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古代流放日常(穿书)

古代流放日常(穿书) 第235节

    伏危的功劳?
    伏危怎么寻到两万人的粮草?
    几乎一瞬间,虞滢想到了先前他们囤的粮。
    虞滢面上却不显,只露出笑意:“夫君的主意向来出人意料。”
    郑管事也笑:“确实,伏先生的本事让人惊叹。”看向对面的妇人:“就是妻子的本事也让人惊艳不已。”
    “郑管事便莫要取笑了。”
    郑管事:“这是真心话。”
    郑管事把茶叶放入茶壶中,待水沸腾了,拿了厚布包裹壶柄拿起,把热水缓缓倒进茶壶中。
    “郡公交代,大考之后,前五十名即刻前往岭南。”
    虞滢一滞:“五十名中,若有不满十五年纪的又当如何?”
    便是从军者,也要十五才能入营。
    郑管事倒水的动作略微一顿,仔细思索了片刻后,道:“不满十五不入伍,女学子也不算在内,名次往后排就是了。”
    虞滢点了头。
    “我可否一同前去?”
    才放下茶壶的郑管事抬起了头,面色惊诧地看向对面的虞滢:“战场上可是真刀真枪的,不是闹着玩的。”
    虞滢:“我知道。”
    “余院长既然知道,为何还想要去?”郑管事困惑道。
    从未见过有哪个妇人说要上战场的,这余娘子还真与众不同。
    虞滢开口道:“只学了三个月皮毛,就好比是才刚学会飞的雏鸟,飞都还没学好就前去战场,没有人带着,他们未见惯生死,难免会生出阴影,有了阴影,救人还是害人也就说不准了?”
    郑管事微愣,随即笑道:“有的小将士也不过是训练了个把月就得上战场,上了战场后还不是一样拼命厮杀,难不成还找个老兵在战场上照看么?”
    虞滢不疾不徐的应道:“小将士因只训练了个把月,活下来的机会微小。但若是有充足的时间训练,他在战场上活下来的机会就会更大,是这个道理吧?”
    郑管事略一沉默。
    “因为没有条件才会入军营一个月就上战场,时下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自然是稳妥起见的。”
    在郑管事还在思索间,虞滢又继续道:“五十个学子,他们不是上战场杀敌,而是要去救比他们数目更多,五百或五千的将士,既没时间让他们与军队磨合,就需要一个人领导他们走正确的道路,以免他们走了诸多的岔路才能磨合。”
    郑管事听了她的话,不得不认真的琢磨了起来。
    片刻过后:“但你若去了,医塾谁来打理,缝合之术谁来教?”
    虞滢笑了笑:“医塾不一直都是郑管事你在打理吗?”
    郑管事想了想,确实如余娘子所言。
    这两个月下来,余娘子以医馆要打理为由,让他协助医塾的杂务。也可以说医塾书院自开学以来,几乎所有庶务都是他来打理的。
    仔细想想,他还更像个院长。
    “至于缝合之术,我教了数月也没有什么可教的了,只让他们平时自己多加练习便可。”
    郑管事认真思索了半晌后回过了神,给她倒了一杯热茶:“且等老叟请示过郡公后再给院长答案。”
    第175章 一百七十五
    苍梧城外五十里, 是周家军驻扎之地。
    快信去豫章已有半月余,回信已至。
    豫章来信时,伏危与顾校尉, 钱幕僚都恰巧在周毅营帐之中。
    周毅看了来信后才与他们说信上的内容。
    “粮草已经重新安排,不日将运送来岭南,另外也会再安排五十名军医。”
    顾校尉诧异道:“这都还没怎么打呢,怎就安排五十名军医过来?”
    周毅再度暼了眼信件,道:“刚学医数月的年轻军医。”
    几人皆一默。
    钱幕僚微微拧眉:“战场又非儿戏,这刚学数月能适应得了战场上的血腥场面?”
    周毅道:“也不是来治什么疑难杂症,特地教导过止血包扎缝合等医术, 够用就行。”
    伏危沉默半晌后, 询问:“不知五十人都是从哪里学的本事?”
    周毅:“看信上说, 是父亲让人在豫章办了一间医塾书院, 请了你娘子做院长。”
    众人闻言,不禁看向伏危。
    顾校尉没有见过伏危的娘子, 也没有怎么打听过, 忽然听郎将说郡公请了他的娘子做院长,脸上尽是惊讶之色。
    片刻后, 小声询问身旁的钱幕僚:“伏先生的娘子真有这般能耐?”
    钱幕僚耸了耸肩, 回道:“是个女中豪杰, 本事确实大。”
    闻言,顾校尉自言自语,小声道:“这般与众不同的娘子, 也不怪伏先生晚上总望着月亮心心念念了。”
    几人沉默不语地望向他。
    伏危:“我等都听见了。”
    顾校尉回神, 朝他讪讪一笑:“当我什么都没说。”
    周毅从他身上收回目光, 道:“既是余娘子教导出来的土地,便也不用太过担心, 接下来该想想法子来攻打苍梧了,不能再这么等下去了。”
    说到正经事,众人的脸色也一瞬间严肃。
    顾校尉道:“本以为能耗到苍梧城粮尽,却不想没等他们粮尽,就差些把我们自个耗尽了,也不知那沈太守究竟囤了多少的粮食。”
    周毅看向伏危:“你与伏百长在苍梧也待过一些时间,这几日领十人找个机会,看能不能潜入苍梧城内查看情况。”
    伏危点头应下。
    议论了约莫一刻后,周毅让另外两人先前退出去,把伏危留了下来。
    周毅研磨写了一条长字条,写好后给了伏危。
    伏危接过览阅后,周毅给他扔了一个手指大小的竹筒。
    伏危接过,把信塞入竹筒,继而收入袖中。
    周毅:“若顺利入了城,便把这信交给沈太守,别让第三个人知道有这么一封信。”
    伏危问:“计划何时实施?”
    周毅呼了一口气:“看牧云山那边的情况了。”
    周毅从豫章再返苍梧时,父亲把他喊去,告诉了他一些事,让他久久不能平复的事。
    岭南牧云山的悍匪是父亲的人。
    合浦郡太守从头到尾都是父亲的人,就连沈太守也已经成了父亲的人。
    父亲要反了朝廷。
    不,应该说父亲一直在等着有人反了帝王,他等着这个时机出师。
    反臣不屑做,但父亲早已料到王朝命数将尽,暗中早有部署。
    知道此事后。数日下来,周毅都没有睡过一个全觉。
    从父亲把这事告知他的时候,就已经把他拉入了局中,关乎着他一个小家,乃至全家,全宗人的性命,不做也得做。
    能安慰自己的,唯有当今皇帝是奸臣篡位,即位后也是个残害百姓与忠良的暴君,人人得而诛之,反此帝王,丝毫不用在意良心何安。
    “另外关于粮草被劫一事,牧云山应该也知道一些讯息的,近来或许有消息传来,你注意一些。”
    伏危与牧云山的人相识,周毅也是从父亲那处得知的。
    提起牧云山,伏危低头拱手道:“属下先前瞒着大人与牧云山的人往来,还未向大人请罪,待苍梧一战结束后,属下再向大人请罪。”
    周毅起先心中确实有那么一根刺,在自己不清楚牧云山悍匪是自己人的情况下,伏危也是不知的。
    不知也敢瞒着他,私下与悍匪往来,此子胆子可见不小。
    为官者下属与贼寇往来,心里怎么可能没有不介意。
    只是后来见过牧云山的二当家后,了解经过后倒也释怀了一些。
    伏危会与之往来,是因牧云山其中一拨人曾是追随他父亲的得力旧部,而且那牧云山的人先主动寻来的。
    伏危也以妻子给牧云山寨主治疾为条件,让牧云山的人往后不能动玉县。
    另外也提了调查武校尉所在的要求,这些都让周毅难以怪罪伏危。
    “这事你若当时与我明说,我只会对你和牧云山的人一网打尽。但便是如此,我为其主,你为我办事,你却有意瞒下也已是瞒主,我自是要罚你的。”
    说到这,话锋一转:“但,你解了粮草的燃眉之急,算你将功抵过。”
    “若将功抵过了,那这粮食的银子可还算?”伏危抬头看向周毅,又道:“这可是我娘子与我商量囤下,打算运到北边高价售卖的。”
    北边天灾,粮食短缺,他们以这个借口囤了粮运送去北边高价售卖,十分合理。
    要问什么时候囤的,便是去年便开始囤的。
    有一些事是瞒不住的,伏危也不打算瞒,直言道从悍匪那处听到不太平的消息,不敢声张,只能劝了当时还是知县的大人收粮填满粮仓,自己也收了一些粮。
    后来新县恶霸强纳妻妹之事,伏危也如实交代了,更是交代了得了多少金条。
    听说这一桩桩,说不怒是不可能的,可正是用人之际,周毅发了一通怒后,还是暂且搁下了这事。
    说伏危主意大,没有把他这个主子放在眼中吧,他却也殚精竭虑在帮他这个主子。
    在知道天下不太平后,虽私自囤粮,却提议他把粮仓填满。
    在豫章更是以身作饵,给他洗刷冤屈。
    又是借助那悍匪的能耐,找到了武校尉,让父亲彻彻底底地相信他是无辜的。
    在粮仓被劫后,冒着被罚的风险,把自己囤的那点儿粮食也拿了出来。


上一章
返回

古代流放日常(穿书)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