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作茧

第23节

    是他,是他们,非要把蒋楼拉进来,所以蒋楼无声的疏离,怎么不算一种无辜?
    哪怕后来蒋楼还是笑了,和平时一样。
    他问:“这是生日礼物吗?”
    接着又说,“可是我从来不过生日。”
    这个时候或许应该问“为什么”。
    可是黎棠不想问,他能感觉到,答案将又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于是他说:“那就当是伴手礼,我第三次来你家做客,就这一次带了东西。”
    挂好灯回来,黎棠坐在蒋楼旁边的椅子上,拿出手机对着兔子灯拍了一张。
    拍完去拿猫耳朵吃,黎棠问:“这颗钉子,以前是用来挂什么的?”
    顺着他的视线看过去,蒋楼目光微怔。
    “挂什么的?”他喃喃重复,“可能是黄历吧。”
    那种挂在墙上,每天撕下一张的日历。封面是财神,纸张薄而透,上面有密密麻麻的汉字,还有八卦图,今天是绿色,明天可能就是红色。
    很久以前,这个家的男主人早上出门时,都会撕下一张,并告诉他的孩子:“等这挂历撕到底,妈妈就会回来了。”
    孩子深信不疑,他心急,想早日见到只存在于童话故事里的、素未谋面的妈妈,便趁爸爸不在家偷偷撕那日历,前面撕几页,中间撕几页,最底下再撕几页。
    以至那一年,爸爸经常发现日历有缺,好笑又无奈地劝慰孩子:“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每天都要踏踏实实地过。”
    可当他耐着性子,数着日子一天天地过,妈妈却一直没回来。
    爸爸又告诉他:“等到你十岁,妈妈一定会回来。这是我们的十年之约。”
    后来,他在七岁时第一次见到妈妈,可是她没在家里待多久,很快就离开了。
    还带走了爸爸。
    再后来,他知道所谓的“十年之约”只是一个善意的谎言。
    黄历撕完了,只留下一枚生锈的铁钉,孤零零戳在墙上,像个笑话。
    蒋楼就这样静静坐着,直到将这段过往咀嚼到枯涩无味,发旧泛黄。
    见蒋楼撑着下巴提不起劲,黎棠以为他也饿了,捏一片猫耳朵递过去。
    蒋楼垂眸,抬手捉住黎棠的手腕,扯到嘴边,就着他的手咬进口中。
    牙齿撞到指甲盖,指腹也蹭上湿润的热息,黎棠飞快地收回手,脸颊迅速烧起来。
    为掩饰自己的异样,黎棠寻了个话题:“不过生日,也可以许愿的。”
    “是吗。”
    “嗯,你许一个吧。”
    “好啊。”
    窗外,朦胧的月亮又藏进稀薄的云里。
    过了一会儿,黎棠按捺不住好奇:“你许了什么愿?”
    “我——”
    “还是不要说了,愿望说出来就不灵了。”
    蒋楼笑了:“笨蛋。”
    你应该希望它不灵啊。
    第18章 是心疼我吗
    由于凌晨才回到家,早上黎棠赖了半个小时床,才爬起来穿衣洗漱。
    因此下楼的时间比平时晚了许多,握着扶手游魂似的往下走时,耳朵捕捉到父亲黎远山的声音,黎棠还以为是在做梦。
    “这次回来叙城是我拜托你,可其他都是你自己选的,别用看仇人的眼神看着我。”
    黎远山坐在沙发正中,张昭月坐在他旁边的单人位,背对楼梯,黎棠无法看见她的表情。
    “答应你的事我自然会做到,可是你凭什么瞒着我?”张昭月嗓音几分凄怆,“我以为他还住在他姑姑家里,以为有人照顾他,怎么会……怎么会……”
    黎远山有些不耐烦:“我什么时候瞒着你了,这些年我也没调查过,怎么会知道他……再说这么大个人自己住有什么稀奇,当年你不是留下一大笔钱吗,足够他生活了。总之我答应过你会帮他读完书就一定会帮,你在这里哭哭啼啼,万一——”
    似是有所察觉,黎远山话说半截忽然扭头,看见从楼上下来的黎棠先是一愣,继而板着脸道:“这都几点了,你还在家里?”
    黎棠没应,快步走下楼梯,去厨房拿了阿姨准备好的早餐,就往门口去。
    经过张昭月身旁时,他不受控制地看过去,可惜张昭月正低头擦拭眼泪,并没有看他哪怕一眼。
    坐上车,打开早餐袋,油腥味瞬间钻进鼻腔。黎棠低头看了一会儿那白软圆滚却让人毫无食欲的包子,把纸袋又合上了。
    降下车窗,扑面而来的风也没能吹散心中的疑惑和烦闷,黎棠甚至有种让司机掉头回家的冲动,他想当面问问家中的父母,你们口中的“他”是谁。
    还有什么叫“你自己选的”,难道将我生下,成为我的妈妈,也让你感到后悔了吗?
    不想为难司机,到底没有回去。
    进到教室,正赶上英语早读,英语老师在隔壁班,黎棠作为课代表站在讲台上监督。
    他心情沉郁,眼睛睁开着,神思已经不在课本上,脑海里一会儿是张昭月哭的样子,一会儿是昨晚晦暗的光里,那句“可是我从来不过生日”。
    还有那句分明亲昵,听起来却让人觉得遥远的“笨蛋”。
    黎棠撑着下巴,脑袋忽前忽后地摇晃。
    这个世界上,除了我,好像所有人都是谜。
    下课收英语作业,第四组少一份,检查之后发现蒋楼没交。
    人也没在教室里。平时他虽爱迟到,但最多晨读课不来,从不会缺课,眼下上午
    第一节课预备铃都打了,第四组最后一排靠窗的座位还空着。
    黎棠去了一趟,问蒋楼的同桌:“他怎么没来?”
    霍熙辰没睡醒似的,问好几遍才回神:“……我不知道啊。”
    给蒋楼打电话一直打不通,二节课下的大课间,黎棠直接问到办公室去。
    “蒋楼没来吗?”刘老师正要找他发试卷,“这小子,又跑哪儿去了。”
    严格来说周六算是补课范畴,平时也有学生周六不来学校,所以老师也没放心上。
    黎棠茫无头绪地抱着一摞试卷回到教室,碰上迎面走来的周东泽。
    主动接过试卷负责分发,周东泽对黎棠说:“别担心,他没事。”
    面对黎棠疑惑的眼神,周东泽没办法似的叹了口气:“午休你等我一下,有话跟你说。”
    整个上午,蒋楼都没出现。
    黎棠打算趁中午的时间去蒋楼家里找,刚走到教室门口,被周东泽喊住了。
    “如果没记错的话,今天是蒋楼父亲的祭日。”教室外的走廊里,周东泽说,“以往的这个时候,他都不会来上课。”
    黎棠怔了一下:“……你怎么知道?”
    “我小学和他同班,十岁以前我家住在城西,和他家很近。”
    “之前怎么没听你说起?”
    “我和他只是认识得久,但并不算熟悉,他也不缺我这一个朋友。”
    这话听来寻常,仔细琢磨,便能察觉其中的怪异。
    黎棠想了想:“你和他有过节?”
    “那倒没有。”周东泽笑了笑,“只是我小时候有点怕他。”
    黎棠再次愣住。
    他用的形容是“怕”。
    根据仅存的记忆,周东泽说,蒋楼的父亲是为了救一个小孩而去世。
    蒋父的职业是大车司机,常年往返于各个工地。十二年前的秋天,他开着满载的货车往家赶,快到家门口时碰上一个横穿马路的小孩,为了躲避小孩他急踩刹车,大车载重过重,惯性使得货箱里货物往前滑,成吨的钢筋把前方的驾驶舱凿了个对穿。
    人当场就没了,尸体面目全非。那小孩倒是一点没受伤,一溜烟跑到马路对面,后来被他的妈妈抱走了。
    这场祸事在当地引起不小的轰动,尤其是附近的居民,几乎都知道这件事。
    当时六岁的周东泽,就是这样被父母以此教育,从此过马路格外小心。
    “后来我们上了小学,开学第一天,老师也拿这件事让我们注意交通安全,还告诉我们,货车司机的孩子就在我们班,也就是蒋楼。老师让我们多关照他,不要欺负他,他不仅失去了父亲,而且很早就没了母亲。”
    “那是我在蒋楼父亲去世后第一次见他,以前他还会跟我们一帮小孩一起玩,从那时候开始他就变了,变得沉默,甚至冷漠。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当年班级设有生物角,那边养着同学们从家里带来的动植物,多数是绿植花草,也有昆虫,金鱼,小乌龟之类的动物,大家按照值日表轮流照顾。”
    “那时候有同学从池塘里捞了蝌蚪放在生物角养,正好学到课文《小蝌蚪找妈妈》,小孩子童言无忌,有个男生问蒋楼,小蝌蚪都知道找妈妈,你怎么不找啊。那天轮到我和蒋楼值日,我去上了个厕所,回来就看见养小蝌蚪的玻璃缸不见了,问蒋楼去哪儿了,他说,它们找妈妈去了。”
    “后来,是在教学楼旁的垃圾箱里找到玻璃缸。而那些小蝌蚪,准确地说是小蝌蚪的尸体,出现在那个问蒋楼怎么不找妈妈的男生的桌肚里。”
    听到这里,黎棠打了个寒噤,接着反问道:“那也不能证明是蒋楼做的,不是吗?”
    周东泽没有回答,而是说:“我跟蒋楼同班到三年级,那年蒋楼和隔壁初中的学生打架,他一打四,把那几个男生都打进了医院,其中有一个胳膊折了,还一个门牙都掉了。”
    黎棠知道这件事:“可是蒋楼的耳朵被他们打……打伤了。”
    他不想用“聋”这个字,觉得是对蒋楼的侮辱。
    周东泽面露讶异,似是没想到黎棠知道这些。
    “是这样没错,可是你应该不知道事情的起因吧?”周东泽接着说,“后来学校调查这件事,那几个初中生原本是想抢钱,结果蒋楼身上什么值钱的都没有,其中一个嘀咕了句‘这么穷不会是孤儿吧’,蒋楼都已经要走了,突然把书包一丢,扑了上去。”
    这个描述让黎棠想起开学初自己被小混混堵在校门口,蒋楼也是这样突然出现,一声不吭地挥出一拳。
    “那也是那几个初中生的错。”黎棠立场坚定,“欺负小学生,他们还有理了?”
    周东泽摇头:“不是要分谁对谁错,我想说的是,蒋楼他就是这样一个睚眦必报的人。后来我转学去另外一所学校,初中还因为一些事情复读了一年,没想在高中校园再遇到他,几年不见他又有变化,变得亲切友善,身边总围着许多人……”
    意识到偏题,稍作停顿,周东泽继续道:“上次器材室被砸伤的两个隔壁班男生,你还记得吗?”
    黎棠几分懵然地点了点头。他当然记得,那两个男生以为蒋楼不在,给蒋楼取了个“聋哥”的外号。


上一章
返回

作茧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