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重生在夫君登基前/碎金

重生在夫君登基前/碎金 第75节

    他们六姐竟全预料到了。
    因为我,都经历过啊。
    当然不是比阳,是别处。但十分相似,俱都是本地根深大户。
    手段,也就是那些手段。
    若都经历过,都看过了,吃过亏受过教训,现在再回头看,便都不稀奇,甚至可以预料他们将要迈出的脚步。
    “统共也就那么几种手段。”叶碎金道,“比阳周边已经被我们清理干净了,无外援可引。”
    “如果咱们上来便直入比阳,而不是先周边扫荡的话,这些人最可能做的便是像马锦回那样,勾结杜金忠。但这条路走不通了。”
    “那唯有从内部。没有外力,便只好靠内力了。内力是什么呢?”
    “自然就是百姓。”
    叶碎金的眼中泛起了戾气。
    “记住,旁的都可宽恕。”她道,“凡裹挟百姓、或以民意胁迫朝廷的,绝不可饶。”
    兄弟们下意识地都应道:“是!”
    连三郎都恍惚了一瞬,差点以为他们就是“朝廷”了。待醒过神,他不由摸摸脑袋。
    再看看六娘。
    或许是他格局没有六娘大吧。
    而段锦又生出了那种感觉。
    那种“她很遥远”的感觉在这一刻尤其强烈。
    叶碎金在他的眼里有一瞬变得甚至有点缥缈。
    为什么会这样呢?
    三郎问:“那我派人回去催催我爹?”
    叶碎金点头:“叫四叔和蒋引蚨动作快点。这种事就是,拖得越久,百姓越恐慌。百姓越恐慌,民意的力量就越能拧成一股绳。”
    十郎不是很懂:“不就是关门不卖东西吗?”
    他想不明白叶碎金说的恐慌。
    叶碎金道:“因为这里不是乡下,是城里啊。”
    这里甚至不是县城,是州府级的大城。这里的人的生活模式和他们乡下是完全不一样的。
    在乡下,大家都能自给自足,偶尔赶集才买买东西。或者有什么特别需要的,会特意去集市甚至县城去买。
    大家的主要营生是种田。主要的粮食来源是自己种的田。
    但大城就不一样了。
    百姓各有营生。若忙起来,没时间开伙,便可到街上购买食物。
    杨家肉饼、徐家炊饼、孙家汤饼……总之,这是一个钱流动得比乡下频繁的生活模式。
    且跟乡下人最关键的一点区别是,城里人家里,没那么多存粮。
    城市商业繁荣,购物方便,既有粮铺在,当然是等没粮了再去粮铺买就是了。
    一家子就这么些收入,各处都要花钱的,不能一下子把钱都压在粮食上。
    所以,一旦罢市,如布匹纸张等非民生必须品买不到,人们还只是抱怨而已。
    但家里的面缸、米缸空了,粮铺不开门,盐罐空了,盐铺不开门的时候,百姓就慌了。
    也有一些个人的小铺还开门,但价格直接飞涨十倍。
    百姓就更恐慌了。
    城里买不到粮,总不能饿死,等到邻居家也借不到粮的时候,便只好背上褡裢出城去乡下买粮。
    又做不到嘴巴严密,直接就把城里的情况带到乡下。乡下人也不傻,一弄清楚怎么回事,或者捂粮惜售,或者坐地涨价。
    一连串的效应便从城里蔓延到了周边。
    百姓温顺的前提是吃饱肚子,若吃不饱岂能行。才几日功夫,比阳城就乱了。
    若不是兵器锃亮、身上有杀气的青衫军一队队地在街上巡逻,只要就要出现□□的乱象了。
    叶碎金问十郎:“看明白了吗?”
    十郎亲眼看到,终于晓得厉害:“明白了。”
    他抱怨:“四伯怎么还没来?”
    叶碎金淡定得多了:“快了。”
    因为她不是等到比阳诸家罢市了才想的对策,她是在入城之前就已经向邓州下了手令。
    比阳的常平仓是空的,可邓州的常平仓全都是满的。
    她取下邓州,可是追缴了足足三年的钱粮!
    众人又聚集在李府。
    本来从前商议大事都是在刺史府的。以前官府无人,他们聚集在刺史府,俨然就是官府了。
    让人有种飘飘然之感。
    李二尤其后悔。
    “早该向新朝投诚的。”他扼腕,“实在不该一直观望。若我们先投诚了,或许唐州刺史之位就是我爹的了。就不会被她一个女子先抢占了名分。”
    是这样吗?
    有人点头,可也有人感到迷惑,总觉得不对。
    细一想,恍然。
    是不想投诚吗?是没有能力投诚啊。
    往京城去,拿什么与皇帝说?说我是比阳大户吗?
    那你有多少兵,占了多少地?
    没有,我只有家丁。
    比阳最大的短板就是,他们真的全都是良民。
    便是李家,素来自称祖上是陇西李氏,可也仅仅就是“祖上”罢了。陇西李氏的威风他们就是半点没有。
    李家,并没有武人。
    招的一些门客,也就是那样。训了些民壮、家丁尚看得过去。可等他们见到了叶女子带来的青衫军,才惊觉了家丁与士兵的差距。
    叶女子,咳,虽然消息不太灵通,但也能想得到,人家能获取皇帝的敕封的前提,必然是已经掌握了邓州。
    你李家……怎好意思说差在了“没抢先”上。
    抱怨完,李二听了下人回禀的城中恐慌之象,又得意一笑:“小小女娘,不知道天高地厚。这下知道了吧,如果没有我等,整个比阳城都得过不下去。”
    “大家都准备准备,再等几日,鼓动百姓去刺史府前哭去!”
    “到时候,看她慌不慌,有她来求我们的时候!”
    算计得挺好,哪知道第二日,家丁慌张来报:“二爷!不好了!”
    “邓州!邓州来了车队!”
    “很长!很长的车队!”
    蒋引蚨掀开车帘子,望着城门,心情激动。
    他本来只是瑞云号南阳分号的掌柜,谁知道天上掉馅饼,叶节度使对他青眼有加,选中了他做联络人。
    他从中牵线,使瑞云号的东家与邓州新势力搭上了线。
    这已经是他职业生涯向前跨出的一大步了。
    不想,叶节度使是真的看得起他,竟将这么重要的事也交给他来办。
    叶家家学渊源,当然有很多能做将军的人,但若论起行商之事,蒋引蚨敢拍着胸脯讲,整个叶家也挑不出一个能强过他的。
    只要能将节度使交给他的事办得妥妥帖帖,蒋引蚨已经隐隐察觉到,他的将来,或许不只是一个掌柜。
    “叶大人,咱们这就入城吗?”他问。
    他喊的这个“叶大人”不是旁人,是叶家四老爷,邓州别驾从事、节度副使。
    叶四叔仰头望着比阳城楼,内心激动一点也不少于蒋引蚨。
    总算轮到他出一趟门了!
    这么大个城,以后是他们的了!
    叶四叔马鞭一甩,意气风发:“走!进城!”
    长长的车队,在青衫军的护卫下,浩浩荡荡地挺进了比阳城。
    “去给六娘平粮价去!”
    第58章 不恕
    “有粮了!有粮了!是平价粮!”
    百姓奔走相告。
    “怎么有粮了?李家粮铺开张啦?”
    “怎么可能, 李老爷还在府牢里关着呢!是刺史大人从邓州运了粮来!”
    “快,孩儿他娘,快去拿口袋, 买粮去!”
    粮是百货之首。
    粮价一旦出现大幅度的波动, 往往便伴随着天灾、人祸, 治安的动荡和军事的危机,百姓对此十分敏感。基于这个认知,所以一旦粮价波动, 其他涉及民生的百货哪怕其实并不短缺,也会跟着波动起来。
    一地便动荡不安。


上一章
返回

重生在夫君登基前/碎金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