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作茧

第81节

    第56章 这章全是父母辈的破事谨慎订阅!
    黎棠出国后没多久,蒋楼收到了张昭月寄来的信。
    实体信,寄到县高,由班主任转交给蒋楼。
    也是那时候,蒋楼才知道,虽然他成绩足够优异,但广播事件的影响过于恶劣,他被叙城一中开除后,本没有学校愿意接收他,是张昭月多方努力从中协调,才让县高勉为其难将他招收进去。
    信里,张昭月向他说起过往,即便用最简洁的语言,也写了整整五页信纸。
    原来张昭月并非出生在贫苦人家,她的父亲,也就是蒋楼的外公,曾经是叙城当地有名的茶商,张昭月从小锦衣玉食,不知人间疾苦。
    直到她大三那年,某日突然接到家中电话,说家中出事,让她速归。张昭月回到家时,父亲和母亲的棺椁已经被抬到殡仪馆,家中亲戚说他们是意外出车祸身亡,肇事司机已被抓获。
    张昭月悲痛之余,敏锐地察觉到不合常理之处。
    父亲生意做大之后,时常接济家中的兄弟,并且安排他们在公司里做事。可是他的兄弟们好吃懒做,仅有的一点小聪明也不放在正道上,不是今天挪用公款,就是明天借职务之便收受贿赂。
    早有人提醒张昭月的父亲警惕他的两个兄弟,然而他善良宽宏,觉得他们只是贪一时之利,小惩大戒即可,不必弄到鱼死网破的地步。可他的处理方式却让他的兄弟颇有微词,觉得他不顾念从贫贱时期一直走到现在的情谊,更罔顾手足之情,让他们在公司上下丢尽脸面。
    梁子就这样结下了。虽然对个中曲折了解有限,但张昭月记得很清楚,她上大学离家之前,父亲和叔伯之间的关系就已经很僵,动辄因为意见不合在公司里吵架,后来甚至发展到碰面都互不搭理的地步。
    而除了张昭月的父亲,两位叔伯便是公司最大的股东,父亲死后谁会成为公司掌权人,毋庸置疑。
    再者,这场车祸来得实在蹊跷。据父亲的助理说,他那天是接到一个电话之后,带着母亲一起开车出门,那条路他们平时很少走,怎么这么巧半路冲出来一辆大货车,正好撞上他们的车?
    并且肇事司机在撞人之后不踩刹车,也不逃跑,像是早就知道今天会撞人,被警察抓的时候一脸镇定,只问:“死了没有?”
    摆明了是雇来的杀手。
    处理完父母的后事,张昭月意欲彻查此事,却屡屡碰壁,连之前愿意站出来作证的助理都三缄其口,不愿再就此事提供任何线索。
    无奈之下,张昭月只好从她能下手的地方查起。她去到肇事司机所在的车队打听,可是大车司机们都各自忙碌,没有人与肇事司机相熟,也没人愿意花时间帮一个小姑娘“翻案”。
    也是在那里,张昭月认识了蒋楼的父亲,蒋方遒。
    与名字的书生气不同,蒋方遒是个敦厚壮实的男青年,小时候不爱读书,家里也懒得管,由着他念完技校去考驾照,从轻型微载货车开起,两年内就考到b照,开上了重型货车。
    张昭月第一次来车队,他就注意到这个穿着裙子,高挑美丽的女孩了。他知道自己和她是两个世界的人,不敢贸然接近,只敢在远处偷偷地看。
    两人产生交集,是因为某天张昭月又来车队打听与肇事者有关的事情,走的时候她在门口坑洼的路上摔了一跤,恰逢一辆车失控向她撞来,蒋方遒想也没想地冲过去,用尽全力一把将她推至安全地带。
    这次意外导致蒋方遒腿伤住院,张昭月去医院看他,哭着说自己不是故意的,蒋方遒一点都不怪她,只觉得这个女孩怎么连哭起来都那么好看。
    张昭月把自己差点被“灭口”的事上报公安,结果警方以证据不足为由并未追查后续,几次三番去叔伯家里讨说法,也被粗暴地轰出门。
    那段时间她低落至极,终日抱着和父母一起拍的全家福以泪洗面,想为父母讨回公道却无能为力的痛苦让她一蹶不振,几乎丧失了活下去的信念。
    在给蒋楼的信里,她称这段时间为“浑浑噩噩的迷茫期”。
    她开始逃避,不回学校继续念书,对未来的规划全部推翻,手握被叔伯侵占后所剩无多的遗产,成天混迹于歌舞厅之类的娱乐场所,喝得烂醉如泥,昼夜不分。
    有一次她喝到胃痛,蹲在酒吧门口大吐特吐,有路过的社会青年骚扰她,是蒋方遒从天而降般地出现,将她解救。
    被问到怎么会这个时间出现在这里,穿一身朴素工作服的蒋方遒笑得腼腆:“同事送了两张电影票,想问你有没有时间和我一起去。”
    第二天下午,张昭月和蒋方遒一起去到电影院,看刚上映的好莱坞大片《泰坦尼克号》。
    彼时叙城只有一家电影院,这部电影又太轰动卖座,全国各大影院都是一票难求,所以张昭月根本不相信电影票是同事送的。
    也就此明白了蒋方遒的心意。
    张昭月在信里说:我利用的你的爸爸,把他当成逃避现实的避风港,或者拯救我于泥沼的一根稻草。但接受他求婚的那一刻,我不是没有想过就这样平淡,安稳地过完这一生。
    蒋方遒和张昭月在98年秋天登记结婚,婚后,两人度过一段温馨美好的时光。他们一起翻新山脚下的小屋,给老旧的木质家具刷上新漆,窗户的玻璃擦得一尘不染,再照着张昭月的喜好铺上花纹繁复的地砖。
    他们从旧货市场淘了一台电视机和一台dvd播放器,蒋方遒不上班的时候,两人就窝在家里,看从店里租来的盗版碟,从《海上钢琴师》到《美丽人生》,再去回顾他们的“定情”电影《泰坦尼克号》,翻来覆去地看,看到碟片读不出来。
    很快张昭月被查出怀孕,蒋方遒高兴极了,增加工作量的同时,把所有的空闲时间都用来陪伴妻子,为这个家起早贪黑也甘之如饴。
    他们提前给未出世的孩子取了名字。“楼”字看似常见,实则取自“山外青山楼外楼”,他们所住的位置临山,寓意目睹到山色之外更广阔的风景,期待蒋楼能成为楼外的“楼”,能亲自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
    可是为孩子取的名,何曾没有饱含母亲本人的渴念?一切归于平淡后,张昭月开始频繁想起首都的繁华,想起她没完成的学业,想起她本该如星辰般灿烂的未来。
    生下蒋楼之后,她成天待在家里照看孩子,越发有种被困在叙城这座阴雨连绵的小城市的错觉,一眼能看到头的生活让她倍感乏味,恐慌感也油然而生。
    她开始考虑回首都继续学业,好在蒋方遒对她想做的事总是无条件支持,他主动揽下照顾孩子的责任,甚至把攒了好久的一笔钱拿给张昭月,让她不要有后顾之忧。
    张昭月便回到了首都,在蒋楼刚满一周岁的时候。
    然而没有了从前父母在经济上的支持,张昭月在首都的求学之路举步维艰。
    好不容易熬到大学毕业,想继续深造就意味着需要很多钱。
    父母的遗产早就用完,连同蒋方遒给的那笔钱。张昭月不得已地开始半工半读,端菜刷盘子来钱慢,家教之类的工作竞争又太激烈,后来是同宿舍的女生给她介绍了一个兼职工作,说是在舞厅当迎宾小姐,其实就是舞女,陪那些有钱的老板唱歌跳舞,通过劝酒拿提成。
    起初张昭月也挣扎过,觉得这行水深,担心一脚踏进去万劫不复。后来想着莲都能出淤泥而不染,自己洁身自好便可,于是毅然决然穿上旗袍,踏进歌舞厅。
    千禧年初,国内各行各业蓬勃发展,那是一个遍地黄金的时代。常来歌舞厅的老板多是搞实业起家,其中不乏风度翩翩又出手阔绰的男人。
    黎远山便是其中之一。
    他年轻,英俊,房地产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舞厅里的女孩们都愿意陪他,他却独独中意张昭月,说她有一颗七窍玲珑心。
    什么七窍玲珑心,张昭月在信里说:他不过是觉得我来自小城市,没见识,又无父无母,好拿捏。
    黎远山常光顾舞厅,每次都叫张昭月作陪。两人在一起的时候聊得最多的,就是各自的孩子。
    许是为了博取好感,那时候的黎远山并未暴露本性,常在半瓶酒下肚后哀叹他的儿子命苦,刚出生就没了母亲,也不知以后该怎么办。
    那样子,像极了一名慈父。
    而张昭月也向他袒露对远在家乡的儿子的思念,喝得微醺,也忍不住同他说起家道中落的往事。
    某天,黎远山告诉张昭月,他打听过关于她父亲和她叔伯之间的恩怨,圈子里的人都知道其中的龃龉和内幕,只是没人敢揭露。
    张昭月问他说这个是什么意思,黎远山看着她笑:“难道你不想报仇吗?”
    怎么会不想呢?叔伯两家倾吞他父亲打下的江山,害她沦落至此,她做梦都想亲手送他们上断头台。
    只是,张昭月已非象牙塔里的单纯学生,她早就知道这个社会奉行等价交换的法则,没有人会不图回报地向她伸出援手。
    果然,黎远山提出的交换条件是:“给我儿子当妈妈,到他二十岁为止。”
    张昭月觉得这种事过于离谱,哪有人在歌舞厅给孩子找妈妈?而且以黎远山的条件,再找一个老婆并不难。
    所以她一开始并没有答应,直到某一天,黎远山给她看了孩子的照片。
    黎远山告诉她,孩子到现在也没取名字,一直宝宝宝宝地叫着,保姆照顾得不周到,孩子天天在家里哭,奶粉喝下去又吐,一定是想妈妈了。
    而张昭月第一次去到黎家,第一次见到小黎棠,正在保姆怀里挥舞着胳膊哭闹的小孩,一看到张昭月就不哭了,睁着一双朦胧的泪眼,直勾勾地看着她。
    听说孩子出生在十月的秋天,张昭月想起了一种小巧可爱的,明艳漂亮的花。
    她提议道:“不如就叫黎棠吧,秋海棠的棠。”
    张昭月在信里承认,答应黎远山的交换条件,不乏对优渥生活的怀念,她是富家小姐出身,缺钱的滋味实在不好受。自然也有对报复叔伯的向往,她深知以她和蒋方遒的能力,恐怕这辈子都只能看着他们逍遥法外。
    但是不可否认,她当时动摇的原因里,有对黎棠的怜惜,更有被一眼选中而产生的莫名责任感。
    她答应了黎远山,与蒋方遒解除婚姻关系,并从黎远山那里讨得一大笔钱,作为离婚时一次性付清的抚养费,希望能保障蒋楼今后读书和生活的开销。
    在此之前,蒋方遒争取过,挽留过,然而张昭月去意已决,当他得知张昭月要嫁的男人是有钱的大老板,能给张昭月好的生活,便劝服自己放手,让心爱的女人去追寻她想要的人生。
    可是再卑微,渺小的人,也抱着一丝希望。
    拿到离婚证,送张昭月离开叙城的时候,蒋方遒抱着怀里才两岁的蒋楼,竭力笑着:“如果想我们了,随时回来。但不要太久,我怕孩子不记得妈妈的样子,最多十年,我们还在山脚下的家里等你……十年,应该够了吧?”
    读到这里,蒋楼才知道,父亲口中的“十年之约”并非编出来骗小孩的谎言。
    虽然,张昭月当时并未答应。她只看着蒋方遒哪怕离婚后还戴在手上的戒指,不断地流泪,不断地说对不起。
    当时她太年轻,太相信物质的力量,以为感情的羁绊那样容易被斩断,被割舍。她以为有了那笔钱,被她抛弃的父子俩会过得很好,蒋方遒不必再去开夜车,不用为了省托班费把年幼的蒋楼一个人留在家里。
    可她低估了一个看似窝囊无能,但深爱着她的男人的决心。她走之后,蒋方遒非但没动过那笔钱,反而更努力工作,每年都往那张卡里多存一笔,想着等她回来,一家三口便能过上衣食无忧的好日子,张昭月可以做回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富家千金。
    而首都这边,黎远山在婚后逐渐暴露本性。他傲慢自负,暴戾多疑,总是担心他不在家的时候黎棠被虐待,在家里装满摄像头,监视张昭月和保姆的一举一动,又对小孩发自天性的吵闹接受无能,黎棠一哭他就暴躁,要抄家伙揍,还把黎棠关禁闭,美其名曰让孩子“学会变乖”。
    张昭月劝过他不要这样对待小孩,黎远山不听,张昭月只好在黎棠挨打时护着,在黎棠被关小黑屋时给他送饭,晚上偷偷去陪他,讲故事给他听。
    后来黎远山甚至怀疑张昭月和学校的男同学有染,加上黎棠小时候体弱多病,需要照顾,张昭月的学业被迫中止。
    直到事已成定局,张昭月才明白黎远山为什么要花钱给自己的孩子“买”个妈妈,而不是另娶一位,一来新娶的老婆不一定会对黎棠好,毕竟打开电视就能看到继母苛待孩子的法制新闻,还是一纸合约的“雇佣关系”更稳固;
    二来黎远山的“前妻”太过强势,因为什么都拥有,所以对他全无所图,连孩子也束缚不了她,黎远山恨透了这种无计可施的感觉,选中张昭月这样只图他钱的女学生,反而更容易掌控。而且张昭月生过孩子,身上有母性,等到培养出了感情,说不定会心甘情愿为黎棠付出。
    可是,任黎远山机关算尽,还是忽略了一点,即张昭月在面对获得和失去的天平失衡,开始后悔当初的选择时,对黎棠的感情自然会发生变化。
    被迫中断学业时,张昭月怨过,凌晨抱着高烧不退的黎棠前往医院时,张昭月也烦过……她无可避免地开始怀念无忧无虑的校园时光,思念远在两千公里外的自己的亲生儿子。
    不知道他过得好不好,有没有长高?生病发烧的时候,是不是也会哭着喊妈妈?
    这架晃动的天平,最严重的一次失衡,发生在黎棠五岁那年。
    再婚后,张昭月并没忘记弑父杀母之仇,时不时提醒黎远山帮她帮她起诉。黎远山总是说再等等,还缺重要的证据,一拖就是四年多。
    张昭月终于等不及,跑到黎远山公司找到法务团队的负责人,问这个案子的进展如何,结果那人一脸茫然,说从未听说过有这样一个案子。
    已经当成意外结案的事故,翻案的希望可堪渺茫。
    黎远山骗了她。
    当时张昭月快气疯了,觉得自己这些年像傻子一样被蒙在鼓里,冲动之下便只身一人到叙城,回到山脚下的家里。
    后来事情的发展,便如同雪崩一样迅猛而不可控——黎棠找了过来,追着张昭月跑到马路上,而蒋方遒得知妻子归家忙开车回来,为躲开横穿马路的黎棠猛踩刹车,死于非命。
    而蒋楼,刚还沉浸在妈妈回来的喜悦中,又措手不及地面对爸爸的惨死。
    这一天,是他过完七岁生日的第二天,也是之后那么多年他的噩梦,他恨的来源,他无法逃离的无底深渊。
    张昭月在信里说:我曾责怪过老天,是他存心作弄,把凡人的命运当儿戏。也曾责怪黎棠,哪怕他那时候才五岁,什么都不懂的年纪,他只是想找妈妈而已。
    后来才知道,我最该恨自己,恨自己立场不坚定,决定了的事情又后悔,狠心却又不够狠心,才造成这样惨痛的局面。
    可是怪来怪去,恨死了自己,又能如何?
    这世上总有无数堵南墙等人去撞,太多事情都是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才理解。
    理解的瞬间,也意味着彻底的失去。
    在合约的束缚下,张昭月不得不回到黎家,当黎远山的太太,黎棠的妈妈。不得不再一次推开蒋楼,让他回去,就当从来没有过自己这个妈妈。
    而十几年来,让张昭月对黎棠的感情几经转变,一段掺杂太多内容的复杂关系,他们也不至于互相怨怼到要变成仇人,也没办法成为俗世意义上的母子。
    广播事件发生后,她花了很长一段时间去思考,迫使自己冷静,不再冲动地作出任何决定,最终的结论是想照顾他。


上一章
返回

作茧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