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

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 第169节

    别说他自从那次在白马寺遇到刺客之后,还真萌生了接着习武的念头。
    不为别的,传出去,他一个武官之下出来的男丁,竟跟读书人一般不能打,连两名刺客都干不过,这像话吗?
    他不要面子的呀。
    大抵是上辈子受武侠小说的影响,卫景平觉得兵器中剑的颜值最高,他喜欢。
    不过瞧着他二哥的戟也不丑,算了,为了俩兄弟各有特色,他还是选剑吧。
    卫景英:“你最好说话算话不吹牛皮。”
    激将呢是不是。
    “二哥……哈哈哈,”卫景平大笑:“你以前从来不说这种话的,娶了媳妇儿就是不一样。”
    卫景英转身就走:“我记着你的话了。”
    过两天来看看他有没有鸡鸣而起练剑,没有的话,他就上手从被窝里拎人,非逼着卫四习武不可。
    ……
    次日,户部,京兆司。
    卫景平一进去就被张永昌和段凤洲二人围了上来:“给卫兄贺喜了。”
    “……二位大人?”这是啥情况。
    “卫兄不知道吗?”张永昌说道:“陛下命人将在白马寺行刺卫兄未遂的刺客们砍了头,并将他们的口供送到漓州去赐给郑王殿下了……”
    卫景平淡然道:“听说了。”
    这有何喜,他从中扣不出半分喜悦来。
    段凤洲压低了声音:“陛下办完郑王这件事,又办了另外一件事,卫兄,前几日路大人上表辞官,陛下却批复允他明年年底才致仕。”
    说完段、张齐齐望着他,后面的话没再说了,他们知道卫景平懂。
    卫景平:“……”
    明年年底,不正是他们这届翰林选官补职的时节吗,莫非……他有个很把自己当回事的想法,但只在心里浮出一瞬又摁下去了,户部侍郎那可是正三品的官阶,要是谁能从翰林直接到那个位子,那可是一飞冲天了。
    他哪里敢想。
    卫景平只当他们说的是云骁帝处置郑王的事,而略去户部侍郎这件事:“陛下英明,此事的确可喜可贺啊。”
    段、张二人:“……”
    真聊不下去了,你说说。
    ……
    吕栋带着卫贞贞一路游山玩水,在乡间农家吃过饭,也宿过竹篱茅舍,走到了一个多月才到达山西府平遥县,两个人出来之后似乎有种天地宽阔豁然开朗之感,比囿于京城大家族里时顿觉通透了许多。
    到了平遥县,吕栋按照很久之前的记忆去寻他一个远方姑妈,打听半天才知道老人家已经过世,子孙搬走不知去向。
    他们扑了个空。
    吕栋站在荒芜的院墙边上,若有所思地说道:“贞姐儿来都来了,要不咱在这里停留几日,转悠转悠。”
    看看这里都有什么行当。
    “咱们一路走过来看见好多钱庄,”卫贞贞说道:“别的行当不多嗳。”
    吕栋是头一次来这里:“是啊,总有一二十家钱庄了。”
    他一想还真是这样。
    第193章 下聘
    ◎嘿,巧了,这两道菜他会烧。◎
    他们又绕着平遥县走了一圈, 见确实除了钱庄和人家之外,几乎没有别的行当。
    走累了, 卫贞贞往地上一坐, 她脚边是成行的菜畦,大抵是谁家开垦出来的菜园子,她不经意抬头看见临水而建的三间茅草屋,屋后, 一人穿着襕衫头戴儒巾专心致志地在打算盘, 说他像个读书人吧人家在看账本, 说他是个账房吧, 通身的气派也不大像……她一不留神多看了那人两眼, 那人忒敏锐,觉察到她的目光, 回过头来上下打量了她一眼。
    卫贞贞:“……”
    吕栋忙上前说道:“在下与内子走累了在这里休息一下,不想打扰到先生, 对不住对不住。”
    “不碍事, ”那人道:“公子与夫人是京城人士?”
    吕栋与卫贞贞对视一眼:“先生看得不差。我二人确实是从京城来的。”
    “巧了, ”那人似自言自语地嘀咕了两个字, 又问道:“鄙人也是京城人氏,可惜十几年没回去过了。”
    吕栋一惊:“这是何故?”
    看他的样子也不像是外放做官或者被判了流刑的啊。
    那人唤书童出来倒茶:“二位要是不嫌弃的话, 在舍下喝口茶吧。”
    吕栋见他似有话要问,接了茶道:“先生有什么要打听的吗?”
    或是家族或是亲朋的近况。
    那人见他这么直接,也就不绕圈子了,直接问道:“二位在京城出行的时候坐过记里马车吗?”
    他这一问叫卫贞贞用力捏了下手里的茶盏,只听“咔”清脆的一声, 茶盏的把柄碎了:“……”
    这人打听记里马车做什么。
    那人也是微愣。
    这有什么不能问的吗?
    吕栋目光深深地看着那人, 忽然道:“敢问先生是否姓陆?”
    那人:“……在下陆谵。”
    开了春, 龙城府象峰书院的大儒陆谵出游到这里,修葺三间从当地人手里买下的茅草屋,住了下来。
    天下推行了榷酒曲令之后听说京城里有了记里马车,出行的人不用再自个儿骑马或者驾车了,他原本要去京城看看是个什么盛况的,启程前他又浏览了一遍卫景平殿试的策论试卷,末了目光落在“发商生息”四个字上。
    那是陆大儒头一次给自己定位读书不多,看不大懂这四个字什么意思。
    陆谵不服气啊,他为此查了很多资料,但还是对此条看得不甚清楚,因此他来到了跟“发商生息”沾得上边的,素来有天下钱庄聚集之地美誉的平遥县。
    陆大儒在平遥县最大的通阜钱庄的隔壁住下来观摩钱庄的运营,想从钱庄里头扣出“发商生息”的玩法,以便日后进京见到卫景平,能跟他就此聊上两句。
    后来钱庄雇伙计,陆谵给自己编了个屡试不中的秀才身世,给人当账房去了。
    ……
    吕栋:“怪不得先生看着有些面熟,”他说道:“在下吕栋,家父是奉直大夫吕继丰。”
    当年陆谵在京城名声煊赫,他爹带着年仅六岁的他拜访过人家。
    陆谵:“……”
    他想起来了,二十来年前他还在京城任太子太傅的时候,见过吕继丰,也见过吕栋这小子。
    没想到二十来年后还有缘分在这里碰见!
    既是帝师陆大儒,吕栋放下戒备心,把记里马车的事详详细细描述了一遍,而后说了他夫妇二人的打算之后,陆谵说道:“说来我正筹划着办个钱庄,吕公子既然出来做营生,要是没有更好的去处,留下了给我当帮手怎样?”
    ……
    京城。
    九月,桂花飘香。
    卫长海自六月初去了龙城府之后,最近才回来,大约是大儿媳妇给他添了个大孙子,孙子孙女终凑成好字,他每天睡醒就咧着个嘴乐,过得连初一十五都分不清楚了。
    “明个儿去金铺取给姚家下聘的三金,”孟氏看不惯他游手好闲的模样,吵他道:“金钏、金镯、金帔坠,你记清楚了吗?”
    半年前娶了二儿媳妇曾嘉玉后,她一直在给卫景平张罗向姚家下聘的事,如今已经预备了整整一屋子的东西,就等着挑个吉日送过去了。
    顺带和姚家把婚期定下来,大抵选个明年开春的大日子,就让卫景平把姚溪娶进门。
    音落,卫景平正好跨进门来,孟氏的话叫他听见了:“嚯,娘这是在哪里学来的排场,我记得我二哥那会儿都没有什么三金。”
    “去年还不兴这个呢,”孟氏瞧了他一眼:“今年兴了,那咱就不能少人姚姑娘。”
    卫景平没话说了。他捧来一个红绸布盖着的沉甸甸提篮,揭开一看里面盛这黄的绿的红的豆子,他笑道:“这些东西少盛些意思意思就够了,这么多拎着多沉啊。”
    反正又没有规定具体到要放进去几斤几两。
    卫长海瞪他道:“这篮子五谷杂粮寓意五谷丰登家中不缺粮,照你说的弄几粒怎么给你‘丰登’起来?”
    老卫说完狠狠拍他的肩:“出去比比,试试你近来剑练得咋样?”
    “不比。”一提练剑的事卫景平险些吐血:“被我二哥虐哭了。”
    他要向老卫告状:卫二成天……时不时深夜或者五更去拎他起来练剑,对于这等蛮横行径,报官没人搭理,打又打不过对方,他可太惨了。
    “老卫你这个不靠谱的,”孟氏听着爷俩的话火了:“叫你帮着我看聘礼,又鼓捣着平哥儿跟你比试做什么?”
    卫景平怕二老吵吵起来,说道:“娘,还缺什么?”
    “还缺一只大雁,”孟氏说道:“两名全福夫人。”
    大雁卫景平知道:“娘,什么是全福夫人?”
    卫长海抢答:“就是爹娘公婆健在,儿女双全的夫人。”
    孟氏嫌他说漏了个:“还要和夫君和和美美的。”
    人生里没有缺的没有不如意的,这种才叫做全福夫人,据说她们跟着去下聘能让卫过门的媳妇儿沾沾福气呢。
    卫景平:“爹,娘,我来寻一只大雁。”
    箭术不行,射猎不到,无奈只能找人工繁育的买一只了,恰好京城里有养大雁做这么生意的。
    两名全福夫人只能托人给介绍了。
    还真凑巧,没几天,就有人给孟氏介绍了两个小官之家的夫人来,卫景平订下一只大雁,聘礼的事齐活儿了。
    卫家去姚家下聘的日子选在十月初三,拟订了这个日子后,休沐的时候,卫景平亲自去了一趟姚家。
    不去不知道,一进去吓一跳,姚家给姚溪准备的嫁妆,六个妆匣里装满了珠宝首饰,一张拔步床上堆满了两大箱子喜被,做工考究的闷户橱里摆满了书籍,六大樟木箱里全是衣物,三个大红漆底绘牡丹的子孙宝桶,数十个压底箱子里放着痰盂、红尺、花瓶、龙凤碗筷……琳琅满目,真正的十里红妆,叫人大开眼界。
    姚溪的丫鬟秋雀说道:“我家小姐病了不能出来待客,打发我来跟公子说一声。”


上一章
返回

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