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七零娇知青

七零娇知青 第115节

    “你也不认识市里的路啊?”顾莞宁埋头在衣柜里翻找,前阵子随她们一起寄来的衣服已经到了,占满了整个衣柜,她要找件衣服属实不容易。
    程砚洲道:“之前经常在外出任务。”
    “可你都当兵□□年了。”顾莞宁把挑好的衣服摆在床上,扭头对程砚洲说:“你去送东西吧,我换衣服。”
    程砚洲拎着东西下楼,兜里踹了两毛钱,去后勤部窗口的时候顺便看看有没有新鲜的蔬菜。
    等程砚洲出门,顾莞宁拉上窗帘。
    天气依旧热,不能再像之前那样棉裙里面套毛衫毛裤,穿裙子坐自行车后座又不方便,顾莞宁就穿了身长裤和短袖,外面再加一件外套。
    这样也不怕晒。
    程砚洲回来时拎了一捆小青菜一捆小白菜,“这两天后勤部窗口会上土豆和红薯,家里没东西放,去市里的时候顺便买几个木筐回来。”
    “百货大楼卖木筐吗?”顾莞宁记得没有专门的地方售卖这类手工农产品。
    “国营饭店周边有个市集,用一个鸡蛋能换两个。”程砚洲把菜放到阳台上,进屋来见顾莞宁盯着自己,他一拍脑袋,从兜里掏出两个信封来。
    其中一个特别厚。
    “真的到了?”顾莞宁接过来,摸到那个厚的,心里有些忐忑,“这不会是退信吧?”
    “应该不是。”寄信也是程砚洲寄的,他记得很清楚,“比当初寄的时候要厚。”
    另一封就没什么厚度了,顾莞宁决定先拆这个。
    这一封是真的薄,不管跟当初哪个比都明显很薄,拆开一看果然很让人满意。
    是钱!
    再一看信封,是报社的回信,这么说她的两篇文章和几张画稿都被征用了。
    “你帮我数一数有多少钱。”顾莞宁把信封塞给程砚洲。
    她现在手心冒汗。
    程砚洲把信封里的钱抽出来,发现下面还藏着两张票,是一张肥皂票和一张二两的肉票。
    “正好家里没有肉票了。”顾莞宁把肉票收起来,二两肉窗口那边也是给切的。
    肥皂票也攒着,家里不缺就寄去南河县,红英姐和瑞云姐爱干净,肥皂用得快,给她们正好。
    信封不厚,但实际上钱不少。
    两篇文章加三张画稿,一共四块二毛。
    买面粉能买二十斤。
    信封里附有一张类似发票的东西,上面写两篇文章一篇五毛一篇六毛,三张画稿除了那张秋收大稿是一块五,剩下两张都是八毛。
    编辑也有留言,说明报社下半年的精选篇目成书可能选用那张大画稿做插画,到时候也有一份稿费。
    这算是意外之喜了。
    有了这份稿费,顾莞宁觉得哪怕另外一封是退稿也没什么。
    要不是现在破除封建迷信,程砚洲认为有必要拿香供起来,这可是写文章赚来的钱。
    程砚洲表情严肃,“这事得给爹娘打个电话说一声。”
    估计二老知道后做梦都能笑醒。
    顾莞宁想拆另一封,听见这话她道:“你先别说,我想先把钱攒起来,等年前买东西寄回去。”
    给大姨和表姐表哥买,给爹娘买,也给林场的爸妈和外公买。
    当然这得她能真正赚到钱再说。
    这样的零散稿费不稳定,如果能把课本翻译的事情变成长期约稿,等爸妈和外公平反后才能更好安置他们。
    “这个钱攒着,买东西用我的工资。”程砚洲说道。
    顾莞宁看着他,“赚了钱为什么不花?那以后有更多的稿费,难道都要攒着?”
    “不一样。”程砚洲把钱、票和那张附带的小票都塞回信封里,“这是你收到的第一笔稿费,我们都不花,保存起来。”
    顾莞宁:“……”
    她问:“肉票和肥皂票也要存着吗?”
    那可是二两肉。
    程砚洲:“嗯,都保存起来。”
    那么多钱呢,顾莞宁心疼地看了一眼,不能花就跟废纸一样,“算了,给你当零花钱。”
    “好。”程砚洲把到手的零花钱压在抽屉最底下。
    拆开另一封信。
    这封对应的应该是三篇外国文学小说的回信,意外的是回信里竟然也有钱票,除了钱票还有一沓折起来的纸。
    把钱票给程砚洲,顾莞宁摊开那沓厚厚的纸张。
    最上面的纸张是文学书刊主编的回信,信不长,先是跟顾莞宁问好,接着又说了几点关于那三篇译稿的看法,主要是赞赏,某些句子翻译得十分流畅切题,还不经意间问了下顾莞宁的身份和年龄。
    到这儿,顾莞宁终于发现了,这位主编之前的用语透露着一股尊敬。
    自己该不会被当成几十岁的老同志了吧?
    顾莞宁挠头,她的年龄不大,更是没什么身份。但是当初为了让自己显得稳重些,在给报社和书刊写信的时候把用词模糊了下,这下闹出笑话了。
    接着往下看,主编说她寄来的两份稿子非常优秀,一份是外文直译稿,一份是意译稿,直译稿最后一页标注注释,这样十分便于审核和校对查看。
    说起来顾莞宁没做过这样的工作,翻译嘛,就寄个翻译稿不就得了?但是她记得外公和大舅偶尔会额外寄一份稿,寄的是什么她倒不清楚,于是就把最开始那份稿子给整理一下塞了进去,至于方便书刊编辑工作一事完全是歪打正着。
    既然这样没什么问题,那以后就都如此。
    信后面还说,文学社长期征集插画稿,像类似这次画稿质量的稿子他们几乎必收。如果质量能一直保持下去,稿费十分可观,且会持续高涨。
    这个工作可以。
    这封信后那一厚沓,大部分是文学社决定近期要征集的小说和诗歌,不用顾莞宁再费心去四处搜寻。
    最后一页是文学社急需插画稿的篇目,在市图书馆能找到。
    在顾莞宁看信的时候,程砚洲默默数清了这份稿费,并安静在一旁等着。
    三篇文章都是短篇小说,分别是三千字、五千字、五千字,由于质量尚可但是新人,文学社给出了千字九毛的稿费标准。
    这样算下来就是十一块七毛。
    三张画稿同样是八毛一张,一共两块四。
    这两份稿费加起来都抵得上一个普通工人半个月的工资了。
    当然里面也附了钱票,一张肥皂票和一张盐票。
    顾莞宁也没想到能有这么多,按她的设想,两份投稿分别有一篇能被录用就已经是万幸了。她甚至都没对文字稿抱多大的期待,虽然确实花了不少功夫,但她更有信心的是画稿。
    一共六份画稿,最后是五块五的报酬,这已经大大超出了顾莞宁的预计。
    没想到五篇文章都被录用了,没有一篇被退回来,而且还接到了一份长期工作。
    作者有话说:
    有二更
    本文主体架空啊,涉及到职业相关描写,与现实基本【不符】,勿深究
    第73章
    ◎进城◎
    带着新鲜出炉的稿费出发进城。
    这个点不好等公交, 干脆就骑自行车,到市区的时候还没十一点。
    “这个时间吃饭的人不多,我们先去吃饭, 再去房管所。”程砚洲把自行车寄存在这条街街尾的寄存点, 花了两分钱。
    大城市的国营饭店果然不一样, 饭店是二层的小楼,小楼外还停了辆黑色的小轿车。
    进去饭店,一楼大堂也气派得很, 除了小方桌还摆设了几张大圆桌。窗口上的菜单也一长串,打眼一瞧至少有两排都写着肉。
    今天特供羊肉, 孜然羊肉块, 刚好有人去窗口端菜,顾莞宁看到那好大一盘呢,只要一角八分钱。
    程砚洲牵着她去点菜,“一盘羊肉, 加两个芝麻饼。一份排骨面,一小份炖菜, 再要三个馒头。”
    之所以要小份炖菜,是因为小份都是海碗分量, 大份得用脸盆才装得下。
    都不贵,除去粮票才花了五角四分钱。
    找了个安静的角落坐下,把手绢包着找零的钱装回兜里, 顾莞宁拧开水壶抿了一口。
    “二楼跟一楼都是这样的布置吗?”顾莞宁问。
    程砚洲接过水壶也喝了两口, “二楼有屏风隔开的小间。”
    拉着程砚洲, 顾莞宁好奇地去楼梯口瞧了一眼, 里头就跟迷宫似的, 二楼的空间本就小, 这样一布置越显得拥挤。
    而且这大热天的,在不通风的情况下吃饭,想想就难受。
    还是一楼好,一楼头顶上有风扇。
    回去的路上刚好她们这桌饭菜出锅,两人顺路端回去。
    芝麻大饼比顾莞宁想象中大多了,至少比她手还大两圈,煎得金黄酥脆,还是五香味的,干吃也特别香。
    她试探地咬了一小口,刚出锅的还烫呼呼的。
    程砚洲把面条摆在她跟前,“慢点吃,不够这个也给你。”
    顾莞宁:“不了,我一个就够。”
    她喝一口面汤,然后把芝麻饼从中间劈开,夹几块羊肉放进去。芝麻饼外酥里煊,羊肉喷香可口,这样比干吃还多了些层次。
    程砚洲学着她的吃法也给自己做了一个,大口咬下去能既能吃到面又能吃到肉,特别过瘾。
    虽然这处角落偏僻,可也有客人晃眼能瞧见的,看到她俩这样吃也给自己弄了一个,别说这吃法真挺不错。
    一顿饭吃完,汤汤水水都进了两人的肚子。


上一章
返回

七零娇知青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