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七零娇知青

七零娇知青 第25节

    “丫头,不瞒你说,家里原先也打算送几个孩子去念书的。”
    “柴知青说得对,读书是好事,不然一说起来学历是高中毕业,为什么人人得夸一句?”
    “我是没念过书,你们程叔也没念过,但咱们不傻。不说别的,就说前两年县城厂子招工,要求至少得是初中学历,程长河家的老四高中毕业又是咱们县第一名,过了厂里的考试立马就成工人了!”
    不念书没什么,照样过日子。可念书有好处她也知道,至于为啥没给孩子报名,还不是没钱闹得。
    老大爷也在一旁点头附和,“可不?现在程家老四吃商品粮,是城里人,娶的媳妇儿也是城里人,往后生的孩子也是城里人,咱大队谁不羡慕?”
    院里观望着的一个中年男人反驳道:“爹,不是谁都有老三他弟那本事的,县城第一也就一个,多得是念了书还四六不通大字不识的。”
    听到熟悉的称呼,顾莞宁悄悄竖起耳朵。程营长在前进大队可真是有名,别人说起冯大娘的孩子都得以‘老三’开头指代。
    又有人道:“爹我跟你说,你要送得选我儿子您孙子才行,不然我可不干!”
    “对!要送就都送!”
    “都送的话咱家这么多孩子,光学费就是笔不小的数目,爹娘你们也舍得?”
    一群人因为送不送送几个的问题争论起来,吵得面红耳赤。
    大爷一拍桌子,“都给我闭嘴!”
    这才安静下来。
    顾莞宁和柴瑞云在心里快速算了一笔。
    队小一学期的学费是一块钱,十个孩子就是十块,一年两学期就是二十。
    这还不包括书本费。
    大队社员一年到头满工分也赚不到一百块钱,一天三顿的粮食都恨不得精细到勺子计量,哪舍得出这么多钱供孩子念书?
    更别说几乎念不出门道来。
    如今这年景,没有高考,大学靠举荐和走关系,厂里的工人一个萝卜一个坑,想凭读书改头换面,不如祈祷下辈子投胎进工人家庭。
    书读得再好,不如是个城里人,不如家里爹妈有工作留给自己。
    这就是现实。
    大娘和大爷都沉默了。
    他家这么多孩子,肯定不能都送去念书,所以大娘一开始就考虑挑几个孩子。
    可谁都想自己的孩子去,不然就不同意,大娘跟大爷心里愁啊。
    这不行,大娘大爷又想,一房挑一个,学费公中出,但是书本费各房自己拿,结果又是不同意。
    大娘火眼金睛,还能看不出几个儿子什么想法?不就是惦记她们两个老东西手里的棺材本儿吗?
    你说就这样的,能指望他们什么?
    顾莞宁看出了点门道,不多,却挺有用。她犹犹豫豫着开口,“大娘,学费没办法免,不然咱们队小老师的工资都发不出来。但是您听我说个办法成不?”
    大娘立马道:“丫头你说。”
    “我看大娘的孙辈没有二十得有十二,都送去念书不大可行,先挑几个送去队小,您觉得呢?”
    刚才说话的中年男人动嘴想说什么,被大爷瞪一眼,生生把话憋回去了。
    顾莞宁没看到这茬,她继续说:“学费我觉得也不用家长出,让孩子们自己赚。”
    “自己怎么赚?”大娘来了兴致,“半天下地赚工分半天去念书?”
    顾莞宁摇摇头,“几岁的孩子能赚几个工分。”
    “那你说咋办?”大娘忍不住问。
    顾莞宁思考关于学费的问题已经很久了,这区区一学期一块一年两块的学费绝对是阻碍招生工作的最关键因素。
    顾莞宁:“大娘,您觉得咱们队小算是公家单位吗?”
    大娘毫不犹豫点头,“算!当然算!”
    “这就好办。”顾莞宁笑了笑,“公家单位就可以有创收业务。”
    “我心里头有了主意,不过我现在还不能跟大娘说。您稍微等几天,等大队长看过觉得可行,到时候咱们队小的学费说不定还能往下降一降。”
    大娘震惊,“真的?”
    “丫头你没骗大娘?”
    顾莞宁摇头,“肯定不骗大娘。”
    从这家离开,柴瑞云抓心挠肺地好奇顾莞宁能想出什么办法,但是她不敢问。
    两人虽然关系好,但在队小老师名额上却是竞争关系。
    回到知青院,顾莞宁连夜写出一份有关队小创收的几条建议。
    她能有这想法,说起来有两个原因。
    一是上辈子某某大学出版社的名头实在太响亮,所谓的出版社就属于校办产业。
    二是得感谢穿越前熬夜翻过的几本书,里面提到校办厂很早就已经出现,而且上世纪五十年代在政策上就有了合法性。
    校办厂,顾名思义就是学校办的厂子,属于公家生意,在允许范围内。
    不然顾莞宁也不敢提。
    穿到这本自传书以后,她发现了些端倪,这本自传书的世界跟她上辈子读过的历史有不小的出入。
    顾莞宁一边夹紧尾巴小心翼翼求生,一边在心里狠狠吐槽。
    看吧,她就说丁安妮那本自传歪曲事实。
    事实诚不欺她。
    搜索了一番原主的记忆,又跟赵红英请教后,顾莞宁就确定了,自传书的世界里并没有校办厂这种模式。或者有,但赵红英和柴瑞云没听说过。
    顾莞宁以教育方法教育目标为出发点,联系实际情况,和生产劳动相结合,为队小自给自足的远大设想提出了初步的可实施计划。
    第二天顾莞宁专门跟组长婶子请了假,带着几条建议去了大队部。
    写了建议的纸皱巴巴的,除了几个特别被标出来的建议,剩下全是顾莞宁天马行空写出来的不怎么实际的设想。
    程长顺捧着那张薄薄的纸足足看了有三根烟的功夫。
    大队会计程长义在一旁急得抓耳挠腮,“长顺你看完没?看完让我也瞅瞅。”
    程长顺没说话,他缓缓抬头,看顾莞宁一眼,又低头,看纸一眼,再抬头,看顾莞宁一眼,再低头,看纸一眼……
    来回几次,程长义终于忍不住了,伸手要去抢,“程长顺!顾知青到底写了啥,你看完快给我!”
    程长顺躲开程长义的手,把那纸叠吧叠吧小心塞进上衣的兜里。
    程长义:“……”
    作者有话说:
    【顾·丫头·莞宁】
    【柴·知青·瑞云】
    ps:
    1.校办厂,文中只取最浅显的表义
    2.关于给评论区的小红包发天使,搞不懂后台这个批量发,所以如果有小天使遇到上下都有红包而自己没有,不是作者故意的o(╥﹏╥)o
    第19章
    ◎继续追◎
    程长义:“……”
    人干事?
    他气得头都快冒烟儿了。
    “程长顺你也太独霸了!”
    程长顺一把推开他, 看着顾莞宁问:“顾知青,这是你想的?”
    “不全是我想的,我以前在书里看过。”顾莞宁诚实地回答。
    程长顺突然就乐了, 黑黝黝的脸皱成了花, 大嗓门一吼能传到二里外的田里。
    “谁说读书没用?”程长顺猛一拍桌子, “没用顾知青能想出这么好的主意来?!”
    他若无旁人一般开始跟顾莞宁讨论,“顾知青你可是帮了咱们大忙,我看了, 你那纸上写的很有用,对咱们队小建设特别有帮助叭拉巴拉……”
    一旁程长义:“……”
    程长顺足足巴拉了两个小时, 从他萌生办校想法说起, 说这三年自己是多么辛苦,为了队小奔波忙碌受人白眼,还不被理解……
    说者伤心,闻者·顾莞宁和程长义面无表情。
    快下工的时候, 为表对顾莞宁建议的重视,程长顺和程长义亲自把人送到田里, 跟组长婶子一通解释。
    立马小组里的知青们看顾莞宁的眼神就不对了。
    不过顾莞宁却顾不上那些知青的反应。
    此时。
    杨桂花笑得和蔼可亲,“顾知青考虑地咋样了?”
    顾莞宁:“……”
    “婶子我……”
    她艰难道:“您能再匀我几天吗?”
    见顾莞宁这个反应, 脸上虽然挂着笑却是强颜欢笑,杨桂花在心里叹气。
    这就是没那个意思了。
    肯定是小姑娘脸皮薄,觉得欠了程老三救命之恩才不好意思明说。
    杨桂花拍拍顾莞宁的手背, “婶子明白。”


上一章
返回

七零娇知青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