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

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 第144节

    卫家一家:“……”
    关琦老爷子:“……”
    这幺妹缺心眼没跑了。
    孟氏赶紧上前把卫容与从关红芹身上抱下来:“关姑娘莫听小孩子家家胡说,她刚学话儿逮着什么就说什么,不懂意思的……”
    这时卫景川红着脸从前头打马回来:“关姐姐,走了走了。”
    关红芹从迷糊中回过神来,挥鞭催马,与卫景川并行渐行渐远。
    等他们走了,孟氏跟卫巧巧嘀咕道:“谁教的囡囡见着人家姑娘就叫‘婶婶’的?”
    幸好关姑娘心大不在乎,换个心思细腻的这多难堪。
    卫巧巧笑了:“还不是溪儿跟咱们离得近老见面,贞姐儿教她喊‘四婶’习惯了,以后见着哪个姑娘都喊‘婶婶’。”
    孟氏嗔道:“她天天喊贞姐儿和你‘姑姑’,怎么不叫人关姑娘‘姑姑’。”
    卫巧巧:“……”
    谁闹得清楚卫容与这么点儿个小丫头脑瓜里在想什么。
    卫容与嘻嘻笑了,伸出两个短胖手指数了数:“有大姑姑二姑姑二婶婶和四婶婶没有三婶婶……”
    她数了多少遍都缺了个三婶,二婶婶和四婶婶一见面就捏她脸蛋,这回又遇见个捏她脸蛋的,想着就是三婶婶了。
    但是这个三婶婶手劲儿好大,捏得她都疼了。
    皇宫,御书房。
    云骁帝将一道奏折掷到谢回身上,阴沉着脸质问:“打仗前纪东风上奏折跟朕说龙城郡的城防尚且不够坚固,操练兵马的时间较短,恳求朕准奏给北夷十万里白银换他们熄兵,”他从御案上站起来盯着谢回:“谢爱卿,这份奏折到了京城,你半夜背着其他人来见朕,说你去年巡视龙城郡的时候见纪东风手下兵强马壮,城池之坚固十万人都攻不破,这仗打了就是个全胜……”
    打了,全胜了,捷报传来之后群臣、地方官吏个个上表颂圣,称他有千古明君之威,歌功颂德的奏折御书房都盛不下了,可是有什么用,这这一仗打下来折了纪、裴二人,上万名戍军战死,前后耗费了府库三十多万了银子,三十多万两啊!
    云骁帝一算这个账就头大生气,这仗打的龙城郡城破纪东风战死丢了半个面子,后来关琦率兵得胜赢回来半个脸面,但吃了一整个闷亏啊。
    谢回没有辩解,只是跪地请罪:“臣有罪。”
    云骁帝又丢了他一份奏折:“这是柳承珏第九次上奏弹劾你的,他是揪住粮草的事不放了。”
    “粮草的事,谢回,你欠朕一个解释。”
    革职治罪一个户部主事周辽没平息住龙城郡的愤怒,柳承珏每月都会送一份弹劾谢回的奏折到朝廷,似乎要跟谢回死磕。
    谢回伏地颤抖道:“陛下粮草的事臣实不知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臣明明足数调拨往了龙城郡……”
    为何运抵龙城郡就只剩下了一少半浸了水的,根本没办法吃的粮食。
    初置龙城郡时他亲自押运粮草送往龙城郡,一路上没出差错啊。
    他也正在查这件事呢。
    “给朕查清楚!”云骁帝气道。
    谢回额上的冷汗下来了:“是陛下,臣一定给陛下个答复。”
    云骁帝微微瞥了他一眼命他快滚。
    谢回从御书房出来之后没直接出宫,而是去了皇太后所居住的凤栖殿。
    今日姜宝璐带着一双儿女进宫来给皇太后请安,算着时辰这会儿还没走呢。
    被女官领进去之后,隔着珠帘谢回听见姜宝璐在哭诉:”……姑母,裴氏女欺负玉衡至此,她是连姑妈您都没放在眼里啊……”
    姜宝璐不提关红芹的事,那种武官之家没教养的粗鄙丫头,她不跟她一般见识。
    只是裴雪岚这口气,她怎么都咽不下去。
    皇太后姜氏冷冷一笑:“裴家么素来如此。”
    高门大姓裴氏在儿女的婚嫁上一向高傲,甚至连天子家都不放在眼里,求娶裴氏家族的女儿姿态通常都要放低一些,就连当年先帝为太子,今上云骁帝求娶裴氏嫡女为太子妃时都弃了御辇步行走到裴家亲自上门为太子提亲呢。
    别说谢家一个在京城没什么根基的新贵门户了,你谢回当了相爷又怎样,裴家不会因此就丢了高傲。
    姜宝璐哭道:“姑母,那您侄外甥玉衡这次丢的脸就算了?”
    皇太后反问她:“你想让哀家怎么办?”
    姜宝璐道:“侄女请求姑母下一道懿旨,让那裴氏女嫁给玉衡。”
    裴雪岚想退婚不是,她非要把人娶进门来好好磋磨,一寸一寸打折裴氏女的傲骨,让她悔不当初。
    这蠢婆娘。
    谢回在外面听不下去了,忙轻咳一声进去道:“太后姑母,宝璐在气头上您可千万别答应她。”
    皇太后摇了摇头:“宝璐啊,还是谢回考虑得周全,你呀……”
    已故光禄大夫裴随才下葬多久,她就下懿旨让裴雪岚嫁进谢家,且不说传出去让天下人诟病谢玉衡仗着她的势强娶裴雪岚夺了人家的守孝之志,就说以裴家一贯的德行不会干的。
    也不是不敢抗婚打她的脸。
    姜宝璐狠狠地剜了谢回一眼,当初她不赞成给谢玉衡说裴氏女,是谢回非看中了裴雪岚,到头来叫宝贝儿子受气,她跟他没完。
    一家从宫里头出来回到家中,谢回两口子就这事吵吵起来,到后来谢回服软了:“夫人呀,你等我查完粮草的事再说玉衡的事行不行。”
    想当年他年少才从翰林院熬出来,仕途的哪一步哪一件事不是隐忍再隐忍,在京城皇族、这些高门世家面前低声下气巴结奉承,这才能官场左右逢源爬上了相爷的位子,怎么到了他儿子谢玉衡这里就这么沉不住气呢。
    子不肖父!
    没出息。
    他越看谢玉衡越不顺眼。
    “我和玉衡等着,”姜宝璐白了他一眼,带着女儿谢书琴往后院去了。
    ……
    送走他们,五月份那批新科进士的朝考、选馆、授官补职、荣归故里等一系列程序也收尾了。
    龙城郡城破以及战场的惨烈事全是朝廷和兵部的绝密,一个字都没泄漏到无关的人员耳中,只上月纪东风、裴随等人的灵柩运抵京城,外人才窥得他们所得知的龙城大捷没那么顺利,也曾肝髓流野死生悬于一线,但也因为这个不知情,才让顾世安在对阮惊秋的百般担忧和牵挂中顺利考过了朝考,且取得了第一好的名次。
    按部就班的话,他需要到翰林院庶常馆呆上三年,这三年里或是校正翰林院新编的书、史,其余时间由翰林学士亲自授课,他们还是学习诗赋、经史,三年之后散了馆,通过结业考试之后才能正式晋身翰林之列。
    成为翰林之后才能外放地方知州或者充任乡、会试考官,再官至一省知府,进京任六部侍郎……
    朝考之后顾世安来不及抉择到底是进翰林院庶常馆当庶吉士,还是同三甲同进士出身那样外放谋个职位,就十万火急地骑马奔出京城返回了龙城郡,星夜兼程,走到半路却听说城破了,他两日没合眼,到了的时候战事已了,阮惊秋有惊无险还好好的在家里等着他归来呢。
    顾世安进了家门一下子没撑住跌在地上,病倒了。
    一直养了十天半月,等到卫景平他们要返京的时候才好,顾世安又跟着他们回京,到吏部陈了情,打听二甲进士出身的同年的去向。
    出去家中有官职或者爵位要世袭的,余下的都选了去翰林院当庶吉士。顾世安犹豫许久下不了决定。
    偏巧一日后云骁帝传召卫景平、张永昌和段凤洲进宫议事,不知为何,顺带把他这个二甲的传胪也给捎带上了。
    他们四人进了宫,到了御书房,见云骁帝的御案上压着四份殿试策问的试卷,正是他们当日所作。
    第165章 出击
    ◎那是杠杠滴稳妥没有失手这一说。◎
    当日的殿试策问试题是关于朝廷财政的事, 看来云骁帝找他们来是要掰扯怎么捞钱的事的。
    四个人精对视一眼,都在肚子里快速打着一会儿被皇帝问到话时作答的腹稿。
    云骁帝瞧了他们一眼, 似乎对这次恩科选拔出来的三鼎甲与二甲头名的传胪很是满意:“赐座。”
    他们谢了恩, 依次落座于太监搬来的高背木椅上。
    云骁帝说道:“龙城郡这一仗花费白银三十几万两,朕愁得睡不着觉。”
    早知开战是这么大一个坑,就该花十万两从北夷手里买个暂时的安定,他那叫一个后悔啊。
    谢回误朕。
    云骁帝在心中对谢回越火大。
    四人又跪下恭请皇帝保重龙体。
    云骁帝又道:“朕看了你四人的策问, 多有可取之处, ”他朝随侍在身侧的大太监李桐轻瞥一眼:“要朕看, 翰林院就是个闲得蛋疼的地方, 你们也别去坐那条板凳熬了, 到六部去给朕办点实事吧,卫爱卿你还领户部主事的差事……”
    意思是不让他们到翰林院上班熬资历了?
    直接拔擢到六部任实职?
    天哪还有这样的好事。
    四人心中喜悦, 正要谢恩呢,忽然又听云骁帝说道:“你们还同其他新科进士一般, 还在吏部文选司还挂名翰林院的职。”
    明面上卫景平还是翰林院的编撰, 张、段二人是编修, 顾世安选馆之后为庶吉士不变。
    云骁帝之所以这么安排是不想打破陈规拔擢官吏, 又急着用卫景平等人给他捞钱,所以想了这么个官职挂在翰林院, 人去六部任职行六部职事的办法。
    大太监李桐捧了赐官的金册过来:“张榜眼,段探花,您二位以后就是户部员外郎了。”
    当朝的户部设尚书一人,是从二品的大员,侍郎一人, 为正三品的官职, 以下有主事数人, 属于正六品的官阶,户部员外郎则是正七品的,比之同属于正七品的翰林院编修,等于没有升官,但落了个实职。
    日后吏部选官,他们就算有资历了,也算是捡了个便宜。
    云骁帝再说道:“卫爱卿说的把卖酒收归朝廷的事朕觉得可行,张爱卿、段爱卿,你二人辅助他,以户部的名义先试试,稳妥了朕再颁旨意,在全国各地推行,你们觉得呢?”
    恩科之年各地的文人士子相聚在京城,遇上欢喜事要喝酒庆贺,一旦失意了“胸中块垒需酒浇之”,在酒楼喝在青楼饮……成天喝酒不停,带得京城饮酒之风日盛,卖酒是门好生意。
    这一条要是如他预期,卫景平能做好了,再说食盐和发商生息的事不迟。
    卫景平领头谢恩:“臣领旨,必感遇忘身办好差事。”
    张、段二人也都跟着他说了大同小异的话。
    或许是因为年岁相当的缘故,都是三十五六的年纪,云骁帝头一次召顾世安觐见谈的很投机,末了命他到工部暂领员外郎的职去了,从还未去翰林院选馆的庶吉士一步登天,得了个正七品的官位,惊呆了他人。
    卫景平:“……”
    天上砸下来好大一个馅饼,替老顾开心,他好想像只大公鸡那样一脸骄傲地叫几声:你们都看看这是我的启蒙夫子他深得帝心出息了出息了。
    张、段二人听见顾世安得了工部员外郎的职,心情分外复杂:什么什么,谢冉一个二甲传胪暂领正七品的工部员外郎?
    这岂不是跟他们一个榜眼一个探花升迁一样了吗?
    对此,两人心中隐隐有些不服气。


上一章
返回

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