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年代文的漂亮原配觉醒了

年代文的漂亮原配觉醒了 第23节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唯一 3瓶;吱吱吱 2瓶;空空、淡淡兰亭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20章 020
    ◎三更合一◎
    刘桂芝围着六个塞得胀鼓鼓的袋子转了一圈, 好奇地问:“书玉,这些袋子里都装的什么?还有这三轮车你从哪里来的?”
    “跟人借的,明天要还的, 袋子里可都是好东西。”宋书玉放下空碗,跑过去将蛇皮袋都拖到了屋檐下。
    他们这边农村的房子堂屋出来那一排都会建一条三四米宽的走廊,平日里可以堆放柴火粮食之类的,闲暇的时候, 大家也会坐在走廊上做些手工活。
    刘桂芝赶紧上去帮忙, 谢铮也来, 三个人跑了两趟就将东西摆放在了走廊上。
    宋书玉拍了拍手, 打开一个袋子给大家看:“你们瞧,全是好东西。”
    苗秀英和刘桂芝都惊呆了, 诧异地望着宋书玉:“袋子里都是吗?你上哪儿弄到这么多的布?”
    “全都是。”宋书玉把所有的袋子都打开,从里面拿出一块白色的布料给他们看, “这些都是刺绣厂用剩的碎布, 做不成一件衣服, 所以刺绣厂那边都是当垃圾处理的, 我用三十块钱将这些布都买了回来。”
    刘桂芝随意拿起一块料子翻来覆去地看, 很是心疼:“哎呀,这多好的布啊,怎么只有两尺多长呢, 要是再长点就能做一件衣服了, 真是太可惜了。书玉, 这些布太小了, 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能做小孩的衣服, 其他的根本用不上, 你买这些布料干什么?”
    宋书玉笑眯眯地说:“妈, 这些布料做不了衣服,还做不了手帕、小方巾、丝巾、背心、内裤、手套、袜子之类的吗?而且一块布做不成衣服,两块颜色合适的布,凑在一起可以拼成一件衣服啊。”
    “可我们家就这么几个人,你买一袋就够了啊,花那个冤枉钱干什么?”刘桂芝还是心疼钱。这么多,做成衣服内衣手帕之类的,他们几年都用不完。
    这个时代,绝大部分人都还没做买卖的意识。
    宋书玉笑着说:“妈,我打算拿出去卖的,这点不算多。”
    说到这里,她抬头对谢铮说:“阿铮,咱们打个商量,先买缝纫机,以后有票再买自行车行吗?”
    刘桂芝就第一个不同意:“你买缝纫机干什么?你会用吗?你要做什么,跟妈说,妈帮你做,哪用费这个钱。”
    宋书玉哭笑不得,这么多的布,她妈得做到什么时候去啊。
    “妈,我今天在刺绣厂学过了,你就放心吧,我会用缝纫机。”宋书玉上辈子进城后学会的踩缝纫机,今天只好将刺绣厂搬来一用了,反正家里人也不会去刺绣厂求证这件事。
    谢铮也说:“阿姨,既然书玉会踩缝纫机,她喜欢,就先买缝纫机吧。”
    不过自行车还是要买的,书玉这么爱折腾,现在一个月都要去县里好几次。回头买了缝纫机做衣服、手帕之类的去赶集,那更需要自行车了,总不能三天两头跑去宋建国家借。
    至于缺的工业券,他来想办法。
    刘桂芝无奈地瞥了谢铮一眼:“你就惯着她吧。”
    算了,这些出钱出券的人都没意见,她能说什么?
    宋书玉高兴地揽着刘桂芝的肩:“妈,不是你最惯着我吗?”
    刘桂芝推开了她:“别贫了,都九点了,去外面野了一天不累啊?赶紧洗漱睡觉,阿铮,你也回去睡觉,别跟这丫头疯。”
    谢铮刚想点头,旁边的苗秀英忽然惊呼出声,声音带着颤抖和不可置信:“书玉,这,这些也是不要的碎布吗?”
    宋书玉望了过去,只见苗秀英手里捧着一块月牙白的绸缎,在煤油灯下,料子白得发亮,最重要的这块布很长,粗略估计有好几米。
    宋书玉吃了一惊,赶紧过去接过料子仔细查看了一番,断面整齐,布料折叠的印记都还在,显然不是胡乱塞进袋子里的。
    她连忙问:“奶奶,这块布你从哪里拿的?”
    苗秀英指着靠墙的位置。
    宋书玉连忙去翻开那个袋子里的布料,这一看不得了,里面全是丝绸,而且一块块叠成豆腐块的模样,规整地放在里面。
    这哪是废弃不要的布料啊,分明是刺绣厂还没动过的布,不知道是哪个粗心大意的家伙,将这一袋混在了废布中。
    宋书玉想到刺绣厂那丰富的库存,也不觉得奇怪了。
    苗秀英三人虽然没去过刺绣厂,但也知道这样好的布不可能是废料。
    “书玉,这些布咋整?”苗秀英指着这些布料问道。
    刘桂芝也不知所措地看着宋书玉,眼神有些纠结。
    这么好的料子,光这一袋子卖个千儿八百不成问题,比她们家这些年的所有积蓄都还多,谁能不心动呢?
    宋书玉也不是圣人,她喜欢钱,爱钱,想拥有很多的钱。
    这袋布是被堆放在废品堆里的,王主任他们都以为这是一袋子废料,只要他们四个人不说,谁都不会知道。有了这笔钱,自行车、缝纫机都有了。
    犹豫了许久,宋书玉拿走了奶奶手里的那块白色布料,胡乱塞进了袋子,然后用绳子将袋子系好,眼不见为净,还指使谢铮:“你快把它搬回三轮车上,别让我看见了。”
    她怕她忍不住反悔。
    谢铮被宋书玉这反应给逗笑了:“咱们挣了钱自己买,以后你想买什么样的就买什么样的。”
    苗秀英和刘桂芝虽然有些遗憾和不舍,但两人心里却不约而同地松了口气,不是自己的拿了这心里也不安啊。
    做人啊,还是得踏踏实实的。
    谢铮将袋子放回了三轮车,然后跟她们道别,临走时还对宋书玉说:“明天我陪你去县里还三轮车,买缝纫机。”
    宋书玉想说不用,这点小事她一个人就行了,哪用多耗费一个劳动力啊,可谢铮已经跑了。
    不过第二天她就庆幸没拒绝谢铮了,因为早上起来,她的两条腿又酸又痛,走两步腿上的肌肉就拉扯得痛,要是再骑车往返县城一趟,她这两条腿也别要了。
    谢铮进门就发现了宋书玉的不对劲儿:“你的腿怎么啦?”
    宋书玉苦着脸:“腿痛,估计是昨天伤着了。我今天没法去县里,你替我跑一趟,那袋布还给王主任,三轮车还给看门的任大叔,再把宋叔的自行车骑回来。要是方便,你帮我缝纫机也买了吧,这些钱你先拿着,要是不够回来我再补给你。”
    宋书玉把工业券和两百块钱递给了谢铮。
    谢铮接过,看她走两步就小脸皱作一团的样子,有些不放心:“我先送你去卫生院吧。”
    宋书玉摆手:“不用,休息两天自己就好了,去卫生院也没什么好办法的。你快去吧,早去早回,不然回来晚了,我妈和奶奶又要担心了。”
    谢铮见她坚持,又怕耽误了时间,只得赶紧骑着三轮车走了。
    宋书玉现在这情况没法上班,正好刺绣小队今天还有事,她便让刘桂芝又给她请了一天假,然后便和奶奶一起去了仓库。
    刺绣小队的大娘婶子们一大早就来仓库等消息了,若不是怕被人笑话,她们今天一大早都要跑到宋家问消息。
    对上大家急切的眼神,宋书玉笑了,坐到椅子上说:“大娘婶子们,昨天我去刺绣长交了货,也领到了工钱。不过在分钱之前,我还有个不好的消息要告诉大家,其中一幅绣品因为质量问题被退回来了。”
    大娘婶子们脸上的笑容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不安和紧张,生怕问题出在自己身上。
    绣品被退回来不但拿不到工钱,还要罚款一元,相当于这十来天白干了。
    大家望着宋书玉,不停地在心里祈祷,千万别是自己。
    只见宋书玉从箱子里拿出了一幅“蝶吻百花”的刺绣。
    大家不约而同地看向了汪婶子。
    汪婶子的脸刷地一下白了,眼泪不受控制地涌了出来。她手忙脚乱地擦了擦眼睛,嗫嚅出声:“书玉,对,对不起!”
    宋书玉叹气。
    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汪婶子的为人她也比较了解,是个老实本分的,就是家里穷,她丈夫身体不大好,一天只能拿六七个工分,还经常吃药,家里还有两个老人和三个孩子,全靠她撑着。
    她难免有些急功近利,所以选了工价最高的那副“蝶吻百花”刺绣。这一幅完成,光加工费就有4.5元,比得上两幅价格比较低的。
    但这显然有些超出她的能力范围,紧赶慢赶,无论怎样强调,她还是出了错。
    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宋书玉给她留了点面子,说话很温和,但规矩不可破坏:“汪婶子,按照规定,这幅刺绣你要返工,并罚款一元,念在你是初犯,而且我作为刺绣小队的负责人,有监督检查绣品的义务,这件事我也有责任,因此罚款我们俩平摊,一人五毛钱。此外,你还有一幅绣品工费是2.1元,扣除10%的提成,再减去五毛钱罚款,你这次的工钱是1.39元。”
    汪婶子上前,愧疚地说:“对不起,书玉,是我绣错了,不关你的事,罚款我来出。”
    宋书玉将钱和那副刺绣递给她:“我是你的领导,你犯了错,我有监督和审查的义务,罚款的事不用说了。刺绣两只翅膀的颜色绣得有点不一样,你拿回去重新绣,汪婶子,做事不要急,慢慢来,稳打稳扎。”
    “谢谢你,书玉,我以后一定仔细认真,不会再犯错了。”汪婶子低头在本子上按了个手印。
    宋书玉点点头,拿起本子在桌子上拍了拍,笑着说:“大娘婶子们,现在开始分钱,我叫到一个上来一个。”
    一听要分钱,大娘婶子们一个个眉开眼笑,双眼发亮地望着宋书玉。
    “姚大娘,你一共完成了两幅刺绣,工费总计5.2元,扣除掉10%,到手4.68元,确认没有问题就在后面签个字,不会写字的按手印。”
    姚大娘欢喜地上前,接过宋书玉递来的钱数了数,高兴地说:“没错,是这么多。”
    宋书玉又叫下一个人。
    去掉汪婶子,总共还有11名绣娘,而且钱的数目也不大,很快就发完了,宋书玉也拿到了两块多钱的提成。
    发完钱,宋书玉拍了拍手,笑道:“大娘婶子们,这次我又从刺绣厂拿了33幅刺绣回来,大家今天起还是继续在仓库这边上班。还是请大家量力而行,挑选自己比较擅长的绣品,按质按量完成任务是最重要的。”
    绣娘们纷纷点头,汪婶子的前车之鉴摆在面前呢。挑单价最高的未必能挣更多,耽误了时间,罚款不说还要返工,多的时间都浪费了,有这功夫都能完成好几幅自己擅长的了。
    见绣娘们将自己的话听了进去,宋书玉很满意,说起另外一个安排:“大娘婶子们,我不会刺绣,平日里还要上工,不能整天呆在刺绣小队,所以我准备在你们中选出一名小组长,我不在的时候管理刺绣小队的日常事务。这个人选我属意姚大娘,她的绣艺好,沟通能力强,而且会识字写字,大家觉得如何?”
    这个想法宋书玉早就有了。
    刺绣小队的事情太琐碎了,她不能将自己一直绑在这,必须得找个人分担一部分细枝末节的工作。
    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还有奶奶晚上回家的反馈,宋书玉觉得姚大娘比较合适。她绣艺好,为人热情仗义,在绣娘当中人缘很好,由她担任这个小组长最合适不过。
    绣娘们都说没意见,她们平日里跟姚大娘相处得更多一些,反而更自在更方便。
    宋书玉笑道:“既然大家都没意见,那咱们就这么定下来了,以后日常工作中,大家有什么事都可以找姚大娘,姚大娘拿不定主意的再来找我。这是我请姚大娘帮忙,姚大娘分摊的是我的工作,我不能让她做白工,因此每个月我会从我的抽成中拿出一块钱作为组长补贴发给姚大娘。”
    姚大娘听了连忙摆手:“哎呀,书玉,都是自己人,婶子也就帮你看着点,也不费什么功夫,哪能要你的钱啊,不用不用。”
    “大娘,那可不行,咱们刺绣小队是按劳分配,干得多,拿得多。你帮我分担了一部分工作,就理应拿这份报酬,这是你该得的,拿着,不然我可不好意思让你帮忙。”宋书玉坚持。
    姚大娘说不过宋书玉,不好意思地说:“那大娘就占你这个便宜了。”
    宋书玉摆手:“是我谢谢姚大娘帮我分担。大家好好干,以后如果咱们刺绣人员规模扩大了,姚大娘一个人忙不过来,还需要新的小组长,我会优先从表现突出的老绣娘中挑选。”
    这大饼一画,其他没当选的绣娘都跟打了鸡血一样,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万一下次轮到自己了呢?当小组长,既光荣又有补贴可以拿,多好的事。
    将刺绣小队的事交给姚大娘,宋书玉总算可以丢开手了。
    她将新的原材料移交给姚大娘,又给了姚大娘一个记录本,交代她以后怎么处理这些琐碎的事后就回家了。
    宋书玉急着回家是惦记昨晚那五袋布料。
    这些布大小不一,材质不一,颜色也不同,能做的东西也不一样,宋书玉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找了几个小一些的麻袋,将这些布料分门别类归纳好,回头用的时候更方便。
    布料太多,一忙就到中午下工,刘桂芝回家做饭。
    一同跟来的还有桂花婶子。


上一章
返回

年代文的漂亮原配觉醒了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