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

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 第227节

    抬头一看到正午时分了,他俩又找了一家饭馆大快朵颐,卫景平边吃边道:“要不找个时间拿出我的贴子去拜访下沈家?”
    到了太仓府之后的所见所闻告诉他,海外贸易大有可为,但是阻碍重重,没那么容易就玩转的。
    姚溪:“相公是不是该先去拜访解大人?”
    太仓府的知府大人名叫解兴。
    卫景平:“嗯,是该先去见他。”
    他在京城的时候了解过解兴其人,得知其是先帝大历七年的进士,从考中进士步入仕途到做到知府,前后用了21年的时间,想来出身贫寒,没家世做为依仗,全靠熬资历才走到今天的。
    太仓府的市井间祥和繁华,看起来解兴治理的不错,想来是个有才能的官儿。
    姚溪眼珠一转:“不如我们分头行动,你去见解大人,我去沈府周围转转,打听打听沈家是个什么光景。”
    总比贸然去拜访人家的好吧。
    卫景平犹豫了下说道:“这儿人生地不熟的,你带上五月过去,多往人堆里扎,不要去人少的地方。”
    第252章 港口
    ◎他也觉得商船差了点儿意思。◎
    “嗯。”姚溪说道。
    二人分头行动。
    卫景平拿着名帖去见太仓知府解兴, 帖子一递进去,吓得解大人面呈菜色:“卫大人什么时候来的太仓府?”
    通判李均说道:“下官听说卫大人来到太仓府有几天了。”解兴忐忑地道:“莫非朝中有人弹劾本官?”
    不然, 卫景平突然来太仓府做什么。难不成是要查他?解兴转念又一想, 他两袖清风,家中穷的叮当响,怕什么,于是理了理官服, 前去迎接卫景平。
    卫景平在太仓府衙门口等了片刻, 只见一个五十多岁的高胖老头领着大小官吏出来, 对着他行大礼:“下官解兴参加卫大人。”
    他大腹便便, 弯腰施礼颇有些艰难, 卫景平赶忙道:“本官冒昧登门,扰了解大人办差, 还请解大人见谅。”
    寒暄一番后,茶端上来, 卫景平先夸当地风光宜人, 又赞解兴治理有方, 再叹这里文风兴盛, 每次都是科举会试中考取进士的大户……一通发自内心的“夸夸”后,他道:“本官在这里的所见所闻, 回京后都会一一如实上奏给陛下。”
    他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回京城后帮你去皇帝面前刷个存在感,要是吏部考核下来,解大人你清正廉洁,没有贪赃枉法之类的破烂事儿, 就等着升官吧。
    解兴听了这话喜出望外, 哽咽道:“下官多谢卫大人提携之恩。”
    卫景平同他客套了几句后又道:“本官这次来太仓府, 是想来看看刘家港。”
    解兴愣了。
    卫景平:“去年十月份龙城府一艘商船从刘家港出海,运载了一批漆器到渤泥国,听说利润很高,于是本官过来看看。”
    解兴听说过他在户部开办钱庄,三年之内让府库的银子翻了几番的事情,擅长开拓财路,恍然道:“卫大人想跟渤泥国做买卖挣银子?”
    卫景平:“有这个想法。”
    解兴犹疑了一下:“卫大人,商船出海的风险很大,本官在此地为官数十年,发放的出海文书有一尺厚了,”他叹了口气:“可是能活着回来的也就那么几艘商船。”
    余下的多半都葬身在海上,有去无回了。
    卫景平:“本官听说太仓府的沈家和海外的生意做的很大?”
    “沈家啊……”解兴点头:“前些年从刘家港出海的商船里头,也只有沈家的商船回来了。”
    “可是这两年,他们再没出去过。”海贼四起,商船往往还没航行到渤泥国就被劫了。
    这条财路就这么断了,太可惜。
    卫景平:“这帮海贼实在是可恶。”
    解兴忽然眼睛一亮,想到一件事情:“对了卫大人,去年龙城府的商船出海,听说跟船护送的,是卫大人的三兄长?”
    “正是。”卫景平道。
    “年前沈家得知龙城府的商船回来后,大公子沈明曾来找过下官一次,”解兴说道:“想请下官调拨衙役护送沈家的商船出海,可是……”
    商船无法出海,沈家急得不行。
    可这是个拿本事挣银子的活儿,太仓府的衙役们没本事啊。
    “我们太仓府,去哪里找像卫大人的兄长那样的武将呢。”他又补了句。
    卫三多能打呀,龙城之战,漓州平叛,那是万里挑一的悍将,说不定海贼听闻他的名字就望风而逃了呢。
    海上那帮劫匪也是看人下菜碟,除了卫三,旁人去是凑人头的,白给。
    卫景平心道:朝廷才选了一批武进士出来,这群人如今还没有用武之地呢,要是把他们派遣出去……
    他皱眉道:“去年龙城府的商船出海也是十生九死。”
    卫三冒了很大的险,卫景平不大会赞成他三哥再去一次的。
    解兴惊道:“卫大人这么说,龙城府商船不打算再出海了吗?”
    卫景平品了口茶摇头:“本官不清楚。”
    解兴遗憾地叹了口气:“下官听说沈家开春囤了不少东西,还向下官打听龙城府的商船下一次什么时候出海呢?”
    卫景平:“沈家这是何意?”
    “下官想,他们大约是想跟在龙城府的商船后面吧。”解兴说道。
    跟在龙城府的商行后面,海贼不敢靠近商船,他们不就搭顺风车了吗。
    说真的,要不是去年龙城府窦家商行那条船活着回来了,他都不敢起再次出海的心思。
    卫景平:“……”
    这算盘打的噼里啪啦地响啊。
    卫景平笑道:“龙城府什么时候再派商船出海,可就说不准了。”
    沈家指望跟在龙城府的商船后面自保有些欠稳妥了,海贼又不是傻子,能连这点技俩都看不出来吗?
    何况这次是不是他三哥护航还不一定呢。
    解兴:“下官也是这么对沈家说的。”
    沈家的事聊到这里,没再继续,卫景平:“不知道沈大人什么时候有空,能否陪本官去刘家港看看?”
    解兴:“刚开春,事情还少,卫大人择个日子吧。”
    卫景平选了明日一早过去。
    ……
    这头,姚溪已经在沈府的大门前转了大半日了。她一看进出沈府的男女,二来遇到凑在一堆闲聊的大婶就听一耳朵,听听太仓府当地的人对沈家是个怎样的评价。
    要是为富不仁的奸商,他们就没必要心存与沈家谋事的心思了。
    好在一番听下来,沈家的口碑还不错,至少是乐善好施不招人恨的那种商贾。
    她心情不错地回了客栈。
    卫景平已经从太仓府衙回来了,他换了身常服,正要出门去找她呢。
    二人坐下来就沈家的事碰了碰头,在想要派遣商船出海做买卖,下一步该怎么走。
    怎么用好沈家。
    次日清晨,卫景平在解兴和沈明的陪同下去看了新年开港的刘家港,还没有出港的商船,但太仓府仍然派了衙役在这里待命,据说时不时会有海外来的船只靠岸,上岸采购些东西什么的,不得不防备着他们生事。
    “这么大的优良港口,”卫景平看见泊在里面的废弃的商船,说道:这船显然小了。“
    这是刮来的还是西北风,正适合船只往东南方向的渤泥国等地航行,可以利用季风出海,像历史上的郑和下西洋那样,冬季出海,西北风正好是顺风,夏季刮东南风,返程也是顺风,大大加快了行船的速度,而港口开阔淤积很少,水面风平浪静,太适合泊船,是座非常难得的天然港口。
    不利用起来很亏的。
    但是泊在里面的一艘废弃的商船看上去有些落后,卫景平粗略判断,这不是一艘具有水密隔舱结构的远洋航船,看来当朝除了渤泥国,可能还没有去过更远的地方,卫景平心道:要是以后户部开海运,这船不行,得新造大船。
    解兴:“不是下官敢夸下海口,东南沿海一带,刘家港是最好的港口了。”
    他也觉得商船差了点儿意思。
    ……
    隔了一天,卫景平正在客栈里记录刘家港的见闻,沈家的大公子沈明突然递了名帖过来,说想拜见他,想是沈家听到什么风声了吧。
    “五月,”卫景平说道:“不必叫他等了,去请沈公子进来吧。”
    卫五月出去片刻的功夫,领了人进来。
    沈明一进来就瞧见轻裘缓带的清俊男子端坐在上首的椅子上,想来他就是户部侍郎卫景平了。
    沈明在他的气势前无端地紧张了起来,稍微磕巴了一下才施礼道:“草民叩见卫大人。”
    “沈公子不必拘谨,”卫景平掸了掸身上的常服,他此刻没穿官服,随意点儿不碍事:“有话请直说。”
    沈明又行了个大礼:“草民听闻卫大人昨日去了刘家港,”他斟酌了一下措辞:“想来大人已经知道,我朝生丝、茶叶还有漆器,以及一些日用的摆件、木刻品、铜镜等小玩意儿运到渤泥国,可以十倍二十倍的价格卖出去,换成白花花的银子,只是这条海上通道时常有海贼出没,商贾们畏惧不敢前往,草民斗胆向卫大人打听一二,大人想赚这个钱吗?”
    卫景平在打听沈家,殊不知沈家早就把卫景平的事情打探的一清二楚了。
    卫四这个大老爷跟别人不一样,他很热衷于搞钱,所以沈明才敢拿这样的话问他。
    “沈公子以为呢?”卫景平笑着反问道。
    沈明:“草民不敢妄猜大人的心思。”
    “且不说本官想不想,沈公子这次来见本官,目的是要寻到一条商船能出海的路子吧?”卫景平问他。
    沈明听他不兜一点儿圈子,坦诚道:“不敢瞒着卫大人,草民的确是这个打算。”
    卫景平看似左顾而言他道:“朝廷去岁开了武举科,选出诸多武将。”
    或许他们能和卫三一样,出海为商船保驾护航呢。
    沈明思量片刻:“卫大人,这……”
    听说武举所选拔的将才都进了北衙六军,由太子亲自执掌,他哪有门路请这些贵人保驾护航呢。
    “沈公子,”卫景平暂且不会把话说的很清楚,他粗略地道:“本官如今也是在摸着石头过河,还要回去琢磨商量,沈公子先不要急,本官回京后择日会给沈公子一个答复。”
    沈明向他叩头:“草民多谢卫大人。”
    ……


上一章
返回

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