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轻舟万重山

第18节

    阜怀尧动作一顿。
    “我说不知道然后皇兄说你选江山我说为什么皇兄不回答还要逼我选一个我说不选皇兄说不能不选我说江山是皇兄的我怎么能选皇兄说……”
    “停停停!”阜怀尧被他一连串的我和皇兄绕的有点晕,暗自唾弃自己问的是什么蠢问题,“然后呢?”
    阜远舟摊手,“然后皇兄就睡着了。”
    阜怀尧忍不住吐出一口气,幸好,不然再干出什么蠢事他的兄长形象就全毁了。
    “皇兄,”阜远舟忽然神神秘秘地凑过来,贼笑,“洗澡的时候远舟发现皇兄肚脐下面有个胎记哦~~~蓝色的~~~”
    阜怀尧霎时间猛咳。
    ……
    常安最近很舒心,因为不知什么缘故他们家万岁爷终于不理永宁王了,具体表现为万岁爷金口难开沉默寡言见面都没给一个好脸色,宁王撒泼打滚殷勤讨好卖萌装可怜等一切招数通通无效。
    群臣最近很纳闷,因为永宁王殿下老跟着天仪帝上早朝上御书房上议事殿,不是在角落就是在屋顶呆着,偶尔……唔,频繁蹦出来,虽说他非常积极发言解决了不少难题,可是阜怀尧的态度始终不冷不热,可怜了那些启奏国事时和天仪帝对话的大臣们被背后灵瞪得汗毛齐齐向皇上问好,声音都抖啊抖。
    可是看起来永宁王又不像是失宠了,这情形,倒像是两个人……闹别扭了?
    于是大家伙儿的八卦之魂熊熊燃起~~~
    因为不仅被看光了某人还不知死字怎么写地把胎记的事说出来……这种原因阜怀尧会把它一辈子埋死在肚子里的!谅阜远舟也不敢说出来,所以天仪帝乐得看他每天在上蹿下跳。
    一不小心看到自家万岁爷挑起的笑意,常安恨不得自戳双目——爷哪里是不理宁王了,根本就是在耍宁王玩玩而已,人还比以前高兴多了!
    早朝后,议事殿。
    “不可能!”礼部尚书卫铎对着长史安在季拍案而起,“家世不限出身不限这个可以商量,但是怎么能年龄也不限?”
    礼部侍郎付生一边提醒卫铎别惊驾了一边摇头,“开放太学院招收寒门弟子是好事,可是也不能肆意乱来啊!”
    太学院祭酒岳衍默(祭酒是主管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不如卫铎激动,但也是脸色不好看,“太学院一向规定贵族子弟在十二到十五岁入学,三年内完成学业并且获得举荐机会,难道如今你们要给我送一批出身寒门的老头子进来吗?”
    老幼搭档,标榜玉衡皇朝怎么尊老爱幼吗?!
    长史(丞相属官)安在季道:“十几岁的人年少气盛,岂不是会把太学院弄得乌烟瘴气?何况为了以示公平,不就应该减少限制吗?”
    “安大人此言失妥,”吏部尚书宗正道,“所谓英雄出少年,人就是要年幼才是可塑之才,年少气盛不也意味着意气风发,可以大展宏图吗?”
    兵部员外郎余阆道:“按宗大人的说法,那年纪大的都可以不必来参加科举了。”
    宗正皱眉,“老夫并无此意。”
    端明殿学士燕舞道:“余员外郎,断章取义是不对滴。”
    卫铎继续暴躁:“科举都有限制,娼奴罪者不能参加,现在太学院什么都不限制,大家还来参加科举干吗?不全都来太学院为十几个名额挣破脑袋了吗?!标榜公平也得看情况啊!不是吗!!?”
    太学院管吃管住管举荐,皇帝都会去视察视察,被相中了就一步登天,谁不想来?科举三年四试,竞争激烈残酷,多少人一辈子就耗在考场上了?礼部掌管典礼、教学和科举,两方面哪里出了差错都是他们的责任。
    礼部尚书这句话砸在议事殿里,砸得吵闹的众人一阵寂静。
    屋梁上,永宁王一脚屈起一手搭膝,一袭墨蓝双龙抢珠锦服,袖口和衣摆用雪白的丝线细细密密纹上了银龙穿水腾云的绣饰,金冠黑髻高结,形容峻逸之极,他俯看众臣,口吻凉凉,字音落地铿锵有力,“皇家威仪不容侵犯,太学之地,岂容无能之辈放肆!”
    群臣顿时肃然。
    尊位上,明黄黑刺缎金绣双牙团龙帝袍的男子轻轻拍手,面容冰冷端肃,森威不群,“宁王所言极是。”
    没有理会阜远舟维持不了片刻严肃霎时喜不自胜的模样,阜怀尧继续道:“朕当初提议开放太学院,本意是为朝廷培养一批有志之士,而非为天下学子标榜公平,”狭雍的长目扫视在座的大臣们,“众卿家,今日有失准允了。”
    群臣对视几眼,都有些尴尬,“臣等惭愧。”
    ……
    丰景一年,太学院昭告天下,录选十五名寒门学子,家世不论,出身不论,履历清白,年龄为十二至十八岁之间,有一技之长,直接经太学院以及两殿六部共九次会试,再经殿前御试方可入选,参加此试者不可同时参加科举。
    ……
    “皇兄~~~”
    一出议事殿,阜远舟就缠上了阜怀尧,不过现在他没敢乱扑,就围着人转啊转。
    阜怀尧当做没看见,进了乾和宫让宫人伺候着换下厚重的帝袍,换了一件轻便的白色团福刺绣绸衫。
    阜远舟在旁边看着,忍不住接过犀角梳站在梳妆台前替兄长束发。
    “远舟记得,”他忽地回忆起什么,眼神微微朦胧,“冠礼那天,就是皇兄帮远舟束发戴冠的。”
    先帝病重,长兄为父。
    吉月令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维祺,以介毕福。
    “可有表字?”
    “母妃曾予字子诤。”
    “诤者,以言争之,为劝谏,约束己身,端德明理,远舟,谨记你母妃的教诲。”
    “……臣弟明白。”
    礼仪既备,令月吉日,昭告尔字,爰字孔嘉,髦士攸宜,宜之于嘏,永受保之。
    原来那时,自己并没有真正明白兄长话中的深意……
    多日不曾理他的阜怀尧愣了愣,透过镜子看他的眼,宽大的袖子里,小指不自主地抽动了一下,“你想起什么了?”
    早些日子里,阜远舟的记忆混乱地完全说不出所以然,现在似乎情况有好转?
    阜远舟一下子回神,眼神又变回澄澈明亮的模样,“冠礼那时的情景……”
    用乌木发簪盘起一头柔软的青丝,他缓缓弯下腰,将头搁在对方的肩膀上,语气有些飘渺,“皇兄,远舟是不是忘记了很多事情?”
    “为什么突然这么问?”狭目几不可见地一眯。
    “最近总是会……”他有些困惑地描述着自己的感觉,“有些什么突然从脑袋里冒出来,可是我又记不清那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阜怀尧心里一紧。
    “除了皇兄,还有很多我记不清的人,很乱,很陌生。”
    “别去想,”话一出口,阜怀尧方觉得自己的语气太过命令式了。微微缓和一些,“朕不是说过吗?你病了,所以忘记了很多东西,别去想那么多,那些事情……都没有必要去想。”
    那些冷宫里的人情冷暖,那些亲情之间的背叛,那些官场上的杀伐碾压,都不需要记得。
    如果阜远舟清醒过来,他们两人再面对的,说不定就是生死拼杀了,毕竟德妃和刘家是间接死在阜怀尧手上的,野心膨胀越来越无法驾驭的一大世家,少数顽固的官员,比起联姻安抚拉拢之类治标不治本的方法,最彻底的,莫过于斩草除根。
    帝位之所以高高在上,大抵是因为下面垫的尸骨太多了,连血肉至亲钟爱之人都不例外。
    就这样一直疯下去吧,如你所说,你只剩下我了……
    “……远舟知道了。”他合上眼,掩下一眸莫名的苦涩。
    ……
    锦州,瞿城。
    郊外,忙的一片热火朝天,将士们挽起袖脚拿着锄头上阵开荒辟岭,有的干脆直接打赤膊,跟着熟悉农活的百姓一起犁田,水车将溪流里的水引了过来,一堆堆石头从采石场运了过来围地造田,忙碌而不忙乱。
    到了饭点,就有专门从城里雇佣来的妇人们做好饭送到开工的地方,直到吹起了休整的号角声,将士们才用干净的水随手洗了一把,就勾肩搭背说着笑着地去领饭食了。
    宫清领了几份饭菜回到临时打起来的帅帐里,一掀帘子就看到黑一灰三玄八白九或坐或躺地霸了一地,衣服上还有溅上去的泥点斑斑。
    一闻到饭香,灰三一咕噜爬起来,“娘啊喂,快饿死我了。”
    玄八仰天躺着伪装尸体状,“我再也不觉得行军打仗有多苦了,他娘的干农活才苦,老百姓过得太苦逼了!人民才是英雄啊~~~”
    打仗大不了就轰轰烈烈马革裹尸,总有打赢打输的时候,这农活可就是一辈子没个歇停啊!
    宫清失笑,把饭递给猴急的灰三,再顺手递给其他几个人,扫视一眼,“连晋呢?”估计现在军营里就他敢直呼统帅的名字了,叫起来一点都不脸红气喘。
    “区别待遇啊区别待遇,”白九嘀咕,“我们都趴下了也不见你问候一声,开口就是我们家元帅。”
    灰三边吃边挤眉弄眼,“关系远近不同么~~~咱们羡慕不来。”
    还是黑一厚道点,告诉他:“元帅不放心,怕有些将士不够吃,就去看看,待会儿就回来。”
    宫清点头。
    其实作为主帅,连晋在旁边看着就好,不过他就是闲不下来,让不方便露面的宫清守着帅帐,自己带上亲兵帮忙去了。
    在连家军呆了几天,他也算清楚了,连晋人虽然有点混不吝的,但是绝对是个好主帅,不然三十万连家军也不会真心敬他,他平时人没架子,很多事情都亲力亲为,扎个营到处帮把手,对将士跟对兄弟似的,但是对军纪军风方面又严谨到苛刻的地步,延误军务贪赃枉法惊扰百姓欺负弱小之类的罚得尤其严重,宫清想起不知什么时候自己在兵书上看到的一段话,觉得还真挺适合连晋的。
    夫为将之道,军井未汲,将不言渴;军食未熟,将不言饥;军火未然,将不言寒;军幕未施,将不言困。夏不操扇,雨不张盖,与众同也。
    先之以身,后之以人,则士无不勇矣;
    第二十一章 楚故
    等他们都快吃完了,连晋才带着一身凉凉的水汽回来,头发湿漉漉的,身上穿的也不是他原来的衣服,干净清爽,估计是刚才顺便去洗澡了。
    宫清一看就是皱眉,“这天气还冷着呢,你就这么冲一身水回来?”
    “不小心被淋了一身汤水,总不能那么一路走回来吧,一小伙子好心借我衣服,待会儿还得还给人家。”连晋耸耸肩,去翻自己的衣服换上。
    见宫清一脸不赞同,灰三贼笑道:“别担心宫大侠,听说笨蛋是不会感冒的。”
    “就是,元帅都十几年没生病了。”白九帮腔。
    “上次生病是什么时候来着?好像是元帅出水痘的那次吧。”黑一仰头望天道。
    连晋嘴角连带眼皮子抽抽——这群家伙,到底有没有把他这个主帅放在眼里?当着他面就说他坏话。
    宫清忍笑,一脸同情地从食盒里拿出饭菜给他。
    连晋一接,愣了一下,看云淡风轻的宫清——打饭的时间过了那么久,这饭菜还是热的。
    用过饭,大家伙儿都抓紧时间午睡,连晋出去打算去转转看看开荒情况,宫清见亲兵们睡了一地,就拉上衣服上配的面罩,陪着他出去了。
    其实瞿城就是孙家所在的地方,锦州的开荒有好几个地域,连晋特意来了这里就是为了暗地里调查孙家的事,让宫清守着帅帐也是怕他乱跑,做出宰个狗官烧个衙门之类的事,江湖人,总是习惯以武说话。
    军队的人虽然不擅长干农活,但胜在力气大,动作快,开荒的事宜还是蛮顺利的。
    连晋满意地看着已经有了雏形的田地,回头一瞅,宫清跟在后面,露出的半张脸上明明白白写着心不在焉四个字。
    “喂。”
    宫清低头。
    连晋蹲在田埂上随手拔棵草,目光左右漂移了几下,“别死盯着了,知府敢把这块地指给我们开荒,孙家的人自然不会葬在这里。”
    宫清本来是有点心情烦闷,不过看对方明明想安慰人又特别嘴欠的样子实在好玩,面具下的唇角不由自主弯了弯,“我知道。”
    “晚上一起出去吧。”


上一章
返回

轻舟万重山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