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八零之从摆摊开始

八零之从摆摊开始 第76节

    “那些村收鸡的时候,是不是故意少填了分量?”孙金山道。
    “应该是的。”姜利海道。
    不出意外的话,就是一些村干部担心最后实际称出来的分量比他们称出来的分量轻,他们会被说,所以干脆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把这些鸡的分量往少了写。
    反正亏的是养殖户,跟他们无关。
    孙金山和姜利海是可以按照之前写的分量分钱的,但两人考虑过后,还是将今天称出来的分量写上,打算到时候按照这个分量来付钱。
    等五千只鸡全部称好,批发商付了他们现金。
    要不是船队里的人来帮忙了,甚至到后来就连卢伟山他们都来了,孙金山和姜利海拿着这么多钱,都不敢独自回去。
    第二天,卢伟山他们出去考察去了,孙金山和姜利海则是在船上算账。
    两人各自算了一遍要给公社老百姓分的钱,又相互对照,遇到不对的重新算……
    等全部算出来之后,再算出他们要付出去的钱的总数,并算出他们可以挣多少钱。
    计算机的声音一直在响,两人来回算了好几遍,最后发现他们一共挣了三千六百二十块。
    三千六百二十块!
    他们竟然挣了这么多!
    孙金山和姜丽云能分到一千四百多,就连姜利海,都能分到七百块!
    姜利海道:“我妹妹说我们最好拿一些钱出来,分给船队里的船员……”
    “拿出一百块,买了东西分给大家吧,他们今天帮我们挑东西什么的,也挺累的。再拿二十块钱买点肉回来,大家伙儿一起吃一顿。”孙金山立刻做了决定。
    人情世故方面,他还是很懂的。
    他虽然爱钱,但为人挺大方,接下来几天,还拿着砖瓦厂退给他的租金,带着卢伟山他们在上海四处逛……
    他们在上海过了元旦。
    在红星乡,是没有人过元旦的,大家认可的过年是春节。
    事实上,除了姜丽云习惯看公历,很多人压根不关注公历。
    但在上海,跨年的时候很热闹,他们还看到了烟花。
    姜利海和孙金山以前来过很多次上海。
    但他们从未去过那些繁华的商业街。
    即便是孙金山,都害怕去那些地方,觉得那里的一切跟他格格不入。
    他最多就是研究上海街头的人的穿着打扮,然后学着人家穿衣服。
    但这次跟着卢伟山,他去上海的大商场长了见识。
    时间就这么进入了  1988年,1月6日这天,姜利海带着两千一百块钱,回到桥头村。
    他这辈子,身上从来没有过这么多钱。
    之前,他家里所有的积蓄加起来,都没有这么多。
    姜利海以为自己看到姜丽云之后,会很激动地说自己在上海的见闻,会说他们是怎么卖鸡的,会说赚到这么多钱他多么多么开心。
    然而事实恰恰相反。
    看到姜丽云,姜利海脱口而出:“丽云,我在上海遇到了外国人。”
    那些外国人扔下来的东西,哪怕已经被拆开吃了一部分的,都被带走了。
    后续警方怎么处理姜利海不知道,他只知道孙金山后来又从鸡笼子里找到了一包烟,宝贝一样藏在怀里带了回来。
    姜利海总觉得心里像是堵着什么。
    他那些同事都没觉得有问题,他只能跟姜丽云说:“那些人就是在施舍,孙金山他们就是在乞讨……”
    姜利海说了很多,除了这些以外,姜利海还说了外国人投资开的工厂的工资特别高,一个月有好几百。
    他还说了他在上海的见闻。
    姜利海这人性格并不外向,但他善于观察,这些天的所见所闻,全都记得清清楚楚,还跟姜丽云描述了出来。
    姜丽云知道他受到了震撼。
    其实八九十年代,当国门打开,接触到外面的世界,很多人都受到了震撼。
    刚刚开放的时候,他们国家真的什么都没有,那时候有国外的人过来投资开了一个酒店,结果酒店装修要用到的东西,国内都买不到。
    比如酒店浴缸的塞子,在国内就压根找不到,最后只能先用热水壶的软木塞来代替,然后再去进口。
    现在已经过去好几年,情况好多了,但他们跟国外的差距依旧是巨大的。
    当然,他们的国家会腾飞,会追赶,沉睡的巨龙最终会苏醒。
    但那是许久以后的事情了,姜丽云知道,在接下来的二十年里,他们国家很多人对国外,都是仰望的,还有无数人拼尽全力出国。
    之所以会这样,说到底,还是因为他们国家的人不自信。
    他们也没有办法自信,现在市面上那些好的电器,那些小轿车,那些好用的机器……全是进口的。
    这时候的人,对国外的东西,都是非常追捧的,肯德基受欢迎,除了炸鸡确实好吃,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它来自国外。
    姜丽云之前,是打算按步就班,慢慢发展自己的事业的。
    她本身,也喜欢稳扎稳打慢慢干。
    但这时候,她心里突然就涌起一点不一样的想法。
    她重活了一次,要不要做点不一样的事情?
    难道她这辈子,依旧只是做一个普通的商人,赚一点小钱?
    姜丽云上辈子没读过书,对那些高新科技什么的,都不了解。
    比如芯片,她听人说了很多,知道手机什么的,里面都要有芯片,但芯片具体是怎么样的,她并不清楚。
    姜丽云知道自己没什么文化,能做的事情有限。
    但如果她有钱,愿意支持别人做研究呢?
    当然,现在想这些有些远。
    毕竟如今的她,手上总共就一点点钱,衣服穿的全是姜丽萍穿旧的,要啥没啥。
    但她知道自己接下来的事业,可以做什么了!
    肯德基可以在中国卖汉堡,她为什么不可以?
    这生意做起来简单,还特别赚钱!
    其实上辈子,他们国家就涌现了一些本土汉堡品牌。
    那些店都开得比较晚,但她可以早点行动起来。
    当然,这里面要处理的事情有点多,不说别的,她这做炸鸡的配方就不够好,肯定要反复试验,争取做出更好的配方才行。
    还有原料来源,店要怎么开……全都要研究一下。
    姜丽云突然问姜利海:“哥,我记得镇上的食品厂,是有个冷库的?”
    九曲镇有一个很小的食品厂,专门生产汽水。
    它还有一个冷库,每到夏天,就会生产红豆冰棍、绿豆冰棍,和最便宜的糖水冰棍。
    “有啊,夏天卖冰棍的人,他们的冰棍就是去食品厂批发的。”姜利海不明白自己妹妹为什么突然提到食品厂。
    姜丽云道:“哥,我有个小目标,那就是买下镇上的食品厂。”
    姜利海一头雾水,觉得自己妹妹莫名其妙。
    买下食品厂?这不是开玩笑吗?
    姜丽云道:“当然,我现在买不起,可以先租用……”
    之前姜丽云不打算插手孙金山他们收鸡卖去上海的事情,毕竟在鸡肉价格没那么低的情况下,这么做其实赚得不多。
    可能都没有她摆摊赚得多。
    但现在……收了鸡之后卖去上海,为什么要卖活鸡?
    他们这边可以加工一下,分割成鸡腿、鸡胸、鸡翅、鸡架等等,然后冷冻出售。
    这样运输起来更方便,利润也会更好,还可以在地方上形成产业。
    最重要的是……她如果将来想要卖炸鸡卖汉堡,原料有了。
    总之做这个,不一定能发财,但应该不会亏钱,最大的问题可能就是……她没有本钱。
    但本钱这东西,是可以赚的。
    她之前看报纸,看到一些  1986年的物价记录。
    比如,计划内原油的价格是每吨113元,计划外原油价格,是每吨560元。
    这个时期官倒横行,物价其实是有点混乱的。
    于是,在  1988年3月,上海开始了价格闯关,调整了将近三百种商品的零售价,之后又放开了猪肉、豆制品等副食品的零售价格。
    然后,很多东西都开始涨价,猪肉价格涨了百分之七十!
    当时还出现了抢购潮……
    他们国家太大了,每个地方的情况都不一样,但姜丽云上辈子听人闲聊,说价格放开之后,一斤装的茅台的价格,从40元涨到了300元。
    后来,国家是重新做出了调整的,但  1988年的情况确实比较乱,那会儿老百姓把钱全都从银行取出来,买各种东西囤着,谢家就囤了很多盐、火柴、肥皂啥的。
    她打算晚点去创业,就是因为知道这些——在物价飞涨还到处有人抢购的情况下,她很难把餐饮生意做好。
    但现在想想……这也能让她赚钱?比如囤点东西卖。
    姜丽云想了很多,各种念头杂乱地出现在脑海里。
    她知道这都是自己的设想,具体怎么做,还是要先规划一下。
    接下来几天,她可以写个计划表,梳理一下自己脑海里的想法,把自己记得的东西全都记下来。
    最近的报纸,她更是必须好好看。
    “丽云,你租冷库干啥?”姜利海忍不住问。


上一章
返回

八零之从摆摊开始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