什么吃不胖的体质,佩佩控制不住的小肚子,她也有,但是她高挑的身材和接近黄金的比例又中和了这一点不完美,让她看起来更加生动鲜活。这是佩佩这样自诩为普通人的女生们羡慕不来的。
    佩佩第一次对一个同性的身体产生了如此多的想法,当她意识到这一点时,不禁有些心惊肉跳。她用余光扫过摄影师的脸,开始明白了方才那些想法所从何来。纯熙本身就散发着一种吸引人的气质,由内而外,让人忍不住去注意她的身体、她的举止,世俗里对这种气质最常见的理解就是性感,但对于佩佩这样见惯娱乐圈性感美女的人来说,纯熙的性感又有些与众不同。这份不同,她相信不只是自己有感触,如摄影师一般的异性也会有感触,并且比她更深入、更贴切。
    “旅游?一个人吗?”这次换伊文来问。
    “嗯。”纯熙迟疑了片刻,说道,“不是。”
    正当众人猜测之际,纯熙自然而然地接上下一句解释:“和一个朋友。”
    她这句补充听起来十分合理,但从她嘴里说出来总有种不那么顺畅的感觉。
    伊文和佩佩同为女性,大概能明白这怪异是因何而生,因为纯熙由内而外地散发着一种气场,这种气场暗示着她不会像其他女性那样,喜欢与人为伴。
    这时候,服务生端来了一壶刚刚灌满的果茶,细心倒好,端到每个客人面前。
    果茶不同开水,玻璃杯也不同于白瓷杯,透明的玻璃倒映着五颜六色的果肉和花叶,波纹荡漾间迭出徐徐迷人的光晕。
    纯熙的手指半环着玻璃杯,举至唇边,杯口缭绕的热气很快弥漫了双眼。
    这让她想起一首老歌——“smokegetsinyoureyes.”……没有烟总有花,就像此刻,透过层层玻璃环绕下的淡红色野玫瑰,她的目光穿过缭绕的水雾,落在一枚小巧精致的戒指上。
    藏着暗纹的戒环在修长而白皙的指间焕发出澄澈的微光。
    孔安似乎察觉到了什么,收起搭在玻璃杯上的手指,在桌布下轻轻按了按那枚刚刚从纯熙的目光里逃脱的戒指。
    纯熙咽下一口热茶,喉间留下一丝久久难以弥散的甘甜。
    这份孤独的遐想很快便被一句不合时宜的场面话打破了。
    服务生兴高采烈地把一沓印着漂亮字体的门票一张一张地分别塞到大家手里,笑着说道:“今天晚上我们店做活动,凡是来店消费的顾客,都可以得到梧桐音乐节的门票一张。”
    “梧桐……这都是谁,你们听过吗?”导演看了看手里的票,随口问道。
    “梧桐,主唱嘉宾……是不是好几年前,唱《孔雀传说》那个?”佩佩最先说出了这个不知名乐队的代表作。
    “几年前火过一阵吧,后来不知怎么就没影了。”副导演似乎也对这个乐队有点印象。
    佩佩翻了翻手里色彩单一、设计简陋的票,一脸不可置信地说道:“怎么沦落到了这地步……票都寒酸成这样子。”
    服务生假装没听到这些并不友善的调侃,一心做好宣传,“就在对面的小剧院里,大家有空一定要去哦!很精彩的!”
    “好啊,反正大家也没什么事,就去玩玩呗。”导演说道。他并没有对这个过气歌手表现出多大的兴趣,只是最大限度上给服务生的宣传工作提供一个面子上的支持。
    这话一出,众人也都纷纷点头应和。
    待服务生离开,伊文才笑着说道:“我就不去了,明天还得赶早班机。”今天上午她的经纪人打电话来,告诉她上海的新剧要求她提前进组,已经为她订好了最近的机票。这迫使她不得不放弃在这个淡季旅游胜地难得的放松机会。
    在非专业及非音乐爱好者的群体认知里,所谓音乐节,音乐性不多,娱乐性则要占过大半。
    至少在场大多数人都是这么想的。当然,我说的不只是这个小小的广告摄制组,还有今晚来自其他四海八方的游客们。大家路经此地,碰上免费的赠票活动,顺道来凑个热闹。
    但这对于这个音乐节的主唱嘉宾来说,并不重要。他们放荡不羁的灵魂,正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外界的一切掌声或嘲笑,都与他们无关。
    音乐节现场的气氛很热烈,但大多是暖场氛围组的功劳。开演半小时后,观众就散了大半。这是意料之中的事,过气乐队和歌手们组成的小型音乐节,没有忠实粉丝的支持,吸引不了太多的路人为他们驻足。
    作为娱乐的音乐,失去造星光环的加持,并不具备普适性。
    导演和佩佩已经相继离开。
    副导演和摄影师留到了开酒环节。
    在这个由酒吧临时改建的小型剧院里,形形色色的酒仍是焦点。歌手也趁机下台与观众互动。
    摄影师端着一杯香槟来到纯熙面前,问道:“喝酒吗?”
    “不了。”纯熙笑笑说。
    “酒量不好?”
    “不是,不喜欢这个味道。”
    “你平时喜欢听什么歌?”
    “什么都听。”纯熙说,她看了摄影师一眼,担心他以为自己在敷衍他,便又补充了一句,“我五音不全,听不出好坏。”
    “我也差不多。”摄影师说,他四下看了看,似乎想要寻找一些共同话题,“哎,你知道吗?孔安以前是学音乐的,还写过歌呢!”
    “哦,是么。”纯熙的语气淡淡的,仿佛早就料到了似的,“那怎么去打光了呢?”
    “这个,好像是他原来那家唱片公司破产了,被我们公司收了,然后……应该就是什么部门调整之类的,乱七八糟的……”摄影师说着,就看见孔安走过来,“哎,我们正说你呢,你以前那家公司叫什么来着?”
    “东星。”孔安接道。
    纯熙转过头去看他,忽明忽暗的灯光打在他的脸上,增添了一丝诡秘的气氛。
    “对,就是东星。”摄影师点头道。
    “说这个干什么?”孔安笑着问道,顺手接过摄影师递来的酒,却并没有喝下去的打算。
    “哦,就说你为什么去打光了?”摄影师笑。
    “打光?能挣钱呗。”孔安看起来有些不解,“这有什么好讨论的。”
    纯熙忍不住笑了起来,她此刻并不想多说什么,有些事心里明白就好。
    这三个人,显然聊不到一起去,就像在场的其他人一样,多是面上的寒暄,客套的说辞,就把整个场子的氛围撑满了。
    开酒环节到了尾声,台上的主唱也换了人,贝斯手成为主角,为大家演奏起新作的曲目,作为今天的压轴。
    “孔安,我就知道是你!”
    一声热情的呼喊,打破了纯熙三人无聊的谈话。
    孔安回头看去,正是梧桐乐队的主唱吴桐卸下了吉他向他们走来。这个蓄着络腮胡的男人看起来成熟而风趣,硬朗的五官中和了他中长发呈现出的中性气息。
    “怎么,还装不认识我呐?”吴桐笑着搭上他的肩膀。
    “桐哥。”孔安笑道,“好久不见。”
    “你们认识啊。”摄影师问。
    “嗯。”孔安向吴桐介绍道,“这两位是我的同事……朋友。”
    纯熙嘴角微扬,笑这个特意补充的“朋友”,不知是指她,还是那位已是同事的摄影师。
    “嗨,你们好!”吴桐的身上有种强烈的开怀感,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随和、或者是热情好客,总之,这种感觉是与孔安完全不同的。这也令人难以想象他与孔安缘何是旧识。
    “我们以前合作过。”孔安向摄影师和纯熙解释起他们的关系。
    “哦?哪首歌,我有没有听过?”摄影师问。
    “就是那首《孔雀传说》啊!”吴桐说。
    “什么?《孔雀传说》是你写的?”摄影师惊得睁大了眼,如在餐馆里佩佩所说,三四年前,《孔雀传说》曾红极一时,也被认为是梧桐乐队沉寂之前的最后一首代表作。
    不过,那个时候,吴桐还处于单飞状态,他虽然出身乐队,但因为音乐理念问题,乐队很快解散,他算是单飞时期发展最好的一位成员,后来回归重组乐队,人气便大不如前了。
    “哪有,是桐哥自己写的啦。”孔安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解释道,“我做过一版编曲,但最后没用上。”
    “是啊,很可惜。”吴桐每每提起此事,都要这样感叹一句,“很可惜。”
    “算了,桐哥,幸亏没用我的,不然也不会那么火啊!”孔安笑道,他似乎一点也不为曾经的心血被埋没而伤感。
    这在纯熙看来,似乎有些虚伪。
    吴桐显然要至情至性很多,他直言自己的不快与惋惜:“其实我最开始写这首歌的时候,是想做成中西结合的感觉。因为最初的灵感是‘孔雀东南飞’嘛,当时我就想,怎么用一种西方古典的tempo去表现中国的文化,讲述中国的故事,就像‘梁祝’一样……说得大胆一点,当时我还想加入一点歌剧的元素,做成‘中国孤儿’的那种感觉。”
    “是你开场的那首吗?”纯熙问道,“听起来,好像还是民乐、古风多一点?”
    “唉,那都是后话了。”吴桐叹道,“我当时的想法是做一个纯钢琴的arrangement,因为我自己是做爵士的出身的,不太擅长这方面,就找了安弟来……”
    “安弟?”听到这个称呼,摄影师和纯熙都忍不住暗暗发笑。
    吴桐看了一眼孔安有些阴沉的脸色,连忙解释道:“哦,那时候,他用的名字还是andykong……andy,安弟,比较顺口了嘛!”
    孔安看起来并不喜欢这个英文名,他解释道:“那个andy,是当时我的经纪公司搞的,太俗了。”
    这样大众化的英文名,的确不如中文语境的孔安来得文雅和独特。
    关于名字的简短讨论就此结束,吴桐接着说起令他惋惜至今的初版《孔雀传说》,“唉,没办法,都说现在乐坛千篇一律,炒剩饭、搞抄袭、没新意,可是你真的要去做创新,根本就连发行的机会都没有。”
    这句话,身在不同领域的四个人均有同感。
    “就说那两年吧,流行古风,我们乐队第一回散的时候,我也算是迎合了市场,做了几首古风,攒了不少人气。可做着做着,我就觉得这个风格的市场已经饱和了,大概都是那么几句诗词搭配、毫无意义的辞藻堆砌,编曲也都是那几种乐器混搭、反反复复,你再做也没什么意思。我就想着搞点不一样的……”
    吴桐的话,把孔安也带回了那些激情洋溢的日子。四年前的孔安,刚刚以在校生的身份通过原创歌曲比赛在乐坛崭露头角,非专业出身的他,幸运地获得了作曲家林方生的赏识,被他收在门下,系统地学习作曲、编曲,也因此结识了同样曾拜在林方生门下的吴桐,这才有了那一曲《孔雀传说》。不过,正在孔安打算转考音乐系研究生的那一年,林方生因突发性心脏病猝然离世,孔安的专业音乐学习之路便戛然而止。
    “我跟andy说了这个想法以后,他马上就懂了我的意思,我们就一拍即和,做了个小样出来。没想到,被公司一票否决。”
    “为什么?”纯熙问。
    “为什么……不符合市场要求呗。”吴桐耸耸肩,无奈道。
    孔安接道:“公司有公司的考虑,他们是要赚钱的,市场正流行古风的时候,突然搞出一个‘不伦不类’的东西出来,总归是有风险的。至于艺术创新什么的,根本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内。”
    “其实,不只是音乐,很多文艺领域,都是一样的。”纯熙说道,闪烁的灯光下,她的脸庞微侧,若有所思。
    吴桐沉默了一会儿,突然眼前一亮,看着孔安问道:“对了,andy,你还记得谱子吗?我们再来合作一次怎么样?”
    “啊?”孔安往台上看了一眼,问道:“你们这不是最后一首了吗?”
    “管他呢!”吴桐哈哈一笑,道,“我自己喊一首encore还不行?”
    不等孔安作出明确的答复,吴桐就率先跑上了舞台,抢过主持人的麦克风,说道:“大家好,很开心,今天晚上,我遇见了一位好几年没见的老朋友,我们之间因为音乐有过一段特殊的缘分。我想借这个机会,邀请我这位好朋友和我一起来演绎一首我们共同创作过的作品,它还没有正式发行过,在这里,献给大家。”
    未发行过,成功引起了在场观众的注意,一时间掌声四起。
    “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欢迎andykong,也是我的同门师弟,曾为我编过一首,我最喜爱的《孔雀传说》!”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上台,是孔安唯一的路。
    纯熙目送他走向那架蓝黑色的三角钢琴,穿过人群,寻找一个近距离聆听的最佳位置。
    同样的歌词、同样的旋律,因为编曲的不同,呈现出了一种完全不一样的感觉。无愧于吴桐卖关子时说的“未正式发行”。
    去除了多种混杂的配器和迎合快节奏生活的电子鼓点,回归创作者的最初灵感,全场只剩下一架钢琴的旋律,如一潭清泉徐徐流淌,衬托出中西文化交错里的挚诚情怀。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这是四年前的吴桐曾经有过的,向经典协奏曲《梁祝》致敬的野心。
    四年后的他同样明白,1958年的作品,能够用小提琴演奏源自东晋的民间传说,和18世纪的伏尔泰对《赵氏孤儿》的大胆改编一样,用文学艺术将中西人民共通的思想表达出来,用艺术这种抽象的形式,打破被缚上枷锁的文化壁垒,发出道德、理想与自由的热切呼唤,创造出属于全人类的精神文明。只是这种和谐的共通,并非历史的常客,只能存在于某个特定的时期,像无数哲人引以为傲的文艺复兴一样千年难遇,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美好的音乐和时间一样,总是在眨眼间消逝。一曲满含着创作者初心的《孔雀传说》,为这场小众而真诚的音乐节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留在纯熙眼睛里的,还有那场至真至诚的演奏的余温。
    人群纷纷散去。副导演、摄影师也早已在人流中与他们失散。
    场外不知何时下起的小雨破坏了这静夜漫步的气氛。
    吴桐从乐队拿出一把伞递给孔安,道:“就剩这一把了,你们两个看能不能将就点……”
    “谢谢。”孔安说。
    “那我就跟我兄弟们一起走了,明天我们还有演出呢!”吴桐说。
    “好。”孔安点头,“今天晚上,谢谢你,我很开心。”
    “我也很开心。”吴桐说。
    他们之间有种深入骨子里的默契,不必过多的言语,就能够互通彼此的喜怒哀愁;也不必朝夕相处,就能够通过音乐聆听彼此多年的境况。
    纯熙是羡慕并渴望这种感觉的。
    少量与她期待不相符合的成分,恐怕就是那份感觉有些稀疏、平淡,并且不是唯一。
    孔安这时已经把伞递给了纯熙,问道:“要走吗?”
    纯熙接过伞,并没有打开,而是把它放在了一旁,说道:“等一等吧。”
    孔安沉默片刻,低声道:“等什么?”
    纯熙微微一笑,说道:“剧组的人走了,吴桐也走了,他们都走了……能为我弹一曲吗?”
    “为什么?”孔安的脸上露出不以为意的笑。
    “因为,此刻,你还意犹未尽。”纯熙笑起来,弯弯的睫毛在眼睑下勾勒出一道浅浅的阴影,她微微侧耳,仿佛在听夜风拂过耳畔,“我猜,你现在最想弹的一定是……夜曲。”
    nocturne,op.9,no.1……纯熙的猜想,总是绝妙地夹击着孔安源自内心的冲动,这令他在任何时候都逃脱不过。
    那天晚上的风很轻,夜很蓝,被细雨洗礼过的草坪散发着独属于夏日的淡淡清香,从狭窄灰暗的剧院里流淌出的夜曲,如一场华美而哀伤的典礼,唤醒沉睡在这古城里的千万生灵,穿过时空背面,去寻觅历史长河中肖邦尊贵的灵魂。


上一章
返回

裂变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