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作茧

第37节

    第27章 你还想不想我赢
    蒋楼落座时,正逢台上报幕,接下来的节目是由高二(2)班苏沁晗表演,高二(1)班黎棠演奏的舞蹈节目《云雀之歌》。
    随着幕布拉开,刺目的灯光打下来,蒋楼看见黎棠坐在舞台侧边的钢琴前,穿一身礼服,腰背挺直,白皙修长的手指落在黑白色的琴键上,轻轻按下去,便有动听的音乐飘向场馆上空,一视同仁地飘进每个观众的耳朵里。
    恍惚间,记忆飘回九年前的冬天。
    父亲去世的三年后,十岁的蒋楼只身一人坐上前往首都的火车。
    没买票,混上去的。彼时的叙城火车站还没翻修,管理不严,他去窗口买火车票被以“让你家大人来买”拒绝后,便看准前往首都的火车班次入站口,在检票时跟在一个拎着大号行李包的叔叔后面混了进去。
    叙城离首都约有两千公里,去往首都的班次不多,蒋楼登上的是一列k开头的火车,要经过二十八站才到首都,总行程三十五个小时。
    车上所有位置都坐满,走道里也站着许多人。蒋楼站在两节列车的交界处,堆放行李的位置,列车员查票经过,他远远地瞧见,就躲进洗手间。如果洗手间有人,他就假装在走道里行走,被问到“小朋友你的家人呢”,他就往身后一指:“在那边。我去给他们买方便面。”
    列车员不疑有他,只感慨这孩子真懂事,都会照顾家人了。
    待列车员走远,蒋楼返回原位席地而坐,和他一起蹲在洗手间附近的大叔向他搭话:“小朋友离家出走呢?”
    蒋楼年纪虽小,却十分机敏,时刻记得从小爸爸教过他的,出门在外要小心陌生人,不要让他们知道自己落单。
    他抿了抿唇,严肃道:“不是离家出走,我去找妈妈。她会在出站口等我,我和她约好了。”
    年末交通繁忙,火车在路上几度停下给动车让路,好在紧赶慢赶,只延迟一个小时便抵达首都。
    下车时蒋楼两腿肿胀,身上也散发着在封闭车厢里浸泡出来的难闻气味。
    他在火车站的公共洗手间用冷水洗了个头,冲了把脸。顺着出站口标识走到室外,被一股扑面而来的风吹得猛地打了个摆子。
    那风刺骨凛冽,眨眼间便把蒋楼的湿发冻成一根根冰碴。
    这也是蒋楼唯一的失算。来之前他做了万全的准备,摔破攒了好几年的存钱罐,把里面的硬币在小卖部兑成纸钞,塞进书包的最里面的夹层;还带了几包方便面和一瓶水,作为在两天一夜在车上的口粮;还带上了他的学生证,万一在首都迷了路,他可以告诉警察他是叙城三小的学生,不是没有家的流浪汉。
    只是他还没有学过地理,不知道首都比叙城温度低那么多。
    却又萌生出莫名的期待,蒋楼拢了拢被洗得不再饱满的棉服衣襟,心想不知道首都会不会像电视里那样,下鹅毛那么大的雪。
    他在火车站附近的商店里找到了公用电话,三块钱可以打五分钟。
    拨通那个烂熟于心的号码时,蒋楼吞咽一口唾沫。
    是紧张的,哪怕他打的是亲生母亲的电话。
    绵长的四声“嘟——”之后,电话被接通。
    那头传来轻柔悦耳的女声:“喂,找哪位?”
    蒋楼顿了一下,才说:“我是蒋楼。”
    他本想喊妈妈,可是不习惯,话到嘴边出不了口,只好自报家门,然后告诉她:“我到首都了,在火车站。”
    约莫半小时后,张昭月赶到。
    她从一辆黑色轿车的后座下来,穿着看上去很暖和的长款羊绒大衣,脚下是擦得很亮的皮靴。
    她和三年前并无分别,许是养尊处优的关系,岁月并未在她脸上留下太多痕迹。
    只是她的神情看起来全无喜悦,让蒋楼轻易察觉到自己并不受欢迎。
    明明当年在叙城的家里,第一次见面时,张昭月还抱了他,说她很想他。
    在蒋楼面前停住,张昭月伸出手,却在停在半空,然后收了回去。
    细细打量过他后,张昭月刻意地别开视线,问:“你怎么会有家里的电话?”
    蒋楼敏锐地抓住了“家”这个字眼。
    他觉得奇怪,叙城西边山脚下的那个才是他们的家,怎么首都的号码,会是妈妈家里的电话?
    他还是先回答妈妈的问题:“那个小孩告诉我的。”
    三年前,蒋楼七岁,有个五岁的小孩哭着跑到他家里,说要找妈妈。小孩把自己的名字告诉了他,还留下了自己家的座机号码。
    后来张昭月抱着小孩离开,蒋楼听见小孩也喊她“妈妈”。
    张昭月似是叹了一口气:“出什么事了吗?”
    蒋楼摇头。
    “那你来这里做什么?”
    蒋楼本想把三好学生奖状拿给她看,想了想,觉得这不足以让人动摇,便从书包里拿出一包东西:“我在家里找到的。”
    那是一个厚实的塑封袋,上面的磨损昭示着里面的东西年代久远。当张昭月从里面拿出几封盖了邮戳的书信,和两本绿色封皮的离婚证时,眼圈立刻红了。
    最后,袋子里掉出一个金属圈,张昭月蹲下将它捡起,是一枚银色素戒,他们的结婚戒指,这是属于她的那一枚,另一枚一直戴在蒋楼父亲的手上,致死都没有摘下来。
    首都寒冬的傍晚,火车站旁的小商店外,三十四岁的张昭月把脸埋进臂弯,肩膀颤抖,呜咽出声。
    而十岁的蒋楼不知所措地站在她面前,想安慰她却不知该从何说起,抬起手又不敢去触碰她。
    算上这次,他和他的妈妈也仅有两面之缘,实在谈不上熟悉。
    因此也没有说出心里话,比如送东西是借口,他只是想来看看妈妈。
    比如他一直想问,那个名叫黎棠的小孩,是我的弟弟吗?
    蒋楼就这样站着,默默地陪着妈妈。
    父亲去世之后他已经哭过很多次,经常是哭着哭着就睡着了,第二天眼睛都睁不开。
    他曾在姑姑家住过一段时间。姑姑起先还会可怜他,会给他留一碗粥当早餐,可时间久了,看见他只会厌烦:“说多少遍人死了就没了,哭也没用。不如心疼心疼活着的人,少吃点饭,快点长大,就当报答我对你的养恩。”
    后来蒋楼离开姑姑家,是因为有一天他在门外,听到姑姑在和谁通话:“小崽子爹妈当年离婚的时候,他妈妈就把抚养费一次性付清了……本来就不多,你也知道小孩就是吞金兽,养他到现在都花不少了,落到我手上的连按揭个房子都不够,要不是看在他爹名下还有房子的份上……等到小崽子念完初中,就送他去深市打工,听说那边很多厂招流水线工人,包吃包住,一个月能寄回家两千块。”
    父亲从小就不断告诫他一定要好好读书,要像他妈妈一样考上高中,再去念大学,离开叙城,去更大的城市,去看外面广阔的世界。
    他不能辜负父亲的期盼,所以无论如何也不愿意念完初中就去打工,他要上学。
    所以蒋楼把眼泪收起。况且福利院里多的是天生残缺的孩子,随处都能听到哭声。
    他怕被赶走,每天吃得很少,拼命学习。他以为只要他足够努力,赢过所有人,妈妈就会回到叙城,和他生活在一起。
    毕竟他们有“十年之约”。
    然而蒋楼等来的,不是张昭月牵住他的手。
    穿着西装的司机从驾驶座上下来,对张昭月说:“少爷的钢琴课结束了,再不出发就来不及了。”
    蒋楼猜到他口中的“少爷”是谁,警惕地看着张昭月,唯恐她就这样走了。
    并在张昭月擦干眼泪站起来的时候,抓住她的衣摆。
    低头,看见蒋楼正仰着脸望着自己,张昭月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悲伤表情。
    “回去吧。”她说,“以后不要再来了,也别再给我打电话。”
    然而蒋楼并不懂她为何悲伤,他只想要妈妈,拉着她的衣摆不肯松开:“爸爸说,你不会不要我们的,他说你会在我十岁的时候回来。”
    蒋楼没有错过张昭月脸上一闪而过的挣扎,可是依然被掰开手指,被迫松开了那柔软的衣摆。
    张昭月转身,留给他一个决绝的背影:“我没有和他这样约定过。”
    “回去吧,就当没有我这个妈妈。”
    第二次见面仍是仓促短暂,短暂到蒋楼来不及告诉张昭月,他已经从姑姑家搬走,福利院也只是向他提供帮助,容他暂住。
    可回去的路还是那么长。
    长到足够让十岁的蒋楼想明白,自己是被抛弃了。
    因为妈妈已经有了别的小孩,所以不要他了。
    他没有那个小孩重要。他赢不过那个小孩。
    从首都回到叙城后没多久,蒋楼和几个初中生打架,被花盆砸中头颅,左耳受伤失聪。彼时正在英语学习的启蒙阶段,两度手术失败让他一蹶不振,不得已办理休学。
    再次去首都是一年后。
    姑姑给过一笔手术费后,就声称剩余的抚养费已经用完。后来是福利机构筹集善款帮他配了一只助听器,他重新回到学校,一切似乎都在好转。
    而他去首都,不是心怀幻想要把妈妈找回来,而是想知道,在他被打得满脸是血,几乎不省人事时,他的妈妈,那个将他生下来的女人,在做什么。
    蒋楼记得,那个来过他家的小孩,说过自己在跟少年宫的老师学钢琴。
    抵达首都后,蒋楼便直接去了少年宫。
    路线是向当地人问来的,下公交车后还走了一段冤枉路。抵达少年宫门口时,是星期天的下午三点,门口张灯结彩庆祝跨年,布告栏上贴了今天文艺汇演的节目单。
    进门时,门卫大爷问他是不是也来参加文艺汇演,蒋楼说自己是观众,大爷就给他指路:“顺着人行道一直往前走,能看到一个圆顶的建筑,那就是礼堂,可以直接进去看。”
    这回蒋楼没有迷路,他顺利地走进礼堂,在侧边找了块台阶坐下。时间很凑巧,上一个节目表演完,下一个是由九岁的黎棠小朋友带来的钢琴独奏。
    蒋楼目不转睛地盯着台上的人,发现他比五岁时高了许多,穿着合体漂亮的礼服,端坐在钢琴前,皮肤瓷白,像个会发光的小王子。
    而蒋楼坐在台下的某个角落,助听器无差别放大所有声音,导致他并不能听清琴声,反而被周围的嘈杂弄得头疼欲裂。
    台上的男孩优雅,自信,仿佛为光明而生,台下的蒋楼阴暗,怨怼,像是阴沟里的老鼠。
    他们来自两个不同的世界。
    蒋楼没有尝试在观众席里寻找张昭月的身影。
    不需要找,她一定在里面。
    七岁那年,蒋楼就已经知道,每个周末,黎棠都要和少年宫的老师学钢琴。
    而当十岁的蒋楼被打得头破血流送到医院,医生问他监护人在哪里,他在神智不清的情况下报出了张昭月不允许他再打的那个电话号码,且那电话一直没能打通时,正是星期天的下午,张昭月在陪黎棠上钢琴课。
    从礼堂出来,天空中有雪花打着转飘落。
    蒋楼仰头望天,发现上次来到首都萌生过的期待成真了,同时也意识到自己有多可笑。
    那帮初中生笑他是孤儿时他还不肯承认,毕竟他的生母仍在世,福利院都没办法正式接收他。
    其实他早就输了。
    他早就是个孤儿了。
    时光荏苒,如今十九岁的蒋楼坐在台下,看着台上已经长大的小王子,耳畔喧嚣不再,唯余一种空旷的漠然。
    节目结束,琴声暂歇,台上的表演者向观众席鞠躬,幕布缓缓合上,收走蒋楼眼底最后一线光亮。
    自寂静深处传来声音,是心底的那片废墟在召唤他,让他从短暂的光明中,再次回到永恒的黑暗里。


上一章
返回

作茧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