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19世纪女继承人

19世纪女继承人 第60节

    莫雷先生是和礼兰人,船运大亨,他的船就是跑和礼兰到新大陆的。他也看中了可丽肥皂这款产品,而且他根本不是想和之前那些商人那样小打小闹,他是打算垄断可丽牌肥皂往洋基的渠道。
    可丽牌肥皂利润丰厚只是促成他重视这个的原因之一,另外的原因却是洋基哪儿都缺可丽牌肥皂。如果手上握着可丽牌肥皂,他就有可能将别的商品也配合着卖出去。
    这有点儿像后世的医药公司,特别厉害的医药公司手头往往有一些‘独门药’。市场上‘人无我有’的独门生意当然好做,这样的药物根本不需要医药代表如何使劲,反而是很多医院要主动采购。
    这种时候,这些药就要配合一些‘老药’‘大众药’去销售了…那些药买谁家的不是买呢?这样靠着独门药,医药公司就能比较轻松地获得一些订单,何乐而不为?
    莫雷先生虽然靠着雄厚的资本,这两年在船运行业动作频频,但实际还是根基太浅。单纯做船运是很难做了——而且这年头也很少有单纯的船运商,他们运别人的货的同时,也带着很多自己的货呢!
    而莫雷先生要带自己的货,根基浅的缺点同样会被无限放大。
    关于这一点其实也没什么特别好的解决办法,就像奥斯汀先生一样,当初也有这个问题,只能慢慢来,并且期待有什么机遇了。奥斯汀先生有达科奇先生帮忙,这也算是机遇了。
    莫雷先生也只能慢慢编织自己的人脉网络,增加自己的合作伙伴…而当下洋基紧缺的可丽牌肥皂就被他看作是一个机会!
    要知道洋基现在表面上看只是上流社会需要可丽牌肥皂,但实际上只要可丽牌肥皂能够大量出口到洋基,价格‘正常’一些——都不需要特别低,4美元太贵了,哪怕1美元,甚至2美元呢?
    只要价格正常一些,立刻就会有大量的需求被释放出来!那些买着假的可丽牌肥皂的中产阶级,其实全都是可丽牌肥皂的潜在用户。一块肥皂卖4美元,哪怕是真货,他们中会考虑购入的人也不会有多少。
    但如果是2美元、1美元呢?恐怕不少人就愿意买来试试了吧。而这就意味着大量的消费,丰厚的利润。
    莫雷先生明白这个道理,洋基的渠道商又怎么会不明白!所以他可以利用可丽牌肥皂撬动杠杆,推出自己别的货,然后慢慢经营,团结更多的合作伙伴——他觉得,只要他有足够的可丽牌肥皂,就能做到更多事!
    这就是莫雷先生极其重视可丽牌肥皂的原因了。
    好在他原本就是和礼兰人,只不过更靠着新大陆那边做事业而已,所以和礼兰人脉比很多根基在洋基的商人要多。他通过这些关系,人在洋基呢,就给可丽肥皂厂下了大笔订单。
    这笔订单可真的太大了,而且还是长期要求供货的,奥斯汀先生甚至因为这笔订单又新扩大了一次可丽肥皂厂的规模……
    不过奥斯汀先生其实并没有吃下莫雷先生的全部订单,实在是产能不够啊!别说产能增加是需要时间的,看约定的提货时间不一定来得及。就算那样行得通,奥斯汀先生也不可能这会儿吃下一份订单,就为了这张订单无限扩张工厂吧?
    工厂小的时候还能那样做,工厂大的时候还那样,将来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就算莫雷先生有后续订单,也不可能说服奥斯汀先生。首先后续订单也没有这一次这么大、要的这么急,后续的订单,现在稍微增加一些产能,再抓紧一些生产,也能消化掉了,不需要因此做那么大的扩张。
    另外,谁知道莫雷先生的订单能有多稳定呢?中间要是因为种种意外,订单黄了,可丽肥皂厂怎么办?
    就算有违约金,也不一定能弥补损失。更不要说像是破产之类的意外,合同上说定的违约金能得到多少都是个问题!
    莫雷先生想要尽力争取,想要努力说服奥斯汀先生,向他说明自己的商业愿景——以他的资本,他的计划,绝对不会出问题的,奥斯汀先生这里只管增加产能,他将来还会要更多的货呢!
    然而这不是小事,这是影响到工厂经营根本的大事,根本不用指望这年头效率低的惊人的信件能够沟通好…电报都没有普及的时代,一封信在海上要漂至少十几天,然后再经由路上邮递系统传送。
    呵呵,一次你来我往的交流就要用掉一个月的时间了,能指望谈好这么重要的事吗?
    所以事情就只能这样了…几天前,莫雷先生先于自己的货船队来到了和礼兰,他是乘坐豪华客轮来的,那更加舒适。
    他来到和礼兰之后,首先是为之后货船抵达后一些事情铺路,另外也是到处联络和礼兰这边的‘老朋友’,为维持人脉做种种努力。这几天他倒是也去过可丽肥皂厂,只是非常不巧,没见到奥斯汀先生。
    之后又忙于应酬,这几天都还没见上呢!
    但在他的计划中,这次回和礼兰,奥斯汀先生绝对是他要见的人之一,会面安排已经记在秘书福尼尔的备忘录上了——而他也是在和人说起奥斯汀先生和可丽肥皂时才知道,这位他通信过,但还没见过的工厂主又有了一家新工厂,卖一种叫做‘牙膏’的新商品。
    虽然是新商品,但也是一经面市就引爆了市场,大受追捧呢!
    莫雷尔先生敏锐地意识到,这可能又是一个和可丽牌肥皂差不多的爆款,自己要早早布局才行啊!在试过仆人从商店里买来的可丽牌牙膏之后,他不再犹豫,立刻就要下单!
    然而福尼尔先生去办这件事时才发现,事情可没那么简单!可丽牙膏厂的产能不足,订单排的可紧了。想要立刻拿货,那是不可能的,至于说花高价插队,那插队获得的产能恐怕也不够呢!毕竟工厂也得约定日期内生产完别人订的货啊。
    现状就是,能插一点儿队,但不能插太多。
    所以相比起插队,加价购买那些提货单是更可行的选择…也确实有一些这几周能提货的商人觉得卖提货单挺好的。虽说现在的光景,拿到可丽牌牙膏,随便卖的利润都不低,但直接将提货单卖给别人不是更简单?
    不用自己辛辛苦苦去销售,等于是躺着挣一把轻松钱啊——当然,一般愿意卖提货单的还是小商小贩居多。他们只需要对自己负责,不像很多规模很大的分销渠道,本身来和牙膏厂对接的都不一定是能拍板点头的人!
    卖提货单?那根本不是他们能做的决定。
    再者说了,那样的渠道商,也不会只考虑一点儿眼前利益了。说不定订单的货物已经在货到之前,就分配好了,又说不定,他们还需要这样的‘俏货’维持渠道的存在感……
    福尼尔先生在美林堡人头又不熟,所以找了眼前两个小商小贩替他收购提货单。他很清楚自己这样的生面孔贸然闯入这档生意中,很有可能就要被漫天要价了。而通过他们这样的熟面孔,在他们的熟人中低调收购,事情要简单的多。
    当然,这会让这两个家伙赚去不少中间差价,但福尼尔不在意。他给出了自己价格,他们要真的能赚到足够多的差价,那也是他们的本事!
    那两个小商贩听福尼尔先生再次确认了价格,才点了点头,将那些提货单递给他:“您别笑话,都是我们这样的小商小贩的提货单,要货量都不大。零零碎碎的不成样儿,在您面前实在不值一提。”
    “有的2箱,有的4箱,最多的一张提货单也只是12箱而已……”
    福尼尔先生早有预料的事,并不意外,他只是一张张确认提货单的真伪,并计算总共有多少箱牙膏——可丽牌牙膏和可丽牌肥皂一样,都是五十条为一箱。
    “门德斯先生,您是67箱,夏尔先生,您是60箱,所以总共是127箱,对吗?”福尼尔先生向两人确认。得到两人肯定之后,他又按照这些提货单的提货日期分成一周内提货的、两周内提货的、三周内提货的,方便算钱。
    说起来,他对这个结果是有些失望的,他还以为最少也能收到150箱呢!
    其实150箱也不多,算起来是有7500管牙膏…可是这批货送到新大陆,不,就算只送到洋基,也就是一把盐撒进了湖里,立刻就不见了。
    可以想见,这些牙膏会在洋基定一个高价,只有有钱人才能买得起。但洋基作为‘奋斗之地’,暴发户可是从不少的!
    7500管牙膏?是在看不起谁吗!?
    然而现实就是这么个现实,福尼尔先生也没办法了——他倒是也直接向牙膏厂下了未来的订单,但那肯定不是这次能运回去的了,至少得等到一两个月以后了。
    不过,他下一两个月后的订单也不是那么容易的…牙膏厂的生产排的太满了,都到几个月以后了。虽说这是没有考虑这几个月买机器、培训工人、爆产能得到的排表,但也能由此看出生产的紧张。
    这也是奥斯汀先生在牙膏厂遇到的‘新挑战’,牙膏厂因为大量使用机器,一旦机器到位,能一下产能大幅提升。但也因此不够灵活,机器和能够立刻嵌入复杂生产体系的工人并不是想要就立刻就能到位的。
    这对奥斯汀先生调整工厂产能的判断做出了不同的要求。
    当然,以上种种其实都是‘幸福的烦恼’,是工厂订单多,供不应求才需要考虑的事。所以奥斯汀先生最近就算是苦恼,也是脸上带笑的。这次回家的时候,就满心欢喜地又带了一箱牙膏给奥斯汀夫人继续送人。
    之前可丽牙膏刚刚生产,产出第一批时,奥斯汀先生就拿回家一箱,让奥斯汀夫人可以送一些给白玉兰广场这些近邻。当时可丽牙膏还没有投放到市场呢,所以是个时新货,用来做邻里间的礼物,那也是一番心意。
    近邻们不管会不会用,至少表面上都是领了奥斯汀一家的情的。要说唯一的例外,大概就是杰克逊家了。
    当初奥斯汀夫人虽然和杰克逊夫人一起上演了互相不认识的戏码,但那是对之前杰克逊夫人不当行为的一种反击。也不可能之后一直像小孩子一样假装不认识对方——在那之后,奥斯汀夫人也没有和杰克逊夫人有正常的邻里往来,可终究‘平静’了很多。
    ‘平静’的意思就是,他们依旧不会主动和对方有交集,但需要的时候,也能糊弄过去。
    所以大家都送了牙膏,不可能杰克逊家就不送啊,最后杰克逊家也送了两管牙膏去。
    据说,杰克逊夫人当着其他人的面,像丢垃圾一样,将那两管牙膏就丢掉了——按照她的说法,她家才不会用这种来历不明、奇奇怪怪、毫无保障的商品呢!
    第81章 红粉世界081
    对于杰克逊家的无礼行为,奥斯汀先生已经无话可说了。只是在再次带一箱牙膏回家时,轻描淡写地叮嘱奥斯汀夫人:“随便夫人您送给谁,但如果是看不上我们奥斯汀家的人家,那倒不必一定要结这个人情……”
    这话没有多说,奥斯汀先生说完之后立刻换了一副面孔,喜笑颜开道:“你们都准备的怎么样了?能出发了吗…我们连晚饭也不在家吃,就去歌剧院附近的‘两颗柠檬’用餐。”
    今天奥斯汀家准备去歌剧院听歌剧来着。
    这年头看戏、听音乐算是中产阶级很常见的娱乐活动了,就和后世的看电影差不多。不过,薇薇安不太喜欢看这年头的戏剧,音乐剧、歌剧、音乐会倒是很喜欢。除了因为她更喜欢‘音乐’外,实在是这年头的戏院参差不齐。
    因为传统的《剧场法》的原因,得到执照能演严肃戏剧,也就是话剧的剧院,在美林堡只有4家而已。而这4家剧院为了显示自身身价不同,也都前缀‘皇家’二字。像是薇薇安比较熟的蓝桥剧院,其实全称应该是‘皇家蓝桥剧院’。
    其他的剧院理论上不许上演话剧,不过么,如果是国内其他地方,天高皇帝远,演了也就演了。而美林堡因为是首都,那倒是抓的比较严——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许演‘严肃戏剧’,那就演音乐剧嘛。
    而且唱唱跳跳的,大众还更喜欢看呢!
    不过据说已经有人在推动《剧场法》的修改了,想让普通剧院也能够随便演话剧。现在虽然大家也打擦边球,但终究和正大光明地演出不同。
    其实何止是音乐剧,此时剧院一场表演,哪怕声明是一出剧目,大家买的票子上也写明了剧目名称。但在实际观看中,其中会混杂大量的其他表演…一个晚上接近4个钟头的表演,能演两部短喜剧、两部短歌剧,中间还穿插着舞蹈、哑剧、杂技表演等等呢。
    就算是那些大的剧院,每每有大型剧目演出,幕间往往也会安排滑稽剧呢!这类操作,类似后世的演唱会,都有助演嘉宾在中间串场,为歌手提供休息、换装等的时间。
    奥斯汀一家这次要去的是‘爱乐剧院’,这家剧院不属于几家‘皇家剧院’,但也是城里最好的几家剧院之一。只不过不能上演话剧,这里的主打是音乐剧大类里的歌剧。偶尔不演歌剧的时候,也会举办音乐会。
    如果有薇薇安喜欢的表演,奥斯汀一家就会上这家‘爱乐剧院’…奥斯汀夫妇都对剧院里的表演谈不上多大兴趣,奥斯汀夫人就不说了,是一个喜欢安静的人,剧院那种地方不算讨厌,但也绝不喜欢。只不过如今经常需要加入上流社会的社交,剧院是不去不行的了。
    而奥斯汀先生呢,他其实去剧院,大多就是看个热闹。他若是沉迷剧院,当初在剧场区做生意,不知道能看多少!应该说,正是年轻时候在剧场里厮混太久了,剧院对他已经谈不到吸引力了。
    现在与其说他是为去剧院兴奋,还不如说是为了家庭集体活动,为了剧院的社交活动而振奋!
    因为这个原因,奥斯汀家要是在社交之外还去剧院,基本上就是因为薇薇安喜欢了——不过奥斯汀夫妇倒也不讨厌薇薇安选定的歌剧表演或音乐会表演,这样的表演比戏剧表演、小戏院演出都要安静不少,而且专心享受音乐,怎么也不算太坏。
    “是的,已经准备好了……”奥斯汀夫人和薇薇安都穿了礼服,打算先去高级餐厅吃饭,再去剧院,这样的话,奥斯汀先生一回家,他们就可以出门了。
    “演出是七点半开场吗?”上了马车后,奥斯汀夫人向薇薇安确认。
    因为这是薇薇安想看的演出,所以管家买回来的票子都在薇薇安手头。薇薇安从挂在手腕上的小丝袋里抽出票,又确认了一遍:“没错,票上和报纸上登的节目清单都说是七点半,不过爱乐剧院嘛,他们每晚的表演总要晚一些,能八点开演我觉得就不错了。”
    “所以我们还有充足的时间吃晚餐。”
    薇薇安一副已经对爱乐剧院非常熟悉的样子…对此,奥斯汀先生都忍不住说:“这样说来,我都要考虑是不是要在爱乐剧院包下一个包厢了。”
    奥斯汀一家在城里那些上流剧院中,还谈不到有自己的包厢,每次都是想要去看演出的时候买票。当然,买的基本是包厢票——其实包厢票也不贵,爱乐剧院的包厢票大概是一人5先令,偶尔上演特别受欢迎的节目,可能会涨到6、7先令。
    没有自己的包厢,真正麻烦的时候是热门剧目上演的时候,可能会没票!不过到时候多花一些钱,总能通过那些倒卖票子的家伙搞到票。实在不行了,以奥斯汀家如今的情况,难道找不到一个愿意分享自家包厢的‘朋友’吗?
    当然,奥斯汀家也不可能为了一场表演,主动请求朋友带上自家上剧院。只能说,有时恰逢其会,会有朋友邀请奥斯汀家一起去看戏。
    谈到包厢,奥斯汀夫人有些好奇:“亲爱的,我听人说,你们在外交际,偶尔会需要包厢……”
    “哦,别那样说,更常见的说法难道不是夫人们需要包厢吗?男人们,即使是贵族子弟,只要有一楼正前方的包座也就满足了,夫人们却是不方便在大厅里和闲杂人等混的。”奥斯汀先生不以为意地说。
    其实在他更熟悉的小戏院,女士们谈不到一定要包厢。那些剧院看外观并不大,但里面能塞下和大剧院差不多的观众,1000人、2000人…那里面或许都没有包厢的!所有人都坐在硬座上,女士们当然也不例外。
    奥斯汀家在有钱人家中,当然算不上吝啬,但也绝不奢侈。应该说,在一些能提高生活品质的开销上,他们是很大方的。但要是一些不感兴趣,又或者没必要的开支,他们就不是那么热衷了,即使那在上流社会很流行也一样。
    关于包厢就是一个例子,很多人一朝突然变得富有,很快就会在城里的某家大剧院,甚至几家大剧院都会有自己的包厢。但那其实真的很浪费,因为即使是最热爱看剧、热爱交际的人,一年也不会有一半的晚上贡献给剧院。而均摊到某一家剧院上,次数就更少了。
    再加上装修自己包厢的开支…说真的,除非是一家剧院每年的大型演出举办的多,而自己又真的很喜欢,去的很频繁,不然包下包厢就是浪费!真的喜欢包厢带来的私人空间,只要到时候买下一间包厢所有的包厢票就好了。
    一般一间包厢能卖8到12张票,具体多少要视情况而定。这样那些有名的剧院,算起来一间包厢一晚3镑左右是个很合理的数字。
    当然,不算金钱账,有自己的包厢肯定是最舒服的。不用考虑热门剧目上演时是否有好位置的票,想看戏随时都能去。现在也是奥斯汀先生看到薇薇安这么喜欢爱乐剧院的演出,就觉得有个包厢会不会更好?
    “若是爱乐剧院有能够租下的包厢,那倒是可以考虑。”奥斯汀先生是真的在考虑这事儿了。一般一个剧院的包厢,一部分是要卖包厢票的,另一部分就是长期被一些权贵包租了。爱乐剧院也是上流剧院,那些被权贵包租的包厢也不见得随时都有空出来的呢!
    “反正我们迟早在城里的剧院要有一两个属于自己的包厢,何不选择经常来的呢?”
    自己包租下来的包厢,这也算是有钱人的身份挂件之一,奥斯汀先生有此说,倒也合情合理。
    而他们一路谈着这些,马车在六点时终于抵达了‘两颗柠檬’…这是一家新开的高级餐厅,奥斯汀先生也是听一个合作伙伴说了这里不错,这才要带奥斯汀夫人和薇薇安来吃的。放在后世,这里也算是一家爆款网红餐厅了!
    ‘两颗柠檬’是一间西玛纯餐厅,西玛纯菜和佛罗斯菜,是薇薇安平常比较喜欢吃的——不吹不黑,和礼兰王国不愧是捏他自英国,和礼兰菜实在是有些过于贫乏了!相比之下,西玛纯和佛罗斯菜就要好得多了,大概是因为他们分别捏他了意大利和法国吧。
    对饮食的感受也不是薇薇安一个人这样,如今看美林堡街头,高级餐厅大多数都是西玛纯餐厅和佛罗斯餐厅就知道了。
    奥斯汀一家人在‘两颗柠檬’得到了非常细致的款待,这里的侍者倒是用的和礼兰风格的,服务态度恰到好处。至于说餐食,也得到了奥斯汀一家的集体好评…要说有什么让薇薇安不够满意的,大概就是餐厅的苏打水了。
    “他们的苏打水没什么气儿了…”虽然薇薇安这样说,但她心里也知道,这不是‘两颗柠檬’的问题,此时的苏打水气不够是普遍现象。她以前在药铺买苏打水(药铺真是什么都卖),那是刚刚做出来的苏打水,气也不够呢!
    此时的苏打水就是单纯地在瓶子里放入小苏打,当然,更具各人口味不同,一般还会放一些柠檬汁或糖,也有用小苏打兑其他的酒精饮料的喝法…因为缺乏加压机器,甚至大多数瓶子根本承受不了太大的瓶内压力,苏打水气不足就不足为奇了。


上一章
返回

19世纪女继承人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