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我在乱世搞基建[穿书]

我在乱世搞基建[穿书] 第171节

    “他会仙术哩。”女人合十有些粗糙的双手,虔诚的朝南边拜了拜。
    完颜旗达忍不住看了顾念一眼,半个多时辰之前,他也怀疑过眼前的这位会仙术。
    “对对,他只要一施展仙术,病就全好了。”男人放下陶罐的盖子,也露出虔诚的神色。
    顾念:…………
    仙术?怎么听起来觉得比刚才那个土医还不靠谱的样子。
    “到底什么样的仙术?”完颜旗达愈发好奇起来。
    “前年的时候,城内有疫病蔓延,全靠那位神医施展仙术,用业火烧死了所有的病魔,大家才好起来的。”男人解释道。
    用火烧掉病人用过的可能含有传染性病毒的东西的,到的确是个阻止病毒扩散的办法,但是如果只是单纯的用火烧掉,为什么会叫业火?顾念有些不解,“什么是业火?”
    “跟咱们这普通的灶膛里的火不一样,”男人边说边往灶膛里添了两根柴火,“听说是纯黑色的火焰,看起来特别吓人。”
    完颜旗达露出了震惊的神色,唯有完颜忽烈因为不太听得懂汉话,没什么太大反应。
    “确定是黑色的?”完颜旗达惊愕的道。
    “确定,满城的人当时都看见了,做不了假哩。”
    顾念默默垂下眼睫,没有做声。
    “原来不是你自己亲眼看见的。”完颜旗达松了口气,觉得当中必定有什么蹊跷。
    顾念正在出神,旁边的完颜忽烈忽然拍了他的手背一把。
    “摘错了。”完颜忽烈指着顾念手上的菜,用靺鞨话说道。顾念这才发现,他刚才太专注于想业火的事情,把应该吃的菜叶都扔掉了,不要的菜根却全都放进了篮子里。
    顾念不禁大窘,连忙将地上的菜叶捡拾起来。
    “够了够了,这位小郎君的手比我脸都嫩,一看就是没干过活儿哩。”女人笑着把菜篮从他身边拿走,舀了水开始洗菜。
    顾念不好意思地用指节蹭了蹭鼻子,众人也都跟着笑了起来。
    “我虽然当时没亲眼见过业火,却也曾经见那位神医施展过另一种神术。”另一边的男人露出骄傲的表情,“你们刚才进村的时候,是不是看到二郎和九郎在打架?”
    “我们是看到两个男人在打架,年轻的那个似乎喝醉了。”顾念点了点头,“这跟那位神医有关系?”
    “不但有关系,而且关系大着哩。”男人搬过小板凳,一副说来话长的模样,“那个年轻的叫蔺九郎,挨打的那个叫郭二郎,蔺九郎的姐姐蔺七娘,原本嫁给了郭二郎的哥哥郭大郎。
    去年夏天的时候,蔺九郎他们出海打鱼的时候,七娘突然死掉了。按照郭大郎的说法,是得了急症,还没来得及请土医,人就没了哩。
    郭大郎怕她这病不是好病,会传染给大家,就匆匆买了副棺材,把人给埋了。
    人家埋自己家的人,村里人也不好多说什么。
    后来蔺九郎他们回来,觉得事有蹊跷,便找到了村长,说是要开棺看看。郭大郎一开始不肯,拖了许久,后来没办法,才答应开棺。
    结果尸体已经腐烂了,什么都看不出来。
    蔺九郎不肯息事宁人,硬是将大郎告到了城内的县令那里。
    尸体当时已经腐朽成骨,仵作也什么都查不出来。案子眼见着就要以蔺九郎诬告了结的时候,那位神医突然出现了,说或许他能看出什么。
    然后,那位神医就让人将蔺七娘的尸骨用竹席抬入一座烧热的地窖,他自己在旁边施法,半个时辰后,他让人将尸骨又抬了出来,撑开了一把随身的红伞,骨头上立刻出现了斑斑伤痕。
    当时我们都在县衙听审,看得一清二楚。
    神医又指出,其中最为致命的,是脑后的一处。
    郭大郎吓得抖如筛糠,当场俯首认罪哩。”
    “就用一把伞?” 完颜旗达愕然。
    “对,就用一把伞。”说到这里,男人叹了口气,“从此以后,九郎一喝醉酒,就会去找郭家那边找他们家的人麻烦,要他们还自己姐姐的命来。”
    完颜旗达下意识的看了眼顾念,发现对方完全没有吃惊的神色,不禁心下一动。难道顾念也知道这种仙法?
    众人吃过晚饭,顾念回到屋内,正准备跟年深聊点‘悄悄话’,完颜旗达却‘没眼色’的闯到了他们屋里。
    顾念:???
    “你是不是知道那位神医的仙法到底怎么回事?”完颜旗达开门见山的道。
    顾念愣怔了下才道,“算是吧,大概能猜到一些。”
    “可否请顾掌柜解惑?”
    “什么神医?”年深不解。
    顾念便把听到的那位神医的事迹给年深重复了一遍。
    年深皱了皱眉,虽然他看不透事情的关窍,却从顾念的话里听出了意思,这些必然不是什么仙术。
    “烦请顾掌柜解惑。” 完颜旗达认真的跟顾念行了个汉人的叉手礼。
    “其实也没什么,他能准确的指出郭大郎行凶击打人的部位,其实就是借由红伞看到了了那些死前伤,然后又辨认出了其中的致命伤而已。看着唬人,其实就是种验尸手法而已。”顾念道。
    年深眉峰微扬,“所以,关键在于红伞?”
    “没错,在红伞下才可以看到。”顾念点头。简单点来说就是红外线显伤,这种手法宋慈的《洗冤录》里就有记载。不过,以这个时代来说,的确是非常令人惊艳的验尸手段了。
    完颜旗达道,“那业火又是怎么回事?世上真有黑色的火焰?”
    “我没有亲眼见过,不知道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顾念摇了摇头,又道,“我只能说,如果单纯只是让大家看到黑色火焰的话,我也有方法能做得到。”
    小时候看动漫,他曾经拿着里面的黑色火焰去问奶奶,奶奶给他讲了焰色反应,又用低钠灯让他清楚的看到了黑色火焰。他的疑惑是解开了,再看那部动漫时却也失去了应有的震撼感。
    “那我就放心了。”完颜旗达如释重负,而后郑重地点了点头,“你之前问的事情,我决定了,接受你的邀请。”
    “太好了。”顾念有些意外,没想到完颜旗达在这个时间点突然给出了答案。
    “什么时候要人?”
    顾念跟年深对视了一眼,年深道,“明年三月初五,我们在平州城东门外等你们。”
    顾念在心里飞快的估算了下,三月初五,训练四五个月,差不过就是八月初,再往后天气就冷了,这样看来,年深是打算在明年冬天之前拿下渝关?算起来的话实验和赶制装备的时间也只剩不到一年了,再加上中间的雪季,能用的时间就更少了。看来等跟吴鸣会合之后,他们得尽快赶回飞来谷了。
    “一言为定,等雨停我就带着忽烈和族人先回去。”完颜旗达正要离开,顾念连忙拦住他,“哎,既然这样,我先把马蹄铁画给你们。”
    “先给?”完颜旗达怔住了。
    “我们相信你的承诺。”年深朝他伸出了手。
    “还有,记得告诉吴鸣,我们在城里等他。”顾念按照男人讲故事时的方向,指了指南边。城里的条件肯定比村里好,他决定带年深先去城里养病。而且,也可以去拜访下那位神医,说不定真的能快点治好年深的伤。
    “那是自然。”完颜旗达拍了下年深的手,用力握住,第一次露出了笑容。
    两天之后雨停,完颜兄弟要回部落,船主要继续走船,百戏的人要雇船救人,顾念跟年深要去城里,众人各奔东西。
    顾念和完颜兄弟山宗等人都是落水才被冲到荒岛的,身边自然没有银钱,他正准备用玉佩跟村里的人换些钱,船主却主动给他送了两缗钱的盘缠过来。
    “我给你写个欠条,他日相逢,或者掌柜的去凉州的云霞饮店铺,顾念必定双倍奉还。”顾念感激地道。
    “顾司直客气了,你不但帮我保住了一船人的性命,也保住了一船的货物。这点钱只是在下聊表些心意。”船主被他认真的态度弄得有些不好意思,顾念却执意给他写了张欠条,直到船主收下欠条,他才收下了那两千文钱。
    山宗正好也要去城里,便跟顾念和年深结伴而行。
    三人搭着村里人进城的牛车,晃晃悠悠地在泥泞的道路上走了将近三个时辰,终于看到了那座城池。
    日头偏西,牛车也走到了城门外。
    顾念抬起头,夕阳金橘色的余晖里,只见城门上写着硕大的两个字,【蘇州】。
    顾念赫然瞪大了眼睛,等等,苏州?
    我们这是一路被冲到东海了吗?
    作者有话说:
    顾念:苏州不是不靠海么?
    备注:镇浪油:早期很多海上的搜救艇,都会配备一个“镇浪油壶”,遇到大风浪的时候,就会把油壶里的镇浪油洒向海面,这样就能平息风浪起到救命的作用。
    古代就有这样的镇浪油技术了,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50年亚里士多德的记载。亚里士多德说,潜水者在下潜前会在水面撒上一层油花,这样子海面就会变得局部平静,日光就可以射入潜水区域了。
    近代在执行营救任务的时候,搜救船只也常常带着镇浪油油壶。比如,英国1894年制定的《商运法》(merchant shipping act)就要求英国船只携带镇浪油。
    究其原理,有两种说法,其一说是利用了液体表面的张力,向海面撒上镇浪油后,油会沿着顺丰向下风铺开,而油的密度是小于水的,因此油就会在海面上形成一层油膜。这层膜就像一个保护壳一样,给海面上盖上了一个大盖子,阻止了浪峰的形成,因此海面就会得到暂时的平静,涌不起浪。
    另外一种说法则认为,镇浪油之所以可以平息风浪,是因为“吉布斯表面弹性原理”,当海浪翻涌形成波,油花的内部也会形成纵波,震动方向与波的方向相同,波峰和波谷的运动方向相反。这就会让油层和水之间形成了剪切力,压制了浪花的形成。
    不过,由于油对海洋的污染,近年镇浪油已经被禁止使用了。
    第137章
    “苏州?”顾念分外疑惑,仔细看了两遍,确定自己没有认错。
    “镇北军辖地,有苏、扶等州,苏州与对岸镇东军所辖的青州登州相对,想来便是此处。”山宗笑眯眯地看了顾念一眼,“顾小郎君可是将这里与镇东军下辖江宁府的苏州弄混了?”
    这个时代居然有两个苏州?闹了个乌龙的顾念有些尴尬,耳朵泛红,“是我见识浅薄了,只知道江宁府有个苏州,却不知道北边还有一个。”
    “我也不知道。”年深泰然自若地站到了同样‘无知’的位置,缓解了顾念的窘迫。
    山宗摇了摇头,“顾小郎君说笑了,你若是见识浅薄,世上还有几人敢自称有见识?”
    几人谈论之间,便已来到城门前。
    顾念他们的过所还在靺鞨部落的行李里,所以在渔村分别之前,他特意拜托船主和村里的村长各自帮忙写了份保书,打算跟守门的兵丁说明情况,进城去办份临时的过所。
    大约因为此地是船难的多发之地,兵丁们已经见惯了类似因为落海而没有过所的状况,并没有过大盘问,随便看了那两份保书几眼,就将他们放进了城。
    几人进城之后,第一站便先去了县衙,县丞收过钱后,办事也很痛快,程序化地问了几个问题,便给他们发放了苏州城的过所。
    尽管这种临时的过所只能在本地行动,对顾念和年深来说也够了,毕竟他们也得等跟吴鸣会合后才会离开,到时候拿到行李再去别的地方,自然就不用愁了。
    等他们离开县衙,就已经到了掌灯时分。
    从县衙出来,转过一个巷口就是街市。也不知道是临海码头的关系还是此地距离长安路途遥远的缘故,总之这里似乎完全没有了宵禁的概念,周围依旧人来人往,夹杂店铺伙计招徕客人的响亮嗓门和路边摊热气腾腾的食物香味,烟火气十足。
    如果不跟南方那座同名的城池比较,单从镇北军所辖之处来看,这座北方的苏州城其实也算得上繁华。
    街面上的人口音纷杂,打扮各异,三人很自然的融入了人群。
    顾念原本是打算先找家客栈住下再看吃什么的,但是街边那些小摊的香气实在是太诱人了,他没忍住,先是花两文钱买了两块玉梁糕,后来又买了一纸兜油塠。
    此地的油塠不是长安那种甜口加糖的,反而用了猪肉和章鱼肉,做成咸口,颇有些章鱼小丸子的口感,味道异常鲜美。
    “太好吃了,你快尝尝。”顾念尝了一个之后,便‘爱不释口’,立刻用竹签串了一个往年深嘴巴里塞。


上一章
返回

我在乱世搞基建[穿书]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