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贺昧死再拜谨使陪臣……”
“事?仆臣饶居奉书昧死……再拜为秋请!”
这些,全部都是?他所写的奏请木牍。
内容就是?他的奏章。
汉代的奏章都是?写在木牍之上,等?皇帝收到之后,再在空白处批复,发回大臣。
这也?是?这些奏章为什么出现在海昏侯墓的原因。
可惜的是?,研究员们?并没有在这些奏章上找到皇帝的批注。
而这些奏章几乎都是?一个意思。
“臣刘贺真?的很卑微了,所以求求皇上,能不能让臣去参加秋请呢?”
“秋请”就是?秋季诸侯朝见帝王的礼节,与之对应的是?“春朝”。
但其?实算下来,海昏侯从被废黜到去世之间其?实只有三年?,但竟然有十几个想要参加秋请的奏折。
这也?代表了,这十几次申请都没被当时的帝王同意过。
刘贺他真?的好卑微。
其?中有几个木牍上,刘贺几乎都在狂打亲情牌了,希望汉宣帝能见见他。
但其?实大家也?都明白,刘贺顾念的也?不是?亲情,而是?想借此重回政治舞台罢了。
这么看来,刘贺有点小心眼,但不多。
所以汉宣帝那种腹黑男自?然是?没有同意。
刘贺就是?在这样的郁郁寡欢之中,走向了生命的终点。
被嫌弃的阿贺的一生。
但他的悲惨,在死后就结束了吗?
并没有。
研究员在墓室西侧角落里?,找到了一个已经被完全朽坏的漆器,初步判定是?个盒子。
漆器已经算是?比较贵重的器皿了,所以其?中装的东西更是?宝贵。
而打开之后,楚孑和一众研究员一起吃了一惊。
里?面竟然放的是?木牍。
要知道,能被存放在这么精致的容器中的木牍只有一类。
那就是?皇上发来的木牍。
楚孑眼尖,一眼就看到了那木牍上的几个字。
“海昏侯国”、“除国”。
六个字,冰冷异常。
但研究员们?却很兴奋。
因为这就相当于明清时期留给后世的圣旨啊!
而明清时期的圣旨存世量不少,西汉时期的“圣旨”却一个都没有!
这可是?创造历史的发现!
其?中十块比较完整的木牍形状和大小几乎都一致,长约23厘米、宽约3厘米,接近汉代一尺。
根据《汉制度》“三公以罪免亦赐策,而以隶书,用尺一木两行”的说法来看,的确没错。
而这些木牍都是?单面书写,用的是?隶书,字迹清秀整齐,应该是?职业的刀笔吏所写。木牍背面还有编号,可以说是?十分的规范了。
而面对海昏侯刘贺的n次“秋请”申请都不应允的汉宣帝,究竟会?给海昏侯下一道什么样的诏书呢?
一种研究员开始,对这些木牍进行了细致的解读。
经过很长时间的研究,终于复原了其?中的内容。
这是?一份十分冰冷的诏书。
里?面详细记载了在海昏侯刘贺去世之后,海昏侯国除国的历史。
是?的。
在刘贺去世之后,汉宣帝并没有放过他,给他的唯一回复,就是?将?海昏侯国除去。
详细记载如下:
海昏侯刘贺去世之后,豫章郡的太守,即汉宣帝所派来的监视刘贺的人,上书朝廷,想申请废除海昏侯国。
这理?由也?相当的扎实,因为“上天要断绝他的祭祀”。其?实刘贺死后,并不是?没有人继承他的爵位,他还有两个儿?子,分别叫刘充国、刘奉亲。
但这两个孩子却在刘贺去世后很快夭折了。
再加上海昏侯国连年?大雨水灾,似乎是?上天有所怨怼,所以太守提议将?整个海昏侯国废除。
汉宣帝接到这样的报告,当即召开了公卿会?议,经大臣讨论研究,汉宣帝最终拿定主意,海昏侯国被废除。
一切都是?如此的合情合理?。
又或者说,这样的奏请,正好奏到了汉宣帝的心坎里?。
专家们?甚至从中总结出了除国的步骤,足以看出当时西汉王朝的文书成文流程与传达体系之规范。
但令人不禁胆寒的是?,这一套流程,在刘贺去世之后的四十天里?就完成了。
甚至包括刘贺两个儿?子的死亡。
这时候,我国历史记载详细的重要性就得以体现了,根据《汉书 ·武五子传》记载,“海昏侯贺死 ,上当为后者子充国;充国死,复上弟奉亲;奉亲复死,是?天绝之也?。”
再加上这份除国诏书中的记载“大鸿胪初上子充=国=疾死复上 子奉=亲=复疾死是?天绝之(=是?重文号)”足以证明海昏侯去世时,两个儿?子还在世。
但“天绝之”。
不到四十天,刘贺的两个儿?子相继去世,太守迅速奏请,汉宣帝召开公卿会?议,决议除国。
从此之后,世上再也?没有海昏侯国。
要知道,在那个年?代,从南昌快马奔赴西安也?是?需要很多时日的。
更别提要把这文武百官全部凑齐,根据如此繁复的章节来议论表决了。
这一切,到底是?应该归结于西汉时期的效率高呢,还是?说背后推手的手腕高呢?